劉光文
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關注的問題,更是學校教育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然而,在廣大農(nóng)村,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大量留守學生的存在,農(nóng)村初中生家庭教育又相對薄弱,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水平顯得比較落后,再加上農(nóng)村中學生發(fā)展和成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日趨復雜,身心健康發(fā)展受到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致使農(nóng)村中學生身心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不容樂觀。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農(nóng)村中學教育的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F(xiàn)就我校近年來心理健康的一些做法闡述如下:
一、全面滲透,整體推進
初中階段是小學教育向高中教育的過渡時期,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逐步由少年期向青少年期過渡,因而在心理教育方面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發(fā)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關注少數(shù)學生,開展適應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標是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身心潛能充分發(fā)揮。為此,我校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和融合到整個學校教學教育的全過程中,做到年初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年終進行全面總結,由校政教處、團委具體全面負責,分年級有重點實施;在學科教育、各項教育活動、德育和班主任等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最基本途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師和政教處、團委,要增進心理教育的意識,自覺地使教育教學活動和德育工作,成為有助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載體。
二、開設課程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是學校開展這項工作的制度保證。開設相關課程,豐富學生必要的、一般的心理學和心理健康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與原有思想品德課、生理衛(wèi)生和青春期教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外,學校還利用活動課、主題班會等形式,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報告、辯論、座談等,幫助學生掌握和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保健方法,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培養(yǎng)其高尚情趣,提高其心理素質。同時,通過與學生一對一地交流溝通,開展個別輔導。針對個別學生而展開個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具體方法主要有設立熱線電話、個別輔導、心理咨詢等,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體現(xiàn)在師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師生關系的建立,以教育和被教育的需要為基礎,以師生交往為條件,以尊師愛生為情感紐帶,是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初中階段,學生對教師無條件服從、信任和佩服的程度降低,開始又分析地認識和理智地對待教師,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有所下降,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特點:學生在師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獨立和自尊,同時期望關心和撫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進一步降低,學生不再把教師看作絕對的權威,而是更注重其理智的作用,把教師看做獲得知識和技能的輔助力量,教師對他們的獎懲和激勵作用逐漸降低;學生和教師在情感上的親密聯(lián)系開始具有選擇性,學生對教師的情感的普遍性開始降低;學生對教師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針對上述新特點,在教育中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尊重每一位學生。其次要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再次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促進師生的自由交流。最后要采取民主式的教育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
四、建立網(wǎng)絡,形成合力
建立和完善學校、家庭及社會的教育網(wǎng)絡,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是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基礎,但部分家長往往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不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因此,學校應通過家長學校等形式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向家長宣傳心理衛(wèi)生常識,幫助家長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使家長提高心理教育方面的認識,爭取家長的主動配合和支持,這有利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開展。同時,由于各種社會現(xiàn)象,社會輿論、影視、傳媒等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所以,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獲取來自社會的支持和認可??傊?,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網(wǎng)絡,形成合力,方能促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tǒng)性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無數(shù)事實證明,成就最大者與最小者之間最明顯的差異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認真分析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及時做好初中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其充分發(fā)揮潛力,學會克服這種消極心理,培養(yǎng)學生樂觀進取、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及適應社會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適應未來的挑戰(zhàn)。
(作者單位:安徽合肥市肥東縣橋頭集中學)
(責任編校:合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