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目前的中學語法教學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某些教師過分重視語法,在教學中“死摳”語法規(guī)則,把所有的英語課都上成了“滿堂灌”的語法課。還有些教師認為實施新課程就是淡化語法教學,他們在教學中不關注語法,更不研究語法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僅對教科書上的語法部分照本宣科地一帶而過,這就導致許多學生由于對基礎語言知識和語言結構掌握不牢而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語法教學中,教師要巧設任務,讓學生通過思考、調(diào)查、討論、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學習使用英語,提高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使其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并增進其對英語文化的理解。那么,如何巧設任務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語法呢?新教材所選的話題、內(nèi)容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語境真實,為我們創(chuàng)設任務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首先,教師要熟悉各語法項目的功能,了解學生運用相關語法的情景,然后從學生的興趣著手,選擇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學習材料,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運用語言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運用該語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在教學《牛津初中英語》7A Unit 3的一般現(xiàn)在時態(tài)時,我讓學生圍繞You and your family,School,Daily routines,Holidays等主題進行自我介紹,要求每個學生至少介紹一個主題,介紹的內(nèi)容由易到難,這樣組內(nèi)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每個人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鍛煉。
其次,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語言能力、興趣焦點、班級人數(shù)和各層次學生的比例設計任務,防止把任務設計得過于簡單而令學生感到索然無味,或把任務設計得太難,超出了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學生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比如在教學《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2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時,我設計了一個表格幫助學生區(qū)分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和一般過去時態(tài):
每個學生都必須提問“Have you ever ... ?”來完成表格,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可以只問“Who?”或“Where?”并且用一個單詞來回答這些問題,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應當用完整的句子來提問與回答。
最后,在開展語法任務前,教師應該借助閱讀材料或聽力內(nèi)容向?qū)W生展示必要的語言形式,并布置學習任務,然后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完成運用語法形式的學習。比如在學習《牛津初中英語》7B Unit4 一般過去時態(tài)時,我向?qū)W生介紹自己一天的活動,展示下面的這個表格,并口頭介紹:
On May 1st I washed some clothes and walked my dog. On May 2nd I chatted with my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and planned a trip for the next day. On May 3rd I cooked some food and I liked it very much. On May 4th I danced and enjoyed myself very much. On May 5th I cleaned my bedroom and carried some books to the other room.
讓能力弱的學生在橫線上填上所聽到的單詞,能力強的學生在表格的右欄中填上完整的活動內(nèi)容,這樣不但不同能力的學生可以完成不同難度的練習,也能夠檢測出學生對動詞的過去式了解多少,便于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重點講解。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明德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