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一、英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困生在小學階段就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懶得預習、不愛復習、聽課不能集中注意力等;尤其到了初中,單詞量增加、句型變復雜、語法要辨析等更使他們應付不及,久而久之英語學習就掉隊了。
2.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拔倚W英語就差”“我英語就沒學好過”“我最不喜歡學英語”,等等,經(jīng)常能聽到英語學困生有這樣的言論。他們講的也許是事實,但也是一種借口,英語要有大量的記憶和背誦,他們不愿意吃苦,不想努力,甚至有的“破罐子破摔”,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自然給英語學習帶來了困難。
3.沒有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英語入門時,讀音不準、單詞記憶慢、語法不通等問題,會使學生感覺英語很難學,因此產(chǎn)生畏難情緒。如果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并帶領學生越過這道門檻,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學生就不會帶著沮喪的心情去學習英語。
4.家庭教育的缺失。英語是需要背誦的學科,需要父母督促孩子,但是很多家長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久而久之,家長已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錯過了輔導、督促孩子學習的最佳時機,孩子的英語學習更是馬虎應付,能力不斷下降,慢慢地上課變成了“聽天書”。
二、積極轉(zhuǎn)化英語學困生的經(jīng)驗
1.及時鼓勵,經(jīng)常鼓勵。
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鼓勵學困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耐心輔導他們,慢慢地,學困生也會成為中等生,甚至成為優(yōu)秀生。在課堂上,我們要創(chuàng)設學困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讓他們也能體驗成功。首先,我在課堂上盡量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氛圍;其次是降低學習難度,為學困生準備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并且及時鼓勵。
2.教給方法,耐心指導。
(1)學困生在讀單詞、拼寫單詞上是存在困難的,那么我就經(jīng)常到他們身邊聽他們讀單詞,以便及時糾正發(fā)音錯誤,同時教會他們根據(jù)音標來讀單詞、拼單詞,按照單詞的音節(jié)來記憶。慢慢地他們就積累了詞匯量,也有了記憶單詞的方法,為進一步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2)教會學困生預習。預習不是簡單地看一遍,而是在預習的時候找到自己不會的知識點,為上課做好準備,帶著問題去聽講。要讓學困生在預習的時候能夠聽懂錄音,掃除單詞障礙,這樣不至于在課堂上茫然、發(fā)呆。我在每一節(jié)課的課前都會以小組為單位檢查預習,學困生也不想為小組抹黑,所以他們都認真做好預習,力爭為組增光。(3)指導學困生上課如何聽講。聽講時要專心、用心,尤其要把預習時的疑難弄清楚;課堂筆記也不能馬虎,要隨時記錄重點短語、句型;課上沒有聽懂的內(nèi)容要做好標記,下課后再與同學、老師及時交流,絕不能聽不懂就放棄,否則日復一日就很難再補回來;要大膽發(fā)言,不要害怕失誤。(4)堅持面批學困生作業(yè),增加交流機會。學困生的作業(yè)經(jīng)常是遲交、漏交,能不交則不交。我不給他們留有偷懶的機會,總是把他們的作業(yè)集中起來面批。面批作業(yè)發(fā)現(xiàn)了問題,能及時查漏補缺;而且多了一些面對面交流、輔導的機會。天長日久堅持下來,就逐步縮小了學困生與其他同學的差距。
3.小組合作,教育合力。
我們學校開展了“雙制”活動,即“學生成長導師制”和“學生成長伙伴制”。學生在班級里首先組成6-8人的成長伙伴小組,教師擔任小組的成長導師,我把學困生較為平均地安排到各個成長小組里,讓小組成員督促、幫助學困生的學習。
此外,教師還要多與學困生家長聯(lián)系,爭取家長的配合,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很多學困生家長放棄孩子英語,是因為感覺自己也不懂英語,幫不了。我們要告訴家長沒有天生的“笨小孩”,只要共同努力,孩子的成績還是有希望的,要做成功的誘導,不可做失敗的暗示。英語學習的特點就是要多讀、多聽、多寫、多練,這就需要家長經(jīng)常督促、檢查孩子聽錄音、背單詞,若無家長的督促,很多學困生是難以堅持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西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