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春
提出“心中沒有校長”的觀點,恐怕會招來很多人的“圍觀”和非議。大家難免會說,連校長都不放在眼里,更不置于心中,還能搞好工作?還能得到校長對自己工作的支持?還能得到一些諸如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想想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在校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一個教師的成長是不能離開校長的。
正因為校長在教師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才使不少人總緊貼在校長的左右,一如校長的左膀右臂、校長身邊的“哼哈二將”。因為距離校長近,說話方便,所以,也時不時地會打一些小報告,自然,偶爾也會得到校長的“賞識”。但這類人仿佛一門心思都花在校長身上了,工作往往干得不怎么樣。因為不離校長左右,對校長的內心能摸個一二,甚至還會觸到校長的軟肋,自然,也就知道校長的行事風格,所以,工作怎么干能應付得了校長,便會怎么干。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在每所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或許,在校長面前美言幾句,也無可厚非。事實上,這確實沒什么,因為與校長搞好關系是沒有錯的。但如果為了想不認真搞工作而在校長面前說些動聽的話,那就動機不純了。在一所學校,可能有的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特別出眾,校長仿佛遠遠不如。心中沒有校長,并不是說就可以隨意指責校長的不是。曾有人說:“永遠不要說校長的壞話。”他的理由是———“當你用自己的長處與校長的短處相比時,你會覺得校長不如你,最常見的比法就是校長教書不怎么樣,但校長卻有你永遠也比不過的特長。如果只用自己的長處去指責他人的短處,除了說明你的無知外,也說明你在干著縮小自己活動空間的蠢事?!毙iL作為學校的領導人,不管他與我們相比的結果如何,都是值得尊敬和尊重的。
或許有人會問:心中沒有校長,你真就能搞好工作?答案是肯定的,當然,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你的心中一定要有教育,要有奉獻教育、探索教育的理想;要有熱愛教育的激情;要有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可能會有人追問:心中有教育,同時也有校長,有何不可?答案是否定的。就像一山容不下二虎一樣,心中已鐘情于教育了,就不能再有校長了,但這并不是說,獨自為政,不服從校長的管理了。
校長懂管理,但不是所有的校長都懂教育,其中也不乏不懂教育還樂于指手畫腳的。即使有懂教育的校長,也只能宏觀調控,面對具體的教育,只有與教育親密接觸的教師才能真正有效地操作。因為每個教師的閱歷、個人的行事風格等都是有差別的,每個教師所遇到的班級(或學生)也是獨特的,不是校長所能左右的。只要教育目標是正確的,不同的教師可以殊途同歸。
如果教師把校長的一切言語都當作圣旨,都循著校長的指令在自我的崗位上去執(zhí)行,仿佛都是朝著校長那所謂的“光亮”,但卻有可能是“前途一片光明,結果出路沒有”,因為這樣不切合教育的實際,不能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再則,雖然教育目標在心頭,但教育的過程卻充滿不確定性,校長的指令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很多時候無法解決實際的教育問題。心中沒有校長,往往會掙脫羈絆,循著教育規(guī)律和自己的思考去開展教育活動,這往往才能生出真正的教育智慧。
教師的工作不是做給校長看的,而是指向于學生的和諧而健康的成長,并進而把他們培養(yǎng)成有能力報效祖國的人。心中沒有校長,工作中就會少許多顧忌,不會患得患失,不會為了迎合校長而做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事情,自然也不會成天惶恐不安地看校長的臉色。心中沒有校長,也才會放開手腳,循著學生的個性特長去開展教育活動,讓教育摒棄整齊劃一,處處充滿個性、張揚個性。
每一個教師都需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教育人,視教育為己任,讓教育既成就學生,又發(fā)展自我。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百安移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