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淑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幼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輔之以教師的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繪畫是幼兒喜好的一種藝術活動.手拿五彩畫筆,在畫紙上大膽涂鴉、盡情作畫,讓幻想中的世界在自己的筆尖變?yōu)楝F(xiàn)實,是何等美妙!然而,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活動帶有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而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又是很隨意、很短暫,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加以強化。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興趣呢?
一、引導幼兒關心周圍事物,促進孩子們的藝術遷移
豐富感知經驗豐富的感知經驗是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的前提,只有見多識廣,才能在綜合表象的基礎上加以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才可能進行想象。我們要讓幼兒多看,多扣,多感受,不斷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他們才能在創(chuàng)作時想別人之未想,畫別人所未畫,做別人之未做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接近生活,走進大自然,一些在成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東西,如一片云,一棵樹,一只鳥,在孩子們的眼里,是朋友,是伙伴,是經過孩子們稚嫩情感和心靈浸潤過的靈物,有情感,有思想,甚至有表情,充滿生命力,美好而富有趣味。除了豐富生活經驗以外,還應讓孩子領略優(yōu)秀作品的魅力。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感受平時看到的色彩鮮艷的、不同風格的圖書上的作品,還要經常選取一些形象夸張、色彩明快、充滿想象的優(yōu)秀作品讓幼兒欣賞,如米羅的《人投鳥一石子》、畢加索的《戴漁帽的女人》、《臉》等,那種大膽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聯(lián)想變形給視覺、心靈帶來的不同感受有助于促進孩子們的藝術遷移。
二、提供多樣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幼兒對新鮮的事物本身有強烈的好奇心,多樣化的工具和各種色澤鮮明的材料能刺激幼兒的操作欲望,促使其進行美術色彩活動。繪畫時,可選擇的工具十分豐富,有油畫棒、蠟筆、彩色筆、彩色鉛筆、彩色粉筆等。教師要注意提供多樣化的工具材料。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許多種的工具、材料堆砌在一起,在一次活動中全部使用,這易使幼兒眼花繚亂,無法選擇,而且要求教師自己要注意提供有助于主題表達的工具和材料,提高孩子活動的成功率,增加活動興趣。例如,“奇妙的顏色”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學習調配顏色,我給幼兒提供了水粉顏色,當幼兒把紅色的顏料和藍色的顏料混在一起時,水的水融性使色彩起了變化,幼兒喜呼:“紫色,紫色”。這奇妙的變化使幼兒更有興致去搭配其他色彩,并會快速地記住它們的名稱。例如,在練習畫“太陽的光芒”這課時,我給幼兒提了油畫棒,油畫棒色澤鮮明,易上色,幼兒拿到蠟筆后,便迫不及待地用油畫棒或套色來表現(xiàn)陽光的豐富色彩,那些陽光是彩色的,非賞耀眼美麗。有時,則需兩三種材料集中在一起讓幼兒自選,讓它們至好地表所畫的主題。如主題為“冬天時”,油畫棒與水粉的結合,使畫面顯得更加豐富,把主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培養(yǎng)幼兒獨立創(chuàng)作能力,注重求新求異
繪畫是一種創(chuàng)作活動,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啟發(fā)和鼓勵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幼兒每天都在看周圍世界,如果不加以指點,他可能并不注意物體的表象,如果我們教師適當加以引導,豐富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感性認識,這樣對幼兒繪畫的創(chuàng)造會有更大的幫助。幼兒的繪畫造型具有游戲性、隨意性、象征性和裝飾性。幼兒在掌握了基本的線條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對物體進行創(chuàng)作,用不同的線排列組合,學會對物體進行裝飾。例如:孩子從家里帶來一只小蝸牛,引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我便與孩子一起觀察蝸牛貝殼上的花紋,并啟發(fā)幼兒用各種線裝飾小蝸牛的背殼,幼兒因為對這活生生的動物有極大的興趣,不僅創(chuàng)造了不同花紋的背殼,而且還添加了其他景色豐富了畫面??梢?,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幼兒才能創(chuàng)造出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的藝術作品。
四、拓展升華,激活幼兒繼續(xù)參與學習的興趣
在活動中,教師可運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幼兒想象與創(chuàng)造,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推向新的高潮。如:繪畫《有趣的蝸?!坊顒又校斢變豪L畫了一只蝸牛的主體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啟發(fā)性的語言:“你畫的這只蝸牛是蝸牛一家中的哪個成員?蝸牛寶寶和爸爸、媽媽在做什么?”“蝸牛寶寶為什么哭了?誰來幫助它?”“蝸牛寶寶喜歡在哪兒玩?等等,幼兒在這些語言的啟發(fā)下,思維得到拓展,出現(xiàn)了繪畫創(chuàng)作的高潮:“我現(xiàn)在要畫蝸牛爸爸,蝸牛寶寶騎在蝸牛爸爸的背上去動物超市”“我是畫蝸牛寶寶的圖書破了在哭,小鳥、蝴蝶都來安慰它”“我畫的是蝸牛一家去春游”幼兒邊說邊畫,其樂無窮,非常快樂。
五、欣賞作品,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相互學習觀摩的部分,從中可以激發(fā)起幼兒另外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潛能,因此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的做法: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chuàng)意的表現(xiàn),引導幼兒在學習的基礎上想象創(chuàng)造。在幼兒完成作品后,教師可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樂于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欣賞、觀摩大師的作品也是幼兒繪畫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羅、畢加索、莫奈等大師的作品應該常出現(xiàn)在幼兒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當然現(xiàn)在是二十一世紀,飛速發(fā)展的上海充滿了機遇,這座現(xiàn)代化的城市有著各種各樣的活動最常見的就為美術展覽,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機會組織幼兒前往參觀,或者請家長帶領幼兒前往參觀,讓幼兒到藝術的海洋里尋找、發(fā)現(xiàn),幫助他們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激發(fā)想象。
總之,對于美術活動教育,教師要起到啟發(fā)和輔導的作用,給幼兒留出創(chuàng)造空間,充分發(fā)揮幼兒想象,拓展幼兒的思路,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并對他們做出鼓勵性的評價。使每個幼兒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藝術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