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jīng)常作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水平。作文教學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由于部分學生對周圍事物缺乏細致的觀察,實踐又少,寫作文興趣淡薄。對此,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作文教學,摸索出一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教學方法。
一、從現(xiàn)實生活中收集素材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離開了生活便沒有了作文。從生活中尋找素材,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寫作是作文當前教學的需要。為了使學生能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時的把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表達出來,我們主要采取從生活中收集素材,為寫作打下基礎。
1、教會學生觀察生活
作文訓練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時我們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如觀察鄉(xiāng)村、街道的重大建設與細微變化,觀察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工作表現(xiàn),觀察大自然的樹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過觀察,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
2、組織學生參與生活。
有意識組織活動,使學生有可能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系到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能否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作文主題。如組織學生開展“他真行”等演講形式的主題活動,配合重大節(jié)日組織學生舉辦聯(lián)歡會,平時組織學生郊游、參觀工廠、深入農村,定期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這樣,可以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產(chǎn)生作文興趣。
3、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實踐出真知。我們從作文訓練的需要出發(f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如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yǎng)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考察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從而懂得保護環(huán)境??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實踐的感受,引導學生善于把這一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
4、指導學生描繪生活
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表達方法之后,我們要讓學生自由表達,不受課本的要求限制,不為教師的指定所左右,題目可自擬,體裁可自定,內容可自選,做到形式多樣化,取材生活化,語言兒童化,讓作文成為學生傳情達意的工具,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四、立足于信息技術,充分利用網(wǎng)絡、遠程教育資源、多媒體課件,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
二、教給學生基本的寫作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要使學生能寫好作文,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能力。
1、從閱讀教學入手,要上好閱讀教學課,從中學習其寫作方法。因為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一切學習活動都 是從模仿開始的?!澳7聦τ趦和?,正如獨立創(chuàng)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葉圣陶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 吐,傾吐能否有法度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闭n文習作范文到讀寫例話,正好體現(xiàn)了“由讀到寫”這一過程。
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方法于課內,然后再得方法于課外。課文,實際就是給學生借鑒提供的范例。正如葉圣陶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彪x開閱讀教學去搞作文教學,必然使學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難的后果。因此作文經(jīng)常是從閱讀教學開始的。在閱讀教學中學習人家的觀察方法以及表達方法等。
2、教師指導寫作方法。一篇文章的寫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幾個過程:審題、確定、中心思想、搜集材料、布局謀篇、語言表達、修改文章等。譬如:審題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要審清范圍。譬如:審題規(guī)定的范圍包括時間范圍、地點范圍、數(shù)量范圍、內容范圍、對象范圍等方面。時間范圍:即題目中有限制時間的詞,它規(guī)定了是寫過去、現(xiàn)在、將來或某一個特定時間。如《難忘的一件事》中“難忘”就規(guī)定了只能寫過去的事;《愉快的節(jié)假日》就只能是“節(jié)假日”;《寒假記事》時間就只能是寒假。
地點范圍:即題目中有限制地點的詞?!都亦l(xiāng)新貌》中的“家鄉(xiāng)”;《校園一角》中的“一角”;《放學回家的路上》中的“路上”。
內容范圍:即題目規(guī)定的是寫人還是寫事,是寫事還是狀物。如《我的媽媽》規(guī)定是寫媽媽這個人;《一件有益的事》是寫這件事做了后對別人或集體有什么利益;《清晨的校園》規(guī)定了重點要寫景。
對象范圍:即題目規(guī)定的寫作對象是誰。如《我的爺爺》規(guī)定寫“爺爺”?!洞中牡陌职帧?,對象是爸爸。
二要抓準“題眼”?!邦}眼”就是題目中的關鍵詞,它能集中的反映題目的范圍、重點和要求。所以審題要抓“題眼”。如《我愛家鄉(xiāng)》題眼是“愛”;《小明笑了》重點要寫為什么“笑了”。
三要確定意義。有些題目,具有象征意義,這就要求寫作文時認真審察,弄清寫作真正的對象。如課文《金色的魚釣》中的“金色”絕不是一種顏色,它象征著老班長閃爍著金色光芒的思想品質。
四要分解定位。作文的題目,有的是詞,有的是詞組或句子。對于較長的題目,用先分解,后定位(確定中心重點)的方法分析
三、教學生布局謀篇
謀篇布局對工作,對生活,甚至對自己的人生都是至關重要的。學會謀篇布局,熟練運用謀篇布局將會使你更好地發(fā)展。因此,創(chuàng)造性地做好新時期的地方人大工作,我們也需要多多的謀篇布局,精心謀劃好每年的人大工作思路,布局好每年的工作重點,使地方人大工作打開新的局面,呈現(xiàn)新的氣象。
在給文章布局謀篇時,應該主要從三全方面考慮進行:
1、根據(jù)主題進行布局謀篇。
因為沒有主題,布局謀篇只能算是瞎想。關于根據(jù)主題進行布局謀篇,屬于主題與文章結構的關系問題。解決好這一問題,文章的框架就基本上能夠構建起來了。
2、根據(jù)具體材料進行布局謀篇。
沒有具體材料,空有框架,文章還只不過是一張死皮。沒有材料,就無法檢驗布這個局、謀這個篇的效果如何,只有把具體的材料放到具體的框架中去考慮,并攤牌處理好它與具體的框架之間的關系,才能使文章的結構豐滿起來。
3、根據(jù)具體的文體進行布局謀取篇。
不同的文體對文章的主體與具體材料的選取要求各不一樣,如果在布局謀篇時忽略這一問題,則會容易導致所寫出來驢頭不對馬嘴,即不像樣,或者說,文章不是文體所要求的文章,也即文不對體。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經(jīng)驗,才能于學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