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娟
自古“忠”“義”難兩全,可在《水滸傳》中,既體現了義,又表現了忠?!端疂G傳》中的“忠”既指忠于君王,同時也包含替天行道以除奸邪和保境安民以報效國家?!傲x”的內涵更為復雜,它既有仗義疏財,扶困濟貧的仗義成分,更具有相互求助,四海一家的江湖義氣。如果說“忠”更多體現了儒家倫理成分的話,“義”則帶有更強烈的江湖野性色彩。這種忠與義的氣節(jié)在領袖人物宋江身上體現得最為充分。
宋江本是鄆城縣押司,在其人格中既有忠孝成分,又有義氣的追求,這就形成了他的性格矛盾。
在上梁山前,他的性格中主要體現了“義”。如他為了江湖義氣,擔著血海似的干系,私自將官府緝捕生辰綱要犯的消息通報給晁蓋諸人。第十八回,宋江聽了何清之言,肚里尋思道:“晁蓋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彌天大罪,我不救他時,捕獲將去,性命便休了?!庇谑羌泵ε苋ソo晁蓋通風報信。這件事正是江湖義氣的體現。他為了義,為了周全人性命而放走了晁蓋。此時,忠在他心中似乎蕩然無存,他一心只想著自己兄弟的性命,義占了上風。
宋江扶困濟貧,周人之急。第二十一回,宋江送走劉唐后聽到做媒的王婆對閻婆惜說:“你有緣,做好事的押司來也?!睆耐跗诺脑捳Z中,我們可以感知到,宋江一貫就有扶困濟貧,周人之急的良好品質。事實上,他的確是這么做的。當宋江知道閻婆惜無錢葬父時道:“原來恁地,你兩個跟我來,去巷口酒店里借筆硯寫個帖子給你。去縣東陳三郎家取具棺材?!苯o了棺材后,宋江又問道:“你有結果使用么?”當閻婆惜回答沒有時,宋江道:“我再與你銀子十兩做使用錢。”由此可見,宋江他的確是一位仗義疏財,且與人考慮周到的大好人。不但送了棺材,還要給一些使用錢,可真是救人救到底。宋江不止對閻婆惜這樣,對別人也不例外。在潯陽樓上與張順、李逵吃就時,遇見賣酒女宋玉連,宋江便道:“你差甚人跟我到營里,我付你二十兩銀子,將是女兒日后嫁個良人,免在這里賣唱。”宋江不但解人燃眉之急,而且還要安排以后的生活,可見他不愧是一位扶困濟貧、周人之急的君子。
宋江性格中的“忠”與“義”交錯復雜,矛盾而又統一。比如,在對待朝廷敗將的態(tài)度上,宋江總要為俘虜親解其縛,并跪拜在地,向他們請罪。他這一舉動對像呼延灼、關勝、張清等這些好漢來說,可謂是“義”舉。并得到了他們的敬佩與信任。弟五十八回,呼延灼打敗,被左右群刀手推將過來。“宋江見了,連忙起身,喝叫快解了繩索,親自扶呼延灼上帳坐定,宋江拜見。呼延灼慌忙跪下道:‘義士何故如此?宋江道:‘小可宋江怎可背負朝廷。蓋為官吏污濫,威逼的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水泊里隨時避難,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不想啟動將軍,致待神力,實幕將軍虎威。今者誤有冒犯,切乞恕罪。呼延灼道:‘呼延灼被擒之人。萬死尚輕,義士何故重禮賠話?宋江道:‘量宋江怎敢壞得將軍性命?;侍炜杀泶缧?,只是懇告哀求,呼延灼道:‘兄長尊義,莫非叫呼延灼往東京告請招安,到山赦罪?宋江道:‘將軍如何去的!高太尉那廝是個心底偏窄之徒,忘人大恩,記人小過。將軍折了許多軍馬錢糧,他如何不見你罪責?如今韓濤,凌振已都在敝山如伙。倘蒙將軍不棄山寨微賤,宋江情愿讓位于將軍。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是盡忠報國,未為晚矣。呼延灼沉思了半晌,一者是天罡之數,自然意氣相投;二者見宋江禮貌甚恭,嘆了一口氣,跪下在地道:‘非是呼延灼不忠于國,實幕兄長意氣之過人,不容呼延灼不依,愿隨鞭蹬。事既如此,決無還禮?!彼谓婺肆x氣也,誰人不會拜倒在他的胸襟之下,正因為如此,他才廣招了各路好漢。并使這些好漢死心塌地的跟隨他。宋江以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童樞密、高俅那樣的奸佞之臣,卻得到了相反的效果。宋江之所以這樣做全是為了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忠心,為實現招安做鋪墊。可這樣做卻辜負了林沖。高俅與林沖仇深似海。此時,“忠”與“義”發(fā)生了沖突,而宋江使“忠”占了上風。第七十一回,梁山泊忠義堂上,宋江為首誓曰:“宋江卑微小吏,無學無能,和天地之蓋載,感日月之照臨,俱弟兄于梁山,結英雄于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數,下合人心。自今以后,若是個人寸心不仁,削絕大義,萬望天地行誅,神人共戮,萬世不得人身,億載永沉未劫。但愿共存忠義與心,同著功勛與圓,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察檢,報應照彰?!边@段誓言中,既包含了與眾兄弟的“義”,又包含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忠”。此處,“忠”與“義”又是統一的。在招安后,宋江又征遼國,敗方臘,充分表現了自己的忠心,但眼見著眾弟兄一一死于征戰(zhàn),他只能垂淚,因為他對兄弟有“義”;而他卻不能做出任何能挽回兄弟生命的行動。只因他要保國護民,他要效忠于國家,效忠于人民,于是,他就帶著自己的情深義重的弟兄們拼死抵抗,來完成他的“忠心”之愿。此刻,他犧牲“義”,保全“忠”。當他臨死之前,哄騙李逵喝下致命的毒酒時,也是因為他要保全“忠”,他怕李逵壞了他辛辛苦苦得來的清名。第一百回,宋江騙李逵喝下藥酒后對李逵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賜藥酒與我服了,死在旦夕。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刺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因此請將你來,想見一面。昨日酒中己于你慢藥服了,回至潤州必死……”此時,作品己接近尾聲,當宋江說出“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時,宋江的忠心已達到了崇高的境界,他為堅守自我人生信念與道德理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包括和自己親如骨肉的義兄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