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媚聰
按照課標的要求,我們的教學模式要向?qū)W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轉(zhuǎn)變。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在教學上必須放手,才能達成這一目標。
但是,課堂放開,熱熱鬧鬧的語文課之后,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一定比得上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其實這里的“比不上”,存在著一個評價標準的問題。單純以單位時間內(nèi)知識的接受程度來看,確實有時候放開的課堂是比不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但若考慮到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等諸多影響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因素,那么放開的課堂就要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強多了。
事實上,只要把握好高效語文課堂所必須重視的三要素——“講”“導”“放”——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威力。
先“講”,再“導”,后“放”,這是高效語文教學必經(jīng)的基本程序。如果不按照這樣的程序辦事,盲目跳脫其中的環(huán)節(jié),只強調(diào)“放”,教學達不到目的,這就是難免的事情了。
首先說一說“講”。講指教師講解、傳授知識的行為。講的內(nèi)容很廣泛,凡是學生匱乏的基礎內(nèi)容都是講的選題。基礎知識、與學習內(nèi)容相關的背景知識是必須講的。如《沁園春·長沙》,“沁園春”是詞牌名,詞是我國傳統(tǒng)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這些文體知識方面的內(nèi)容是必須“講”的;毛澤東同志創(chuàng)作該詞前的經(jīng)歷和當時的歷史背景要講。這些知識主要由教師講,也可以是教師讓學生事先搜集,然后由學生講,教師補充。不管采用何種形式,其本質(zhì)是把學生難以占有的資源交給學生,讓學生有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知識資源。“講”一般是在“導”、“放”前講,在特殊情況下,“放”之后也要“講”。如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難以進行是由于缺乏基礎知識造成的,應當馬上“講”,以最簡明扼要的方式來“講”,盡量不打斷學生的學習、思考節(jié)奏。如不少學生對《沁園春·長沙》“糞土當年萬戶侯”一句感到難以理解,因為其中的“糞土”是名詞活用作動詞,“萬戶侯”涉及歷史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適時講一講。當然,如果學生有懂得的,讓學生來講就更好了。
導,就是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在他們由于思維能力的局限無法有效突破學習上的難點時加以引導。學習要有效率,一定不能漫無目標。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應當達到什么樣的學習目標是必要的。一般情況下,明確了學習目標之后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了,但遇到特殊的學習內(nèi)容,就有必要在思考方法上加以引導。如郁達夫《故都的秋》,文中作者所熱愛的故都的秋景特點是“清、靜、悲涼”,為什么作者會熱愛這樣的一個秋?許多學生會作出隨意性、推測性極強的回答,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郁達夫的身世經(jīng)歷去理解,在知人論世的前提下去思考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才可靠。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思維上的堵塞在所難免,教師可以直接引導,也可以旁敲側(cè)擊,讓學生通過回憶、類比、推理等方式,獲得思維上的突破。在學習將要結(jié)束的時候,教師往往會做一個小結(jié),這個時候的導,意義也是十分重大的。如學生學習了寓言類的文章,教師在學習行將結(jié)束的時候加上“我們現(xiàn)在生活當中這類現(xiàn)象多不多呢?我們應當如何正視此類現(xiàn)象呢”等語言,往往會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這時候的“導”,是在“放”后的“導”,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思考,放飛思想,讓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思維能力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
關于“放”,一定要“放”足,就是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思考時間。千萬不可首鼠兩端,“放”得不夠的后果,往往是得不償失,白白耗費時間。思考時間的“放”容易理解,就是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的難易,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合作學習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碰撞,極易擦出動人的火花,也是最難控制時間的,教師要懂得如何把握好“放”的尺度,使時間的投入與教學的收獲達到最佳比例。思維空間的“放”也要十分注意,不可過寬,亦不宜過窄。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要適當限制學生思維空間,不應當脫離“在體會作者對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對待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進而深刻領悟文章蘊涵的人生哲理,從中獲得有益啟迪”這個基本的范圍,如果任由學生去作種種“假如”,那就失之過寬了。但如果僅讓學生就文章的內(nèi)容作思考,不讓他們結(jié)合自身實際、生活實際作研討,則又失之過窄了。
“講”是“放”的知識基礎,“導”是“放”的思想指引,“放”是為了讓學生真正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學生在“放”中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可能比較慢,比較復雜,甚至會不正確,表面看效率不高,其實他們一旦領悟,則終身難忘,終生受益,是真正的高效。
采取“講”“導”“放”的方法,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把“講”“導”當主角,“放”才是主角。只要牢牢抓住語文課堂教學的“講”“導”“放”三要素,認清主次,高效的語文課堂就易于構(gòu)建了。
參考文獻
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