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關鍵詞:微博;微文學;微閱讀;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5-022-1
摘 要:本文主要從微文學的內涵、微閱讀的潛在弊端以及如何發(fā)揮微閱讀的積極作用等方面,探討微博在輔助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借此擴展學生閱讀領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微博,打破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成為學生主流化的閱讀方式,使得學生有了全新的閱讀體驗。微博成為學生閱讀的主要載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學習契機,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新途徑。如何借助微博有效引導學生在微閱讀中拓展知識、豐富精神體驗,是當下語文老師要研究的問題。本文中筆者就微博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這一角度,探究微博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可行性。
一、微博在教育中的應用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開放、暢享的平臺,具有便捷、即時、原創(chuàng)等優(yōu)點,隨著網絡科技的發(fā)展,微博成為最新的網絡交流平臺,并且學生正成為其主要使用人群之一。在這樣的閱讀環(huán)境下,很多語文教師嘗試著將微博應用到閱讀教學中來,改善傳統(tǒng)教學平臺的單一,教學資源的匱乏,拓寬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加強師生討論的深入,促進師生的交互活動。
二、微閱讀的潛在弊端
1.微閱讀是淺閱讀。專家認為,微博只是凝聚人心的渠道,不是潛心看書的場所。誠然,微博因140個字的限制,使文字多為碎片化語言,這類文字多為生活瑣事或偶然的所思所想,學生對于微博的閱讀追求只是短期的信息攝取,對文字不需深度思考,只重視暫時的感官愉悅,是一種快速的、跳躍式的淺閱讀,并且學生的微閱讀往往在地鐵、公交車等嘈雜的環(huán)境中進行,很難沉下心來回味思考。如果學生長期處于微閱讀狀態(tài),很容易產生思維惰性,缺乏獨立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理解力。淺閱讀使得學生遠離文字,喪失思考,長此以往,閱讀將面臨嚴重危機,文化也會因此倒退。
2.微閱讀是偽閱讀。周國平先生認為,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文化的傳承,而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由此不少專家認為微閱讀只能是偽閱讀。另外,微博的轉播功能很強大,閱讀者不需發(fā)表自身意見,就可將原文轉至自己的微博或轉發(fā)給他人,無限制鏈接的微閱讀導致語意的流失,這樣的閱讀難以對文字的意思做正確的理解。
3.微閱讀是零閱讀。微博主題龐雜無章,內容瑣碎無序,情感隨意無味,導致了微博文字缺乏嚴謹性,傳統(tǒng)的文本內容被顛覆,文本形式被解構,微閱讀無法延伸文本的深層內涵,與傳統(tǒng)文本的閱讀相比,沒有積淀豐厚的文本意義。微閱讀涉及的閱讀量只限于140字以內,字數(shù)的限制把閱讀肢解得支離破碎,走馬觀花式的瀏覽使得學生讀過就忘,文字不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樣的閱讀只是一場空談,純屬是零閱讀。
三、如何發(fā)揮微閱讀的積極作用
1.促淺為深。教師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將微閱讀和深閱讀相結合。首先精選微博,以新聞周刊、名人名家的微博為收聽閱讀的主要內容,并且讓學生整理歸納即時性的時代強音,評選出一周最受歡迎的“最微博”,設立閱讀專題,讓學生從微博延伸開去,拓展更豐富的閱讀材料,增強學生的閱讀量,加深閱讀的難度,要求學生在自由評論時要有獨到的見解,深化文字的思想價值,并在閱讀課上交流,把淺顯的閱讀轉化為深層的思考,讓學生有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和思考空間。
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轉播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現(xiàn)象與小故事,探討其中的社會意義及生活價值,把生活中的鮮活事件作為閱讀的中心,組織學生討論、評價,把微博內容,運用到寫作素材的積累和整理中,通過思考促使學生靜下心來,把信手拈來的閱讀體驗,衍變?yōu)樯疃葷撔拈喿x的精神享受。
2.去偽存真。有調查顯示,近年來微閱讀的流行,提升了學生對文字的興趣,閱讀量有所增加,但專家指出閱讀量的提高,并不代表閱讀質量的提升,因為不少學生在把微閱讀作為消遣和娛樂,微閱讀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如何提高閱讀質量,是當下語文閱讀教學亟須解決的問題。
微博閱讀教學有其特定的優(yōu)勢:學生能夠自由討論,表達思想,交流經驗。但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和校園貼吧一樣,容易出現(xiàn)無病呻吟的感嘆、或是矯揉造作的浮夸,教師要在班級成立監(jiān)督小組,建立微博公約,設置相應的評價機制,積極組織微閱讀活動,比如每周評出“微博之星”,關注學生位閱讀的動態(tài),加強微博的監(jiān)督和管理,師生間共同維護,使得班級的語文微博真正成為學生打開心扉自由發(fā)言、真實友好的交互空間。
3.零存整取。微博上因時間環(huán)境關系無法讀到完整的一本書,但是我們可以做書摘、書評,甚至是佳作片段的仿寫,同樣能夠通過微博引領學生智慧成長。比如利用微博進行名著《紅樓夢》的閱讀,文本章回很多,文字生澀難解,學生即使把文本讀一遍,對知識的把握還是很模糊,對于名著知識解題還是沒有太大的幫助。教師可以微博作為閱讀載體,每天督促學生讀一到兩回,讓學生寫閱讀綱要,并提出相應章回的問題,讓其他學生來一起作答,一個周結束后,老師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和出題內容,從高考答題角度進一步整合知識點,幫助學生強化名著知識的識記與消化。
可見,微閱讀與長篇幅的經典閱讀并不矛盾,無數(shù)連貫細小的閱讀行為可以整合成完整有規(guī)模的閱讀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受到名家名篇的熏陶,融入本真和自然的生活中,逐步建立自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同時,微博可以成為寫作靈感的載體,微博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但是體現(xiàn)寫作的欲望,微不足道的思想火花,積累后深化整理,可以成為長篇。
[參考文獻]
[1]譚支軍.博客——網絡教學新工具[J].應用資訊,2005(01).
[2]劉暉.Twitter:微博客時代的到來[J].傳媒,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