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TCG》的內容取材于哈利波特故事中的方方面面,不過更多的是展現魔法學校里的生活和冒險。這款游戲的發(fā)行方正是大名鼎鼎的威世智公司(旗下擁有萬智牌、D&D;等品牌),2001年這款游戲的第一個系列被投入市場,威世智非常期待借魔法之力從當時兒童TCG游戲霸主《寵物小精靈》的碗里分一杯羹,并在很快的時間里一口氣推出了《魁地奇世界杯》《對角巷》《霍格沃茲歷險記》《密室》等四款擴展系列,當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威世智的這個期待實在是有些過高了。
話說既然是威世智出品,那么顯然很難跟《萬智牌》脫離血緣關系,游戲的很多地方都類似簡化的萬智牌效果,整體上難以擺脫《萬智牌》的深厚影響,這大概也是其最終在市場競爭中失利的一大原因。
成也罷,敗也罷,現在還是先來認識一下最基本的卡牌類別吧:
課程牌
為了體現魔法學校的生活,因此游戲中的基本資源就是不同的“課程牌”,相當于《萬智牌》中的基本地。
奇獸牌
由于哈利波特TCG沒有牌手生命的概念,而是以牌庫充當“生命”當牌庫空掉的時候也就輸掉了對局。因此游戲中的各種“奇獸”也是攻擊對手牌庫的主要手段。
魔咒牌
課堂上學到的各種魔咒都會見到,當然這些牌用過就要丟棄,不會停留在場上。就好像《萬智牌》的法術、《WOWTCG》中的技能,總之用過就丟。
情景牌
這是《哈利波特TCG》中少數不同于《萬智牌》設計的一種卡牌。“情景牌”將給對手設下考驗,對手必須完成解除條件才能讓你打出的“情景牌”離場。不過每個牌手都只能同時擁有一張“情景牌”第一張沒有離場就不能釋放第二張。有趣的是作為考驗,情景牌在場時可能會給你帶來好處給對手帶來不便,可一旦對手成功解除考驗則很可能因此獲得獎勵!
人物牌
游戲開始前牌手必須選擇自己的“人物牌”作為這次對局中自己的化身。但在游戲中召喚其他人物時雖然無需“課程牌”支付費用,但卻要消耗掉自己回合的全部2個行動。不過人物牌強大之處在于每個回合抓完第一張牌的時候牌手可以選擇啟動人物的特殊能力。此外,“人物牌”還具有唯一性的特點,除非是雙方都選則了同一人物作為自己的化身,否則場上存在某個人物時同名人物就不能再被打出了。
TIP:只有作為游戲開始時選擇的“人物牌”在對局中不能被移出游戲,因為這張牌是玩家的化身。
物品牌
顧名思義就是各種物品啦,從魔杖到大釜,千奇百怪無奇不有。
游戲流程
游戲開始時將代表自己的“人物牌”放在場上,然后從牌庫抓7張手牌就OK了。
同樣是雙反輪流進行自己的回合,每個牌手的回合由抓一張牌(抓牌階段,此時可以啟動人物牌的能力)、使用場上的奇獸攻擊對手的牌庫(攻擊階段)以及兩個行動階段組成。而兩個行動階段可以選擇的動作有7種,分別是:
1 耗費一個行動,使用“課程牌”召喚一只奇獸。
2 耗費一個行動,使用“課程牌”打出一個物品。
3 耗費一個行動,使用“課程牌”釋放一個魔咒。
4 耗費一個行動,抓一張牌。
5 耗費兩個行動,使用一張“人物牌”。
6 耗費兩個行動,使用一張“情景牌”。
7 打出一張“課程牌”。
TIP:《哈利波特TCG》的卡牌分為普通,非普通和稀有三個級別,分別在右下角用圓形、菱形和星形標記區(qū)分,另外還有兩種級別的閃卡。
其實看到這,如果對TCG游戲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都能感覺到兩點:第一,這個游戲很簡單;第二,這個游戲很像萬智牌。沒錯,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將之理解為給小孩子玩的打扮成“哈利波特”模樣的《萬智牌》。但是這并不說明這款游戲毫無自身的魅力,雖然的確欠缺創(chuàng)新,但筆者覺得《哈利波特TCG》依然有其自身的魅力,當然這主要來自游戲中對原著元素的體現方面。例如將魔法學校的課程改為最基本的卡牌費用,“魔法生物課”“藥劑學”“變形術”“魅力學”當然還有最不能少的“魁地奇”,看過《哈利波特》的各位都耳熟能詳吧?而情景牌的設計則考慮到低年齡玩家的特性,沒有那么多打打殺殺,代替以設置和接受考驗,而且贏得考驗的對手也會獲得獎勵,這一點的確是鼓勵孩子們積極迎接挑戰(zhàn)的好設計。而且想象一下,能夠在霍格沃茨的魁地奇球場上空穿梭,追逐“金色飛賊”的場景是多么讓人熱血沸騰!還有那些只有在《哈利波特》的故事里才能看到的魔法生物、奇妙的物品,神器的魔咒,如今都通過小小的卡牌到了自己手中,別說孩子,只要是《哈利波特》迷就很難抵擋這種誘惑。而能夠將自己化身為故事中的魔法師們,從一個“麻瓜”一步登天,更是大大滿足了玩家們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