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
摘 要:新課程更關注的是突出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fā)展功能,強調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不同方面得到發(fā)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避免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衡量學生。
關鍵詞:內在需要;原則;問題;過程性評價;實踐
一、過程性評價是通用技術學科發(fā)展的內在需要
作為通用技術學科,它的特殊性決定了過程性評價是該學科發(fā)展的內在的迫切需要。通用技術是一門以設計學習和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國家必修課程,它的課程價值是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二、制定過程性評價體系要遵循的原則和注意的問題
1.過程性評價要遵循青少年發(fā)展規(guī)律
青少年個體的發(fā)展是不均衡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特色。因此制定過程性評價要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考慮不同性別的學生的明顯差異。
2.過程性評價要特別發(fā)揮評價的激勵診斷和發(fā)展功能
要注意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不同方面的發(fā)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避免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衡量學生。要使用評價這個工具幫助學生進行診斷,肯定他在某一方面的特長和優(yōu)勢,給予鼓勵,還要指出他在某一方面存在的缺陷,幫其進步。
3.過程性評價要有可操作性,不能太復雜
在制定過程性評價的細則時,要特別注意不能設計得過于復雜,也不宜過多和過細,否則觀察和評價的內容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有作秀之嫌。
三、我校通用技術學科過程性評價的實踐
1.以項目為主導的過程評價
技術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實踐性。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技術設計能力,是否提高了技術素養(yǎng),不是紙上談兵,不能在黑板上講技術,關鍵是要看能否完成一件項目作品。所謂項目,是指一系列獨特的、復雜的并相互關聯(lián)的活動,這些活動有著一個明確的目標或目的,必須在特定的時間、預算、資源限定內,依據規(guī)范完成。為此,我們的評價方式是以項目為主導的,即每個項目有一個簡單的評價表格,學生一個學年應至少完成3~4個項目,通過項目表格來評價考查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
我們按制作的不同難度精心挑選了一系列學生動手實踐的項目。如承載模型制作一章知識與技能的“系列木制小家具項目”,承載結構一章知識與技能的“橋梁模型承重項目”,承載控制一章知識與技能的“簡易機器人搭建項目”。
2.以能力為指向的過程評價
通用技術課程的核心價值是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兩方面能力的提升通過終結性評價的筆試往往較難體現(xiàn),因此更需要通過學生在課堂中的創(chuàng)意靈感、設計制作、合作討論等的表現(xiàn)來評價他們在通用技術學科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能力的提升。
我們的具體措施是,每一個項目設計一個評價表格,主要關注以下能力:
(1)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主要是看在小組項目的設計制作過程中,學生是否能設計出有價值的、創(chuàng)新性的方案,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
(2)操作物化能力:主要是看每學年2~4個設計制作項目學生能否完成,觀察學生平時項目制作過程中對工具使用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平時設備操作規(guī)范是否規(guī)范。學生是否具有將設計意念的表達轉化為操作方案的能力。
(3)表達論述能力:主要通過項目來考查學生闡述自己的設計思路、創(chuàng)新點、功能描述等的能力。
3.突出育人的過程評價
任何課程都有育人功能,都不可能是單純地教授知識與技能,都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學習品格放在首位。
(1)學習態(tài)度:是否按時出勤和按時上交通用技術平時作業(yè)是反映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重要指標,也是考查記錄學生學習過程
的重要參考。
(2)學習習慣:主要通過考查學生在制作項目使用工具的過程中能否養(yǎng)成積極、負責、安全地使用技術的行為習慣來進行評價。
四、實施效果
我校從2009年逐步實施通用技術學生過程性評價考核并不斷完善,通過一年多的探索,我們初步形成了一套過程性評價方案,引導學生養(yǎng)成了正確的、負責任的、能替他人著想的行為習慣?,F(xiàn)在,偷懶不收拾操作臺的學生少了,大手大腳浪費材料的學生少了;注重設計制作過程的學生多了,主動探究、參與合作的學生多了。每學期末,我們把過程性評價指標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價與科學考核,真正發(fā)展地看待學生的進步,科學地反映學生的水平,起到了促進學生注重過程、全面發(fā)展的作用。
(作者單位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