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宜 鄭華玉(東臺市檔案局,江蘇東臺,224200)
鄒韜奮生于1895年11月5日,原籍江西余江縣,生長在福州,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yè),1944年7月24日病逝于上海,終年50 歲。鄒韜奮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革命的民主主義戰(zhàn)士,他畢生從事新聞出版事業(yè),為民族解放、祖國振興,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y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谷諔?zhàn)爭期間,鄒韜奮為了救亡圖存,呼吁全國軍民團結起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痛斥國民黨當局不抵抗主義。他曾多次向蔣介石提出,要蔣采取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張,蔣不但不采納,反而對他橫加迫害。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鄒韜奮憤然辭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之職,秘密離開重慶,出走香港,積極從事反對國民黨獨裁,促進民主事業(yè)的活動。12月8日太平洋烽火突起,鄒韜奮和戈寶權、茅盾、以群等,隱蔽在難民群中潛赴廣東東江游擊區(qū),開始踏上了祖國的自由民主地區(qū),在東江受到東江游擊縱隊司令曾生的熱情接待。為了安全,他們被安排在比較隱蔽的陽臺山頂。鄒韜奮因為國民黨反動派密令特務就地逮捕和懲辦他,只好暫時留在東江游擊區(qū)。當時在重慶的周恩來得知這一情況后,請他前往蘇北抗日民主根據(jù)地,還可以從那里轉赴延安,他欣然同意。1942年秋,鄒韜奮在黨組織的掩護下,由廣東東江游擊區(qū)輾轉來到上海,準備轉赴蘇北。上海生活書店陳其襄負責安排,王蘭芬?guī)?,安全渡過了長江,并由根據(jù)地派人接到東臺三倉地區(qū),受到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及陳丕顯的熱烈歡迎。以后,他又到三倉東部墾區(qū),同當?shù)氐母刹咳罕娂案麟A層人士廣泛接觸,還參觀民兵、婦救會、兒童團的活動,參加過一些干部、群眾、中小地主座談會,了解到根據(jù)地的人民民主生活情況,看到在共產黨領導下各階層人士堅持抗戰(zhàn)的熱烈情緒,心中感到十分欣慰。
1943年1月,蘇中區(qū)黨委在東臺縣許墩鄉(xiāng)搞民主選舉鄉(xiāng)政權。鄒韜奮在陳丕顯、管文蔚的陪同下,應邀來到墩塘參加蘇中區(qū)黨委召開的歡迎會,會場上懸掛著“熱烈歡迎鄒韜奮同志蒞臨指教”的大幅標語。鄒韜奮在會上講話,先講國際形勢,他說敵人雖然占領了一些城鎮(zhèn),這不過是“局部的黑暗”和“一時的逆流”,實際上沒有淪陷,中國是不會滅亡的。接著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假抗日真反共的罪行及他們統(tǒng)治地區(qū)政治腐敗,貪污成風,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情形。然后談了他到根據(jù)地的觀感,他說過去十年我從事民主運動,都是隔靴搔癢,今天到根據(jù)地才看到真正的民主政治。他把國、共兩黨進行比較,他說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最講真理,最講民主,抗日最堅決,得到人民的擁護;蔣介石脫離人民,不講信義,消極抗戰(zhàn),將來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最后他還希望到會的同志要熱愛共產黨,熱愛毛主席,堅定不移地走抗日救亡、解放中華民族的道路。會后鄒韜奮由陳丕顯、管文蔚陪同到許賜侯家住宿休息。
鄒韜奮在休息時,將眼鏡放在桌上,有人拿著戴。他說,我的眼鏡不合你的光,我戴才合光,就同人看形勢一樣,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不同點。大家都感到韜奮同志講話幽默風趣,富有哲理,態(tài)度和藹,平易近人。
鄒韜奮在三倉一帶參觀了三天,由一師派幾名戰(zhàn)士護送到鹽阜地區(qū)。他雖然在東臺參觀時間不長,但對根據(jù)地的抗日民主政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他在病中口授的一篇文章中談到這一段經(jīng)歷時說:“此次在敵后視察研究,目睹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偉大斗爭,使我看到新中國的未來”。
鄒韜奮病逝以后,中共中央接受他生前的請求,于1944年9月18日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黨中央領導人對鄒韜奮作了很高的評價。周恩來說:“鄒韜奮同志經(jīng)歷的道路,是中國知識分子走向進步走向革命的道路?!泵珴蓶|在題詞中指出:“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鄒韜奮的精神,這就是他之所以感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