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玥
他是一個窮小子,她是一個大家小姐。他們是杭州之江大學的大學同學,她比他晚三屆,他比她小半歲。
他是之江才子,夏承燾說他的才華只有蘇東坡能相比。她是之江?;?,施蟄存說她的新詩有“不下冰心之才”。
他們因詩相識,因詩相知,最后因詩相愛和相離。
我的野心,是想成為你的好朋友
1932年,杭州之江大學國文系來了一位衣著平凡、獨立不羈的女學生。她的言論讓之江的同學大開眼界:“女性穿著華美是自輕自賤”,“認識我的知道是宋清如,不認識我,我還是我”。
宋清如出生在常熟西鄉(xiāng)欄桿橋一個地主家庭,排行第二。這位二小姐天性好學,以“不要嫁妝”為代價,獲得了上新式學堂的權利。剛上大學,她的詩才就引人矚目,《現(xiàn)代》雜志主編施蟄存讀了她的詩稿后,竟回了一封長信,稱她“一文一詩,真如瓊枝照眼……”。
就在之江大學詩社歡迎新社員的大會上,宋清如第一次看到了朱生豪。宋清如的入社詩作是《寶塔詩》,朱生豪在傳閱時,“只笑了笑,既不是嘲笑,也不是捧場”。正是這非同凡響的一笑,種下了知己情緣。
朱生豪生于嘉興南門一個沒落小商人家庭,10歲喪母,12歲喪父,孤兒三人,由早孀的姑母撫養(yǎng)長大。由于他成績優(yōu)秀,經(jīng)校方推薦,保送入大學。他的才華深得之江詩社社長夏承燾老師贊許:“閱朱生豪唐詩人短論七則,多前人未發(fā)之論,爽利無比。其人今年才20歲,淵默若處子,輕易不發(fā)一言。聞英文甚深?!?/p>
瘦弱蒼白、寡言內(nèi)向、很少激動忘情的朱生豪,對宋清如卻一見鐘情,寫了詩和信給她:“楚楚身裁可可名,當年意多亦縱橫。同學伴侶呼才子,落筆文華絢不群。招落月,呼停云,秋山朗似女兒身。不須耳鬢常廝伴,一笑低頭竟已傾。”“我的野心,便是想成為你的好朋友;現(xiàn)在我的野心,便是希望這樣的友誼能繼續(xù)到死時?!?/p>
大學的相識相聚只有一年,此后十年,為謀生,兩人聚少離多。宋清如送給朱生豪一支鋼筆留念。用這支筆,朱生豪翻譯了180萬字的《莎士比亞全集》,給她寫了540余封情書。
飄零成久別,卿似秋風儂似蕭蕭葉
1933年7月,剛畢業(yè)的朱生豪進了上海書局任職,參與編纂《英漢四周辭典》。他寫信給宋清如:“因為昨夜我曾夢著你,夢得那么清楚而分明,雖然仍不免有些傻氣……我們并肩漫步著,我知道這是個寶貴而幸福的瞬間,我們好像一句話也不說,又好像說了許多話,更沒有別人在旁邊?!?/p>
次年春,宋清如寫了一首詩寄給朱生豪。前四句是:
“假如你是一陣過路的西風/我是西風中飄零的敗葉/你悄悄來又悄悄的去了/寂寞的路上只留下落葉寂寞的嘆息。”
不久,朱生豪借用她的詩意,填了一首《蝶戀花》:“不道飄零成久別,卿似秋風,儂似蕭蕭葉。葉落寒階生暗泣,秋風一去無消息。倘有悲秋寒蝶蝶,飛到天涯,為向那人說。別淚倘隨歸思絕,他鄉(xiāng)夢好休相憶?!?/p>
這一詩一詞的唱和,后來竟成了兩人一生情緣的寫照。他們相戀后,經(jīng)歷了漫長的離別、坎坷的生活奔波,“似乎我每次離了你5分鐘,便別了你100年似的。”
1935年上半年,有感于當時中國沒有一個完整的莎士比亞戲劇全譯本,朱生豪決意用業(yè)余時間翻譯一部明白曉暢、忠實原文意趣的散文體莎士比亞全集。
他寫信告訴宋清如,說要把譯著作為獻給她的禮物。
朱生豪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除了被不朽名著所閃耀的人文光輝所打動,也是希望在日本肆意欺凌中國的困境之下,為民族爭一口氣。當時,莎士比亞全集已有日文譯本,卻還沒有中文譯本。
朱生豪一邊翻譯,一邊上班,除了看電影,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給宋清如寫信?;藘赡陼r間,他翻譯完了第一部分喜劇九種,準備再花兩年,完成全部作品。
他計劃得很周全,但世事難料。
1937年“八·一三”事變,日寇炮火炸毀了上海閘北,他已譯出的喜劇九種和多年苦心搜集的資料全部毀于炮火。
1941年日寇占領上海,他再度失業(yè),在經(jīng)濟極度困窘的情況下,在家重譯喜劇。之后,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荷槍實彈的日本兵沖進《中美日報》館,朱生豪夾在排字工人中逃出,再次失去了重譯的稿子。
為了在逃難時行動方便,友人張荃建議這對精神情侶立即結婚。1942年5月1日,宋清如和朱生豪各借了一套新衣,在上海辦了個不能再簡單的婚禮。
從此,翻譯《莎士比亞戲劇集》既成了他的事業(yè),也成了她的事業(yè)。
對你的眷戀,一滴一滴掉在我的靈魂上
為了躲避日軍騷擾,兩人婚后即去了宋清如老家。朱生豪經(jīng)歷了一生中最困難的時刻,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他開始第三次重頭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翻譯是勞累而緊張的,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朱生豪曾對宋清如說:“我很貧窮,但我無所不有。”表達了他對婚后生活的欣喜之情。為了調(diào)劑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他倆根據(jù)愛好,一起選編了《唐宋名家詞四百首》作為“課間休息”。
由于常熟是日軍清鄉(xiāng)區(qū),1943年1月,兩人再次出走,躲到了朱生豪老家。一張櫸木桌、一把舊式靠椅、一盞小油燈、一支破舊不堪的鋼筆、一套莎劇全集、兩本辭典就是全部財產(chǎn)。戰(zhàn)爭、貧窮和饑餓沒能阻擋朱生豪。他發(fā)瘋一樣地翻譯,從每天三千字加到八千字。他的稿費也漲了,從每千字2元漲到5元。不幸的是,大米的價格也在漲,從每石400元漲到40萬元。宋清如不得不一拿到稿費就把米先買好,其他開銷能省的一律省去。例如,刷牙用鹽代替牙粉,朱生豪頭發(fā)長了,就由宋清如親手修剪。宋清如偶有空閑,便幫工做衣,補貼家用。
1943年春節(jié),宋清如回娘家過年,住了二十天左右。朱生豪癡癡地等她回來,后園有一株杏梅,花瓣被雨一片片打落,孩子氣的詩人把花瓣撿起來,每撿一瓣,就在紙上寫一段想念的話。比如:“要是我們兩人一同在雨夜里做夢,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夜里失眠,那也是何等的有味。可是這雨好像永遠下不住似的,夜好像永遠也過不完似的,一滴一滴掉在我的靈魂上……”等宋清如回來,花瓣已集了一大堆。從此,她再也舍不得離開他。
朱生豪在翻譯到《亨利四世》時,突然肋間劇痛,出現(xiàn)痙攣。宋清如急尋來醫(yī)生,確診為嚴重肺結核及并發(fā)癥,這病完全是勞累貧苦所致。他們沒錢去買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藥。
1944年11月底,朱生豪病情加重,日夜躺著,無力看書。他對日夜守護他的宋清如說: “莎翁劇作還有五個半史劇沒翻譯完,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著命也要把它譯完?!边@年12月26日中午,朱生豪忽然叫道:“小青青,我去了!”這一年,朱生豪和宋清如都只有32歲。
寫在紙上的深情,如今刻在她一人心上
朱生豪去世前,對宋清如說,一定要堅強。他還說,去了陰間之后,將承擔宋清如的那份煉獄,將來她死時就不會太痛苦。宋清如淚如雨下,偷偷買了藥想隨他而去。但鄰居勸她說:生豪雖死,你們還有一個十三個月大的兒子要養(yǎng)。
宋清如被驚醒了,她意識到除了兒子朱尚剛,朱生豪還有另一個“兒子”需撫養(yǎng),就是《莎士比亞全集》還沒校對出版。她死不得!
她開始撫養(yǎng)幼子,校對出版他的遺作,把漫漫一生都無怨無悔地交付他。
世界書局首先出版了朱生豪的《莎士比亞戲劇集》,由宋清如寫了譯者介紹,承擔了全部校對。
19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譯的《莎士比亞全集》(31種),一共180萬字,有2萬元稿費,在當時是一筆巨款。宋清如在大學教書,認為不需要這么多錢,把錢退回出版社。出版社拒收,最后宋清如買了1萬元公債,5000元捐給市政府,1000元捐給朱生豪的母校,還有4000元給了朱生豪的胞弟。
朱生豪留下五部半歷史劇沒有翻譯,宋清如決定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1955年至1956年,她請假一年,到四川完成了《亨利五世》半部,《亨利六世》三部,《理查三世》一部的翻譯。可惜,這些譯稿連同朱生豪給她的一部分書信,在文革期間全部被燒毀。
俱往矣,那些寫在紙上的深情,如今,它們只刻在她一個人的心上。
每年清明,宋清如都會在嘉興文昌路走一圈,以祭奠她的丈夫、友人和知音。朱生豪的墓曾在這里,后因舊城改造,這里已成商業(yè)區(qū)。她最后寫下的詩,是為丈夫《招魂》:
“也許是你駕著月光的年輪
經(jīng)過我的窗前探望
否則今夜的月色
何以有如此燦爛的光輝。
回來回來吧
這里正是你不能忘情的故鄉(xiāng)。
也許是你駕著云氣的駿馬
經(jīng)過我樓頭彷徨
是那么輕輕地
悄悄地
不給留一絲印痕
回來回來吧
這里正是你倦倦的親人……”
1997年6月27日,與朱生豪離別53年后,她的靈魂與他在天上相聚。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