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鵬
朱生豪這個名字,也許對你來講很陌生。的確,民國那個時代涌現(xiàn)了許多大師,而朱生豪只是那個時代的一員,英年早逝的他留下的作品以翻譯作品為主。看了他與夫人宋清如的故事,則會令你感慨不已。
1933年,朱生豪從之江大學(xué)畢業(yè),后來前往上海世界書局英文部擔(dān)任編輯,主要工作是翻譯編輯英漢詞典之類的事,但他覺得沒什么意思。兩年后,朱生豪開始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翻譯莎士比亞的戲劇,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朱生豪憑借自己很強的語感和深厚的英文功底,把莎士比亞的作品翻譯出極高的水準。
后來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朱生豪在避戰(zhàn)的過程中遺失和被燒毀了不少翻譯手稿,甚為可惜,但這些都沒有阻擋他的翻譯熱情。在他著迷于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時,他的生命中也迎來了一道光,這道光,就是宋清如。
宋清如的家境比朱生豪的要好很多,宋清如從小學(xué)習(xí)成績優(yōu)異,她熱愛詩歌,才華橫溢。她與朱生豪是因詩歌而有了交集,兩人相見恨晚,兩顆熾熱的心碰撞在一起,交織著,兩人很快就開始書信往來。別看朱生豪弱不禁風(fēng),內(nèi)向靦腆,但他寫的情書,可真是不簡單。
“我不是詩人,否則一定要做一些可愛的夢,為著你的緣故,我多么愿意自己是個詩人,只是為了你的緣故。”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p>
“希望你快快地愛上一個人,讓那個人欺負你,如同你欺負我一樣?!?/p>
“我愛你也許并不為什么理由,雖然可以有理由,例如你聰明、你純潔、你可愛、你是好人等,但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你全然適合我的趣味。因此你仍知道我是自私的,故不用感激我?!?/p>
就在如此熱烈的情感碰撞下,兩顆心慢慢靠近,時間轉(zhuǎn)眼到了1942年,兩人已經(jīng)愛情長跑整整九年了,且都已過了而立之年。在那時算得上是標準的大齡青年了,在親朋好友的催促下,5月1日,朱生豪與宋清如在上海舉行婚禮,簡單樸素。一代詞宗夏承燾在婚禮上為新婚的朱生豪夫婦題下八個大字: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接下來夫妻二人去往宋清如位于常熟的家里居住,在此后的歲月里,朱生豪繼續(xù)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朱生豪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生活的擔(dān)子全落在了宋清如的身上,她除了洗衣做飯外,后來經(jīng)濟緊張的時候還去幫工掙錢貼補家用,甚為辛苦。宋清如自己也說道:“他譯莎,我燒飯?!?/p>
1944年,朱生豪夫婦返回嘉興定居,當時的戰(zhàn)爭局勢已經(jīng)非常糟糕,而朱生豪又不愿為日偽效力,他們的生活極為困苦。即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朱生豪依舊沒放棄自己熱愛的翻譯事業(yè)。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就是在這段時間翻譯出來的,朱生豪自己說道:“ 飯可以不吃,莎劇不能不譯?!?/p>
對如此龐大的翻譯工作,他也和宋清如商量過,希望她能幫忙一起翻譯,但宋清如以自己英文不好為由婉拒了。宋清如就成了朱生豪的讀者,翻譯出來了第一個看,而宋清如也擔(dān)任著校對、整理、裝訂的工作,夫婦二人搭檔甚為默契。這時候的狀態(tài)就像錢鍾書在寫《圍城》的時候一樣,那時楊絳每天承擔(dān)家務(wù),只為讓錢鍾書潛心寫書,寫完之后楊絳便是第一個讀者。
心無旁騖地拿命在翻譯,這摧垮了朱生豪本就脆弱的身體。1944年6月,朱生豪被確診肺結(jié)核,從此臥床不起,不得不中斷了翻譯事業(yè)。由于病情加重和當時醫(yī)藥緊缺,朱生豪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在這年的12月26日,朱生豪病情加重,臨終前他低聲地說:“ 清如,我要去了。”說完,便撒手人寰,這一年,他才32歲,宋清如33歲,而他們的兒子朱尚剛,才剛滿周歲。
朱生豪雖然走了,但他的翻譯事業(yè)可遠沒有結(jié)束。宋清如為了完成他的遺愿,面對那31部180萬字的手稿,選擇了整理和繼續(xù);同時她還要撫養(yǎng)嗷嗷待哺的孩子。朱生豪留下的手稿和懷里的孩子,就是宋清如活下去的動力。當一個人有了使命,她便有了無窮的力量。
1947年,朱生豪生前翻譯的莎士比亞作品陸續(xù)出版,算是讓宋清如感到欣慰,但在生活上,宋清如依舊是一個人孤苦地生活。這時候自然就有人希望她能再續(xù)一段婚姻,這樣老來也有照顧,免得清苦,但宋清如都拒絕了。她潛心整理朱生豪留下的手稿和未完成的翻譯事業(yè)。1977年,67歲的宋清如回到了嘉興的老家,她時常一個人回憶與朱生豪生活的點點滴滴,回憶起第一次見朱生豪的時候的樣子,她說:“ 那時,他完全是個孩子。瘦長的個兒,蒼白的臉,和善、天真,自得其樂,使人感到可親可近?!?/p>
1987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亞全集》,里面收錄了朱生豪翻譯的31本劇本,而關(guān)于宋清如與朱生豪之間的書信往來,當時出版社也想出版,但宋清如表示了拒絕,不過最終出于文學(xué)上的考慮,宋清如答應(yīng)可以出版,這才有了書信集《寄在信封里的靈魂》。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突發(fā)心臟病離世,享年86歲。
現(xiàn)在嘉興市區(qū)禾興南路七十三號朱生豪故居門口,還有一座雕塑,是朱生豪與宋清如相擁在一起,彼此依偎,似乎是在喃喃細語又像是在深情相望。他們就像一對神仙眷侶,望著遠方,仿佛這個喧囂的世界與他們無關(guān)。這座雕塑的基座上還有一句話,是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 要是我們兩人一同在雨聲里做夢,那意境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聲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p>
當一切都已過去,當往事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我們的軀體都將歸于塵土,人來人往不過如此。想到這里,一切的痛苦也都將釋然。唯有愛,才能永恒。就如同朱生豪與宋清如,再也沒有什么能把他們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