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國 于穎慧 溫 玲
筆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圍絕經(jīng)期抑郁焦慮,并考察其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yīng),現(xiàn)報道于后。
1.1 對象 為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門診及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理門診就診的圍絕經(jīng)期婦女。入組標(biāo)準(zhǔn):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0項評分,抑郁程度指數(shù)=各項累計計分/80(最高總分),指數(shù)范圍為0.25~1.00,≥0.50 者納入抑郁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分值在18分以上者納入焦慮組。排除標(biāo)準(zhǔn):詳細(xì)詢問病史并進行全面體格檢查,有器質(zhì)性疾病病史者、藥物或精神活性物質(zhì)依賴史者、精神病史者、自殺傾向者、先前曾接受過抗抑郁藥物治療者均予以排除。
1.2 方法 符合標(biāo)準(zhǔn)的患者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四川珍珠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單一藥物治療,在開始治療的第1、2 天早餐后分別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5mg,第3 天開始每天早餐后口服10mg,并囑患者在治療后1、4 周復(fù)診。在療前及療后1、4 周分別進行SDS 及HAMA 評分。療前療后進行血、尿、糞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并詢問服藥后的主訴不適。以療前療后的量表評分評價其療效;以療前療后的實驗室檢查及主訴不適評價不良反應(yīng)。采用療前療后自身對照t 檢驗。
2.1 一般資料 共80例患者入組,年齡為45~55歲,平均為(49.5±4.5)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為(9.2±6.8)個月。其中56例納入抑郁組,年齡為47~55歲,平均(50.5±3.5)歲,平均病程(11.5±6.0)個月;48例納入焦慮組,年齡為45~53歲,平均(47.5±5.3)歲,平均病程(7.5±5.6)個月。
2.2 兩組SDS、HAMA 評分比較(見附表)。
附表 兩組SDS、HAMA 評分比較()
附表 兩組SDS、HAMA 評分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1;與治療1 周后比較,2)P<0.01。
由附表顯示,兩組療后4 周的SDS、HAMA 評分較療前均有顯著下降,療后4 周的評分與療后1 周相比也有顯著下降。
2.3 不良反應(yīng) 80例患者中,8例發(fā)生納食差,4例口干,6例輕微疲勞感。因癥狀較輕,均為特殊處理而自行消失。所有病例治療前、后血、尿、糞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均未見異常。
圍絕經(jīng)期患者焦慮抑郁的發(fā)病率較高,在門診中較常見,目前公認(rèn)的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心理治療結(jié)合抗抑郁藥物治療[1]。但在我國的臨床實踐中,目前開展系統(tǒng)的心理治療尚有許多困難。本文采用單一藥物治療此癥,治療后1 周,兩組抑郁、焦慮均獲明顯改善,4 周后進一步改善,在治療觀察期間未發(fā)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yīng),提示,在不聯(lián)合心理治療的情況下,單用草酸艾司西肽普蘭適用于門診圍絕經(jīng)期焦慮抑郁情緒的治療。
1 姚芳傳,王克威.精神科查房手冊[M].南京:江蘇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