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筠 (上海大學(xué)文學(xué)院中文系古代文學(xué) 上海 200000)
《世說新語》作為一部記錄魏晉清談之書,其中處處可見麈尾的身影。麈是一種體積比鹿大的鹿科動物,又名荒鹿,俗名長尾鹿?!钝拧丰岟嬖唬骸镑?,獸,似鹿而大。其尾辟塵?!薄顿Y治通鑒補》注文曰:“麈,麋屬。尾能生風(fēng)辟蠅蚋?!币驗轺嫖舶蜕系暮撩浅杂?,因此做成麈尾可以扇風(fēng)。關(guān)于麈到底是什么動物,有人認為麈就是麋鹿,即四不像?!度A陽國志》言郪縣宜君山盛產(chǎn)麈尾,質(zhì)量上佳用于入貢。麋鹿原產(chǎn)于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習(xí)慣生活于濕地的環(huán)境之中,那么其生活環(huán)境與郪縣的高山環(huán)境不吻合。又《清通志》言麈在冬至左右換角,而麋鹿和鹿的換角時間應(yīng)該在夏月,所以麈和麋鹿絕不是同一種動物。孫機先生則認為是駝鹿。駝鹿習(xí)慣生活于亞寒帶針葉林地區(qū),郪縣古屬廣漢郡,是今日的綿陽三臺縣郪江古鎮(zhèn),四周峭壁環(huán)繞,并且郪江周圍有大量的漢代崖墓群,是標準的高山環(huán)境。四川盆地周圍的山地大都在海拔一千米至三千米之間,譬如峨眉山的最高處萬佛頂海拔高達三千多米,屬于典型的亞寒帶氣候,那么我們可以相信曾經(jīng)的宜君山頂也能夠提供類似的環(huán)境供駝鹿生存。
“晉王導(dǎo)《麈尾銘》:勿謂質(zhì)卑,御于君子。拂穢清暑,虛心以俟?!弊畛貅嫖渤霈F(xiàn)時的功能乃是拂除塵垢和驅(qū)趕蚊蠅,酷暑之時還可以扇風(fēng)降溫,今人生活在城市里可能覺得麈尾無甚大用,然而魏晉時期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比今天的農(nóng)村還要糟糕,暴露在外的尸體成了蚊蠅滋生的源頭,因此還曾經(jīng)流行過幾次大型的瘟疫。雖然漢代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可以表明成型的麈尾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是漢代出土的墓葬圖像中已經(jīng)存在類似的雛形,因此可以推斷麈尾最初起源于漢代,到魏晉六朝時期才被大量使用,遂成為了清談玄士人手必備的風(fēng)流雅器。
初期麈尾的形制“形如樹葉,下部靠柄處則常為平直狀”。如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八角村魏晉墓中壁畫家居圖中,男主人手執(zhí)一柄樹葉狀的麈尾,頂部尖而中間寬,有短柄可供手持。北魏時期的云岡第六窟后室南壁浮雕維摩詰像中維摩詰左手撫床,右手側(cè)舉,手持樹葉狀麈尾,中間有一根細長的骨,露出短柄可供手執(zhí)。清人有以為麈尾等于拂塵者,非也。麈尾中間有骨而拂塵前端只綴以毫毛,因此非常柔順,呈馬尾狀隨手勢而動,而麈的毫毛非常堅硬。而到了南北朝后期以及隋唐時期,麈尾大部分是以“爰有妙物,窮茲巧制。員上天形,平下地勢。靡靡絲垂,綿綿縷細”的形象出現(xiàn)的,取天圓地方之寓意。隋代莫高窟276窟維摩詰經(jīng)變圖中的維摩手持的麈尾就是這種形制,頂部呈半圓形,底部呈方形,體積比樹葉形的麈尾更大,并且手柄更長,想來是因為初期麈尾的面積太小,而且手柄太短捉拿不易,于是在使用中逐漸改進,使麈尾形狀更勻稱美觀,使用更方便。又如盛唐期莫高窟194窟南壁所繪《帝王聽法圖》中的帝王以及五代時期莫高窟第98窟的《于闐國王供養(yǎng)像》中的國王手持的都是改良過的長柄麈尾。
清人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指出,“六朝人清談,必用麈尾。”清談水平的高下不僅在于清談?wù)吣軌蜣q才無礙,理不屈于人下,容貌風(fēng)度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手持麈尾不僅可以助長談興,而且可以令自己風(fēng)度翩翩望若神仙,于是執(zhí)一柄麈尾侃侃而談在士人間蔚然成風(fēng)。因此后人又稱麈尾為談柄,王士禎云:“若六朝以來,則以麈尾為談柄耳。”《通俗編》引《天祿志余》云:“近人以口實為談柄,或云笑柄,非也。古人淸談多執(zhí)麈尾,故有談柄之名?!秱鳠翡洝罚簵扑麓筻O法師每談?wù)摚謭?zhí)松枝為談柄是也?!比敉涬S身攜帶麈尾,那么一根松枝也可以暫時充當談柄。今日本正倉院所藏唐代麈尾乃是以漆木為柄,但是風(fēng)格華麗,已全然不是六朝舊貌。然而麈尾柄最初也是以木頭制成,后來風(fēng)流玄士為了增加自己言談間的風(fēng)度,并且為了使“質(zhì)卑”的麈尾配得上自己的門第身份,發(fā)展出了白玉柄、犀柄、金柄等各種材質(zhì)的麈尾。如《世說新語》中記載,“王夷甫容貌整麗,妙于談玄,恒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笔秩缤子褚话銣貪櫖摪椎耐跻母Ρ绕鹪娊?jīng)中手如柔荑膚如凝脂的美人也不遜色分毫,故后人乃有美人如玉之喻。麈尾一般都隨身攜帶,在家中不使用時可以懸掛在床帳上,宋人黃庭堅云:“便欲掃床懸麈尾”;又如王導(dǎo)、桓溫、殷浩等諸人并在,殷浩乃是當時名噪一時的清談高手,王導(dǎo)談興頓起,“丞相自起解帳帶麈尾,語殷曰:‘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笨梢婘嫖惨呀?jīng)成為了魏晉士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品。
1 (宋)陸佃.埤雅.卷三釋獸.明成化刻嘉靖重修本.
2 (明)嚴衍.資治通鑒補.卷八十九晉紀九.清光緖二年盛氏思補樓活字印本.
3 (南北朝)徐陵.徐孝穆集箋注.卷五.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 白化文.退士閑篇[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1
5 呂品生等.北京市石景山八角村魏晉墓[J].文物,2001(4)
6 敦煌北涼·北魏.中國敦煌壁畫全集[M]遼寧:遼寧美術(shù)出版社,2006.
7 (南北朝)徐陵.徐孝穆集箋注.卷五.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8 敦煌北涼·隋.中國敦煌壁畫全集[M]遼寧:遼寧美術(shù)出版社,2006.
9 敦煌北涼·盛唐.中國敦煌壁畫全集[M]遼寧:遼寧美術(shù)出版社,2006.
10 敦煌研究院.敦煌壁畫線描百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1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八.清嘉慶五年湛貽堂刻本.
12 (清)王士禎.帶經(jīng)堂詩話.卷十六.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13 (清)翟灝.通俗編.卷十七.清乾隆十六年翟氏無不宜齋刻本.
14 戴燕.玄意幽遠·魏晉玄學(xué)風(fēng)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5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6 黃庭堅.山谷內(nèi)集詩注.內(nèi)集卷八.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8 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