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審美張力

      2013-08-15 00:54:08
      文藝論壇 2013年8期
      關鍵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特爾宗教信仰

      ○ 杜 昆

      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以下簡稱《少年派》)不僅包含了電影界公認難拍的水、小孩和動物這三大元素,而且是一部討論宗教信仰、情節(jié)比較簡單、“偏文藝”的影片。《少年派》遠離了對性欲、暴力等市場賣點的展現(xiàn),也沒有引人發(fā)笑的噱頭,卻具有“慢熱型”的敘事節(jié)奏,忠實于詮釋原著富有的哲學意味,力圖表現(xiàn)宗教信仰之于人生的重要意義。要言之,這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嚴肅的電影,而非一部追求娛樂的通俗作品。上述因素似乎注定了這部影片很難取得突破和成功。然而,《少年派》讓我們再次見證了奇跡的產(chǎn)生,它使技術與藝術、小說與電影、藝術和商業(yè)都獲得了“互動”和“雙贏”。

      一、改編什么與如何改編

      作家揚·馬特爾自信他的《LifeofPi》具有生機與活力,但是他從未想過這部小說竟然真的以鏡頭語言呈現(xiàn)在大銀幕上。如今這部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已經(jīng)成為叫好叫座、享譽全球的大片。事實上,該小說在2002年獲得布克獎之后,就得到了李安的閱讀和喜愛。但這是一部最不可能拍成電影的小說,因為把奇幻小說改編成電影有很大的難度。李安曾說光是劇本前后就修改了400稿,又一五一十地做了70分鐘的動畫片,從接拍到竣工共花費了近四年時間,調動了3000人在工作,而支持他做下去的原動力是題材本身的吸引力。①李安從這個宗教加海難的題材中讀出了可以與觀眾共同分享的東西:人對生命和信仰的熱愛,人在絕境中的恐懼、焦慮、孤獨和抗爭,精神生活之于人生存的重要性。正是因為小說的主題“切中了生存的核心”,“放諸四海而皆準”,所以李安才不畏拍攝的難度和艱苦,接拍了這個“燙手山芋”,并且四年磨一劍。從李安的訪談錄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認為這部哲學思辨意味很濃的現(xiàn)代漂流故事本身具有普世的價值,是值得為之冒險和付出的。當然,這部以漂流故事為主要情節(jié)、以宗教信仰為底蘊的小說原著已經(jīng)是獲得多項文學大獎的暢銷書,這也是李安改編這部電影的信心和緣由所在。

      也就是說,小說本身是富有魅力和價值的,但又是難以拍成電影的。從文學與電影的張力關系來看,籠統(tǒng)地講,小說屬于語言符號的藝術,是一種時間藝術,而電影則屬于視聽藝術和空間藝術,把文學語言改編成視聽藝術并不容易,何況這是一部奇幻的“名著”。但是,小說和電影在“敘事”層面上具有很強的通約性,這正是小說可以改編成電影的美學基礎。小說《少年派》無疑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它的故事不算一波三折,但讓人感到驚險、離奇、震撼,而且它富有哲理,引人回味。獨特的故事性、較強的動作性和名著的效應性,這是小說《少年派》為電影帶來的基礎和優(yōu)勢。無論是否閱讀過原著,前去觀看電影的人都有許多問題和期待。僅僅觀看了這部電影的人會思考李安究竟想表達什么意思,而先看了小說原著的觀眾則會追問:李安版的《少年派》與原著有何異同?電影改編了什么?是如何進行改編的?原著有無對導演形成限制?

      李安的電影《少年派》在故事上、精神上都是忠實于小說的,注重故事的開放性和象征性,追求畫面敘事的深度和美感。劇本雖然前后修改了很多遍,但都忠實于小說原著這個底本。比如電影與小說一樣都以派為中心講述了發(fā)生在印度、大西洋、墨西哥醫(yī)院的幾個故事,甚至連敘述故事的視角、語態(tài)、節(jié)奏、順序和立場等都與原著相同。電影《少年派》可以說充分汲取了原著的文學營養(yǎng),也在最大程度上運用視覺語言再現(xiàn)了原著的主題。但電影改編不是照搬原著,而是在原著基礎上的“轉換”和創(chuàng)新。李安對小說非常著迷,可為了讓故事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具有更多的娛樂元素以便被海內外的廣大觀眾所接受,他還是在電影中融入了自己的才情和思考。

      電影對小說內容做了一些增刪和改動。首先,電影增加了派的初戀故事。在電影中,派因為代替老師給舞蹈隊打鼓伴奏而結識了阿南蒂,后來派問她舞蹈動作的含義,帶她去動物園參觀鎮(zhèn)園之寶——老虎,最后還在遠赴異鄉(xiāng)前和她依依惜別。初戀的戲碼在電影中并不多,但愛情元素不僅帶來了土色土香的印度民族歌舞,而且給影片增添了不少回味。阿南蒂的舞蹈動作所具有的蓮花含義,與之前派的母親在地上所畫的蓮花以及后來他在海島上遇見的蓮花形狀的食肉樹葉相互呼應,使整個故事銜接得更加連貫,也讓蓮花意象本身具有了生與死的象征意義,而這一點恰恰吻合了印度教中濕婆的象征含義。濕婆是印度教主神之一,“集水火不相容的特性于一身,既是毀滅者又是起死回生者,既是大苦行者又是色欲的象征,既有牧養(yǎng)眾生的慈心又有復仇的兇險?!雹谄浯危娪皠h去了小說中派為了求生而殺食海龜和海鳥,并且試圖吃掉老虎糞便的情節(jié),當然也刪去了老虎吃掉在海上漂流的瞎眼法國人的故事,而在小說原著中,少年派“受需要和瘋狂的驅使”,也吃了一點人肉!此外,小說詳細描述的生吃魚肉的細節(jié)在電影中被輕描淡寫,小說中派對動物的好奇心被電影改編成冒險給老虎喂肉。電影對這些故事的刪減、改動既是為了故事的前后照應,也是出于倫理上的考慮。因為生吃魚肉尚在觀眾的接受范圍內,生吃海龜和海鳥則有點殘忍和血腥了,而老虎吃人、人吃人的故事就更加恐怖、駭人聽聞了。這部電影旨在講述信仰對于人生的不可或缺性,于是,李安不得不遮蔽掉小說中一些過于血腥和慘無人道的故事,以便讓電影為不同國度、不同年齡、不同信仰的觀眾所接受。這些增刪和改動,無不顯示出李安對生態(tài)、生存、人性、信仰和倫理的細膩處理和深入思考。

      正如小說作者馬特爾所說,電影《少年派》在視覺畫面上的表現(xiàn)是超乎尋常的,“李安不愧為一位電影藝術大師,是一位以畫面為語言的詩人。”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電影運用的3D技術讓小說中傳奇式的漂流故事更加直觀、震撼,把海難故事審美化、娛樂化了。電影中的許多畫面美不勝收,在光與影的作用下,美輪美奐的魚群、燦爛深邃的星空、變幻多姿的幻影等畫面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的奧妙和人心的隱秘,讓享受到視覺盛宴的觀眾對電影畫面印象深刻、流連忘返。“從美學角度來說,文字和圖像本來各具特色,圖像以其直觀性和具體性見長,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聯(lián)想性著稱。文字讀物可以喚起讀者更加豐富的聯(lián)想和多義性的體驗,在解析現(xiàn)象的深刻內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著獨特的表意功能。圖像化的結果將文字的深義感性化和直觀化,這無疑給閱讀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雹?D技術的成熟運用的確使電影的畫面出彩許多,模糊了真實與虛幻的界限,為電影提供了解決拍攝水和動物等難題的方法,也為觀眾提供了許多審美快感。影視與文學、經(jīng)濟、政治、宗教等存在一種審美張力,從這種張力關系中可以窺見影視敘事策略和審美蘊藉⑤。電影《少年派》的改編策略和改編效果,顯示出影片對文學性和視覺邏輯兼顧得較為圓滿。但毋庸諱言的是,這部電影在內容上是依賴于原著的,在技術則是依賴于數(shù)碼技術的,在一定程度上李安正如他自己所言是小說具象化的導體和靈媒。然而,李安憑借其卓越的才華和合作團隊,很好地呈現(xiàn)出文學與電影、技術與藝術之間的審美張力,把這個奇幻的漂流故事用電影語言敘述得栩栩如生、扣人心弦,也把人對信仰的依附巧妙而詩意地表達出來了。

      二、文化身份與宗教認同

      考察馬特爾和李安的文化背景后就會發(fā)現(xiàn),二者都有在不同國度和文化之間游走、生活的人生經(jīng)歷,這使得他們對身份和文化的差異非常敏感。馬特爾出生于西班牙,后來隨著他當外交官的父親旅居美國、法國、墨西哥等地,在加拿大畢業(yè)之后,又曾前往伊朗、土耳其、印度等國家游歷,對文明之間的沖突與融合有著親身體驗和深入理解。而祖籍江西的李安在臺灣和美國接受了教育,對中西文化的差異也是了然于心。美國??怂闺娪肮驹趯ふ叶嗄曛筮x定李安來拍攝這部跨文化的電影,“跨文化的小說遇上跨文化的導演”,“該片的成功基因早已暗暗種下”。⑥李安的跨文化身份使他對這部跨文化小說非常敏感和喜歡,對小說內容的理解也準確和深刻,連馬特爾也贊嘆電影在精神上忠實于小說。無疑,李安對宗教、信仰和人性的理解極其接近原著的意圖。導演與作者在這里擁有了某種精神契合,而這正是電影和小說超越國度和文化的暢銷密碼。

      導演和作者在“宗教多元論”上達成了共鳴,還都認可人需要與“他者”和諧共處。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的國家,馬特爾在這里找到了“異國情調”和一個可以讓人相信神的故事?!渡倌昱伞分v述了派同時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三種宗教,無論是在家鄉(xiāng)還是在海上,這種多元的宗教認同并未改變。雖然他在漂流時為了活著而殺生食肉違背了宗教戒律,但是,從他的祈禱和感謝來看,他的信仰仍然沒有歸于一宗,他仍然對神心存畏懼和感恩。派對不同宗教的態(tài)度是純真質樸的,他相信宗教會拯救人類,相信甘地所說的“所有宗教都是真實的”,相信人在宗教中就像動物在動物園中一樣會得到自由和安寧。派說:“信仰上帝就是敞開心扉,就是不受拘束,就是深深的信任,就是愛的自由行動?!雹吲傻淖诮陶J同超越了不同宗教之間的森嚴壁壘,也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種種藩籬。他的宗教認同在他周圍的人看來是荒謬和不可思議的,遭到他們的勸誡、嘲笑和譏諷。從小說的序言以及馬特爾和李安的訪談錄來看,作者和導演對派的多元化的宗教認同是持認可乃至欣賞的姿態(tài)的。馬特爾接受了印度老人的觀點,認為派的漂流故事的確能讓人相信神。李安也反復強調信仰對于人生的重要價值,認為自己“因為有對派信仰的認同感”,所以才會拍這部電影。

      需要說明的是,電影和小說一樣不是在“傳教”和“宣信”,而是在探討人與信仰、信仰與宗教、宗教與宗教之間的關系,它所表達的多元化宗教認同及其精神訴求是值得反思乃至欣賞的。在全球化、現(xiàn)代化加速擴張的今天,宗教間的相遇不可避免,為了能夠和諧共處、慎獨自處,人類有必要去深入思考這些關系。派的父親曾以為兒子是印度教改革家羅摩克里希納的化身,這位宗教哲學家提出了“人類宗教”的思想,“認為各種宗教的目的都是要達到與神的結合”。⑧也許馬特爾傾向于認同這種宗教觀。受到過基督教、佛教、道家和西方現(xiàn)代哲學影響的李安則把宗教信仰劃歸為一種哲學,承認宗教信仰的神秘性和價值。針對宗教禁錮人的思想、束縛人的精神自由這一流行觀點,作者馬特爾借派之口巧妙地表示了否定。而出于穩(wěn)妥和含蓄,李安電影中的宗教戲份失去了小說原著中的大膽嘲諷,比如小說作者讓信仰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三位智者相遇并互相攻訐。不過,馬特爾與李安的宗教思想并無本質的不同,二者都非常理性地看待宗教的性質和作用,而且都以肯定的態(tài)度看待宗教間的兼容性。事實上,人們對宗教信仰的選擇受到時間、空間和文化環(huán)境的制約,選擇一種宗教信仰意味著接受一種解釋話語,決不表示從此擁有了最高啟示或者普世價值。如學者所說,在當今世界,宗教間的相遇是不可避免的,宗教間關系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重要,宗教多元論是回應宗教差異性的一種重要方式,隨著人類跨文化交流的加快加深,宗教多元論有可能成為21世紀宗教理論中的“主流范式”。⑨

      我們認為,宗教信仰是宗教的核心,不能否定宗教也是人的本質屬性,不能漠視宗教信仰的價值和意義,畢竟宗教信仰確實具有精神救贖的作用。宗教中積極的信念和愛為缺乏安全感的人提供了“一種難以估量的治療效果”,“毫無疑問,幾百年來,宗教一直是全世界的精神病醫(yī)生……宗教不僅是而且今后仍將繼續(xù)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拯救’即重建?!庇捎诩冋娑\的宗教信仰,遭遇海難失去親人的派才在孤獨、恐懼、軟弱、焦慮中戰(zhàn)勝了老虎和死亡。派在海上漂流時期的信仰已經(jīng)超越了宗教教義和儀式的束縛,似乎自然而然地擁有了有“信”、有“望”的生命質地。宗教信仰為派提供了精神上的力量、家園和救贖。宣稱自己的宗教是惟一真實的從而排除異己,這是專斷不合理的。殊途而同歸,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雖對世界和人生有不同的解釋,但在“神愛世人”這個向度上達成了統(tǒng)一?!皢我坏氖澜缱诮探^不可能,也不是我們渴望的頂峰?!弊诮讨g需要相互交流、對話和學習,走向多元化的和平共處。導演李安雖然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和信徒身份,但這反而是一種文化優(yōu)勢,他對于宗教多元論思想的潛在認同無疑對電影產(chǎn)生了深刻而有益的影響,使他跨越了宗教信仰之間的屏障。因而,電影《少年派》中的宗教認同沒有陷入排他性、偏執(zhí)性的信仰桎梏,而是呈現(xiàn)出兼容而含蓄的信仰境界。在原著的基礎上,李安用電影語言恰當?shù)靥幚砹俗诮膛c宗教、宗教與信仰、宗教信仰與人之間的關系,同時使影片具有更為細膩蘊藉的美感和更為開放、融洽的宗教倫理內涵。

      許多評論者都關注到了電影講述了兩個版本的故事,并為哪個故事更真實辯論不休,這其實是對《少年派》結構藝術的誤讀。小說原著的敘事結構非常機智,在結尾引用日本運輸部寄來的錄音磁帶和調查報告講了一個沒有動物的故事,這和前文主要講述的有動物的故事形成了對照和補充。電影采用了這個開放式的結尾,保留了兩個版本的故事,只是做了一些調整,如讓書中的那個作家來分析動物和人物之間的對應關系,并回答派他更喜歡哪個版本的故事,而且讓作家見到了派的妻子和孩子。與其追問兩個故事的孰真孰假,不如追問小說和影片為什么設置了兩個故事。實際上,電影和小說一樣都是虛構的藝術,都是有選擇地改變了真實,比如動物在海難時逃脫籠子、沼貍遇到危險而不逃避也都讓人感到神秘無解。藝術作品的目的不是激發(fā)我們運用科學理性去探究細節(jié)真實,它更在乎的是能夠引人入勝、思考和回味。故事的“無解”和“復調”正是其魅力所在,無論我們從兩個故事中看到是機巧的構思、人的本能,還是生存的殘酷、信仰的力量,無可否認的是,這種具有象征性的開放式結構給觀眾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闡釋空間,為《少年派》帶來了無限的審美張力。如果說人們喜歡有動物的故事更接近神的旨意,那么,這種結構藝術更符合觀眾的求真、向善的審美心理。

      注釋:

      ①李東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來自東方敘述者的西方故事》,《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2年11月9日。

      ②⑦⑨揚·馬特爾著,姚媛譯:《少年Pi的奇幻漂流》,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頁、第208頁、第76頁。

      ③莫婷、耿飏:《奧斯卡獲獎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編劇揚·馬特爾:和李安合作像是中了頭彩》,IBTimes中文網(wǎng)2013年2月25日。

      ④周憲:《“讀圖時代”的圖文“戰(zhàn)爭”》,《文學評論》2005年第6期。

      ⑤盧衍鵬:《文學研究的政治審美因素》,《社會科學》2011年第7期。

      ⑥于強:《“少年派”的跨文化漂流密碼》,《世界知識》2012年第24期。

      ⑧施迦南:《〈少年派奇幻漂流〉導演李安:我沒有宗教但有信仰母親是基督徒》,《基督時報》2012年12月11日。

      ⑩王志成:《宗教相遇、宗教多元論與人的成長——宗教間關系的理論反思》,《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11]卡爾·門林格爾著,馮川譯:《人對抗自己——自殺心理研究》,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96頁。

      [12]約翰·??酥踔境勺g:《多名的上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頁。

      猜你喜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特爾宗教信仰
      名人名言
      希拉里·曼特爾“克倫威爾三部曲”的民族共同體形塑
      充滿活力的視覺詩一一艾特爾·阿德南作品欣賞
      少兒美術(2021年3期)2021-04-26 13:48:26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象征符號解析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54:15
      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較電影與小說的空間敘事
      電影評介(2016年8期)2016-07-11 07:47:58
      淺析電影敘事對文學敘事的承接
      今傳媒(2016年4期)2016-05-16 00:23:28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創(chuàng)意與設計(2015年6期)2015-02-27 07:55:58
      當代中青年宗教信仰問題一瞥——從上海M佛友QQ群調研談起
      《谷魂》與傣族的宗教信仰
      宜春市| 武穴市| 屏山县| 饶河县| 萨嘎县| 离岛区| 白玉县| 石景山区| 六枝特区| 库伦旗| 海口市| 易门县| 台中市| 调兵山市| 思南县| 宁明县| 富源县| 五家渠市| 弥勒县| 开远市| 光泽县| 亚东县| 百色市| 安平县| 驻马店市| 山西省| 五台县| 台安县| 鹿邑县| 志丹县| 黄冈市| 大悟县| 唐山市| 商城县| 崇信县| 家居| 梓潼县| 台南市| 威信县| 绥中县|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