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_楊劍龍
編 輯:孫明亮 mzsulu@126.com
1985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是莫言的成名作、代表作,奠定了莫言小說創(chuàng)作的基調(diào)和風格,此后莫言幾乎將創(chuàng)作視角完全轉(zhuǎn)到對其故鄉(xiāng)高密生活的描寫。
莫言在回憶《透明的紅蘿卜》的創(chuàng)作時說:“1984年初冬的一個早晨,我在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的宿舍里做了一個夢。夢到一片遼闊的蘿卜地,蘿卜地中央有一個草棚,從那草棚里走出了一個身穿紅衣的豐滿姑娘。她手持一柄魚叉,從地里叉起一個紅蘿卜,高舉著,迎著初升的紅太陽,對著我走來。這時起床的號聲響了。我久久地沉浸在這個輝煌的夢境里,心里涌動著激情。當天上午,我一邊聽著課,一邊在筆記本上寫這個夢境。一周后,寫出了草稿。又用了一周謄抄清楚。這算不算小說?小說可不可以這樣寫?我拿不準,但我隱約地感覺到這篇稿子里有一種跟我從前的所有作品都不一樣的東西。我以前的作品里都沒有‘我’,這篇小說里寫的幾乎全是‘我’。這不僅僅是指這篇作品是在一個夢境的基礎上構(gòu)思,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篇作品第一次調(diào)動了我的親身經(jīng)歷,毫無顧忌地表現(xiàn)了我對社會、人生的看法,寫出了我童年記憶中的對自然界的感知方式。”①雖然《透明的紅蘿卜》的創(chuàng)作緣于莫言一個奇異的夢,但是與莫言少年時的生活記憶密切相關,拔生產(chǎn)隊蘿卜罰跪挨打的遭際、在橋梁工地給打鐵師傅拉風箱的經(jīng)歷,都成為這篇小說的生活素材,也成為這篇小說的基本內(nèi)容。
小說講述的是“文革”時期的故事:公社要加寬滯洪閘,每個生產(chǎn)隊抽調(diào)一個石匠、一個小工,瘦小的黑孩與小石匠被派去工地。黑孩被派去砸石料,受到菊子姑娘的憐憫,后來他不小心砸傷了手指,又被派去給鐵匠拉風箱。小鐵匠和小石匠為菊子姑娘爭風吃醋,兩人在斗毆中,小鐵匠拋出的碎石片飛入菊子姑娘右眼中,釀成了一幕悲劇。
小說整體上寫得如詩如畫,將這個悲哀卻不乏溫馨的故事,置于深秋黃麻無垠、霧嵐升騰、河水湯湯的河灘旁,置于爐火通紅、火星飛濺、錘聲叮當?shù)臉蚨蠢?,在融情于景、以景寫情中,描繪出莫言夢境中的少年記憶。
莫言曾說:“一個作家一輩子可能寫出幾十本書,可能塑造出幾百個人物,但幾十本書只不過是一本書的種種翻版,幾百個人物只不過是一個人物的種種化身。這幾十本書合成的一本書就是作家的自傳,這幾百個人物合成的一個人物就是作家的自我?!薄叭绻惨覐淖约旱臅锍槌鲆粋€這樣的人物,那么,這個人物就是我在《透明的紅蘿卜》里寫的那個沒有姓名的黑孩子?!雹?/p>
黑孩是《透明的紅蘿卜》里敘事的動力之一,蘊蓄著作家莫言的童年記憶。出現(xiàn)在小說中的黑孩矮小瘦弱:
墻角上站著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子。孩子赤著腳,光著脊梁,穿一條又肥又長的白底帶綠條條的大褲頭子,褲頭上染著一塊塊的污漬,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結(jié)的鼻血。褲頭的下沿齊著膝蓋。孩子的小腿上布滿了閃亮的小疤點。
在深秋季節(jié)隊長披著夾襖,黑孩卻赤著腳、光著脊梁,“人們的目光都追著他,看著他光著的背,忽然都感到身上發(fā)冷”。隊長的問話是:“黑孩兒,你這個小狗日的還活著?”在窘困的生存環(huán)境中,這樣一個小生命卻倔強地生存著,生命隨時都有被奪走的可能。小說這樣描繪黑孩:“他的頭很大,脖子細長,挑著這樣一個大腦袋顯得隨時都有壓折的危險?!标犻L評說黑孩“放個屁都怕把你震倒”,公社劉副主任則質(zhì)問道:“這也算個人?”“派這么個小瘦猴來,你能拿動錘子嗎?”
莫言在回憶他的童年生活時說:“那個時候,我們這些五六歲的孩子,在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里,基本上都是赤身裸體的,只是到了嚴寒的冬季,才胡亂地穿上一件衣服。”“那個時候,我們身上幾乎沒有多少肌肉,我們的胳膊和腿細得像木棍一樣,但我們的肚子卻大得像一個大水罐子,我們的肚皮仿佛是透明的,隔著肚皮,可以看到里邊的腸子在蠢蠢欲動。我們的脖子細長,似乎扛不住我們沉重的腦袋?!雹凼萑醯暮诤⒄亲骷覂和洃浀膶懻?。
莫言特別描寫了黑孩小腿上“布滿了閃亮的小疤點”和“脊梁上有兩塊大疤瘌”,交代了黑孩的親爹下關東三年沒有音訊,“后娘一喝就醉,喝醉了他就要挨打,挨擰,挨咬”,后娘讓他去河里挑水,他連人帶桶滾下了河里。這個瘦弱的黑孩就像路邊的一株野草,受盡了踩踏和凌辱,卻頑強執(zhí)拗地生存著。
在家庭中沒有享受過愛撫的黑孩,得到了工地上菊子姑娘的憐憫關愛,她撫摸黑孩背上的傷疤,詢問傷疤的來由。黑孩砸破了手指,抓一把黃土按在砸破的手指上。菊子姑娘卻將黑孩的手在河里沖洗干凈,掏出繡花手絹為他包扎。
在被調(diào)去為鐵匠拉風箱后,小說又這樣描寫道:“黑孩咬著下嘴唇,不斷地抬起黑胳膊擦著流到眼睛上邊的汗水。他的雞胸脯一起一伏,嘴和鼻孔像風箱一樣‘呼哧呼哧’噴著氣。”“孩子急促地拉著風箱,瘦身子前傾后仰,爐火照著他汗?jié)竦男馗?,每一根肋巴條都清清楚楚。左胸脯的肋條縫中,他的心臟像只小耗子一樣可憐巴巴地跳動著?!笔萑醯纳眢w和沉重的風箱構(gòu)成了一種對照,顯現(xiàn)出繁重勞動中黑孩的倔強執(zhí)拗。
小說中小石匠、小鐵匠成為情敵關系,他們之間的糾葛成為小說敘事的動力之二。在莫言筆下,小石匠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瀟灑青年:“眉毛黑黑的,牙齒是白的”,“穿著一條勞動布的褲子,一件勞動布夾克式上裝,上裝里套一件火紅色的運動衫,運動衫領子耀眼地翻出來”,“嘴非常靈巧,兩片紅潤的嘴唇忽而嘬起,忽而張開,從他唇間流出百靈鳥的婉轉(zhuǎn)啼聲,響,脆,直沖到云霄里去”。小鐵匠則是一個自卑而丑陋的青年:“臉上布滿密集的粉刺疙瘩,鼻子像牛犢的鼻子一樣,扁扁的,平平的,上邊布滿汗珠”,“右眼里有一個鴨蛋皮色的‘蘿卜花’遮蓋了瞳孔”。
因菊子姑娘對于黑孩的關心,小石匠有了與她接觸的機會,他們倆常常一起到鐵匠爐的橋洞探望黑孩。當菊子姑娘走進橋洞時,“橋洞里的小鐵匠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使勁咽了一口唾液,又用肥厚的舌頭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左眼里射出一道灼熱的光,直盯著姑娘紅撲撲的臉膛”,顯然菊子成了小鐵匠愛慕的對象。菊子姑娘見黑孩難以承受煙熏火燎的工作而拖他離開時,卻被黑孩咬了一口。小石匠去橋洞向黑孩問罪時,小鐵匠將半桶臟乎乎、熱烘烘的水劈頭蓋臉潑在小石匠的身上,在老鐵匠的干涉下,他們倆才避免了一場正面沖突。
小石匠和菊子姑娘的關系日益親密,小鐵匠則越發(fā)憤懣和暴躁。當小石匠送來兩支鋼鉆待修時,小鐵匠故意在淬火時弄壞鋼鉆,兩人產(chǎn)生口角并打了起來。小石匠在臂長腿短肌肉發(fā)達的小鐵匠面前接連敗了兩個回合,“第三個回合小石匠敗得更慘,小鐵匠一個癩狗鉆襠把他扛起來,摔出去足有兩米遠。菊子姑娘哭著撲上去,扶起了小石匠”。小石匠拋沙土迷住小鐵匠的眼并暴打他,而小鐵匠憤怒之下拋出去的石片卻插入了菊子的右眼,這場愛情的角斗導致了悲慘的結(jié)局。
小說中老鐵匠、小鐵匠成為競爭關系,他們之間的較勁成為小說敘事的動力之三。
老鐵匠是一個又高又瘦的老頭,他“面部沒有表情,僵硬猶如瓦片”,他左手用長把鐵鉗夾著鉆子,右手以小錘指點著小鐵匠下大鐵錘,到得意時“微微揚起臉,極隨便地哼唱了一句說不出是什么味道的戲文或是歌詞來”。老鐵匠保守著淬火的秘密,“淬火前,他捋起右手衣袖,把手伸進水桶里試著水溫”。三天前,老鐵匠請假回家拿棉衣和鋪蓋,小鐵匠成了一洞之主,但是他淬火的鋼鉆不是崩頭就是彎尖,遭到石匠們的斥責。
為了學會淬火技術(shù),小鐵匠不惜付出巨大代價,小說中描寫道:“鋼鉆鍛打成形,老鐵匠背過身去淬火,他意味深長地看了小鐵匠一眼,兩個嘴角輕蔑地往下撇了撇。”“正當老鐵匠要為手中的鉆子淬火時,小鐵匠聳身一跳到了桶邊,非常迅速地把右手伸進了水桶。老鐵匠連想都沒想,就把鋼鉆戳到小伙子的右小臂上。一股燒焦皮肉的腥臭味兒從橋洞里飛出來,鉆進姑娘的鼻孔。”“小鐵匠‘嗷’地號叫一聲,他直起腰,對著老鐵匠惡狠狠地笑著,大聲喊:‘師傅,三年啦!’”
老鐵匠終于挑著鋪蓋卷和幾件沉甸甸的鐵器,沿著河邊往西走去了,小鐵匠成為橋洞里的主人,并得到石匠們的認可和夸贊。
小說通過黑孩,通過小石匠和小鐵匠的情敵關系,通過老鐵匠和小鐵匠的競爭關系,演繹了“文革”期間的一段生活,是作家莫言童年生活記憶的寫照。黑孩的倔強機靈、菊子的善良細心、小石匠的瀟灑靈巧、小鐵匠的自卑丑陋、老鐵匠的自負固執(zhí),都在作家筆下得到了生動的刻畫。
此外,雖然這篇小說基本采取全知的敘事方式,但是小說中黑孩成為敘事者關注的基本視角。在被生產(chǎn)隊派去滯洪閘做小工后,在諸多場景中作家都以黑孩的眼光觀照這個世界:黑孩回家取羊角錘,黑孩聽劉副主任訓話,黑孩和女人們一起砸石頭,菊子用繡花手絹為黑孩包扎傷口,黑孩將繡花手絹藏進橋東墩石縫里,黑孩打量小鐵匠布滿粉刺疙瘩的臉以及老鐵匠像“炒焦了的小麥”的臉色,黑孩夜間去田里偷地瓜紅蘿卜,黑孩在黃麻叢里瞥見小石匠和菊子幽會。黑孩看見老鐵匠離開工地,看著小石匠和小鐵匠斗毆,看見白色的石片飛進菊子的右眼。以黑孩的眼光觀照世界,真切而真實,生動而細膩,將莫言的童年記憶與他奇異的夢境充分融合在了一起。
在小說中,黑孩幾乎沒有說過一句話,以致有人懷疑他是啞巴。“他四五歲時說起話來就像竹筒晃豌豆,咯嘣咯嘣脆??墒呛髞恚捲絹碓缴伲瑒硬粍泳拖褡鹦∈褚粯影l(fā)呆,誰也不知道他尋思著什么。”其實是受到后娘長期虐待后,黑孩變得默默無言。黑孩雖然不言語,但是內(nèi)心世界卻極為豐富,他能夠與自然對話,能夠感知動物的言語,“他聽到黃麻地里響著鳥叫般的音樂和音樂般的秋蟲鳴唱”,“他看到了河上有發(fā)亮的氣體起伏上升,聲音就藏在氣體里”。拉著風箱的黑孩,能夠聽到“河上傳來的水聲越加明亮起來,似乎它既有形狀又有顏色,不但可聞,而且可見”。黑孩甚至看到了一幅透明的紅蘿卜的圖景: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麗的圖畫:光滑的鐵砧子。泛著青幽幽藍幽幽的光。泛著青藍幽幽光的鐵砧子上,有一個金色的紅蘿卜。紅蘿卜的形狀和大小都像一個大陽梨,還拖著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須須像金色的羊毛。紅蘿卜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里苞孕著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卜的線條流暢優(yōu)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長有短,長的如麥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莫言以其奇特的感覺寫黑孩的內(nèi)心世界,寫黑孩敏銳的聽覺、嗅覺、觸覺,黑孩甚至可以看到聲音、聽到顏色,這種具有通感意味的描寫,使作品形成莫言小說獨特的韻味。
①《莫言〈透明的紅蘿卜〉》,《羊城晚報》2012年10月14日。
②王延輝:《歷史感、批判意識與鄉(xiāng)土色彩:莫言的文學世界》,《環(huán)球人物》2012年第27期。
③葉開:《莫言:在高密東北鄉(xiāng)上空飛翔》,孔范今、施戰(zhàn)軍主編:《莫言研究資料》,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