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周平
(四會市江谷水庫管理處,廣東 四會526200)
振動對于水輪發(fā)電機組是極其嚴重的危害,它不但降低機組的工作效率,影響機組安全運作,還會加快損壞機組部件,導致事故的發(fā)生。由于水輪發(fā)電機組在運行中產(chǎn)生振動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何解決處理發(fā)電機組振動故障是水電站必須面對的問題,下面通過對機組振動現(xiàn)象及其危害性的分析,討論如何處理及預防水輪機振動。
某水電站位于廣東肇慶,由一、二級電站組成。電站工程由大壩、壓力引水隧洞、調壓井、高壓埋管、發(fā)電廠房、升壓站及附屬建筑物組成。一級水電站主要配合干渠引水發(fā)電,容量2×1250kW,水輪機型號為HL123-LJ-120,額定水頭17.5m,單機額定流量7.5m3/s。
二級電站為引水式,容量1×2000kW,水輪機型號為HL220-WJ-84,額定水頭46.6m,額定流量5.39m3/s。該機組在調試期間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振動問題。通過詳細析機組振動故障的原因,并制定了調整處理方案,經(jīng)治理后徹底消除了該機組的振動故障。
對水輪發(fā)電機組而言,振動是旋轉機械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振動除了使機組效率降低,還會帶來一系列危害,甚至會威脅機組的正常運行和安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機組振動會造成某些部件的有害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使一些零部件材料發(fā)生疲勞、裂紋及斷裂,引起機組零部件金屬焊縫中疲勞破壞區(qū)的形成和擴大,使之發(fā)生裂紋甚至斷裂損壞而報廢。
2)振動使機組各部位緊固連接部件松動,導致這些緊固件本身的斷裂,加劇其連接部分的振動,促使它們迅速損壞。
3)振動加重機組轉動部件之間的相互磨損。
4)尾水管中的水流脈動壓力可使尾水管壁產(chǎn)生裂縫,嚴重的可使整塊鋼板剝落。
5)振動導致機組出力不足,運行范圍縮小,壽命縮短。
6)振動也可引起機組基礎廠房構件和引水壓力鋼管等的共振,有時會釀成嚴重事故,可能使整個設備和廠房毀壞。
7)過大的振動不僅導致機組運行參數(shù)的波動,影響機組的負荷分配及供電質量,縮短機組的使用壽命,危及電站安全運行和電力系統(tǒng)的經(jīng)濟運行。
造成水輪發(fā)電機組振動的原因很多而且復雜,機組振動除了機器本身轉動或固定部分引起的振動外,還需考慮發(fā)電機的電磁力以及作用于水輪機過流部分的流動壓力對系統(tǒng)及其部件振動的影響。因此,一般將引起水輪機組振動的原因分為電磁、機械、水力三個方面。
1)電磁引起的振動。主要由發(fā)電機電磁不平衡引起,常見的有轉子磁極線圈層間短路、勵磁回路兩點接地、空氣間隙不均勻、定子三相不平衡等。切除勵磁電流,空載運行如振動消失,證明是電磁方面引起的震動。
2)機械引起的振動。主要有轉動部分重量不平衡、機組軸不正、主軸聯(lián)結不同心、軸承缺陷、推力或導軸承調整不當,以及靜、轉部分偏磨等。
3)水力引起的振動。如尾水管中渦帶引起振動、機組偏離最佳運行工況區(qū)運行、止漏環(huán)間隙不均、蝸殼及導葉引水不均的轉輪進口水流沖擊、卡門渦列、空腔汽蝕、間隙射流等。將機組改調相如振動消失就是水力振動,如不消失即為機械振動。
為滿足經(jīng)濟運行要求,應避開各臺機組出現(xiàn)振動和空蝕的運行范圍。一級電站主要結合灌溉引水發(fā)電,水頭、流量變幅大,最高水頭22m,最低水頭12m,灌溉期間為中、低水頭,小流量用水較多。在這種情況下,運行主要以減小汽蝕和機組振動為主,降低機組故障率。對一級電站歷史運行資料進行了整理,找出了不同水頭下機組單機運行的最小流量及當時運行工況。同時結合HL123-LJ-120 型水輪機運轉特性曲線,為了確保安全,降低汽蝕,減輕機組振動,單機運行最小流量應限制在4.5m3/s 以上。水輪機導葉開度達到一定程度后,導葉開度再繼續(xù)增大,而功率變化量不大,導葉開度的增大反而破壞蝸殼中進水流態(tài),加重汽蝕,使機組振動加劇。結合實際運行及水輪機運轉特性曲線,導葉開度達到88%時,不再增加開度,以減輕汽蝕和振動。
二級電站主要以水庫棄水發(fā)電,水頭變幅不大。運行記錄表明當導葉開度低于40%時,振動明顯,噪音增大。同時導葉開度超過85%時,再繼續(xù)增大,功率變化量不大,而機組振動加劇。結合實際運行及HL220-WJ-84 水輪機運轉特性曲線,導葉開度限制在40%~85%之間運行,以減輕汽蝕和振動。
水輪機在非設計工況下運行時,由于轉輪出口處的旋轉水流及脫流旋渦和汽蝕等影響,在尾水管內常引起水壓脈動。尤其是在尾水管內出現(xiàn)大渦帶后,渦帶以近于固定的頻率在管內轉動,引起水流低頻壓力脈動。當管內水流一經(jīng)發(fā)生,壓力脈動就會激起尾水管壁、轉輪、導水機構、蝸殼、壓力管道的振動。渦帶壓力脈動對機組運行的影響主要在于振動、擺度、功率擺動及其它附加影響。小水電站一般采用尾水管補氣來減少尾水管的渦帶壓力脈動,補氣效果的關鍵在于自然補氣的補氣量。水輪機尾水管真空度數(shù)值大,空蝕影響也大,數(shù)值小,水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水電站機組偏離最佳運行工況(一般是40%~70%的額定工況)時,運行人員定時監(jiān)測尾水管真空表數(shù)值,當真空度超過規(guī)定值時,調節(jié)補氣短管閥門開度,控制進氣量的大小,使真空度維持在一定的數(shù)值。根據(jù)經(jīng)驗,在海拔1000m 以下地區(qū),尾水管真空度數(shù)值一般以13.33~20kPa 為宜。機組在高負荷狀態(tài)下補氣會導致效率下降,此時關閉補氣閥停止補氣,通過尾水管適量補氣可降低尾水管渦帶脈動壓力,減輕機組振動。補氣運行中應注意真空度不能太低,以免造成水能過量損失。
推力軸承存在缺陷,如推力頭與軸配合不嚴密、卡環(huán)不均勻壓縮、推力頭與鏡板間的墊變形或破壞等都會使機組的軸發(fā)生變化,致使運行中大軸擺度忽大忽小,呈不穩(wěn)定狀態(tài)。當導軸瓦間隙不均勻、軸瓦及螺栓松動、軸承潤滑及冷卻不良、軸承與固定止漏環(huán)不同心等都會發(fā)生干摩擦,引起機組的橫向振動。軸線不符合要求和軸承缺陷引起的振動,通常與機組的轉速和出力相關,轉速提高、出力加大時振動更嚴重。電站在檢修中注意機組軸線對正,將主軸旋轉中心線調到機組中心線上作為主要質量標準,若軸線與機組中心線產(chǎn)生較大差值,會對機組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十分不利。機組調整中心同推力瓦受力調整配合進行。調整推力瓦受力時,要使轉輪位于轉輪室中心,并使各推力瓦受力均勻。調整導軸承間隙值大小,使電機軸法蘭、導軸承軸頸、集電環(huán)等各部件擺度符合規(guī)范要求。運行中加強軸承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防止由于推力軸承和導軸承存在缺陷造成機組較大的振動或故障。
水流通過蝸殼的作用形成環(huán)流,再通過分布均勻的固定和活動導葉均勻作用于轉輪激發(fā)轉輪旋轉,如果導水葉葉片、流道的形狀與尺寸差別較大,作用于轉輪的水流失去軸對稱時就產(chǎn)生一個不平衡橫向力,引起轉輪振動。其次當水流繞流葉片時的卡門渦列可造成水輪機固定導葉、 活動導葉和轉輪葉片的共振,發(fā)生共振時除噪聲大外,葉片的動應力也很大,加上其頻率很高,極容易使水輪機發(fā)生疲勞甚至斷裂。此外水流通過水輪機時的空腔汽蝕、間隙射流等也會產(chǎn)生強烈振動和噪音。
在水電站的檢修中,注重過流部件的修復,導葉間隙調整注意間隙大小均勻及導葉片表面粗糙度,使導葉葉道流速分布均勻,以減輕壓力脈動。轉輪汽蝕補焊修復注重葉片出水邊的厚度、葉型曲線及輪葉表粗糙度,以降低空蝕及渦列引起的振動。
水電站應根據(jù)站內各臺機組振動的不同特點,確定各自不同但經(jīng)濟合理的防治方案。一級電站振動防治方案以避振運行、檢修中加強軸瓦維護為主,其它為輔助方法。二級電站振動防治方案以避振運行、機組偏離最佳運行工況時尾水管適時適量補氣、檢修中注重過流部件修復為主,其它為輔助方法。自電站對機組振動進行綜合防治以來,機組振動強度降低,大軸擺度符合要求,轉輪等過流部件檢修周期內汽蝕程度降低,機組噪音減弱,運行工況良好,延長了大修周期,降低了運行成本,達到預期效果。
總之,為做好水輪發(fā)電機振動的防治工作,就必須根據(jù)水輪機的實際振動情況,將引起水輪機組振動原因大致分為電力、水力、機械三方面的因素來研究,分析振動發(fā)生的原因,振動的特性,為水電廠生產(chǎn)管理、運行、檢修人員提供參考意見,從而制定出相應的預防和消振措施。
[1]盛國林.水輪發(fā)電機組振動分析及轉子動平衡試驗[J].水利電力機械,2004(05).
[2]夏明軍.水輪發(fā)電機振動判定的探討[J].赤子,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