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比如縣中學,西藏比如 852300)
談西藏農牧區(qū)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與對策
☆陳勇
(比如縣中學,西藏比如 852300)
長期以來,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存在著嚴重的各自為陣、相互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嚴重阻礙了英語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如何解決好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是值得我們認真思索的問題,本文就這個問題談一談看法。
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
目前,西藏農牧區(qū)小學基本都開設了英語課程,小學生升入初中一年級前,已經(jīng)學習了幾年英語,當他們進入初中后,英語學習既是小學英語的終點,又是初中英語的起點。但由于中小學英語教學缺乏有效銜接,導致小學生升入初中后英語學習水平出現(xiàn)“兩極分化”情況,給初中英語教與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首先,小學英語教學計劃在廣大農牧區(qū)實施幾年來,由于在較短時間內普遍展開,大部分農牧區(qū)小學英語專業(yè)師資明顯不足,對英語學科教師的繼續(xù)教育沒能及時跟進,師資力量無法完全滿足英語教學的需要。此外,多年來小學英語被很多學校和師生作為副科對待,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另外,對于小學英語的評價體系也未完全建立。
中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方式的差異是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直接原因。小學的英語課堂上聽聽、說說、唱唱、玩玩、練練、演演,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而中學的課堂以教師講為主,學生是聽取匯報式的學習,枯燥乏味的課堂使學生昏頭昏腦,學習興趣大打折扣。
近年來,西藏農牧區(qū)小學英語教材使用的是冀教版教材,從教材的版式設計和內容的構成上看,都和現(xiàn)行的冀教版初中起始版初中英語教材有著很多的共同之處,只是在對學生的要求上有所不同,造成小學生升入初中后見到以前學過的內容重復出現(xiàn),降低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小學英語只是作為綜合卷的一個組成部分,題量很小,總分值也不大;而中學英語則是作為一個單獨的重點科目進行測試,題量大,題型復雜,卷面分值大,一些小學從未出現(xiàn)的題型,成為失分源頭,例如:語音辨析、完型填空、閱讀理解、句型變換等。試卷的變化對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剛進入中學的學生,英語水平不像小學生剛學英語時那樣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此外,環(huán)境、家庭、學校和個人等因素造成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初一英語教師對具體某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如何往往不夠全面了解,學生英語水平的個體差異使教師難以把握教學難易度,造成教學過程中未能根據(jù)學生實際進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直接導致“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加劇。
由于生源的參差不齊,升入初中的學生存在著“兩極分化”,而且學生有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如書寫不規(guī)范,發(fā)音不準等,要在學生入學時利用觀察、訪談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學情調查,以明確學生的基本英語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小學階段對英語的掌握程度。在明了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分小組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小組中互教互學,從而使學生共同提高。
教師要創(chuàng)造寬松友好的教學環(huán)境,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排除師生情感溝通中的障礙,同時,教師要善于與學生交朋友,用真誠的態(tài)度去感化學生,幫助他們克服英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仍然保持著小學生式的好奇、好動、好問,對新鮮的事物容易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認真把握好教材內容的趣味性,營造各種直觀、生動、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學習英語,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中學英語教師要熟悉小學英語教材,了解小學英語教材教法,以便融會貫通,達到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教師可以經(jīng)常去聽一聽小學英語課,相互交流中小學英語教學信息,以便掌握小學英語教學規(guī)律,明確小學英語與中學英語的相同相異處,以便找準銜接點,包括詞匯、語法項目和語言功能等。
小學生升入初中后,初一教師要在開始教授初中課程前,安排5-10天的復習期,有計劃地將小學3-6年級英語的重難點系統(tǒng)地復習一遍,達到鞏固、記憶、活用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的目的,為過渡到初中學習作好充分準備。
初一第一學期的英語考試要求不宜太高,題型盡量沿用小學時期的題型,交叉使用,同時逐步引入初中新題型;考試內容要避免過難;考試形式要綜合考慮基礎知識和能力訓練;分值盡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則,容易打消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各地教研室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中小學英語教師相互溝通的機會,要建立校級和縣級英語學科組,通過學科組的一系列教研活動,互相交流、學習;要通過教師教學技能系列比賽,以賽代培,以《英語課程標準》理念為導向,以教材、教法的研究為主,用行動研究作為方法,通過教師技能系列比賽,促使中小學英語教師研究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并提升業(yè)務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驟地增加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供新的信息,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確保他們在進行下一步活動之前掌握所學的知識。
教師按教學內容的順序逐步增加難度或復雜性,按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有邏輯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此外,有序地進行課堂提問是貫徹循序漸進銜接原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進行一階段的提問之前,應把本階段的問題同已經(jīng)學過的內容結合起來。有計劃、有步驟、有順序地進行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系統(tǒng)思考,從而獲得對相關聯(lián)內容的整體理解。
教師在組織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課與課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某一具體課文的前后之間、上下結構之間的自然連貫。要了解和熟悉小學的教學內容,認真仔細地研究小學英語的內容,組織系統(tǒng)地復習,包括詞匯、句子、語法和交際口語等。在系統(tǒng)復習的過程中,教師既熟悉了小學的教學內容,又可以了解學生對小學英語的掌握程度,預測學生的口語能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然后調整教學計劃,更好把握英語教學中的詳略難易。
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關鍵在教師,同時,還必須引起社會、學校、家長等各方面的重視和關注,齊心協(xié)力,共同解決。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必須實事求是,要循序漸進,促進學生從小學向初中的順利過渡,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1]侯有銘.新課程改革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策略[J].西部教育參考,2008,(4).
[2]毛明亞.農村小學初中英語銜接過渡探析[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8,(7).
[3]王曉清.淺談初一英語分層教學實驗[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9,(7).
[4]張宇.初一英語學習興趣與信心的建立[J].教學交流·理論版,2010,(8).
G434
A
1671-7503(2013)05-0015-02
[編輯:張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