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超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院)
這個學期,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在讀研究生,我來到遼寧省沈陽市南寧幼兒園實習,園長和老師們熱情接待了我,讓我感到了家的溫暖和關懷。在四個月的實習時間里,我與孩子們從初次見面的陌生,到相互接納的融合,再到最后的依依惜別,中間發(fā)生的許多小故事和小情節(jié)都反映出了孩子們特有的品性——天真、活潑和可愛,這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憶。然而,在孩子們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小的“不和諧”,這引起了我對幼兒教育的一些思考。
我所帶的是大班的幼兒,彭糖糖和曲映璇是我們班兩個比較乖巧伶俐的小朋友,深受老師的喜愛,所以老師一般把班里一些幼兒力所能及的事情交給她們?nèi)マk,比如,午休時給全班的幼兒鋪被,讓她們?nèi)ソ唤處熞蝗战唤庸ぷ饔涗洷淼?。然而有一天,在彭糖糖與曲映璇兩個小朋友之間發(fā)生了一次“小鬧劇”。
那天,一向聽話的糖糖愁眉苦臉地跑來向我告狀,說映璇不愿跟她一起玩了。我從孩子的表情上看出了事情的緊急,于是趕緊放下手頭的工作,去看個究竟。我?guī)е翘亲叩脚P室去找映璇,小映璇說:“糖糖她欺負我,我不喜歡跟糖糖一起玩了?!毙∮宠f著居然哭了,于是我稍安慰一下孩子,然后又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是早上畫畫時,糖糖要學著映璇的樣子畫小雨傘,可小映璇非常不愿意,認為是糖糖欺負她。我又向糖糖了解具體情況,于是向映璇解釋道:“糖糖是覺得你畫的比她好,所以想向你學習,她這不是欺負你,而是需要你的幫助,你應該主動地教她怎樣畫畫,學會和其他孩子合作和分享,那樣才是老師喜歡的好孩子?!蓖瑫r,我又告訴糖糖:“想學別人的樣子做事情,要事先和他人商量,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最后,在我的適當引導下,兩個孩子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互相道歉并握手言和,一起開開心心地去游戲了。
幼兒“別學我”事件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反映出大班幼兒在語言方面和恰當處理與同伴的關系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將影響幼兒的正常交際、溝通與成長,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第一,孩子需要被尊重。在這次的事件中,映璇因為自己畫的東西被糖糖私自模仿,認為糖糖這樣的行為是對她的不尊重,所以造成了矛盾。幼兒之間的相互尊重行為,一方面來源于實踐活動中的自我意識,但更多的來源于教育。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直接對幼兒進行引導,比如,朋友幫忙后要向別人及時道謝,未經(jīng)別人同意不能亂拿別人的東西等,并且要多次組織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或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在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中去體驗和感悟尊重的內(nèi)涵。
當然,忽視對孩子的尊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更多的發(fā)生在家長和孩子之間。成人往往認為孩子年齡小或者是“不懂事”,而忽視了對其意愿的考慮,也就是間接地忽視了對孩子的尊重,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心理的成長極為不利,對于處理大人和孩子之間的關系無疑也是一道屏障。所以,家長在與孩子交往時切不可敷衍了事,要認真觀察幼兒的反應,充分考慮孩子的意愿和感受。
第二,孩子需要恰當?shù)囊龑Аτ谒奈鍤q的孩子(彭糖糖四歲半,曲映璇5歲),雖然能夠辨別和回應一些基本的感情,比如,友愛、關心,但對于一些較深層次的內(nèi)容,比如,寬容、理解等,幼兒還不能很好地體會和領悟,所以在處理與這些問題有關的事情時,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盡管幼兒都在一起學習和成長,但由于學習的方式和速度畢竟存在個體差異,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最終導致孩子的能力有所區(qū)別,這屬于正常的現(xiàn)象。小映璇還尚未理解這種現(xiàn)象,不能很好的去包容比自己某方面較弱的孩子,甚至厭煩小糖糖對她的學習和模仿,這種行為和心理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此時,就需要老師給予恰當?shù)囊龑А?/p>
因此,我在了解了糖糖的想法后,對其進行了恰當?shù)囊龑?,鼓勵她學會和其他幼兒合作和分享。這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有所體現(xiàn),《綱要》要求在幼兒園中開展合作學習。《綱要》指出,“要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要讓幼兒“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對于糖糖,我也做了適當引導,如果想向別人學習,要跟別人商量,得到別人的許可,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兩個孩子在我的引導和幫助下,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握手言和、重歸于好,并且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處理這種問題的方式,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成長機會。因此,對于幼兒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兩個角色——家長和老師,當孩子遇到他們不能正確解決的問題時,要適當給予耐心地解釋和引導,這樣才能真正有利于幼兒的成長。
第三,孩子之間需要良好的溝通。認真地反思這個事件,就會發(fā)現(xiàn)老師的角色是幼兒之間的“調解員”,幫助糖糖和映璇有效的溝通,最后很好地解決二者的矛盾。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性格不一樣的幼兒在溝通方面表現(xiàn)也不相同,例如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幼兒不敢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外向型的幼兒很活躍,但由于缺乏一些溝通的技巧(比如,先傾聽后發(fā)言、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等),容易導致幼兒之間的溝通存在某些障礙。所以,良好的溝通方式和技巧非常關鍵,這不僅需要老師和家長認真地對待,也需要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比如,每月舉辦一次大帶小活動、說新聞活動、小小故事會(表演會、音樂會)等,這樣的活動不僅能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得樂趣,也有助于孩子們表達心中的想法,有效提高幼兒的溝通能力。
幼兒“別學我”事件,雖然是一個“小鬧劇”,但這件事反映了大班幼兒在與他人交流方面還存在問題,需要幼教工作者的正確關注和引導。同時,在幼兒的教育問題上,尊重幼兒的個人意愿,對幼兒的困惑給予明確的引導,并結合語言溝通的藝術,不但對幼教工作者有所幫助,而且也有益于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