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邦
(甘肅省肅北中學)
寫好教后記,首先是教師教學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良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使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有利于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fā)現問題,查漏補缺;有利于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敖枋ビ瘛?,通過教學反思,不斷探究有關教學對象、教學目的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的問題,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便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很多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前的準備和設計,而往往忽視了課后的反思和總結,也就是忽略了寫“教后記”。殊不知,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及時回顧教學得失并記錄于冊的“教后記”,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著不容輕視的作用。“思之不縝,行而失當”,教育前輩早在古代社會就有反思意識,“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證。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案很難見到“教后記”的蹤影,但是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學反思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教案中,教后記也就成為了教案的組成部分之一。教后記不僅僅是教案的組成部分,更重要的它是一種教學研究。教案,即為教學方案,是預設性的,而教后記,是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以及師生互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客觀反思,不屬于超前范疇。
教學反思應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教案中的預設和課堂上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fā)展的途徑。這其中“教后反思”是至關重要的。作為教師,專業(yè)知識與授課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對日常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然,教師很難從一個客觀的、建設性的角度審視自身。教后反思,它是具體地對于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某一個討論回合甚至某一教學語言展開“回頭式”思考。這其中,有對自己教學思路的衡量,有對課文構成的評判,有對學生更深層次的教學關懷。那么,教后記到底應寫些什么呢?該怎樣寫呢?
記教學中的“得”,即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如將形象貼切的比喻,巧妙的新課導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提問或授課過程中“靈感”頓生的方式等)記錄下來。有時這可能僅僅是一句話,但它對今后的教學將提供最直接的參考。平時還可把教參、資料、相關書籍以及教教師的一些教學經驗、學法指導以及公開課、觀摩課的收獲記錄下來,寫入教后記,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消化、吸收,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論是哪方面的收獲,經過不斷積累、歸類整理,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將大有益處。
記教學中的“失”,即將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記錄下來,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所應吸取的教訓?!爸钦咔],必有一失”。何況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難免會出現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fā)性因素估計不足等情況。對此,只有及時、客觀地予以記載,并分析其原因,研究彌補措施,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學中重蹈覆轍。
記教學中的“智”,即把授課過程中偶然出現的靈感或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下來,供以后參考。課堂教學中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當學生對某一問題產生錯誤認識時,若教師總是簡單地予以否定,則難以令學生信服,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如果順著學生錯誤的思路,誘導學生自己導出錯誤結論,學生就會迷途知返。
記教學中的“疑”,即記教學過程中備課過程中的疑惑以及學生的迷惑點、作業(yè)中暴露的欠缺點及在考試中出現的失分點,這些往往反映出我們教學過程中的某些不足,要在今后教學中予以特別注意,應力爭在短時期內有針對性地進行補救,
記“再教設計”,教師上完課后,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根據這堂課的教學體會以及學生反饋的信息寫寫“再教設計”。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設計改進方案,可以揚長避短,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新的境界,課堂教學質量也一定會大大提高。
須注意的是,寫“教后記”一要及時準確,在教學情感還沒有在頭腦中消退之時準確地記錄下來;二要重內容、求實效,要以實用為原則,不必拘泥于形式,可寫一孔之見、點滴疏漏,也可以就某一問題作專題分析;三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正如布魯克菲爾德在《批判反思型教師ABC》的前言中所說:“(教后記)讓我認識到我的教學不一定就是糟糕的和有害的,但是卻是存在著問題的?!币虼耍虒W后的反思尤為重要,它是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活動和課堂情境作為研究對象,對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進行有意識的分析與總結,認識和找到自身教學的不足,適時積累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做好教學反思,寫好教后記,有助于總結經驗教訓,有助研究教學過程,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少走彎路,執(zhí)教避免盲目。從而形成適合于自己、有益于學生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特點,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