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媛媛
(江蘇省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溧陽 213300)
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高中音樂課程共設了六個模塊,六個教學模塊的設計豐富和完善了高中音樂課程的內(nèi)容,形成了完整的音樂教育課程體系。
《音樂鑒賞》模塊是學生的必修課,它與其他文理學科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音樂鑒賞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它不是單純的傳授音樂知識,而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人文科學綜合課。對于大部分高中學生來說,這一模塊是增進自身基本音樂文化素養(yǎng)的主要渠道,讓學生具備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對于豐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個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黑格爾曾說:“音樂是精神,是靈魂,它直接為自身發(fā)出聲音,引起自身注意,從中感到滿足”。托爾斯泰曾說:“我喜歡音樂勝過其它一切藝術?!蹦敲?,怎樣在中學音樂欣賞課中喚醒學生的音樂感覺呢?這就要靠我們音樂教師按照新的課程理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耳、眼、手等感官來感受音樂。
高中生的文化知識水平、理解分析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音樂審美經(jīng)驗都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因此在欣賞第三單元第七節(jié)《絲竹相和》這一課時,我準備用比較欣賞的方法,引導學生利用其直接審美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水平,聆聽比較不同地方絲竹音樂的不同風格,引導他們探究音樂作品中的不同音樂風格主要通過音樂的基本要素(如音色、調(diào)式、旋律、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的。
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我用了三段器樂曲的片段,讓學生說出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樂器的音色有什么特點?這樣可以讓學生有個想象的空間,這節(jié)課肯定與這些樂器有關系。由此導入上課的內(nèi)容。這些都是民族樂器中的弦樂器,此外還有竹制的吹管樂曲,通稱為“絲竹樂器”。然后分別介紹“絲”和“竹”以及“絲竹樂”,給學生展示絲竹樂隊的編制圖,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樂器,進而進入到今天上課的主題上來“絲竹相和”。
學生了解了絲竹樂,知道絲竹樂有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接下來先聆聽《中花六板》,辨別其主奏樂器,了解江南絲竹大多來自民間樂曲或古曲,沒有確切的創(chuàng)作者。跟《老六板》對比,讓學生知道《中花六板》是由民間藝人根據(jù)民間器樂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而來。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譜例,樂曲中的各種樂器在旋律骨干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各自發(fā)揮了相對的獨立性,二胡、琵琶、笛、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和揚琴起支持和烘托作用,小三弦則起打點和添線的作用。因此,這類民間器樂曲是一種多聲部的支聲性復調(diào)音樂。此曲的旋律清新悠揚、優(yōu)美抒情、典雅細膩,富有濃郁的江南色彩,抒發(fā)了人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情緒。
讓學生了解作曲上“加花”的創(chuàng)作手法,利用演唱樂譜,給學生簡單的樂譜進行加花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加深對“加花”的體驗和認識。讓學生了解“加花”在中國各種音樂體裁中運用的十分廣泛,尤其是在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中,加花幾乎是音樂發(fā)展的最主要的創(chuàng)作手法,也是中國音樂“即興”之美的一個重要的體現(xiàn)。從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其風格和特點。
在聆聽廣東音樂部分,要讓學生了解廣東音樂基礎知識,了解廣東音樂樂隊的編制及其特色樂器。了解“粵樂新譜”。既保持、發(fā)揚了廣東音樂的傳統(tǒng)特色,又借鑒了一些歐洲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的作曲技巧,從而在風格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使樂曲表現(xiàn)了一種清新活潑、樂觀向上的音樂情緒。對比江南音樂和廣東音樂的音樂風格有什么不同,為了加深了解,讓學生聆聽三首樂曲片斷,分辨是江南絲竹還是廣東音樂?知道其風格形成的原因。讓學生了解絲竹樂的一些社會功能。
在人們的生活中,絲竹樂有著很多的功能,讓學生去思考絲竹樂適合在什么場合播放?農(nóng)村多在婚喪喜慶、廟會、集鎮(zhèn)茶館演出;城市多在茶樓、住家演出;現(xiàn)在也有晚會、音樂會演出的情況。其實廣東音樂有著更強大的影響力,在中國電影早期的無聲默片時代,幾乎所有的電影配樂都用廣東音樂,今天廣東音樂的作品還經(jīng)常被選送全國人大選票及國宴等重要的活動場合的背景音樂,顯示著它獨特的作用和藝術感染力。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廣東音樂,被他們稱為“鄉(xiāng)音”,是聯(lián)系海外華人和祖國家鄉(xiāng)感情的一條紐帶。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民族音樂也加入了新的元素,展現(xiàn)出新的活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新民樂”。新民樂是N e wA g e(新世紀音樂)里的分支,是當代器樂演奏的一個重要趨勢。它的特點是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樂器、樂風、節(jié)奏與西方音樂風格予以融合,就是常說的“中樂西奏”。如大家非常喜歡的女子十二樂坊,就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世界上有多少種音樂文化,新民樂的風格就有多少種可能性,它大大的豐富和增強了民族音樂的魅力,而且與音樂家本身的個人色彩也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使民樂的個性有了更好的展現(xiàn),實際上豐富了民樂的藝術表現(xiàn)力。從而更容易讓年青一代接受和喜愛,進一步弘揚了中國的民族音樂。
高中音樂課的課時有限,所以,在今后的課堂的教學中,在掌握課本中的知識以外,如何發(fā)掘課外音樂課程資源,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和探究式的學習,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
[1]《新課程的教學實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