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方
(臺州學院 黨委組織部,浙江 臨海 317000)
大學生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是黨的組織發(fā)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完善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全面地做好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為預備黨員入黨后的繼續(xù)教育設置一個教育培養(yǎng)計劃,使預備黨員真正從思想上入了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保持黨員質量和隊伍的純潔性,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高校學生黨員的發(fā)展和預備黨員的培養(yǎng)、教育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但是有些黨組織由于缺乏對大學生預備黨員實施教育管理的有效機制和體系,導致一些黨員預備期作用明顯削弱,已經暴露出一些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大學生黨員隊伍的質量、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也影響了大學生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戰(zhàn)斗力。
(一)教育管理機制不夠完善。許多高校沒有足夠重視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沒有堅強有力、統(tǒng)一協(xié)調、齊抓共管、程序規(guī)范的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組織機制。[1]據統(tǒng)計,大部分高校的絕大部分學生黨支部的黨內組織生活都用于黨員組織發(fā)展工作,基本上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和體系。主要表現(xiàn)在教育方式的簡單化:首先是對預備黨員的教育內容單一、形式單調,沒有針對大學生的特點開展教育活動,基本沒有達到教育的效果;其次是表現(xiàn)在考察機制的形式化:有的學生黨支部正式黨員偏少,一個正式黨員需要考察多個預備黨員,造成了解欠深入、考察欠細致,有些黨支部把預備黨員的轉正作為“走過場”的規(guī)定動作,預備黨員的考察機制流于形式。
(二)教育管理隊伍比較薄弱。隨著大學生數(shù)量和學生入黨人數(shù)的迅猛增長,學生黨建工作和黨員組織發(fā)展工作也不斷加大,但是組織員隊伍力量相對不足,基本上都是輔導員兼任學生黨支部書記和組織員。由于工作原因,近幾年輔導員(兼任學生黨支部書記)還有一定的流動性,常常因忙于事務性的工作無法把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實做細做好,更談不上對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出點子、謀路子及注入創(chuàng)新元素。繁忙的工作限制了對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精力和時間的投入,影響了對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實效性、連續(xù)性和完整性。
(三)自身存在的問題。部分大學生預備黨員入黨動機不夠端正,存在功利化傾向,入黨前后表現(xiàn)反差較大,把入黨當作一種投資,為今后的就業(yè)增加政治砝碼。有些預備黨員接受黨組織培養(yǎng)教育時間不長,黨性意識不夠堅定,組織觀念、群眾意識和團隊精神比較淡薄,工作中比較追求實惠,行動上比較突出自我,參加活動常常追問能否在綜合考評和評獎評優(yōu)時加分、或者完成工作后有沒有經濟報酬等,面對社會形勢的復雜變化缺少必要的生活理性和政治敏銳性。一些大學生預備黨員認為自己已經入了黨,就放松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出現(xiàn)入黨前“鼓足勁”、入黨后“松口氣”的現(xiàn)象,造成預備黨員集體觀念淡化,在思想上、組織上處于半游離狀態(tài)。
大學生預備黨員的考察期是一個大學生從預備黨員走向一個成熟的正式黨員的過渡期,這個時期對一個黨員的黨性教育、組織觀念的形成非常關鍵。因此,高校對大學生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大學生成長成才為本,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管理載體,選擇切實有效的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方式,讓大學生預備黨員有榮譽感、歸屬感、自豪感和危機感。
(一)發(fā)揮黨校功能,讓預備黨員有榮譽感。
高校黨校的一切工作始終貫穿黨性鍛煉、黨性修養(yǎng)這個永恒的主題,始終把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教育作為培訓的主課。[2]高等學校黨校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許多高校的二級學院基本都設有分黨校。經過30多年的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實踐,高校逐步形成了黨校和分黨校統(tǒng)一講師團、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教材、統(tǒng)一改卷、統(tǒng)一課時等五個統(tǒng)一的培訓教育格局。黨校不僅是教育黨員干部、培訓入黨積極分子的業(yè)余學校,也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陣地。[3]作為大學生預備黨員,應繼續(xù)在黨校學習,進一步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深刻理解黨的任務和指導思想,時刻保持黨員先進本色。首先,學習是加強理論武裝,提高黨性修養(yǎng)的需要。黨員的先進性是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經驗總結凝煉而成的,所以大學生預備黨員應將理論學習放在重要的地位,用科學的知識、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其次,學習是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內在要求。大學生預備黨員應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使自己成為一個思想素質和專業(yè)知識都過硬的時代青年,成為普通同學學習的榜樣。黨校是加強黨性教育與鍛煉的火爐,是先進性教育的染缸,沒有對所有學生開放,只有通過一定形式的選拔考核,擇優(yōu)一部分先進分子去學習的業(yè)余學校。因此高?;鶎狱h組織應安排大學生預備黨員在業(yè)余黨校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增長知識、堅定信念,進一步錘煉黨性,讓他們區(qū)別于普通學生而言有榮譽感,使學習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大力實施黨員質量提升工程,著力提高大學生黨員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安排大學生預備黨員進業(yè)余黨校培訓學習,近三年來參加培訓的學生黨員8886人次,其中預備黨員占60%以上。
(二)發(fā)揮“黨員之家”功能,讓預備黨員有歸屬感。高校學生“黨員之家”是由學校黨委組織部指導,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組織。[4]依托“黨員之家”這一平臺,黨支部應該在此召開黨支部大會吸收大學生預備黨員,并進行集體宣誓,還可以針對一些時事熱點問題開展討論,提高預備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理論素質和分析能力。利用“黨員之家”這一窗口,應讓大學生預備黨員以主人翁角色為廣大師生黨員辦實事、辦好事。利用紅色紀念日,應該積極開展紅色讀書日活動、有困難找黨員活動、黨員教育一幫一活動等,提高大學生預備黨員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本領和與人溝通協(xié)調的能力。針對“黨員之家”這一載體,應該加強自身建設,讓大學生預備黨員參與“黨員之家”的理論學習工作、黨內實踐工作、維護管理工作等,進一步培養(yǎng)大學生預備黨員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yè)責任感。今年我校開展的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十佳成才先鋒”優(yōu)秀黨員的評選中,10名學生“黨員之家”管委會成員就有3名榜上有名。高校黨委應該充分發(fā)揮“黨員之家”的功能,更好地培養(yǎng)大學生預備黨員的“三自”能力?!包h員之家”應該實實在在地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有利陣地,讓大學生預備黨員在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中更有歸屬感。
(三)進行“紅歌”賞析,讓預備黨員有自豪感。音樂能讓人轉移情感、淡忘挫折,也能讓人消除疲勞、奮勇前行。“紅歌”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融入真情實感,并且在社會上廣泛傳唱的群眾歌曲,這些歌曲的歌詞以抒發(fā)愛國和革命情感為主。[5]“紅歌”作為音樂的一種形式,是中國紅色經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敏銳的時代性和獨特的民族性。它生動地展現(xiàn)了新中國的革命史、建設史與發(fā)展史,很好地闡釋了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盡管“紅歌”遠離了其誕生的原始環(huán)境,但依然保留著“歷史的痕跡”。賞析“紅歌”猶如在聆聽革命者、建設者不斷創(chuàng)造奇跡的感人故事,似乎在品味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一首首紅歌猶如一個個再現(xiàn)的革命故事:《游擊隊歌》仿佛把我們帶到那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年代;《畢業(yè)歌》猶如再次激發(fā)我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熱情;《歌唱祖國》又一次喚起我們對祖國未來充滿希望的美好心愿;《學習雷鋒好榜樣》感染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聽著這些歌曲,會讓人一下子追憶起那些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強大和社會發(fā)展奉獻了青春乃至生命的英雄們。賞析“紅歌”應該能讓大學生預備黨員有無比的自豪感,會深深地觸動他們的心靈,能夠激發(fā)他們高昂的愛國熱情和不竭的前進動力,更有利于他們高尚道德的形成,對大學生預備黨員的預備期教育應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和震撼效果。
(四)實行學習成績末段淘汰制,讓預備黨員有危機感。顧名思義,“學生”以學習為主。大學生黨員是千千萬萬普通大學生中的佼佼者,在各個方面都應快人一步,高人一等,勝人一籌。以學習為主的大學生們應該認真學習專業(yè)理論、精通專業(yè)知識、掌握專業(yè)技能,贏得教師的肯定和同學的尊重,努力使自己成為先進分子,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實踐證明,在大學生就業(yè)形勢嚴峻的今天,一個專業(yè)成績落后的大學生黨員,往往都無法贏得同學們內心的真正贊同和社會的充分肯定。從另一方面講,目前衡量一個人道德的好壞和能力的高低往往都是定性的分析和評估,而被當今絕大多數(shù)人已經認同了的“考試”,往往是被認為定量地評定一個大學生學習水平高低的標準。因此,在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忽視對大學生預備黨員在專業(yè)成績上的要求,應將學習成績作為預備黨員能否如期轉正的重要因素。如果預備黨員在預備期里,學習成績排名倒數(shù)30%,應將延長預備期;學習成績排名倒數(shù)10%,應直接取消預備黨員資格。我校一名2007級學生,曾擔任二級學院主要學生干部,組織管理能力比較出色,但在成為預備黨員后,專業(yè)文化成績下降到最后幾名,經組織研究決定延長該黨員預備期半年。只有這樣,大學生預備黨員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和壓力去不斷地學習,也讓他們明白預備黨員轉正并不是簡單地認為是時間上的程序問題,而是一個大學生成為預備黨員后繼續(xù)學習、連續(xù)完善、持續(xù)提升的過程。
高校是知識分子密集的地方,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主要“生產地”,對黨員發(fā)展的質量,培養(yǎng)我黨的優(yōu)秀接班人有著無比光榮的責任。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全省高校大學生黨員數(shù)量總體保持在學生數(shù)的12%左右,其中本科生黨員比例為14%左右,高職高專和社會力量舉辦院校學生黨員比例為6%左右。如何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理想遠大、意志頑強、知識豐富、開拓進取的黨員,是當今各個高校黨委共同討論的問題,也必然涉及到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問題。因此,我們期待著各高校黨委能推出更多更好的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方式來共享。
[1]曾劍峰.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探討[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2):79-80.
[2]孫德江.論改革開放以來高校黨校建設的基本經驗[J].廣西教育,2011(1):54-56.
[3]陳果,林逸冰.略談高校黨校師資隊伍建設[J].瓊州學院學報,2007(3):32-33.
[4]劉蘭蘭,胡銘,林奇凱.創(chuàng)新高?!包h員之家”的探索與實踐[J].時代教育,2010(8):41.
[5]楊娜.“紅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J].黨史文苑,2011(1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