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記者 顧雪林
上周五,我翻閱剛收到的2013 年第一期《未來教育家》,習慣性地先從目錄讀起,在“國際當紅教育家”一欄,“薩爾曼·可汗:視頻重塑教育”的標題立馬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把四頁文章一口氣讀完,又認真地、一字一句地精讀了兩遍。我心里暗暗佩服《未來教育家》總編輯劉堂江和他那年輕精干的團隊,從展望未來教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他們抓住了一個超前的、國際最先進的網(wǎng)絡教育模式進行介紹,其眼光的敏銳讓人嘆服!
關注國際教育最新發(fā)展趨勢的人都知道,可汗學院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和互聯(lián)網(wǎng)結合得最好的、面向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的網(wǎng)絡教育模式,目前已經(jīng)開出三千多門課程,成立了教育公司,和美國十幾所大學進行合作,開展未來網(wǎng)絡教學模式的試驗和探索。她的出現(xiàn)和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專家們的重視,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都已籌集巨款引進這一教育模式。
今天,以數(shù)字化制造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已成為世界各國科技、教育關注的焦點。抓住這次歷史性的機遇,就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搶占制高點;若錯過這次機遇,則可能遠離建設世界一流強國的目標!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有何特點?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能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我們的教育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這些,是今天中國教育需要認真回答的嚴肅問題。
1 月8 日,在《中國教育報》第三版《教育如何擁抱第三次工業(yè)革命》一文中,筆者專訪了國務院參事唐敏,對可汗學院作了較大篇幅的介紹,引起了讀者和相關網(wǎng)絡的熱烈反響。再看這期《未來教育家》雜志,竟是1 月6 日出版的,這本月刊竟然比我們日報還要早兩天,內心深處,一種和劉堂江總編輯心心相印的感覺油然而生。
在這期雜志中,《構建現(xiàn)代學校效能評估體系》一文,也引起了筆者的關注。今年1 月9 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3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曾特別提到,“總體來看,我國教育質量標準建設相對滯后”。他認為,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指標,我們的教育質量既難以縱向比較,也難以橫向比較。因此,也就難以有說服力,難以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他認為,要多維度綜合評價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保證學生全面成長進步?!稑嫿ìF(xiàn)代學校效能評估體系》一文,談的正是教育質量標準建設問題,文中還特別對目前那種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學校評估“報告”和“查看”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結合袁部長講話中提到教育質量標準建設的問題,上述這些尖銳的批評,不能不說是觸到了教育質量標準建設的“痛處”。
通過2013 年第一期《未來教育家》,筆者看到,今天,很多教育媒體人都在為中國教育的未來發(fā)展而殫精竭慮,大家的眼睛都盯在國際教育的最新發(fā)展上,大家都想把最新、最美的教育“大餐”奉獻給廣大讀者!說到底,這是中國優(yōu)秀教育媒體人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