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名稱變遷與功能設定

      2013-08-15 00:55:15楊國斌
      關鍵詞:政治課理論課馬克思主義

      楊國斌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河南鄭州 450045)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我國高校課程體系中是特殊的。自設立以來,課程方案幾經(jīng)變換,先后經(jīng)歷了“老三門方案”、“85方案”、“98方案”,一直到現(xiàn)在的“05方案”。期間從課程名稱到功能設定都有所變化。僅就課程名稱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就先后出現(xiàn)過:“政治課”、“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課”、“共同政治理論課”、“政治理論課”、“馬列主義理論課”和“共產(chǎn)主義品德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教育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簡稱“兩課”)、“思想政治理論課”等名稱上的變化,而與課程名稱變換相對應的還有課程功能設定的變化。筆者從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名稱變遷入手,從應然層面探究各名稱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并對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設定進行探索。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名稱變遷與功能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高校一直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就要求在高?!疤碓O馬列主義的課程”,1950年6月教育部明確要求全國高?!伴_設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政治課程”。但在不同歷史時期,該類課程的名稱有著較為顯著的時代特點。

      (一)“政治課”時期(1950~1952年)

      1950年10月教育部《關于全國高等學校暑期政治課教學討論會情況及下學期政治課應注意事項的通報》[1](P82-83)中明確把包括“社會發(fā)展史”、“新民主主義論”等在內(nèi)的課程統(tǒng)稱“政治課”,對當時政治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并對“社會發(fā)展史”、“新民主主義論”兩門課的內(nèi)容重點進行了梳理和明確,提出了高校“政治課”的教學方針、組織與方法原則等。

      1951年9月教育部《關于華北區(qū)高等學校1951年上學期進行“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等課教學工作的指示》中明確提出應把“思想政治課目”作為“業(yè)務課的重要部分”,并指出“為了糾正政治課與業(yè)務課對立的錯誤認識和只有政治課才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科目的不正確看法,‘政治課’一名稱應予取消”[1](P72-79)。但是直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習慣性地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為“政治課”。

      這一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處于摸索階段,課程名稱主要是“政治課”,在課程設置上,主要有“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新民主主義論”、“政治經(jīng)濟學”。課程內(nèi)容著重于“講授系統(tǒng)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并盡可能地聯(lián)系中國的革命實際、建設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边@個時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發(fā)揮“改造學生思想,樹立科學世界觀和革命人生觀”的功能。

      (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課”和“政治理論課”時期(1952~1961年)

      1952年10月,教育部發(fā)出了《關于全國高等學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課程的指示》,它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主要包括“新民主主義論”、“政治經(jīng)濟學”及“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等三門必修課 ,俗稱“老三門”。1957年到1959年,根據(jù)當時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高校停開了上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改為開設《社會主義教育》課。1959年以后,上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又逐步恢復。

      這一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處于初步形成階段,課程名稱主要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課”或“政治理論課”,主要講授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思想,如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和政治經(jīng)濟學等馬列主義基礎知識等。由課程內(nèi)容我們可以基本判斷這個時期課程主要發(fā)揮“理論教育和政治引導”的功能。

      (三)“共同政治理論課”時期(1961~1978年)

      1961年4月,中宣部和教育部召開了高校教材編選計劃會議,會議制定了《改進高等學校共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意見》。該意見指出,高校共同政治理論課包括兩類: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理論;二是時事政策報告和討論。之后《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即通常所說的“高教六十條”)中對此又有了更加細致的規(guī)定和更加詳盡的說明。

      這一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稱主要為“共同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上主要有“中共黨史”、“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時事政策報告和討論”等,課程內(nèi)容在前期的基礎上有所豐富,主要包括兩類: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理論,二是時事政策報告和討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已經(jīng)不再僅限于講授馬列主義基礎知識了,開始增加黨史和時事政策的內(nèi)容,并且在形式上不再僅限于講授,開始提出“報告和討論”兩種新形式。這個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發(fā)揮“政治教化、理論導向和思想引領”等作用。

      (四)“政治理論課”和“馬列主義課”時期(1978~1985年)

      1978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頒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意見》,提出高校馬列主義理論課一般開設中共黨史、政治經(jīng)濟學、哲學、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等四門課;1979年5月,教育部理論教育司發(fā)表《高等學校政治理論課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粉碎“四人幫”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情況進行了分析;1980年7月,教育部印發(fā)了《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課的試行辦法》;1984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院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若干規(guī)定》,提出要在全國高校增設“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基本問題”課程,還明確提出馬列主義公共理論課的教學時數(shù),并且強調(diào)任何學校和個人都不能任意減少和侵占馬列主義理論課的時間。

      這一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名稱前后經(jīng)歷了“馬列主義理論課”、“政治理論課”、“馬列主義課”、“馬列主義公共理論課”四種變動,課程設置主要有“中共黨史”、“政治經(jīng)濟學”、“哲學”、“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基本問題”等,文科專業(yè)加開“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或“科學社會主義”,理工科開設“自然辨證法”。課程內(nèi)容除了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外,開始關注理論與中國實踐的結(jié)合,關注現(xiàn)實問題。

      (五)“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時期(1985~1993年)

      1985年8月,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通知》,正式拉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序幕。次年3月,國家教委發(fā)出了貫徹該通知的具體意見。該意見根據(jù)上述通知的要求,把高等學校的政治理論課確定為三門,即:“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原理”,這就是后來所說的“新三門”,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85方案”。

      1987年10月,國家教委在《關于高等學校思想教育課程建設的意見》中提出有計劃地開設一些思想教育課程。這個文件的出臺,標志著思想品德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部分的出現(xiàn)①1982年10月,教育部發(fā)出《關于在高等學校逐步開設共產(chǎn)主義思想品德課的通知》。這應當看作是思想品德課的起點。1984年9月,教育部又發(fā)出了《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共產(chǎn)主義思想品德課的若干規(guī)定》的文件,并且規(guī)定了《共產(chǎn)主義思想品德教學大綱》(試用本)。只是由于它與形勢與政策教育一起講授,沒有引起足夠關注。。

      這一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名稱主要是“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主要有“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原理”,文科加開“世界政治經(jīng)濟與國際關系”。課程內(nèi)容除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外,在前期積累的基礎上開始探索思想品德課的建設。但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分屬于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司和思想政治教育司管理,在高校中也是作為兩類課程分別開設。這個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已經(jīng)向“理論教育和思想引導協(xié)同發(fā)展”轉(zhuǎn)變。

      (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簡稱“兩課”)時期(1993~2004年)

      1993年8月,中組部、中宣部、國家教委在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正式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簡稱為“兩課”,并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zhì)特征之一。

      1994年8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又將“思想政治教育課”改為“思想品德課”,之后沿用至2004年。1995年10月,國家教委印發(fā)《關于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對高校德育課程的地位和功能進行了較為科學的總結(jié)。

      199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印發(fā)《關于普通高等學?!皟烧n”課程設置的規(guī)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簡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98方案”),對高校“兩課”課程設置進行了最為系統(tǒng)和全面的規(guī)定。

      這一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名稱最長也最短,即“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也可以簡稱為“兩課”。課程設置主要有七門,分別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法律基礎”和“形勢與政策”。課程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另一部分是思想品德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定位上,正式文件中已經(jīng)表達得十分明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理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陣地,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著眼于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他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打下堅實的基礎”等。

      (七)“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期(2004年至今)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①1993年7月5日,國家教委思政司在中國礦業(yè)大學召開了“新形勢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座談會”,首次使用了“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提法,但沒有在正式文件中使用。這一課程名稱,并對其功能定位做出了明確表達。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育部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建立了框架。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實施方案》(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05方案”),明確規(guī)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設置和教學內(nèi)容,并把教學時數(shù)的安排由過去的學時規(guī)定改為學分規(guī)定。2006年6月和12月教育部辦公廳又專門發(fā)文要求從2006級學生開始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名稱自2004年在中央文件中正式出現(xiàn)后,由于這個名稱既高度概括了課程內(nèi)容又簡潔明快,它被社會和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很快接受并正式明確下來,且廣泛使用至今。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主要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簡稱“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2009年后變更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簡稱“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簡稱“基礎”)等四門必修課和“形勢與政策”,另外還有“當代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簡稱“當代”)一門選修課。課程內(nèi)容“是基于其內(nèi)在邏輯路線,從基本原理到基本原理發(fā)展、再到基本原理運用的思路而生成的,突出了理論、現(xiàn)實和歷史這三者的結(jié)合”[2](P46)。課程的功能主要是“把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結(jié)合起來,把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結(jié)合起來”,尤其“凸顯了歷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xiàn)‘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功能共振”[2](P48)。

      從上述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文獻回顧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名稱日益科學和簡練,課程設置日益明確和具體,課程內(nèi)容日益完善和豐富,課程功能日益全面和深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最顯著體現(xiàn)社會主義大學本質(zhì)特征的課程。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設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設定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應然層面上對高校大學生和整個社會所發(fā)揮的有利作用或積極影響,而課程的名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xiàn)和表達該課程的功能設定。2004年中央確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名稱從“思想”、“政治”、“理論”等三個方面對該課程設定了如下功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政治”課,具有引導大學生實現(xiàn)政治社會化,培養(yǎng)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功能

      從1985年的中共中央《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通知》到1994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再到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從“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我國高校中政治性最強,始終都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高層作出決策。從課程本身來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絲毫不用回避它是政治課這一根本屬性,它應是“建立在知識傳播上的價值引導、思想引領和精神塑造”,應在講授理論知識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堅定不移地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比如“綱要”這門課主要就是通過介紹大量的史實,給學生講清“三個選擇”這個具有價值判斷屬性的問題;在“概論”教育教學實踐中,課程更要著重介紹大學生學習毛澤東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意義和方法,在講授各個章節(jié)過程中要融會貫通,突出地強調(diào)這一點。要講清當代大學生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和國家與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才更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和理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最大限度發(fā)揮它的政治引導功能,引導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認同,幫助當代大學生堅定其政治立場和明確其政治方向。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傳道”的功能,就是要給學生一雙“慧眼”,一雙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尋找方向、明辨是非從而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態(tài)度的慧眼。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論”課,具有幫助大學生系統(tǒng)把握理論知識體系、把握理論武器的功能

      從課程內(nèi)容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鮮明的理論課特質(zh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就是幫助大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系統(tǒng)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堅持社會主義,什么是科學發(fā)展、怎樣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等重大理論問題的講解,通過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幫助大學生系統(tǒng)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如物質(zhì)與意識關系的原理、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的原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改革開放理論、社會主義本質(zhì)理論等,使其理解和了解了很多理論提出的背景和以及對實踐的意義。對于大學生今后從事理論研究工作和進入社會奠定了最基本的理論素養(yǎng)。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授業(yè)”的功能,就是要給學生一套“武器”,一套戰(zhàn)勝歪理邪說、旁門左道的理論武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課,具有教育大學生掌握科學思想方法、提升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的功能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以思想觀念為涵載,強調(diào)思辨而非經(jīng)驗,價值主導而非價值中立,承載著價值判斷、倫理追求、道德呼吁的特征和屬性[3]。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目標和評價標準,思想、觀念性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nèi)容和形式。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比如馬克思主義中最常用的邏輯與歷史相結(jié)合的方法、唯物辯證的方法等。一旦掌握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就會在各種學習和工作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而進一步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要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密切聯(lián)系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其一解決他們的所思所想,解疑釋惑;其二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給大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他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否提高是檢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是否增強的驗金石。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解惑”的功能,就是要給學生一把“鑰匙”,一把啟迪心靈解疑釋惑的鑰匙。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踐中經(jīng)常存在著“知識性和思想性”的爭執(zhí),即為了迎合學生考試和畢業(yè)后考研的需要,在課堂上大講特講知識點,“知識點”情結(jié)很重,甚至有的老師講課時就直接成了考研輔導班,把歷年的試題逐一在章節(jié)中重點提出并展開細致入微的解答演練。當然,不能否認,這樣的模式在學生中尤其是當下很有市場,但是這樣的做法主動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品味,嚴重背離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設立的初衷和功能定位。也有人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來說是思想課,對國家來說是政治課,對專家來說是理論課。這種認識在理論上是片面的,在實踐上是錯誤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中,“政治引導”、“理論武裝”、“思想方法”三者應該是三足鼎立,相互支撐又相得益彰的。準確地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課,也是理論課,更是政治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名稱也鮮明彰顯了這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

      :

      [1]教育部辦公廳.高等教育文獻法令匯編(1949年-1952年)[G].教育部辦公廳,1958.

      [2]顧海良,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研究[M].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9.

      [3]劉清偉.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特質(zhì)及其實現(xiàn)[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

      猜你喜歡
      政治課理論課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課的“四維一體”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淺談高考政治課改革的幾點思考
      新課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zhì)教育
      人間(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
      學習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學習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如何上好政治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20
      株洲市| 福安市| 西藏| 鹤山市| 定兴县| 新田县| 沁水县| 洛隆县| 中西区| 蓬莱市| 习水县| 加查县| 巴彦淖尔市| 保德县| 乾安县| 专栏| 武宣县| 达州市| 淮安市| 巩义市| 宜兴市| 灵宝市| 五峰| 旌德县| 筠连县| 沙坪坝区| 临泉县| 平乐县| 潼关县| 台北市| 怀远县| 广河县| 丹东市| 牙克石市| 屏边| 吴旗县| 霍山县| 靖安县| 搜索| 仙游县|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