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梅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外國語學院,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兩班,在君主早朝時,君主坐北向南,以君主為中心,文官位于東側,武官位于西側,這兩列被稱之為兩班,即文武官員。在韓半島的高麗和朝鮮時期,是統(tǒng)治階級的代名詞。
高麗建國時期的文武兩班大體上是由開國功臣、地方豪族、新羅六頭品系組成,兩班官吏的子孫及其家門也享受諸多特權和便利。因此,從高麗末和朝鮮初期開始,兩班的概念發(fā)展到指稱兩班及其家門的貴族身份的概念。
朝鮮時期,對社會身份進行了重新改編,突出了兩班作為上層統(tǒng)治階層身份的特殊意義,使兩班不限于文武九品官,凡有資格仕官身份者,都被列入兩班之列。作為社會統(tǒng)治階層的兩班有在京兩班和在地兩班的不同類型。在京兩班大多是兩班中的名門,他們在京城及其周邊地區(qū)代代定居,形成名門望族。在地兩班是從地方鄉(xiāng)吏中進入中央政界的那部分人和他們的子孫重新在農(nóng)村另辟居住或移住、定居的過程中形成的,他們在朱子學的價值體系中,遠離商品經(jīng)濟,營造了自己獨有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文化,成為朝鮮王朝穩(wěn)定的社會體制基礎。
兩班的子弟通過科舉和蔭職取得官位,同時也通過婚姻關系來維持兩班的地位,因此兩班階級具有世襲的特色。
兩班也被稱之為士大夫、士族、士林等,朝鮮時期兩班的生活狀態(tài):作為上層階級統(tǒng)治百姓;學習儒教,通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吏參與治理國家;具備學識、人品和儒教精神的人被稱為儒生,作為百姓的模范;學習儒教的業(yè)余時間寫詩、射箭等;不做官吏的兩班有自己的土地,由奴婢或佃農(nóng)進行耕作;兩班們崇尚儒教,重視忠孝思想,學習四書五經(jīng)。
在韓國的日常用語中,常常會出現(xiàn)兩班的字眼,反映了兩班的地位、素養(yǎng)、形象對韓國人的影響。具體來看:
1)比喻比較斯文、禮儀端莊的人。
◆(斯文的兩班,斯文的人)
◆
(那個人不管從性格來看,還是從行動來看,都可以說是兩班)
2)向別人說起自己丈夫時,對丈夫的敬稱。
◆(我家兩班,即我丈夫)
◆
(我家兩班在家時,是完全沒話)
◆
(我家兩班是什么樣的人啊,他能允許我和朋友去旅游?)
3)對男子的敬稱。
◆(那個兩班的職業(yè)到底是什么?)
◆ (記者兩班,記者)
◆(喂,年輕的兩班,我問一下路。)
4)與之前狀況相比,好轉時所用的話。
◆
(與之前連一天三頓飯都要擔心的時候相比,現(xiàn)在的生活可以說是兩班了。)
◆
(想想之前受苦的事情,現(xiàn)在這樣生活已經(jīng)是兩班了。)
1)
(兩班所去的每個地方都是飯桌,賤民所去的每個地方都是工作。比喻過得好的人走到哪里都會受到款待,而過得困苦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受苦。)這一俗語充分反映了兩班的社會地位及富足的生活狀態(tài)。
2)
(兩班即使掉到水里,也不做狗刨的游泳姿態(tài)。比喻兩班不管在什么緊急的情況下,也不忘維持自己的體面。)
3)
(兩班僅僅是餓三頓,就會覺得醬好吃。比喻兩班平時生活富足,一點也不能忍受饑餓。)
4)
(兩班即使是喝粥,也要剔牙。諷刺了兩班的做作及維持頭面的丑態(tài)。)
5)
(兩班用匙子舀著吃泡菜汁。諷刺兩班自以為事的丑態(tài)。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用來諷刺自以為是的人。)
1.首選 (法官)、 (檢察官)、 (醫(yī)生)等職業(yè)。
雖然有“職業(yè)無貴賤之分”的古話,但對韓國而言,對職業(yè)的貴賤意識,比任何國家都強烈。在現(xiàn)代社會中,韓國人比較偏愛 (審判官)、 (檢察官)、 (醫(yī)生),即被稱之為“3 ”的職業(yè)。這一思想也是來源于兩班意識。他們認為這些職業(yè)就像古代的兩班,掙錢多,體面,社會地位高。
2.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
現(xiàn)代社會的公務員相當于古代的兩班,所以韓國社會中,也是為公務員錄取考試拼得頭破血流。國考的比例超過了100比1,而地方職的比例也達到了32比1。以2012年首爾市為例,9級公務員的競爭率達到了102.5比1。而在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公開招聘考試中,8萬多人競爭100個職位,競爭率超過800比1.
行政考試、外務考試和司法考試時韓國最火爆的三種考試,特別是司法考試和外務考試,招考的職位非常少,而法官、檢察官是首選職業(yè),所以競爭非常激烈,甚至達到1100比1。
由于競爭激烈,很多韓國人會在考試前參加專門的補習班,因此,催生了公務員補習產(chǎn)業(yè)。在首爾,有專門針對公務員考試的補習班,形成了“考試村”。
3.3 D業(yè)種、農(nóng)業(yè)、水產(chǎn)業(yè)、礦業(yè)等領域人手不夠。
3D 業(yè)種是指 Difficult(累)、Dirty(臟)、Dangerous(危險)的職業(yè)。韓國的年輕人都不愿從事這些職業(yè),所以不得不雇傭外國勞務人員。
4.袋鼠族(即中國的啃老族)出現(xiàn)。
在兩班思想的影響下,相當一部分韓國年輕人即使餓死也不做他們認為低賤的工作。所以在大學畢業(yè)后,依然依靠父母生活,即成為袋鼠族( )。據(jù)分析顯示,韓國30~40歲袋鼠族,廣義上看,10名中有1名;狹義上看,100名中,至少有3名。
在朝鮮時期,兩班的婚姻只有在身份相同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xiàn)?,F(xiàn)代社會中,這種意識也非常強烈。大多數(shù)韓國人認為:戀愛是男女之間的相遇,而婚姻不是個人,是家門與家門的結合,強調(diào)“門當戶對”。
在結婚對象的選擇上,公務員、教師成為首要人選。據(jù)調(diào)查顯示,在男性最受歡迎的職業(yè)排行榜中,公務員占據(jù)42.4%,緊追其后是教師(22.4%)。而在女性職業(yè)方面,教師占據(jù)52.8%,公務員占據(jù)33.4%。
綜上所述,現(xiàn)在韓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深受兩班思想的影響。
[1]潘暢和.論古代朝鮮的“兩班”及其文化特點.東疆學刊;2010.7
[2]潘暢和.古代日本與朝鮮的特殊階層—武士與兩班之比較.日本學刊;2010.5
[3]曹文杰.淺議朝鮮時代后期短篇諷刺小說—兩班傳.安徽文學;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