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闿運與晚清中晚唐詩派的詩學(xué)交流——以王闿運與易順鼎、樊增祥的詩學(xué)交流為中心

      2013-08-15 00:44:28何榮譽
      文藝評論 2013年2期
      關(guān)鍵詞:王氏光緒詩歌

      何榮譽

      光宣詩壇,流派眾多。王闿運不滿有清以來詩壇宋詩日盛的局面,而標(biāo)舉漢魏六朝詩。而陳三立、沈曾植、陳衍等輩卻延續(xù)宋詩詩統(tǒng),上溯至同治詩壇,而自命“同光體”。張之洞則不以唐宋為限,主張?zhí)扑渭娌?,以宋意入唐格。李慈銘論詩又不名一家,不以一代為限,主張詩法百家。而以樊增祥、易順鼎為代表的中晚唐詩派區(qū)別王派,另尋新徑,師法中晚唐詩,又絕不入宋派。研究王闿運與中晚唐詩派詩學(xué)的互動,比較其同異,最終的目的在于發(fā)掘晚清詩學(xué)內(nèi)部融通的軌跡。

      樊增祥、易順鼎皆為荊楚人士。斯時斯地,以王闿運為代表的漢魏六朝詩風(fēng)盛行。然二子才大,不愿與王派諸子同行,而覓別徑。雖如此,汪辟疆在《近代詩派與地域》中仍視二子為湖湘別派,說明了其與王派的關(guān)聯(lián)和差異,曰:

      若夫樊易二家,在湖湘為別派,顧詩名反在湖湘諸家之上。……實甫才高而累變其體,初為溫李,繼為杜韓,為皮陸,為元白,晚乃為任華,橫放恣肆,至以詩為戲,要不肯為宋派?!叫赜兄侵椋び陔`事,巧于對裁,清新博麗,至老弗衰,跡其所詣,乃在香山、義山、放翁、梅村之間,惟喜摭僻書,旁及稗史,刻畫工而性情少,才藻富而真意漓,千章一律,為世詬病。斯又賢智之過也。晚年與易實甫并角兩雄。余嘗戲擬實甫為黑旋風(fēng),樊山為風(fēng)流雙槍將,頗自謂不易云。①

      二人皆為楚人,習(xí)染楚風(fēng),善敘歡情,精曉音律,且皆與王闿運交厚。此外,其以詩自娛的態(tài)度,也與王闿運有相通處。然他們主張詩法百家,轉(zhuǎn)益多師,且皆詩法中晚唐詩,與王氏在詩法和詩歌宗尚上的差異是明顯的。

      一、與樊、易二子的詩歌倡和

      王闿運十分欣賞樊、易二人的詩才。王氏在聽聞張之洞對樊增祥的褒獎后,又擔(dān)心后生因此自滿而不能成才,愛才之心切如此。其在光緒五年(1879年)正月九日日記中曰:“耀庭來談,言樊鎮(zhèn)子名增祥,已選庶吉士,字云門,頗能駢文及詞調(diào)。此湖北新有聞?wù)撸嗖粷M于黃莘漁,云孝達(dá)過譽反害之。凡誘進(jìn)后學(xué)最難,抑之使自肥,推之使自滿,古人所以貴育才?!彼衷Q易順鼎為“仙童”,光緒十八年十月十六日日記曰:“易與曾震伯皆仙童也,余生平所僅見,而不能安頓,有儳焉之勢,托契于余,無以規(guī)之,頗稱負(fù)負(fù)?!?/p>

      王氏與易順鼎之父易佩紳(案:字笏山)是舊友,交往頗為頻繁,且有詩歌往還。于王氏而言,易順鼎為老友之子,一直視為往輩。樊增祥的情況略有不同。樊氏師從張之洞、李慈銘,謹(jǐn)守師門,與王闿運的交往頗晚。不僅如此,二人的交往是純粹的詩友。

      易順鼎差點就成了王闿運的門生。據(jù)王氏光緒十年八月十日日記載,易佩紳有意將子送于自己門下就學(xué),但是其妻則不好自己“放蕩”,恐殃及小兒,故作罷。為此,王氏還心有不平,在當(dāng)日日記中曰:“笏云本欲遣子就學(xué),其妻云從我則習(xí)放蕩,故不可也。彌之議論亦復(fù)如此,所謂東家丘者耶?諸君皆可謂有義芳者,故其子無惡不作,習(xí)聞此等論故也?!币醉樁﹄m未能正式拜入王門,但是其父與王氏多有交流,也應(yīng)熟悉王氏之學(xué)術(shù)文章。王氏日記可以證明。光緒十八年八月十三日:“得易碩甫書?!卑嗽率娜眨骸翱匆资细缸訒姟!笔率眨骸翱匆字写T詩,如與對面?!惫饩w廿一年十一月廿一日:“作長歌答笏山,亦勸世文也。此為《詩經(jīng)》,不是詩史?!笔辉仑ト眨骸斑€得易詩,果因述蜀事惹出牢騷,以仙童在此,未便與辯。”十二月四日:“笏山送《詩義折衷》來,亦以一本《補箋》答之?!惫饩w廿二年二月朔:“易碩甫送詩來?!倍露眨骸按T甫來談詩。與晚年詩渾漫與,尚不及少作,試擬昔作雜詩,詩思甚窘?!?/p>

      易順鼎與王闿運也有直接交往,與王氏的贈答詩也有10題共17首。從時間分布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四段,一是光緒十年在成都尊經(jīng)書院時期,有詩2首;二是光緒廿年、廿一年在長沙,有詩5首;三是光緒廿八年底王氏赴上海,有詩6首;四是民國二年,王氏再赴上海,有詩4首。易詩的分布也直觀的反映出了其與王闿運的交往情況。第一段,易順鼎隨父在川,與王氏初識,作有《發(fā)成都舟中連句寄謝廖平張祥齡范榕劉子雄并簡壬秋院長先生星潭兵備丈》(《琴志樓詩集》卷六)、《峨眉山中懷壬父王丈》(卷六)。第二段,易順鼎隨父親參加王氏在長沙組織的詩歌聚會,于王氏詩多有唱和,因此詩也有王詩特點。王氏于光緒廿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有浩園之會,約游寄禪、易順鼎;十二月六日又約易氏父子至浩園看梅。廿二年二月五日,借陳三立父子之宴,王氏邀請易氏父子同往;二月八日,王氏自己組織碧浪湖之會。易順鼎在這些聚會過程中,廣泛參與詩文酬唱。于王氏便有《侍家大人陪湘綺丈道俗諸君于曾太傅祠浩園看月》(卷十)、《敬和湘綺丈與家大人浩園看月長句》(卷十)等詩。不僅如此,易順鼎還主動向王氏學(xué)詩。王氏日記光緒廿二年五月十五日日記載:“為仙童評閱南岳詩,便復(fù)書勸其莫哭?!币醉樁φ且驗閰⒓舆@些活動,耳濡目染,近距離的感受王闿運的詩風(fēng),不自覺間,自己的部分詩作也帶上了王詩的色彩,如其《漣口寄懷王湘綺丈二十四韻》。②此詩無論是用詞,還是著意,皆有王氏風(fēng)采。詩中運用“滟滟”、“湛湛”、“藹藹”、“淫淫”等疊詞以摹物之情貌,使用“避秦”、“陶潛”等形象,以及《楚辭》中“薜羅”、“蘭蕙”等意象。不僅如此,詩中還流露出一種幽怨情緒,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這些都與王詩相近。當(dāng)然,該詩在賦寫王氏境遇時,鋪敘排比,極盡能事,有自己面目。易順鼎與王氏交往的第三、四兩段,皆在上海。王氏在滬期間,易順鼎幾全程陪同,賦詩也多。

      樊增祥與王闿運的交往比易順鼎晚,正式建交已經(jīng)是光緒三十一年。樊增祥贈酬王闿運的詩有共有24題,逾31首。與王氏結(jié)交前有詩6題,均為讀王氏詩文集后所作;正式結(jié)交后,光緒三十一年王氏游秦時3題,隨后詩歌酬唱不斷,異地索和,也達(dá)7題之多;民國三年,王氏游滬,樊氏有詩約8題。

      二人建交雖晚,但是樊氏慕名王闿運已久。同治十年(1871年)樊增祥在京師會試,且常伴張之洞左右。而當(dāng)時張氏與王闿運交往甚密,樊增祥應(yīng)有機(jī)會接觸王氏之詩。不僅如此,樊增祥當(dāng)時準(zhǔn)備去拜會王氏,但是沒有成行,其《四題湘綺樓集》“往年交臂春明路”即言此事。③此外,樊增祥在閱讀王氏詩文后,曾有詩六首題于詩后,光緒二十一年之《讀王壬秋采芬女子墓志題后》(第二六卷),以及光緒二十八年之五次題詩《湘綺樓集》后。樊氏諸詩中透露著對王氏學(xué)術(shù)、文章以及教化一方的敬仰。如論其學(xué)術(shù)曰“沈潛學(xué)海獨探驪”、“范圍后學(xué)一京師”(《讀湘綺樓詩奉題一首》);贊其文章曰“儒林中有漢高皇,漫罵文章極老蒼。史筆幾人嬰斧鉞,詞揚萬古掃秕糠”(《再題湘綺樓集》);贊其教學(xué)教化一方曰“蜀洛早融門戶見,馬班無復(fù)異同文”(《四題湘綺樓集》),還有“祠堂欲并蜀諸葛,(原注:先生主尊經(jīng)書院,蜀才皆出其門。)禮樂長存魯兩生”,“請看滄海橫流日,惟有湘潭徹底清(原注:康梁搆逆,先生門下無一附和者。)”(《五題湘綺樓集》)。不僅如此,對于王氏一生懷才不遇,樊增祥也表示出了極度的同情。即便是在“貴人歲暮輸金幣,天子深宮畫草堂”(《再題湘綺樓集》)的情勢下,王氏亦不得用武之地?!扒や菔幨胫?,并世獿牙未易尋”(《三題湘綺樓集》),更是對王氏命運的詠嘆。④

      光緒廿九年,樊增祥赴陜西渭南任藩臺。隨后其好友,也是王氏弟子夏午詒調(diào)任陜西。于是二人共邀王氏游覽華山,王氏也應(yīng)邀于光緒三十一年十月底抵達(dá)陜西。于此,樊增祥便與王氏正式建交。

      在赴陜前后,王闿運翻閱了樊氏詩文。其光緒廿九年五月十七日記曰:“臥看樊詞?!比荒昶咴率巳赵唬骸翱捶?。”七月十九日曰:“看樊批判?!本旁率呷赵唬骸白鞣崎T壽敘成,比吳文為自在,比鹿文則不可同年語矣,樊頗知六朝文故也?!蓖晔禄奕?,王闿運抵達(dá)咸陽,樊增祥攜帶當(dāng)?shù)毓賳T一齊出郊迎接,規(guī)格不可謂不高。王氏日記詳細(xì)記載了當(dāng)時的情狀。十月晦日:“咸陽令易遣迎,云藩臺自出郊。……午詒弟兄自出至東關(guān),撫、藩、警員、易令均相待,入見少坐,入城至夏宅,與樊談至二更?!笔辉滤啡眨骸霸崎T催客,云叔公已坐一日,不能再挨。馳往已初更,又暢談,二更散?!笔辉氯眨骸霸崎T俄來,久坐,喫兩點乃飯,去時過午矣?!彼娜眨骸斑€過云門,留晚飯?!蔽迦眨骸霸崎T送詩來,未遑屬和。……夕復(fù)過云門飯,……二更散。復(fù)談至子初。”六日:“將行,云門更留一日,約來談,復(fù)不至,又送詩。并要午、戟同至藩署晚飯,至子正散?!逼呷眨骸霸崎T來送,……樊、程、鐘、易送至八仙庵?!郧八椭涟詷?。”十二日:“二更后云門專馬來送啟并詞,限一日到,果依期至。復(fù)書寫成已三更,遂寢?!睆囊陨嫌涗洸浑y看出,樊增祥接待王闿運甚為貼心周到,且二人相談甚歡。王闿運在游秦結(jié)束后,有《結(jié)交詩,貽陜藩樊承宣增祥》、《霸上別樊山》等詩送樊增祥,表達(dá)了自己對新友樊氏的欣賞和感謝。收到王氏贈詩,樊增祥十分開心,有《湘綺先生游秦喜贈》、《湘綺先生小住五日意將登華山而歸賦詩惜別》等詩回贈,又和作《次韻湘翁仲冬九日宿華陰岳祠》(續(xù)集第二十四卷)。王氏歸湘后,樊氏又有二詩寄達(dá)。

      也正是這份情緣,得以讓王闿運于次年盡力調(diào)和樊增祥與陜督升允的矛盾。樊、升二人的矛盾始末,邵鏡人《同光風(fēng)云錄》載之甚詳。⑤對于二人之爭執(zhí),王闿運的態(tài)度在下面這首詩中表現(xiàn)的很明確,曰:“可怪封疆第一人,薦賢無望厄賢真。也知白考難修怨,爭奈紅丹又反唇。表奏紛紜似浮寵,親交兇隙惜張陳。臣爭直恐卑公室,西望秦云獨愴神?!雹尥蹶]運甚感二人相互攻訐于國事不利,但究其本原,則頗有袒護(hù)樊增祥之意,而責(zé)怪升允肚量太小。于是,王闿運極力為之周旋,寫信向端方求助,以救樊氏之困。⑦樊增祥終因此而罷官,然王氏之情誼,應(yīng)是明了的。隨后幾年,二人也是書信不斷,闡敘友情;詩歌往還,自得其樂。⑧辛亥革命爆發(fā)后,王氏亦多次去書安慰樊增祥。

      民國元年底,王闿運抵達(dá)上海,看望諸多避難老友。王氏到滬后,受到了留滬舊朝“遺民”們的熱烈歡迎,當(dāng)時情狀,已在前一節(jié)交待,故不贅言。當(dāng)時樊增祥也在上海,王氏到滬后,與陳三立、沈子培、易順鼎等人一道盛情相待,宴集無虛日。此間樊增祥有9首詩相贈。

      二、詩學(xué)主張的差異

      王闿運與樊、易在詩學(xué)上的差異是明顯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詩學(xué)宗尚上,王宗漢魏六朝,樊、易則主宗中晚唐;二是在學(xué)古方法上,王氏重擬古,而樊、易重創(chuàng)新,強調(diào)要有自己的面目。

      樊、易詩學(xué)推崇中晚唐,前人已有論述。陳衍于《近代詩鈔》中評論易順鼎曰:“實甫則屢變其面目,為大小謝,為長慶體,為皮、陸,為李賀,為盧仝,而風(fēng)流自賞,近于溫、李者居多。雖放言自恣,不免為世所訾謷,然亦未易才也?!雹崞湓凇妒z室詩話》中又曰:“庚寅在上海,從袁叔瑜緒欽處始見易實甫所刻《丁戊行卷》,及《出都》、《吳蓬》、《樊山沌水》、《蜀船》、《巴山》、《錦里》、《峨眉》、《青城》、《林屋》、《游梁》、《摩圍閣》各詩卷,學(xué)謝、學(xué)杜、學(xué)韓、學(xué)元白,無所不學(xué),無所不似,而以學(xué)晚唐者為最佳?!雹鈴年愂险撌霾浑y看出,易順鼎詩風(fēng)多變,但是最得意者,仍在學(xué)中晚唐。至于樊山詩,袁昶在《漸西村人日記》光緒二十年十二月初三日日記載:

      李慈銘《樊山集題詞》:云門詩得力于信陽,而盡取北地。其七律足追蹤唐之東川、義山,而古體勝之。

      閱《云門集》竟。唐人言:太白仙才絕,昌谷鬼才絕,香山人才絕。云門頗出入于昌谷、香山、飛卿、玉溪間。[11]

      袁昶與樊增祥同師李慈銘,日記中記錄了其師對樊氏詩評。李慈銘認(rèn)為樊山七律取之于李頎、李商隱,側(cè)重于評其儷詞。而袁昶則直言樊氏出入于李賀、白居易還有溫庭筠、李商隱等中晚唐詩人間。

      王闿運以為中晚唐諸家之七古是遠(yuǎn)不及盛唐的。其在《論七言歌行流品答完夫問》中評論中晚唐詩家說:“張籍、王建因元、白諷諫之意而述民風(fēng)。盧仝、李賀去韓之粗獷而加恢詭。鄭嵎、陸龜蒙等為之,而木訥纖俗。李商隱之流又嫌晦澀,其中如敘事抒情諸篇,不免辭費,猶不及元、白自然也?!盵12]然于近體,王闿運還是給予了積極評價的,尤其是對李商隱,認(rèn)為其七律能縱橫自如,不似時人缺少變化。也正因如此,他在《唐詩選》中選錄李商隱七律共20首,僅次于王維。王闿運晚年編選《唐詩選》,對中晚唐有了更深的體會,評價也有所改變。如《湘綺樓日記》光緒廿七年二月廿八日日記曰:“夜看中唐五律,別有門徑,真苦人吟語,如八家文也。”特別是對孟郊、李賀詩,其留意更多,如其光緒廿七年三月廿一日日記:“孟郊詩前選太少,更鈔十許首,備一體,看來尚不及張正旸,蓋小派,愈開愈新也。”三月廿二日:“鈔孟詩六頁,又看中唐后諸家詩,同李賀者不少,蓋風(fēng)氣自開此一派。”三月廿三日:“孟詩鈔畢,更補李賀詩半頁,唐五言稱無遺珠矣?!蓖蹶]運對中晚唐詩的認(rèn)識,是與樊、易詩歌交流的基礎(chǔ)之一。

      王闿運與樊、易除了詩學(xué)宗尚外,在學(xué)古上,也存在不同。樊增祥學(xué)古兼宗并采,不名一家,主張詩法百家而又能存己之面貌;易順鼎則著意于詩歌形式的突破。

      易順鼎論詩特別講究創(chuàng)新,認(rèn)為作詩就應(yīng)該有自己的性情,保存自己面貌。其在《讀樊山〈后數(shù)斗血〉作后歌》中曰“無真性情者不能讀我詩”、“我詩皆我之面目,我詩皆我之歌哭”,[13]以強調(diào)其對真性情的追求。還有《丁戊之間行卷自敘》,曰:“其所作,皆抒寫己意,初不敢依附漢、魏、六朝、唐、宋之格調(diào)以為格調(diào),亦不敢牽合三百篇之性情以為性情?!盵14]

      易順鼎不僅重視真性情,還在詩歌形式上多有突破。一方面,他的七律一味追求工整巧對。另一方面,七古又刻意打破詩歌傳統(tǒng)的韻律,以俚語入詩,以文為詩。同一首詩中,一句短則三字,長則近二十字。這兩種傾向皆受到了友人的非議,于此,易順鼎皆也作出了回應(yīng)。于前者,其曰:“余所刻《四魂集》,譽之者滿天下,毀之者亦滿天下。湘綺、樊山,皆極口毀之者也。然‘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余自信此集為空前絕后,少二寡雙之作。蓋毀余者皆以好用巧對為病,即張文襄亦屢言之。不知以對屬為工,乃詩之正宗。凡開國盛時之詩,無不講對屬者,如唐之初、盛,宋之西昆,明之高、劉皆然。自作詩者不講對屬而詩衰,詩衰而其世亦衰矣。杜詩亦講巧對,……自有詩家以來,要自余始獨開此一派矣?!盵15]其于后者則曰:“我詩雖惡人難學(xué),似我者病學(xué)我死,強我者必至俚俗而后已?!盵16]易順鼎著意于詩歌形式上的突破,面對友人的質(zhì)疑,他堅持己見,并極力申訴,認(rèn)為這就是自己的詩,不是俚俗。在他看來,只有學(xué)他且失去自己面目者才能稱作“俚俗”。

      樊增祥論詩也著意創(chuàng)新,但是他的做法與易順鼎在形式上謀求變化不同,而是追求融通百家之詩,接近于其師李慈銘。他批評時人墨守一家之說而不能旁及諸家,眼光狹隘,曰:

      “向來詩家,率墨守一先生之集,其他皆束閣不觀,如學(xué)韓、杜者必輕長慶,學(xué)黃、陳者即屏西昆,講性靈者則明以前之事不知,尊選體者則唐以后之書不讀?!逼湔J(rèn)為詩歌能傳世,皆有其特點,故應(yīng)該轉(zhuǎn)益多師;并且人所處境地因時因地而異,心境也會隨之不同,因此也需兼采不同風(fēng)格之詩歌,曰:“人所處之境,有臺閣,有山林,有愉樂,有憂憤,古人千百家之作,濃淡平奇,洪纖華樸,莊諧斂肆,夷險巧拙,一一兼收并蓄,以待天地人物、形形色色之相需相感,吾即因以付之,此所謂八面受敵,人不足而我有余也。所蓄既富,加以虛衷求益,旬鍛季煉,而又行路多,更事多,見名人長德多,經(jīng)歷世變多?!逼渥罱K之目的就是要“合千百古人之詩以成吾一家之詩”[17]。他在《與笏卿論詩》中也表達(dá)了相同的意思,認(rèn)為詩人成家之根本在于“獨”,即由自己的面目。那如何才能做到呢?樊氏則以百花釀酒、百藥成丹來說明詩歌應(yīng)當(dāng)兼宗百家。后又以五味入口取甘、五色入目取鮮、五聲入耳取和、貌不獨取妍麗來說明應(yīng)兼取眾長。具體到詩家,則曰“取之杜蘇根底堅,取之白陸戶庭寬。取之溫李藻思繁,取之黃陳奧窔穿。”[18]大有破除唐、宋分界的意味。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王闿運醉心于漢魏六朝詩,不觀唐以后書,且詩尚擬古。而樊、易二子崇尚中晚唐諸家,且分別從詩法對象和詩歌形式上突破時興觀念,注重創(chuàng)新,追求自己面目。二派詩學(xué)觀念終究相違。

      三、對詩歌審美藝術(shù)性的共同追求

      雖然王闿運與樊、易在詩學(xué)主張上多有相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三人皆恃其才華,以詩自娛,重視詩歌的藝術(shù)性,張揚詩歌的審美功能。具體言之,王闿運表現(xiàn)在擬古及尚綺的文學(xué)觀念,易順鼎在極力追求詩歌對偶的工巧,而樊增祥則在其艷體及大量的疊韻詩。他們注重自己性情的闡發(fā),自娛自適。

      樊、易二人詩才橫溢,以才性為詩,恣肆狂放。黃曾樾《陳石遺先生談藝錄》載陳衍評樊山詩曰:“樊山詩真所謂作詩矣。生平少山水登臨之樂,而閉門索句,能成詩數(shù)千首;無歌舞酒色之娛,能成艷體詩千百首,亦奇矣?!盵19]這樣的認(rèn)識與文首汪辟疆相同。汪氏之評雖持宋詩派“才學(xué)”論詩的標(biāo)準(zhǔn),仍不掩樊、易之才性,于其詩徑之廣、工于巧對、語辭妍麗等特點,也予以承認(rèn)。錢仲聯(lián)則以為“樊山詩從隨園、甌北入,上及梅村,取徑不高”[20],指明了樊山詩與袁枚、趙翼等性靈派詩學(xué)的聯(lián)系。

      樊、易二子任氣使才,竟致“以詩為戲”,以詩自娛。這表現(xiàn)在易順鼎的身上就是追求詩句的對偶工巧。在獨開新派的思想指導(dǎo)下,他不顧時人的批評,將此作為突破口,并盡力為之正名。其《琴志樓摘句詩話》重點推介《四魂集》,也意在此。他認(rèn)為“以對屬為工,乃詩之正宗”,并以為自己的詩句屬對皆工,且皆有來歷、不用僻典,天然渾成。這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用古人名,對偶不工者不用;二是在對偶的同時,講求精切的使事、奇麗的色彩、新穎的意象;最后還有詩句可以入畫者。如此種種,皆是易順鼎有意講究詩歌的藝術(shù)性而為之,表現(xiàn)出的是對詩歌審美特性的認(rèn)同。

      于樊增祥而言,以詩自娛則表現(xiàn)在專注于艷體詩的創(chuàng)作。樊增祥詩好溫李之艷體,創(chuàng)作亦豐。其艷體詩專集,早年有《染香集》,后有《十憶集》,民國時又輯《樊山七言艷詩鈔》。樊山之艷才,陳衍早有評述,曰:“樊山詩才華富有,歡娛能工,不為愁苦之易好。……尤自負(fù)其艷體之作,謂可方駕冬郎,《疑雨集》不足道也。嘗見其案頭詩稿,用薄竹紙訂一厚本,百余頁,細(xì)字密圈,極少點竄,不數(shù)月,又易一本矣。余緝有《師友詩錄》,以君詩美且多,難于選擇,擬于往來贈答諸作外,專選艷體詩,使后人見之,疑為若何翩翩年少,豈知其清癯一叟,旁無姬侍,且素不作狎斜游者耶!”[21]樊增祥也不避諱自己對艷詩的特殊癖好,在《樊山續(xù)集自敘》中曰:“自丁巳訖乙巳,積詩數(shù)千百首,大半小倉、甌北體,余則香奩詩也?!嗳郧埃H嗜溫李,下逮西昆,即《疑雨集》、《香草箋》亦所不薄,閑情綺語,傳唱旗亭?;韮|千,寓言什九,別為一冊,如古人外集之例,附于諸集之后,曰《染香集》殿焉?!盵22]

      樊增祥創(chuàng)作艷詩的心態(tài)和動機(jī),在《十憶集》的幾篇詩序中已經(jīng)言明。一是喜好綺靡之詞;二是欲與前人比詩才,這一點則與王闿運擬古詩之玩辭拓境類同。但不管如何,都是自娛自樂。《十憶集》共有詩200首,是樊增祥擬和六朝李元膺的《十憶詩》而作。其在《戲和宋人李元膺十憶詩序》中表達(dá)了自己擬作的原因,曰:“宋王金玉作《十憶》詩,李元膺和之。今王詩不可見,元膺所作,率多平直?!ò福骸稇浶小?、《憶飲》、《憶顰》)皆順題平寫,無屈曲要眇之致。(案:《憶歌》、《憶妝》)則更是拙筆矣。仆性耽綺語,虛空樓閣,彈指花嚴(yán),而密喻閨情,曲傳瑤想。性靈含吐,往往移人?!盵23]樊增祥因好艷體,又不滿李元膺之作,故又再和,而達(dá)要眇之境。其又作《再和李元膺十憶詩》四十首,以展詩才。詩序曰:“昨和宋人《十憶詩》,以原作思窘而語平,意單而詞復(fù),展為四十首,以存宮閨面目。而靈犀觸撥,綺語蟬嫣,更取十題,各為六解,并前所作,恰得百篇。曹唐《游仙》,王建《宮詞》皆其類也。錄示知己,亦以自娛?!盵24]雖如此,樊氏余興未盡,以為詩境仍有拓展的空間,故又作《廣李元膺十憶詩》。

      除《十憶集》外,還有類似的詩篇。如其《無題八首》,詩序曰:“因思前人宮閨體,因寄所托,不必皆緣麗情。滬寓乏書,惟有李義山詩及韓致堯翰林《香奩》兩集,偶一展閱,見獵而喜,聊復(fù)效之。本非枯禪,何嫌綺語,昔張丞相作草書,自亦不識何字,余此詩越宿自視,亦當(dāng)不知所謂也?!盵25]民國五年,上海廣益書局輯有《樊山七言艷詩鈔》十卷。錄詩范圍則有擴(kuò)大,同門周容曰:“《樊山七言艷詩鈔》不但收錄了男女情感、夫妻情事等傳統(tǒng)的艷詩內(nèi)容,更將描繪花草樹木、風(fēng)花雪月之作,只要涉及女子風(fēng)情,盡情闌入。其標(biāo)準(zhǔn)正如《詩鈔》例言所云:‘此鈔各詩,有字皆香,無語不艷。麗而有則,樂無不淫?!w現(xiàn)了民國初年對艷詩內(nèi)容的認(rèn)識?!盵26]由是可見樊增祥創(chuàng)作艷詩的娛樂精神。

      當(dāng)然,樊增祥也有借艷詩寄托己懷的,《染香集》則是如此。其曰:“余學(xué)詩自香奩入,《染香》一集,流播人間,什九寓言,比于漆吏。良以僻耽佳句,動觸閑情,不希廡下之豚,自吐懷中之鳯。少工惻艷,老尚童心。往往撰敘麗情,微之、義山勉然可至。”[27]還有其《前彩云曲》、《后彩云曲》,更是借艷體以抒家國之恨。

      樊增祥好綺靡之詞,廣作艷詩,而王闿運亦好綺靡。二人交厚,與詩學(xué)上這一共同點有直接的關(guān)系。雖如此,王闿運卻不甚欣賞樊增祥之艷詩,曰:“看樊山艷詩,大要為小旦作,故無情致,邪思亦有品限?!盵28]王氏以為樊詩沒有情致,因其無品。何謂有品?《湘綺樓說詩》卷一有曰:“‘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ㄗ髡甙矗捍嗽姙橥醪g《青樓曲》)此即事寫景,與太白‘白馬驕行’篇同。彼云:‘美人一笑搴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ㄗ髡甙矗豪畎住赌吧腺浢廊恕非皟删洹鞍遵R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車?!保﹦t不及鳴箏者之嬌貴也。故詩須有品,艷體尤需名貴?!盵29]由此可見,王闿運所言之“品”為品位、品行,具體到艷體詩,則是不落低俗。

      王闿運與樊、易交厚,在詩學(xué)上雖宗尚不同,但是在追求詩歌藝術(shù)性、娛樂性上是相同的,這也真實的反映出了兩派之間詩學(xué)的交流、借鑒和融通。

      ①汪辟疆《汪辟疆說近代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2頁。

      ②《漣口寄懷王湘綺丈二十四韻》曰:“滟滟桃花水,湛湛楓樹林。避秦人不見,哀郢意何深。芳草飛胡蝶,柔桑降戴鵀。清和非夏首,漂泊是春心。物外陶潛宅,江邊宋玉岑。朝云方藹藹,時雨更淫淫。岣嶁迷青嶂,涓連隔碧潯。薜羅如在眼,蘭蕙惜盈襟。彪炳三都賦,鯨鏗九牧箴。有才過賈誼,無主類陳琳。早奪卿軻席,高談周衛(wèi)鐔。寂寥黃耳使,凄愴白頭吟。上相惜縻爵,諸侯愧卻金。新營石門住,合向榖城尋。君子龍鸞德,仙家雞犬音。阻修慳負(fù)劍,幽獨想鳴琴。薄劣慚揚馬,疏狂慕向琴。前期五岳在,多病二毛侵。西母靈旗接,東皇翠蓋臨。乾坤逥北斗,日月問南鍼。訪壑蹤聊寄,浮湘思豈任。非惟思窈窕,直欲掃氛祲。曩哲懷溝納,今時且陸沉。愿將故射雪,移作傳巖霖?!保ㄒ醉樁χ?,王飚校點《琴志樓詩集》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55頁。)

      ③○[22][23][24][2527]樊增祥《樊樊山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 1064、1465、1476、1853、1496頁。

      ④這五首詩見于《樊樊山詩集》續(xù)集第十八卷,第1063-1064頁。

      ⑤邵鏡人《同光風(fēng)云錄》載曰:“陜甘總督升允,滿洲人也。論調(diào)能文之縣令到督署司文案,例由藩臺指調(diào),樊山乃復(fù)拒之,略謂:‘諸令俱陜省干令,均在任所,依畀方殷,不能更調(diào)。至若文章之事,則本司雖老,猶日試萬言,倚馬客待?!书喖安粣?,曰:‘吾令僚屬,無梗命理,且云門于我,豈能稱老?’自此即有芥蒂。旋以某案,又生齟齬,樊山竟專折奏,軍機(jī)大臣驚曰:‘樊增祥居然敢奏上官!’遂留中不發(fā)。升允聞之大怒,終因鹽官貪污案,奏劾樊山,果革職,交四川總督錫良查辦,遂狼狽離陜矣。后經(jīng)張之洞特保,始開復(fù)原官,授江蘇布政使?!保ň唧w見《樊樊山詩集》附錄,第2057頁。)

      ⑥[28]王闿運《湘綺樓日記》,岳麓書社,1996年,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日記,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廿三日日記。。

      ⑦王闿運《湘綺樓日記》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十日日記錄了其寫給端方的信,曰:“孟浩然以淺率去官,秦中遂無生趣,升公封疆第一,乃不能容一狂生。竊計兩司并無其比,要當(dāng)闊略小節(jié),仍與周旋,解鈴系鈴,在乎反手,且勝之不武,人才實難。闿運妄欲上書,勸以弘恕,因未嘗覩面,莫測可否。公既皆相交好,當(dāng)與調(diào)停,當(dāng)與調(diào)停,察野人芹獻(xiàn)之非私,知兩賢相厄之無謂,十部從事,豈有意乎?”

      ⑧王氏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十八日日記:“與書樊山,敘友情?!笔铝眨骸白髟娝穆?,寄樊云門索和?!本湃眨骸暗琅_送詩來,夜和二首,寄樊云門索和?!毙y(tǒng)元年三月四日:“得樊云門書?!笔辉仑ノ迦眨骸暗迷崎T十日書,寄示詩詞?!笔仑チ眨骸胺路襟w,賦一詩?!毙y(tǒng)二年七月四日:“得樊山及陳仲恂寄詩?!蔽迦眨骸俺繌?fù)樊詩:‘老懶還山百不如,轉(zhuǎn)因逃暑得閑居。芰荷早已傳秋信,魚鳥真疑畏簡書。直恐西塵勞庾扇,敢開三徑引陶車。侯門今日存仁義,且尋蘧廬作寓廬?!毙y(tǒng)三年五月四:“得樊云門書?!?/p>

      ⑨陳衍《近代詩鈔》,商務(wù)印書館,1923年,第664頁。

      ⑩[21]陳衍《石遺室詩話》卷一,張寅彭師主編《民國詩話叢編》(一),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第25頁,第29頁。

      [11]袁昶《漸西村人日記》,見《樊樊山詩集》附錄,第2095頁。

      ○[1229]王闿運《湘綺樓說詩》卷四,《湘綺樓詩文集》(五),岳麓書社,1997 年,第 165、119 頁。

      ○[13][14][1516]易順鼎《琴志樓詩集》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 1283、1481、1151、1283 頁。

      [17]樊增祥《金松岑天放樓集書后》。

      [18]見王逸塘《今傳是樓詩話》,《民國詩話叢編》(三),第345頁。

      [19]黃曾樾《陳石遺先生談藝錄》,《民國詩話叢編》(一),第765頁。

      [20]錢仲聯(lián)《近百年詩壇點將錄》,《當(dāng)代學(xué)者文庫:錢仲聯(lián)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679頁。

      [26]周容《論李慈銘及樊增祥的詩歌理論及其創(chuàng)作》(上海大學(xué)2009年博士學(xué)位論文),第98頁。

      猜你喜歡
      王氏光緒詩歌
      詩歌不除外
      毓慶宮光緒書房的使用與陳設(shè)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8:10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fù)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關(guān)注王氏藥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養(yǎng)生好項目
      現(xiàn)代營銷聯(lián)手王氏藥罐 共同開拓大健康項目市場
      詩歌島·八面來風(fēng)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光緒《黔江縣志》的藥學(xué)價值
      中成藥(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24
      中醫(yī)按摩市場潛力大 王氏推拿讓你更賺錢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藥罐國醫(yī)文化 專業(yè)醫(yī)生深深贊嘆王氏藥罐的神奇
      “戊戌變法”中的光緒和慈禧
      公民與法治(2016年5期)2016-05-17 04:10:07
      太仆寺旗| 泉州市| 沿河| 嘉鱼县| 那坡县| 无锡市| 唐海县| 山西省| 昭通市| 多伦县| 沅陵县| 康保县| 霍山县| 汉源县| 安塞县| 黎川县| 台北市| 桑植县| 安达市| 彩票| 靖西县| 即墨市| 康马县| 青海省| 东明县| 峨眉山市| 巧家县| 抚州市| 胶州市| 中宁县| 南丹县| 渝中区| 肃北| 温州市| 霍邱县| 咸阳市| 彭山县| 宁化县| 辽中县| 兰州市| 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