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建國后郭茂倩《樂府詩集》研究綜述

      2013-08-15 00:44:28陳瑞娟
      文藝評論 2013年2期
      關鍵詞:宋本樂府詩樂府

      陳瑞娟

      宋代的樂府類典籍較多,惜多數(shù)散佚,部分典籍只能從其他文獻的記載中得以窺見一二。然而宋人對樂府詩所作的總結功不可沒,這也成為宋人對樂府詩史的巨大貢獻之一,其中尤以郭茂倩的《樂府詩集》為人推崇,可以說“從目錄書的著錄來看,真正對樂府詩歌作全面總結的還是在宋代(尤其是北宋)?!雹?/p>

      《樂府詩集》收錄漢至唐樂府詩,是重要的樂府詩歌總集,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該書自刊刻問世之后,人們便意識到它的價值。如宋陳振孫稱:“《樂府詩集》一百卷,太原郭茂倩集,凡古今號稱樂府者皆在焉。”②紀昀更是贊其“解題征引浩博,援據(jù)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范圍。”③近人亦稱之為“振古之偉業(yè),傳世之鴻編?!雹苡需b于此,后世對其研究不斷,現(xiàn)就主要問題簡述如下。

      一、編者

      《樂府詩集》刊刻之后,從南宋開始圍繞其編者生平的爭論不一。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三種目錄書對郭茂倩的生平介紹僅有只言片語,且有訛誤。明代吳訥認為郭茂倩晚于鄭樵,這一說法被梁啟超、羅根澤、蕭滌非所延續(xù),清代王弈等人甚至認為郭茂倩為元人。1979年中華書局點校本和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樂府詩集》均未對郭茂倩的生平予以明確詳實的說明。

      清陸心源⑤、今人顏中其對郭茂倩生平有較為詳細的考證,其結論基本相同。二人主要依據(jù)的材料為北宋蘇頌所著《職方員外郎郭君墓志銘》(《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九)。該墓志銘敘墓主郭源明,字潛亮,初名元賡,字永叔。郭源明長子就是《樂府詩集》的編者郭茂倩。顏中其《〈樂府詩集〉編者郭茂倩的家世》一文勾勒了郭茂倩的家世:郭茂倩的先世,自山西陽曲(府治太原)遷移至山東。高祖郭寧,祖父郭勸(字仲褒),父郭源明。文中還描述了郭茂倩父祖的履宦經歷。作者認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引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材料對郭茂倩家世的描述有正確的一面,也有舛誤?!肮槐緶喼蓓毘侨耸菍Φ?。說他是侍讀學士郭褒之孫,源中之子是錯的。郭褒當系以字作名之誤,又以‘仲褒’簡作‘褒’?!粗小斚怠疵鳌`。可能歲月浸久,轉輾引用,遂成錯誤?!雹?/p>

      此后的研究者也認同蘇頌《職方員外郎郭君墓志銘》這一材料的可靠性。關于郭茂倩家世,汪?、?、喻意志⑧和孫尚勇⑨也持有相同觀點,除了借助這篇《墓志銘》之外,喻意志還參閱《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宋史》等資料闡述郭茂倩的生平、交游等問題,材料更為詳盡?!肮患s于仁宗慶歷六年(1046)出生于名門望族之家。其祖、父皆舉進士,正直清廉,博學多識,故郭茂倩自小即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于元豐七年(1084)在任河南府法曹參軍,時約三十八歲??赡茉谒氖畾q后始編《樂府詩集》?!荒茉?,除《樂府詩集》以外,他還編有與之相輔而行的《雜體詩集》。此外,他可能還編有《唐詞紀》?!雹鈱簧健⒅龅葐栴}的考證,有助于學界準確深入地研究《樂府詩集》。

      二、刊刻與版本

      《樂府詩集》最早刻于北宋末成于南宋初,“始刊于靖康而成于紹興”[11],現(xiàn)存最早的刊本從版式、刻工姓名和避諱等方面可以斷定為杭州官刻本。[12]“《樂府詩集》成書大概在郭茂倩居官浙江之時。當北宋末,是書編成之后付梓,尋遇靖康之變,遂延宕至紹興初年乃告竣?!盵13]

      今傳宋本有傅增湘藏本,存于國家圖書館,此外尚存兩殘本,分別藏于上海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據(jù)傅增湘考證明末清初還有錢謙益藏本、欽遠游藏本兩種宋本,它們對汲古閣本《樂府詩集》有重要影響,并認為錢藏本、欽藏本和傅藏本存在文字差異,應為不同的宋刻本。[14]尚麗新在傅增湘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錢藏本(也稱絳宋本)與傅藏本存在巨大差異,二者可能出于不同的書板,也可能是同一系統(tǒng)的版本。錢藏本晚于傅藏本,且訛誤多,版本價值不如傅本高。欽藏本更接近于傅藏本。[15]傅藏本是諸本中最接近郭茂倩原本的,故其版本價值和學術價值較高。元代有至正元年(1341)集慶路儒學刻本,明初有其抄本,明末毛晉校的汲古閣刻本不夠完善,清代出現(xiàn)了毛氏后人參考他書勘正的汲古閣重校本。

      尚麗新《〈樂府詩集〉的刊刻與流傳》極為系統(tǒng)地對《樂府詩集》的宋本、元本、汲古閣本和校本作了詳細的剖析。如糾正學界對元本的偏頗,認為“元本雖然繼承了許多衰亡宋本的特征,但經過了細致的對校和他校,有其獨立的版本價值”。[16]并強調了明清校本的史料價值。

      三、校勘與整理

      宋本《樂府詩集》中便已出現(xiàn)夾注,元代至正元年(1341)彭叔儀有校本,明清諸校本中,馮班、陸貽典和勞權校本尤為突出,其中陸校本的價值有:“一、較為完整地保存了馮校。馮校是復原絳宋本的主要依據(jù)之一。二、保留了欽校,為欽宋本研究提供了惟一的材料。三、客觀地記錄了明末清初常熟文人??薄稑犯娂返臓顩r。四、展示了明末清初《樂府詩集》諸版本的流傳狀況。五、它是研究汲古閣本的一個重要參照?!盵17]

      《四部叢刊》、《四部備要》都以汲古閣重校本為底本,整理《樂府詩集》。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出版傅增湘藏配宋本,并參照汲古閣重校本進行補描。[18]1979年,中華書局以傅藏本為底本,參以汲古閣重校本等書進行校改,點校出版四卷本《樂府詩集》,繁體豎排,該點校本的影響較大。[19]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四部叢刊》影印汲古閣刊本為底本,出版了一冊校點本,簡體橫排,除了少量明顯訛誤,參以他書校正外,其他均保持底本原貌。[20]

      目前所出版的幾種點校本,各自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漏之處,亟需完善,孫尚勇就此問題予以總結,他認為《四部叢刊》影印汲古閣重校本時應盡量保存底本原貌,而不應予以涂描。中華書局校點本“既未網羅傳世元本等版本,也未充分利用各家校本尤其是陸貽典校本的成果,更未充分了解和尊重《樂府詩集》不同于一般總集的獨特性。”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點校本仍保留了中華書局本存在的點斷之誤。[21]對此,孫尚勇針對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的一些共同的失誤和未盡之處,逐一作了考訂。[22]

      四、編選作品

      《樂府詩集》的編選保存了大量的漢魏至唐代的樂府詩,結合歷史文化背景,有學者認為郭茂倩編纂的目的是“通過總結漢代至唐代禮樂文化的發(fā)展,為當時的禮樂文化建設提供借鑒,時當王安石等人對源于先秦傳統(tǒng)的‘聲依永’的詩樂結合模式大力維護,此舉與此聲息相通”[23]。由此可以表明《樂府詩集》超越了其他的樂府類典籍。郭茂倩在編纂過程中“遵循采詩入樂、詩之‘六義’的原則,貫徹了他的聲詩觀,表現(xiàn)了對古代詩樂傳統(tǒng)的維護”[24]。

      郭茂倩針對不同情況利用各種文獻來編選《樂府詩集》。日本學者中津濱涉《〈樂府詩集〉研究》[25]統(tǒng)計了《樂府詩集》的引書,并詳列這些典籍的刊本、著者及其在歷代書目中的著錄情況。喻意志認為“音樂類和正史類典籍是郭茂倩撰寫《樂府詩集》題解的主要資料來源,所引用168種文獻多見于北宋目錄書的著錄”[26]。郭茂倩對《樂府詩集》解題文獻的處理方式是“或援引前人的直接記載,或采用文人詩歌及其序、注、引與整理者所撰說明,或自行勾稽史料以撰寫解題”[27]。郭茂倩編纂時也非簡單抄錄所據(jù)底本,《樂府詩集》中小注只有少部分是出自底本,“大部分則是《樂府詩集》在成書過程中,編者參考其他文獻時所標之異文”[28]。無名氏作品主要來源于《古今樂錄》、《古樂府》、正史樂志等樂類典籍,作家作品則多源于別集。郭茂倩編選時搜集材料廣泛,轉引材料時態(tài)度審慎,如《樂府詩集》不僅參考李善注《文選》,而且參考了五臣注或六臣注,[29]這也是《樂府詩集》成書后為人推崇的原因之一。

      《樂府詩集》收錄內容和分類方式一直是關注的焦點?!稑犯娂份嬩浰我郧耙魳肺膶W作品共5290首,除去無名氏作品1497首,有明確作者的作品3793首,作者576人。[30]此外,《樂府詩集》還兼收古辭與擬作,“每題以古詞居前,擬作居后,使同一曲調,而諸格畢備,不相沿襲,可以藥剽竊形似之失”[31]。“既維護樂府古辭的經典性,又兼顧后世文人的擬作”[32],保存了樂府詩發(fā)展的真實面貌?!稑犯娂贰爸饕灾墙场豆沤駱蜂洝放c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分類為參考”[33],分為十二大類,每個門類下有序,類下又細分小類,附有序、解題,可以說《樂府詩集》具有極高的詩學價值和文獻價值。學界普遍認同音樂性是《樂府詩集》的重要輯錄和分類標準。除了音樂標準之外,元末李孝光曾為《樂府詩集》作序言:“太原郭茂倩所輯樂府詩百卷,上采堯舜時歌謠,下迄于唐,而置次起漢郊祀,茂倩欲因以為四詩之續(xù)耳。郊祀若頌,鐃歌鼓吹若雅,琴曲雜詩若國風?!盵34]該序其實已經指出郭茂倩同時以頌、雅、風的觀念進行編排,今人更是闡明“《樂府詩集》十二類的先后排列形式,則隱然體現(xiàn)了頌、雅、風三分的觀念”[35]。此外,有學界認為《樂府詩集》還兼具第三種分類方式,即“以禮樂制作為背景”[36]。喻意志總結性地認為郭茂倩對樂府詩的分類是立足于材料的分類,按照歷史、禮儀、音樂三重標準對樂府詩進行分類。[37]樂府詩集》的編纂方式對后世樂府詩選本多有影響,如元左克明《古樂府》、明梅鼎祚《古樂苑》、清朱嘉徵《樂府廣序》等多取法《樂府詩集》的編纂體例。學界能從多角度分析《樂府詩集》的分類方式,不局限于單一的音樂標準,無疑有利于開拓研究視域,挖掘其深層次的價值。

      有關《樂府詩集》作品的分類研究,目前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有《樂府詩集分類研究》叢書。[38]該叢書對《樂府詩集》所收十二類樂府詩進行專門的文獻研究,“從文獻的考訂到對詩歌史上的問題的關注,對《樂府詩集》的編輯和集中所收作品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如《樂府詩集》收錄標準、分類依據(jù)的辨析,所涉樂府制度、曲調、術語的考證,各類樂府詩流傳、變化過程的描述,各類樂府詩的音樂特點及對作品題材、主題、藝術特點、語言形式乃至風格的影響,其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等?!盵39]類似的研究還有元娟莉《〈樂府詩集·琴曲歌辭〉研究》。[40]

      五、流傳

      《樂府詩集》成書后,南宋始便開始流傳,一方面可以從南宋各類文獻中得以印證。據(jù)喻意志《〈樂府詩集〉在南宋的流傳》一文考證,《樂府詩集》是南宋筆記、詩話、總集、別集等文獻編纂、校注時的重要參考文獻。如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葛立方《韻語陽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王應麟《玉?!返任墨I都曾引用《樂府詩集》中的內容說明某些事物。洪邁《容齋四筆》、程大昌《演繁露》、嚴羽《滄浪詩話·考證》等“對《樂府詩集》中的記載加以考證,或用于事物考證”[41],《文苑英華》也以《樂府詩集》作為參校本。這些做法無疑凸顯了《樂府詩集》的文獻學價值,也有利于該書的流傳。另一方面,《樂府詩集》流傳的歷史較久,由宋至清,出現(xiàn)了不同版本,也可以據(jù)此考證它的流傳情況。關于版本的問題,上文已有論述,此處不再贅述。尚麗新《〈樂府詩集〉的刊刻與流傳》從版本、著錄、征引、評論等多個角度揭示《樂府詩集》的流傳情況,不僅梳理了南宋時期,還延伸到清代。作者認為南宋時《樂府詩集》的流傳情況近似于學術著作,被列于經部樂類?!稑犯娂吩谠獾脚校粍h選。此后受明代復古詩潮的影響,《樂府詩集》在詩學類著作中被廣泛征引?!稑犯娂返膶W術價值被普遍認可是在清代,成為研究樂府詩的經典之作。除了注重從時間的角度關照《樂府詩集》的流傳影響情況,尚麗新一文的另一創(chuàng)新是從地域角度探討這一問題,這有利于學界準確判斷歷史上人們對《樂府詩集》的接受及其影響力。通過考證,作者認為從南宋至清代,“它一直集中于經濟文化發(fā)達的江浙一帶,這也表明這部書的影響和接受都極有局限”[42]??傊?,《樂府詩集》的流傳在每個歷史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時盛時衰,與當時的社會思潮等息息相關。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樂府詩集》的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研究成果顯著,但亦存在未盡之處,有著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可以在以下諸方面予以拓展:

      首先,運用科學方法,客觀看待問題。《樂府詩集》的研究中存在著一些爭論不休的熱點問題,如作品的分類編排、概念的界定等,對此一方面要從歷史的角度探尋編選者本意,另一方面又不能囿于古人的觀念,應以客觀的態(tài)度分析,運用科學方法從理論層面予以歸納。

      其次,??闭砉ぷ魅杂写訌?。今人據(jù)傳世的幾種版本,整理點校了《樂府詩集》,這些點校本仍有舛誤與未盡之處,一個好的精校本是其他研究的基礎,因而急需完善《樂府詩集》的??闭砉ぷ?。

      再次,多角度挖掘《樂府詩集》的價值?!稑犯娂返淖髌?、題解、序言等蘊含著豐富的風俗、制度、音樂等信息,很多資源尚未“開采”??偧鳛橐环N特殊的文學批評方式,作品的編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時代的文學思潮,體現(xiàn)編選者的學術思想。

      ①喻意志《宋人對樂府詩所作的總結》,《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09年第4期,第32頁。

      ②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46頁。

      ③[31]紀昀《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696、1696頁。

      ④○[1214]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 911、911、913 頁。

      ⑤陸心源《儀顧堂續(xù)跋》卷十四,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刊本,第41頁。

      ⑥顏中其《〈樂府詩集〉編者郭茂倩的家世》,《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7年第4期,第64頁。

      ⑦汪俊《郭茂倩及其〈樂府詩集〉》,《江蘇文史研究》2001年第1期。

      ⑧⑩○[26][29][3337]喻意志《〈樂府詩集〉成書研究》,上海師范大學學位論文 2002 年,第 15、2-3、2-3、166、2-3頁。

      ⑨○[13][2123]孫尚勇《郭茂倩〈樂府詩集〉的編輯背景與刊刻及校理》,吳相洲《樂府學》第五輯,學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4、129、112 頁。

      [11]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243頁。

      [15]尚麗新《宋本〈樂府詩集〉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第5期,第62-64頁。

      ○[16][1742]尚麗新《〈樂府詩集〉的刊刻與流傳》,上海師范大學學位論文 2002 年,第 2-3、2-3、206頁。

      [18]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19]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20]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2]孫尚勇《樂府文學文獻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70-460頁。

      [24]楊曉靄《宋代聲詩研究》,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8-20頁。

      [25]中津濱涉《〈樂府詩集〉研究》,汲古書院1970年版。

      [27]向回《〈樂府詩集〉解題材料的類型分析》,吳相洲《樂府學》第六輯,學苑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頁。

      [28]喻意志《從宋本〈樂府詩集〉小注看〈樂府詩集〉的編纂》,吳相洲《樂府學》第六輯,學苑出版社2010年版,第1頁。

      [30]增田清秀《樂府の歷史的研究》,創(chuàng)文社1975年版,第441頁。

      ○[32][3536]顏慶余《樂府分類述評》,《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 年第 3 期,第 17、17、17 頁。

      [34]李孝光《五峰集》卷一,《四庫全書》本,第1215冊,第92頁。

      ○[3839]《樂府詩集分類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頁。

      [40]元娟莉《〈樂府詩集·琴曲歌辭〉研究》,西北大學學位論文2005年。

      [41]喻意志《〈樂府詩集〉在南宋的流傳》,《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9頁。

      猜你喜歡
      宋本樂府詩樂府
      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提升下樂府詩歌吟唱研究
      樂府詩中發(fā)展出早期敘事詩
      中華詩詞(2022年5期)2022-12-31 06:32:56
      《樂府考略》作者非來集之考辨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7:58
      清代重刊宋本《陶淵明集》黃國瑾批語鉤沉
      名作欣賞(2022年3期)2022-03-11 17:00:27
      樂府詩
      宋本《荀子·性惡》全文校注
      品讀樂府
      學生天地(2020年13期)2020-08-25 09:19:42
      《樂府三首》
      中華詩詞(2017年12期)2017-04-18 09:03:24
      《樂府詩集》與李白樂府的經典確認分析
      牡丹(2016年18期)2017-03-31 04:08:47
      《傳奇匯考》《樂府考略》述考
      中華戲曲(2017年1期)2017-02-16 07:10:36
      合阳县| 崇义县| 大兴区| 昌平区| 盐亭县| 政和县| 福贡县| 万宁市| 东辽县| 平顶山市| 从化市| 通州市| 宾川县| 高淳县| 嘉祥县| 方正县| 安龙县| 达拉特旗| 青岛市| 子长县| 金堂县| 白水县| 莫力| 岐山县| 安西县| 古交市| 家居| 定襄县| 南安市| 福安市| 胶州市| 翁牛特旗| 左云县| 德庆县| 离岛区| 北碚区| 沭阳县| 梨树县| 郧西县| 拉孜县|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