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兵 劉 毅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1) 重慶 400074) (重慶高新區(qū)開發(f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 重慶 400039)
連續(xù)剛構橋在長期荷載作用下會引起預應力損失、主梁下?lián)?、主梁及橋墩水平偏?過大的水平位移會導致支座剪切破壞、橋墩穩(wěn)定性降低等問題.此外,溫度變化也會影響主梁變形.為了消除此影響,在連續(xù)剛構橋中跨合龍時對梁體施加一對水平頂推力,給主墩施加一個反向位移,來抵消合龍溫差、后期收縮徐變等因素引起的水平位移.對于多跨連續(xù)剛構橋,由于其跨徑大、連續(xù)孔數(shù)多及高次超靜定等因素,頂推力的大小不僅與水平位移量有關,還與合龍順序有關.因此有必要對多跨連續(xù)剛構橋水平頂推力與合龍順序進行優(yōu)化計算[1-6].
首先必須計算出頂推量,頂推量的確定是根據(jù)3部分的位移量計算得到:成橋下的變形(δ成橋階段);溫差作用下的變形(δ溫度);20年的收縮徐變變形值(δ長期作用).由于計算模型中一般不考慮邊墩支座的水平約束作用,故計算δ長期作用時按70%取值,考慮成橋后不宜長時間出現(xiàn)過大反向水平位移,所以合龍時考慮預先頂推60%.則頂推位移量最終確定為:δ頂推=-(δ成橋階段+δ溫度+δ長期作用×70%×60%).
利用橋梁博士模擬計算,在有限元模型中各頂推位置分別施加100kN的頂推力,提取各控制節(jié)點的水平位移.利用頂推量與頂推力之間的線性關系,推得各方案的頂推力-位移量關系式.再根據(jù)計算出的頂推量確定頂推力.
該橋位起點段平面位于半徑R=1 750.55m,Ls=210m的圓曲線和緩和曲線上,橋位終點段平面位于半徑R=18 300m,Ls=265m的圓曲線和緩和曲線上,主橋主要位于中間直線段上.橋梁全長1 248m,主橋最大墩高153m.主橋上部結構為90m+4×160m+9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引橋上部結構為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下部結構為空心墩及柱式墩、樁基礎.
主梁采用C50混凝土,橋墩采用C40混凝土.5個主墩與大地固結,過渡墩支座模擬成活動鉸.采用橋梁博士建模計算,主梁位置編號見圖1.對于本橋,設計合龍溫度為8℃,實際合龍溫度在夏季高溫28℃左右,故計算中考慮合龍后降溫20℃.
圖1 主梁橋面位置編號圖
圖2~3所示分別為按設計順序、設計溫度(8℃)合龍(未考慮頂推),在成橋狀態(tài)和計入20年收縮徐變后的變形圖.
圖2 成橋狀態(tài)變形圖(未頂推)
圖3 按設計要求合龍、20年收縮徐變后的變形圖(未頂推)
有限元建模計算表明,按設計順序、設計溫度(8℃)合龍20年后,兩側邊跨、邊中跨均朝跨中方向變形,最大位移達13.6cm,這種變形對支座、橋墩根部截面以及橋墩穩(wěn)定性都是不利的.為減少長期作用引起的橋墩和支座過大水平位移,延長支座的使用壽命,需要在合龍前采取必要的合龍方案及頂推等措施.
2.3.1 合龍方案的擬定
由于該橋墩高較大,橋墩容易由于內力過大而發(fā)生強度破壞和失穩(wěn)破壞,必須施加合理的頂推力減小施工過程及成橋狀態(tài)的內力,滿足高墩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要求.該橋跨數(shù)較多,存在不同的合龍方案,必須選取合理的合龍方式來確保合龍后的橋面線形良好.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對結構受力不利,而且可能會使主梁底曲線不順暢,形成永久性缺陷而影響外形美觀.
合龍方案(順序)的擬定應本著"技術可行、結構安全、操作方便"的原則進行.由于頂推力大小與合龍方案(順序)密切有關,要求頂推后產生的變形既能達到20年后,支座和橋墩的變形處在較為合理的位置,又要求各主梁、橋墩等各個截面的應力均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此外,在計算頂推力及變形時,還應考慮合龍時刻的合龍溫度與設計合龍溫度差產生的溫度變形值.
根據(jù)大橋的構造特點,結合設計、施工、主梁及橋墩的受力和變形特點,提出以下3種合龍和頂推方案.
方案一.合龍段按邊跨→中跨→次中跨順序進行,根據(jù)圖2~3的變形規(guī)律,在中跨合龍和次中跨合龍前分別施加一定的頂推力,見圖4.
方案二.合龍段按邊跨→次中跨→中跨順序進行,根據(jù)圖2~3的變形規(guī)律,中跨合龍前施加一次頂推,見圖5.
方案三.合龍段按中跨→次中跨→邊跨順序進行,根據(jù)圖2~3的變形規(guī)律,在中跨和次中跨合龍前分別施加一定的頂推力,見圖6.
圖4 方案一示意圖
圖5 方案二示意圖
2.3.2 各合龍方案的頂推力及頂推效果
考慮到合龍后溫度的波動、收縮徐變的長久性(20年),對于按照第一節(jié)所述方法計算出的頂推量在橋墩豎直向左右平分,即最終確定的頂推量為計算出的頂推量的一半.
根據(jù)最終確定的頂推量計算出相應溫度下的合龍頂推力,由于中跨頂推時必須2頂推力大小相等,故頂推實際取值中跨頂推力為:(P71+P161)/2;兩邊跨頂推力分別為:(P2+P26)/2,(P206+P231)/2.
為了便于施工,最后施加的頂推力一般在計算頂推力基礎上取整.
按上述方法及處理原則,各方案的施工頂推力大小見表1,各合龍方案施加相應頂推力后,各墩0#塊和墩底的內力大小見表2.
從表2可知,各方案施加頂推力后,對主梁內力變化不大,但對橋墩,尤其是橋墩根部的彎矩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頂推后的彎矩大概為無頂推合龍的一半.
表3為各方案施加頂推力后,成橋狀態(tài)和20年收縮徐變累計位移值.
表1 各方案降溫8℃合龍的施工頂推力 kN
表2 各方案降施加頂推力后控制截面內力
表3 頂推合龍后成橋狀態(tài)和20年收縮徐變后累計變形 mm
對于方案二,頂推次數(shù)少,只需要在兩個跨中合龍段各頂推一次.但是頂推力較大,各墩0#塊軸壓力和彎矩較大;頂推后中跨橋墩的變形基本抵消后期變形,次中跨各橋墩不能抵消后期的變形,計算后期20年后的收縮徐變和溫差作用,仍有5cm多的“內傾”,如果繼續(xù)加大頂推力,則橋墩墩底拉應力很難滿足要求,且頂推力施加困難,施工不安全.
在3套方案中,方案三頂推力最小,便于施工,頂推前后橋墩底部彎矩改善明顯,但是需要兩次頂推.對于邊跨支座,次中跨合龍時頂推不會對其造成影響.合龍后僅20年收縮徐變造成的支座位置處主梁“內傾”,理論計算高達-98.86mm,如在安裝支座時,不采取措施,對支座將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嚴重威脅到橋梁的安全.且此順序頂推合龍目前應用較少,仍有很多問題有待探討.
方案一頂推后各橋墩的變形能達到頂推的位移量要求,而且頂推力小,以較小的頂推力便能達到頂推效果要求;頂推力便于施加,操作更加安全.為了減少全橋使用中長期作用下的過大縱向水平位移,延長支座的使用壽命,本著“技術可行、結構安全、操作方便”的原則,建議采用合龍方案一.但是對于邊跨支座位置處,順橋向理論計算頂推量分別為67.9,85.8mm,此頂推量對于支座變形十分不利,此時,要驗算支座的抗剪切變形是否滿足頂推量要求.建議安裝支座時,進行預偏,或者在支座墊板上涂抹油脂、設置滑動支座等措施,抵消變形.
本文結合某大橋工程實例,提出了3個合龍方案,并運用橋梁博士建模計算各方案的頂推力,開展了相應的內力與變形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六跨一聯(lián)的該大橋,其合龍順序并不是常規(guī)的從邊跨到中跨,邊跨、中跨、次中跨的合龍順序更有利于改善主梁與橋墩的變形,且能有效地改善橋墩底部的受力.
2)對于多跨連續(xù)剛構橋的合龍,多次頂推比一次頂推更合理.
3)多跨連續(xù)剛構橋施加頂推力后,不但減小了高墩的水平偏位,增強了橋墩的穩(wěn)定性,而且還有效地改善了主墩的受力,特別是墩底內力.
4)對于多跨連續(xù)剛構橋梁合龍頂推時,要驗算支座的抗剪切變形是否滿足頂推量要求.建議安裝支座時,進行預偏,或者在支座墊板上涂抹油脂、設置滑動支座等措施,抵消變形.
[1]馬保林.高墩大跨連續(xù)剛構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MAEDA K,OTSUKA A,TAKNAO H.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Yokohama Bay Bridge[M].Tokyo: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1991.
[3]姚國文,宋文鋒,周志祥.多跨連續(xù)剛構橋水平頂推力與合龍順序優(yōu)化[J].公路與汽運,2008(1):55-58.
[4]鄒毅松,單榮相.連續(xù)剛構橋合龍頂推力的確定[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2):102-106.
[5]胡清和,鄧江明,周水興,等.多跨連續(xù)剛構橋頂推合龍方案研究[J].中外公路,2009,29(3):78-82.
[6]夏培華,杜 松.單樁獨柱墩多跨連續(xù)剛構橋合龍方案與水平頂推力研究[J].中國港灣建設,2011(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