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四川外國語大學 研究生部 重慶 400031)
恭維語是一種積極的言語行為,它明確或含蓄地表明了說話人對聽話人的所有物、品質(zhì)、才智或能力的稱贊。恭維的信息功能在于它的評價意義,而其感情功能在于它能在表達欣賞、敬佩或鼓勵的同時,創(chuàng)造一種融洽和諧的交際氛圍,因此恭維語常常被稱為社會交際的潤滑劑。通過運用恭維語,說話人可以問候和鼓勵對方,緩解雙方之間的矛盾,增進彼此的關(guān)系等等。英美國家的人們十分看重恭維的作用,樂意聽到別人的恭維話,也樂意贊美別人。由于英國和美國的民族特性不同,他們應對恭維語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區(qū)別。
英國人的性格特性是:安靜、害羞、保守、高雅、矜持。英國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已經(jīng)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禮儀、習慣等的傳統(tǒng)。再加上英帝國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大民族的自豪感使得英國人形成了自以為是的封閉的、守舊的性格。英國人只有在自己所熟悉的人群中才能完全放松,而當他們遇到陌生人或外國人時他們會感到不安甚至窘迫。英國人的這種性格反映在他們的語言中,表現(xiàn)為用詞、發(fā)音和語法等各方面的比較守舊和低調(diào)。
美國人具有眾多民族性格特征的綜合特征,更具開放性、包容性和創(chuàng)新性。自從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始,各個國家的人們帶著對美洲這塊神秘土地的美好向往與憧憬紛紛踏上這塊土地,自然不同的語言也隨之進入了這片國土,進入了美語當中,成為該語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美國獨立至今,歷史比較短暫,沒有太多的陳規(guī)可守,因此美國人更具開放性和創(chuàng)新性,其語言也更是如此。
地道的英國人絕不會簡單地接受一項恭維,如果有人毫無保留地直接接受了贊美,而且沒有回應給對方一個贊美,會給人留下傲慢自大的印象。英國人對恭維語的應答模式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英國人恭維的話題可能從頭發(fā)跳到鞋子、衣服,再到工作成就、身材、孩子、才藝等,但其中的規(guī)則是一樣的。沒有任何一個恭維得以被完整接受,人們對恭維會采取自我否定與貶低的回應,也就是“反向恭維”。反向恭維的模式將會不斷循環(huán)重復,請看以下這段對話(見下頁)。
人們在開頭必須說一句直接的恭維,比如“我喜歡你的新發(fā)型”?;蛘哂靡痪涔ЬS加一句自嘲,比如“你的頭發(fā)真是棒極了,我真希望有你那樣的頭發(fā)。我的頭發(fā)又枯又干”。反向恭維規(guī)則要求人們對上述恭維采取自我否定與貶低的回應,比如“我的頭發(fā)其實很糟糕,卷得太厲害了。我希望能像你的頭發(fā)那么直,搭配你的臉型真是太好看了”。然后,這句話又會用另一句否定加新的恭維來抵消,引發(fā)新一輪的恭維語反向恭維。
指稱轉(zhuǎn)移式實際上是轉(zhuǎn)嫁稱贊。當被恭維者覺得有愧于夸獎時,便采用指稱轉(zhuǎn)移的辦法,把稱贊目標轉(zhuǎn)移到他人或別的事物上去。當某一項恭維確實非常接近事實,以至于對方無法用慣常的平鋪直敘或是幽默的調(diào)子予以否認時,英國人通常會尷尬地說,“哦,謝謝,不過……”后面跟著一句自謙之辭,用來肯定這項贊美但盡量減少其“美”的程度,然后試圖換一個話題。例如以下對話:
Jim: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You improved this programme.
Sam:Did I?Thanks to my colleague Tom.He helped me a lot.
請求式應答既沒有接受對方的稱贊,也沒有否定對方的稱贊,而是以反問的形式要求對方給予解釋。請求式應答主要可分為請求保證和請求重復兩種。在被恭維人作出語言反應的過程中,被恭維人有時以反問的形式要求對方保證恭維內(nèi)容的真實性。一般來說,這種應答的語義往往是不明確的,可能有兩種或多種解釋,因為很難辨出被恭維人發(fā)問的真正意圖。也許被恭維人要求詳細敘述恭維,也許要求對剛才發(fā)問的恭維進行重復,也許是詢問恭維人的誠意。例如以下對話:
Alice:I like your dress.
Eva:Don’t you think it’s too bright?
美國人性格直率,說話方式比較坦白直接,他們對于恭維語最常見的方式是坦然接受。在接受對方贊美之辭的同時,他們也常?;刭浄Q贊,來實現(xiàn)社交的目的。因此,美國人對恭維語的應答模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語言學家認為恭維語既是一種支撐性行為,也是一種評價性行為。也就是說,恭維語不僅有稱贊的性質(zhì),而且也有評價的性質(zhì)。這種言語行為要求交際雙方共同“支撐”完成。如果A恭維B,B必須作出語言反應,表示接受或拒絕。在美國人的社交生活中,采用接受式應答,總是得到優(yōu)先考慮。
在接受式應答中,感謝式是最常見,最普遍的應答方式。這種應答的特點是只對對方的稱贊表示感謝,回答只是“Thanks”或“Thank you”,語義上不涉及稱贊的具體內(nèi)容。例如以下對話:
Helen:Your dress is beautiful.
Ann:Thank you.
這種應答的特點是直接表示同意對方的評價。從語義上看,這種應答與對方的稱贊內(nèi)容一致。這種一致性表明被稱贊的一方表示接受對方的稱贊,同時也表示同意對方的評價。例如以下對話:
Tony:I like your black shoes.
Frank:Me too.This pair is my favorite.
3.3 回贈式
這種應答是以回贈稱贊的方式來表示接受對方的稱贊。維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要求交際者之間不僅有“贈予—接受”的關(guān)系,有時,還要求有“贈予—回報”的關(guān)系。大多數(shù)人在贈予時總期望著得到某種回報。于是,在對恭維語作出語言反應的過程中便產(chǎn)生了“回贈式恭維”的應答模式。例如以下對話:
Jane:You look fabulous!
Elle:So do you.
跨文化交流的迅速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人們花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英語,同時發(fā)現(xiàn)實際生活中和外國人交流起來很難。其中,很難對西方人的恭維語作出合理回答。作為人們?nèi)粘=浑H中使用最多的語言行為之一,任何一種恭維語具有該民族特有的表現(xiàn)模式以及鮮明的民族特色。從以上分析中可見恭維語應答模式的差異主要源于蘊藏其中的文化價值特質(zhì)。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一定要注意文化差異,避免文化沖突。
通過對英國人和美國人恭維語應答模式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恭維語在話語規(guī)則、社會規(guī)范和交際需要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交際模式。在跨文化交際中,只有把握恭維語的特點,恰當回應恭維語,才能建立融洽的交流氛圍,順利地實現(xiàn)交際。
[1]杜學增.英漢文化習俗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何兆熊.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
[4]凱特﹒??怂怪说难孕袧撘?guī)則[M].姚蕓竹,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0.
[5]王德杏.英語話語分析與跨文化交際[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