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雯 陸金根 曹永清 潘一濱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肛腸科,上海,200032)
升丹是目前臨床應用的主要提膿祛腐藥物。但近年臨床和動物實驗均表明潰瘍創(chuàng)面應用升丹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汞吸收,其毒性有蓄積性,可對內臟等造成損害,甚至可以引起中毒致死。其他類提膿祛腐藥物大多數(shù)也是有毒性的藥物。因此,尋求高效、無毒的升丹替代品無疑成為中醫(yī)外科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務[1-3]。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陸金根教授通過對古代醫(yī)籍和現(xiàn)代文獻的回顧性理論研究[4-19],并結合中醫(yī)外科多年的臨床用藥經(jīng)驗,擬方姜露散。本研究通過動物實驗,觀察該方對感染性創(chuàng)面提膿祛腐的作用,并探討其作用的可能機制及用藥安全性,為中藥提膿祛腐藥物提供高效、無毒的升丹替代品。
1.1 動物 健康SD大鼠72只,SPF級,體質量200~220 g/只,由上海斯萊克實驗動物有限公司提供,飼養(yǎng)于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科研中心。
1.2 藥物 姜露散由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制劑室制備。九一丹由上海華鷹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
1.3 細菌 采用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提供的大腸埃希菌標準菌株(ATCC 25922),配制成濃度為5億菌株/mL的大腸埃希菌混懸液。
1.4 主要試劑與儀器 溶酶體抗體(美國Santa Cru)、EnVision 試劑即用型(丹麥 Dako)、3'3 - 二氨基聯(lián)苯胺鹽酸鹽(DAB)顯色液試劑盒(武漢博士德)、大鼠IL-1β定量ELISA試劑盒(美國RD);生物顯微鏡(Olympus BH2)、數(shù)碼相機(Nikon E4500)、紫光分光光度計(日本Beckman Du-600)、全自動生化檢測分析儀(OLYMPUS AU460)。
1.5 方法
1.5.1 分組、造模與給藥 參照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張雅明[20]以及南京市中醫(yī)院鄭雪平[21]等造模方法,并改良付小兵[22-23]全層皮膚缺損法建立大鼠感染性創(chuàng)面模型。在麻醉后的大鼠頸背部作一直徑2 cm的圓形切口,深達肌筋膜,破壞部分肌肉表面筋膜,止血后在創(chuàng)面上覆蓋大小相仿的紗布,紗布中浸入新培養(yǎng)的大腸埃希菌標準菌株1 mL(約5億菌株)。3 d后,創(chuàng)口表面附有膿性分泌物,周圍皮溫略升高,感染性創(chuàng)面模型造模成功。將大鼠隨機分為三組:姜露散組、九一丹組、模型組,每組24只。造模各組大鼠每天分別給予姜露散、九一丹創(chuàng)面換藥,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創(chuàng)面換藥,1次/d,連續(xù)治療14 d。
1.5.2 觀察大鼠一般情況 包括精神狀態(tài)、活動情況、進食量、大小便情況。
1.5.3 創(chuàng)面膿腐脫落時間 從用藥開始到膿腐脫落的時間(通過創(chuàng)面色澤的變化判斷,即當創(chuàng)面變?yōu)轷r紅色,見到肉芽組織為止)。
1.5.4 創(chuàng)面分泌物量 第3、7、14 d,無明顯分泌物,計0分;分泌物量少,用一根消毒棉簽可以吸凈,計1分;分泌物量較多,用二根消毒棉簽可以吸凈,計2分;分泌物量大,用二根以上消毒棉簽可以吸凈,計3分。
1.5.5 免疫組化EnVision法檢測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溶菌酶含量 第3、7、14 d,各組隨機處死8只大鼠,取近創(chuàng)緣約0.5 cm×0.5 cm的肉芽組織,按免疫組化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對每張免疫組化片高倍鏡下(×250)隨機取3個視野窗,在OLYMPUS 1X70倒置熒光圖像采集分析系統(tǒng)上利用Imge-Pro Plus分析軟件,將陽性細胞用像素點表示并換算成μm2,采用Imagepro-plus圖像分析系統(tǒng)分析軟件,以陽性反映細胞總面積代表陽性反應細胞數(shù),結果取均值。
1.5.6 雙抗體夾心ABC-ELISA法檢測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IL-1β含量 第3、7、14 d,各組隨機處死8只大鼠,取近創(chuàng)緣約100 mg的肉芽組織,按大鼠IL-1β定量ELISA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以標準品不同稀釋濃度為橫坐標,光學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為縱坐標作標準曲線圖,根據(jù)樣品OD值查出相應IL-1β含量。
1.5.7 酶法檢測主要肝腎功能指標 第7、14 d,各組隨機處死8只大鼠,腹主動脈采血。將取得的血清置于全自動生化檢測分析儀中,直接讀取血清BUN,CREA,ALT值。
1.5.8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及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以(s)表示,方差齊者用LSD法,方差不齊者用Dunnett's T3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造模成功后各組動物都呈病態(tài),皮毛雜亂,倦縮少動,攝食量、攝水量明顯減少。
表1 各組創(chuàng)面膿腐脫落時間比較(d,s)
表1 各組創(chuàng)面膿腐脫落時間比較(d,s)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九一丹組比較,*P>0.05。
*姜露散 16 6.67±0.651 16 9.67±0.888九一丹 16 7.08±0.900**模型
表2 第3 d、7 d、14 d、各組創(chuàng)面分泌物量計分比較(s)
表2 第3 d、7 d、14 d、各組創(chuàng)面分泌物量計分比較(s)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九一丹組比較,*P>0.05。
7 d組別 3 d 14 d只數(shù) 計分姜露散 24 2.39±0.502** 16 1.67±0.651* 8 0.67±0.516只數(shù) 計分 只數(shù) 計分*九一丹 24 2.33±0.485** 16 1.33±0.492* 8 0.50±0.548*模型 24 1.78±0.428 16 1.25±0.452* 8 0.33±0.516*
表3 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溶菌酶含量比較(μm2,s)
表3 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溶菌酶含量比較(μm2,s)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1。
姜露散 8 1283.3550±66.39142**1266.5400±70.97180**597.9617±71.72339九一丹 8 1276.5467±73.77489**1258.2908±75.02942** 559.6925±55.83410模型 8 691.9958±206.29910 749.2492±65.48238 602.9333±78.02048
表4 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IL-1β含量比較(pg/mL,s)
表4 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IL-1β含量比較(pg/mL,s)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1。
3 d 7 d 14 d姜露散 8 51.6633±9.44752** 27.9583±7.54641**組別 只數(shù)13.6467±2.93296九一丹 8 50.6633±8.64725** 27.0633±7.56325** 12.4250±2.38189模型 8 14.1333±3.7858 11.6967±2.25507 11.2200±2.28874
2.2 各組創(chuàng)面膿腐脫落時間比較 見表1。
2.3 各組創(chuàng)面分泌物量比較 見表2。
2.4 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溶菌酶含量比較 見表3。
2.5 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IL-1β含量比較 見表4。
2.6 各組血清BUN、CREA、ALT含量比較 見表5。
表5 各組血清BUN、CREA、ALT含量比較(s)
表5 各組血清BUN、CREA、ALT含量比較(s)
注:與模型組比較,*P <0.05,**P <0.01;與九一丹組比較,△P <0.05,△△P <0.01。
CREA(mmo1/L)組別 只數(shù) BUN(mmo1/L)ALT(U/L)7 d 14 d姜露散 8 7.2283±0.24302△ 8.0167±0.76995△ 35.1033±3.13722△ 33.8683±3.79128△ 38.7000±4.93994△ 38.6400±4.36148 7 d 14 d 7 d 14 d△△九一丹 8 9.1700±1.14745* 10.5850±1.80280*47.2250±2.43482*49.4300±2.27716*43.6317±2.48398*52.9633±9.04799**模型 8 6.6583±0.29546 7.0533±0.33285 32.8667±2.40935 32.6983±2.32029 37.3183±2.90987 39.7467±2.32760
3.1 中醫(yī)對“提膿祛腐法”的認識 “提膿祛腐法”是中醫(yī)外科治療急慢性感染性創(chuàng)面的治療大法之一,其包含“提膿”和“祛腐”兩個方面的內容?!疤崮摗睘榛赡?,只有將腐肉轉化成膿汁,才能利于創(chuàng)面的引流;同時,“膿”本身又能促進創(chuàng)面的愈合及加強創(chuàng)面的炎性反應。“祛腐”即通過藥物或手術的作用,將創(chuàng)面上的壞死組織、過度增生的病理性肉芽組織以及其他影響創(chuàng)口順利愈合的各種病理組織(如囊壁、瘺管壁等)逐漸清除,形成相對新鮮的、引流通暢的創(chuàng)面,為新生肉芽組織的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办罡笔恰疤崮摗钡哪康?“提膿”是“祛腐”的方式和手段。提膿祛腐藥物療法是中醫(yī)的特色和優(yōu)勢。肛腸科常見的感染性疾病(肛周膿腫和肛瘺)的術后創(chuàng)面都是經(jīng)過一定的手術清創(chuàng)過程,但是對于深部肛周膿腫及復雜性肛瘺,前者術中無法做到徹底清創(chuàng),后者臨床為了保護肛門括約肌正常形態(tài)及功能,不可能將瘺管全部切除,如果能夠使用提膿祛腐藥物配合術后換藥,便能加快創(chuàng)面壞死及病理組織的脫落,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的時間。再者,某些肛腸手術切口較小,導致術后創(chuàng)面引流不暢,局部出現(xiàn)感染或慢性炎性反應至胬肉增生時,如果能夠使用提膿祛腐藥物進行換藥,便能避免部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此外,肛腸疾病中藏毛竇、骶前囊腫等疾病,其手術成功的關鍵是徹底清除病理組織,但有時由于結構的復雜性和種種限制,無法全面徹底地清除這些病理組織,此時如果能夠使用提膿祛腐藥配合術后換藥,便能夠大大提高治療的成功率[24]。因此,提膿祛腐藥物療法在肛腸科乃至整個中醫(yī)外科學領域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任務。
3.2 西醫(yī)對“提膿祛腐法”的認識 “提膿祛腐法”是一種濕潤的藥物清創(chuàng)法,與西醫(yī)學近年發(fā)展起來的“酶學清創(chuàng)”在方法與效果上相似。兩者雖源于不同醫(yī)學,但卻殊途同歸[24-28]。
3.3 升丹制劑不良反應 升丹制劑在臨床上療效顯著,已沿用千余年,但升丹制劑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過量可導致肝腎損害。其主要化學成份是粗制的HgO及Hg(NO3)2等,屬中等毒性藥物。臨床和實驗表明通過皮膚創(chuàng)面外用升丹制劑都有不同程度的汞吸收,其毒性有蓄積性,造成內臟的損害,甚至導致中毒死亡[29-32]。其主要的靶器官是腎臟。
3.4 姜露散全方由姜黃、露蜂房、皂角刺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提膿袪腐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姜露散組和九一丹組創(chuàng)面膿腐脫落時間均明顯短于模型組(P<0.01);姜露散組和九一丹組第3 d創(chuàng)面分泌物量計分均明顯高于模型組(P<0.01)。提示姜露散和九一丹能夠迅速“化腐提膿”,促進創(chuàng)面腐肉脫落,將其轉化成膿汁,使得創(chuàng)面引流通暢,從而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的生長。第3、7 d姜露散組和九一丹組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溶菌酶含量均明顯高于模型組(P<0.01)。溶菌酶含量分布基本表現(xiàn)為先升高后逐漸下降的趨勢,與創(chuàng)面炎性反應的時間和程度變化基本一致,而姜露散組與九一丹組第3 d溶菌酶含量就達到峰值,至第7 d時仍然保持高水平,第14 d顯著下降,且姜露散組溶菌酶含量相對較高,提示姜露散能有效地趨化和活化吞噬細胞,使得吞噬細胞能夠迅速聚集在感染創(chuàng)面處,來清除細菌、中和異物及細菌所產(chǎn)生的毒素,溶解及清除壞死組織;滲出的蛋白凝固后成為創(chuàng)面的保護屏障,起到為炎性反應細胞移動提供網(wǎng)架結構等作用。這些作用為下一步的創(chuàng)面修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提高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溶菌酶的含量以調節(jié)機體局部免疫功能可能是姜露散提膿祛腐作用的機制之一[24,33]。第3、7 d姜露散組、九一丹組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IL-1β含量均明顯高于模型組(P<0.01)。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IL-1β含量基本在第3 d時達到峰值,此后逐漸下降,可能與第3 d時炎性性反應程度最高有關。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的IL-1β為血管促進因子和炎性反應因子,能夠刺激創(chuàng)傷修復早期炎性反應,從而促進創(chuàng)面的修復。這可能也是解釋姜露散提膿祛腐的作用機制之一[24,33]。第7、14 d 血清 BUN、CREA、ALT 含量,九一丹組明顯高于姜露散組和模型組(P<0.05)。提示姜露散對肝腎功能影響小,用藥安全性優(yōu)于九一丹。
綜上,姜露散可能通過提高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溶菌酶含量及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IL-1β含量來起到對感染性創(chuàng)面提膿祛腐的作用,其用藥安全性優(yōu)于升丹制劑(九一丹),為尋找升丹制劑替代品提供更多選擇空間。本次實驗僅從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溶菌酶、IL-1β等方面探討姜露散提膿祛腐的作用機制,如需進一步明確其機制,還有待大樣本的多靶點的研究。
[1]陳紅風,朱瀅.紅升丹現(xiàn)代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2,3(6):746-749.
[2]李永剛,潘立群.外用升丹制劑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13(10):88 -89.
[3]代紅雨,唐漢鈞.“提膿祛腐法”淺析[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2,16(1):35 -36.
[4]清·吳謙.醫(yī)宗金鑒[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4.
[5]顧伯華.實用中醫(yī)外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
[6]晉·劉涓子著,南齊·龔傾宣編.劉涓子鬼遺方[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75.
[7]明·汪機.外科理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
[8]明·陳實功.外科正宗[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3.
[9]趙鵬,蔡輝.姜黃素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24(4):380-382.
[10]吳宏偉,李洪梅,唐仕歡,等.姜黃藥效物質基礎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18(2):104 -106.
[11]LinJK,Shin CA.Inhibitory effect of curcumin on xanthine dehydrogenase/oxidase induced by 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 in NIH3T3 cells[J].Carcinogenesis,1994,158:1717 -1721.
[12]李彥,賈恩禮,欒琳.蜂房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2004,21(5):21 -22.
[13]張新.蜂房治外傷感染[J].中國民間療法,2003,11(4):28.
[14]李遇春,梁伯.淺談蜂房的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yī),1994,14(3):189-191.
[15]鄧明魯.中國動物藥[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第一部[S].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1995.
[17]王占彬,郭鮮敏,楊蘭香,等.皂角刺提取物對肉仔雞免疫功能的影響[J].養(yǎng)禽與禽病防治,2005,11(1):23 -25.
[18]劉建建,時鵬,黃濤,等.皂角刺提取物體外抑菌殺菌作用研究[J].醫(yī)藥導報,2013,32(3):300 -302.
[19]呂正濤,牟子君.中藥復方制劑的體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醫(yī)藥學報,2013,41(4):72 -75.
[20]張雅明,葉偉成,楊巍,等.痔科熏洗方對大鼠術后傷口愈合的實驗研究[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0,20(3):3 -5.
[21]鄭雪平,許慧琴,丁義江,等.復方珠黃霜對兔背部人糞污染創(chuàng)面愈合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2,8(5):361-364.
[22]付小兵,王德文.創(chuàng)傷修復基礎[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7:378-380.
[23]付小兵,孫同柱,盛志勇.幾種用于創(chuàng)傷修復研究的動物模型[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1999,16(5):479 -480.
[24]袁亮,李國棟,洪子夫,等.中醫(yī)祛腐生肌法祛腐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30(2):45 -47.
[25]闕華發(fā).外科煒膿長肉濕潤法研究[J].中醫(yī)函授通訊,1999,18:3-5.
[26]程洪偉.膠原酶注射治療人增生瘢痕的動物實驗性研究[J].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1996,13(3):33.
[27]張幼林,張秀華,常明泉,等.“瑰及”乳膏祛腐生肌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J].中國藥事,2011,25(3):242 -244.
[28]丁繼存,楊六中.祛腐生肌膏促進創(chuàng)傷感染創(chuàng)面愈合作用的臨床觀察[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5(3):225 -227.
[29]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精選本[M].上海:上??萍汲霭嫔纾?983.
[30]張紹昌.藥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2.
[31]陳榮明,許芝銀.小鼠皮膚創(chuàng)面外用紅升丹及其制劑對腎臟的毒性和機理初探[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5,11(2):73 -75.
[32]潘立群,陳榮明.升丹制劑臨床安全用藥的指標觀察[J].江蘇中醫(yī),2000,21(8):40.
[33]趙永嬌,何穎華,智建文,等.中醫(yī)祛腐生肌法治療慢性難愈性創(chuàng)面研究現(xiàn)狀[J].北京中醫(yī)藥,2010,29(6):466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