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正脊通督手法推拿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60例

      2013-09-19 03:35:00高冠華
      中國民間療法 2013年7期
      關鍵詞:正脊通督督脈

      高冠華

      (山東省菏澤市中醫(yī)醫(yī)院,274035)

      頸椎病是推拿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發(fā)病率逐年提升,而椎動脈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發(fā)病僅次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對人類健康造成很大危害。2009年5月~2011年10月我們采用正脊通督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60例,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針灸推拿科就診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12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齡25~65歲,平均48.2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2.6年。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性別、年齡、癥狀與體征積分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1993年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提出的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2]。②頭暈癥狀具有陣發(fā)性、可逆性和復發(fā)傾向,頭頸的屈伸或旋轉可以誘發(fā)頭暈。③旋頸試驗陽性。④頸、枕部疼痛。⑤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單側或雙側椎動脈供血不足。⑥年齡25~65歲且均對治療方案及檢測指標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頸椎骨折、脫位、關節(jié)結核。②耳源性、眼源性眩暈。③合并有嚴重的內(nèi)臟器官病變者。④伴有嚴重高血壓者。⑤伴有高脂血癥者。

      治療方法

      治療組:正脊通督推拿手法治療。① 舒筋通督:患者取坐位,以法、按揉法于患者頸肩背部自上而下反復治療10遍,對有筋結、壓痛處重點治療,一指禪推大椎、風府、風池、百會等穴約3~5min,拿五經(jīng)、掃散膽經(jīng)3~5遍,左手扶患者前額,右手點壓大椎穴約1min,再沿督脈向上推至風府點壓約1min,再向上推至百會點壓約1min,自大椎向下推至至陽穴,反復3~5遍。② 正脊調(diào)曲:患者仰臥,醫(yī)者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手托其下頜,兩手緩慢、均勻、持續(xù)緩緩牽拉,使患者頭部上仰、側轉,囑患者放松頸肌,待轉到最大角度時,稍加有限度的“閃動力”即可使錯位的關節(jié)復位,操作中聽到關節(jié)復位彈響“咔嚓”聲最佳。針對頸椎曲度變直或反張者,在牽拉頸椎的同時雙手向上頂推頸曲的最高點(一般為C4、C5棘突)以改善頸椎曲度。③ 調(diào)和氣血:掌振法施術于百會、大椎穴各1min,拿肩井、拍肩背部3~5遍結束。隔日治療1次,每周3次,2周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

      對照組:對照組治療方法按照《推拿學》第5版教材提供的方法操作。隔日治療1次,每周3次,2周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

      主要觀察指標:①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②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的三大主要癥狀及功能和心理方面評分。③兩組治療前后左右椎動脈和基底動脈血流參數(shù)。

      治療結果

      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進行評價:①主癥:頭暈目眩。②伴隨癥狀:惡心嘔吐,耳鳴耳聾,倦怠乏力,汗出等。③發(fā)作頻率。

      療效判定標準[3]:痊愈:眩暈等癥狀消失,療效指數(shù)≥90%;顯效:眩暈等癥狀明顯減輕,頭微有昏沉或頭暈目眩輕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轉、晃動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70%≤療效指數(shù)<90%;有效:頭昏或眩暈減輕,僅伴有輕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轉、晃動感,雖能堅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30%≤療效指數(shù)<70%;無效:頭昏沉及眩暈等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療效指數(shù)<30%。

      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治療后兩組患者療效比較:治療組60例,痊愈27例,顯效27例,有效5例,無效1例,愈顯率90.0%;對照組60例,痊愈21例,顯效22例,有效15例,無效2例,愈顯率71.7%。

      治療前后三大主要癥狀及功能和心理方面積分值比較:根據(jù)《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評估量表》[4],對影響患者的三大主要癥狀及功能和心理方面進行治療前后評估,對兩組積分值作比較,具體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三大主要癥狀及功能和心理方面積分值比較(±s)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三大主要癥狀及功能和心理方面積分值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ΔP<0.01;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1

      時間 組別 眩暈 頸肩痛 頭痛 日常生活及工作 心理及社會適應 癥狀總積分治療前治療組對照組7.03±1.78 7.08±2.35 1.21±0.54 1.15±0.65 0.68±0.82 0.62±0.48 2.37± 0.82 2.38± 0.76 1.88±1.02 1.98±1.05 13.17± 2.64 13.21± 3.04治療后治療組對照組12.26±1.65△*10.45±2.68*3.07±0.62△*2.50±0.62*1.54±0.36△*1.21±0.42*3.76±0.42△*3.08±0.58*2.78±0.45△*2.61±0.52*23.41±2.58△*19.85±3.42*

      兩組椎-基底動脈血流參數(shù)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組和對照組椎-基底動脈血流參數(shù)治療前后指標比較(±s)

      表2 治療組和對照組椎-基底動脈血流參數(shù)治療前后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ΔP<0.05

      時間 組別LVA RVA BA治療前 治療組對照組44.56±4.62 43.86±4.48治療后 治療組對照組38.62±5.21 38.46±5.32 37.98±5.02 38.02±5.06 42.24±6.02*Δ 40.54±4.28*44.26±5.68*Δ 40.37±6.08*52.06±6.08*Δ 48.26±5.46*

      討論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為病理基礎,以間斷或持續(xù)性眩暈、頭痛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綜合征。頸椎間盤退變是頸椎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而頸椎生物力學失衡是頸椎退變的主要機制[5]。王楚懷等[6]認為,頸椎退行性改變對血管的機械壓迫是發(fā)病的基礎,而頸椎退行性改變所致的失穩(wěn)及由此產(chǎn)生的炎性病變對椎動脈周圍神經(jīng)的刺激是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椎動脈型頸椎病發(fā)病后的突出特點是腦部癥狀多于四肢癥狀,對腦力的影響明顯大于對體力的影響[7]。

      椎動脈型頸椎病屬于中醫(yī)學“眩暈”范疇。椎動脈型頸椎病導致的頸性眩暈與督脈不通、髓海失養(yǎng)有密切關系?!峨y經(jīng)·二十八難》曰:“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泵鞔_指出腦與督脈的直屬關系。《靈樞·海論》曰:“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蓋,下在風府……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碧岢觥八韬2蛔恪币蛱撝卵5挠^點。這和椎動脈型頸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后腦缺血有高度的相似性,所以督脈經(jīng)氣阻滯、髓海失養(yǎng)為頸性眩暈之病機。我們選取督脈之百會、大椎、風府為手法治療的要穴,刺激百會可調(diào)節(jié)周身之經(jīng)氣,使氣血通暢,上行榮于腦,髓海得養(yǎng),同時醒腦升陽和定眩安神;大椎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刺激該穴能振奮陽氣,調(diào)節(jié)全身臟腑功能,從而起到益髓填精、下氣入腦的作用;風府是陽維脈與督脈的交會穴,為督脈入絡腦的關鍵部位,刺激該穴能通督入腦,使髓海得養(yǎng)。三穴并用,通督益髓,醒腦定眩,則眩暈等癥自除。臨床觀察表明,正脊通督手法推拿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具有較好治療效果,該療法具有舒筋通絡、正脊調(diào)曲、通督益髓、調(diào)和氣血的作用。舒筋通絡手法能緩解頸肩背部肌肉的痙攣;正脊調(diào)曲手法糾正錯位的頸椎,改善頸椎曲度,從而解除椎動脈的痙攣、壓迫,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仰臥位牽引旋轉正脊手法亦具有比傳統(tǒng)旋轉復位手法、扳法更好的操作安全性,且治療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推拿療法。兩組治療后癥狀積分顯示,眩暈、頸肩痛、頭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積分以及癥狀總積分較治療前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表明兩種治療方法均有效,正脊通督手法在改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方面效果更好,這可能與治療組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比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有關。綜上所述,上述兩種推拿方法在臨床上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證明了推拿對頸椎病的良好治療效果,其中以自主創(chuàng)新手法——正脊通督手法效果為好。正脊通督手法綜合了舒筋通絡 、正脊調(diào)曲、通督益髓、調(diào)和氣血等多種手法,舒筋以正脊,正脊以通督,督脈通則氣血和,髓海得養(yǎng)則腦清目明。正脊通督手法推拿相對于傳統(tǒng)推拿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1]施杞.中醫(yī)骨傷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099.

      [2]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J].中華外科雜志,1993,31(8):472-476.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3:58-59.

      [4]張清,孫樹椿.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發(fā)病機理的研究概況[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1998,6(4):59.

      [5]王擁軍,施杞,枕培芝,等 .動靜力失衡性大鼠頸椎間盤退變模型的動態(tài)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21(3):199.

      [6]王楚懷,卓大宏.頸性眩暈患者癥狀與功能評估的初步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1998,13(6):245-247.

      [7]潘之清 .實用脊柱病學[M].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1999:306.

      猜你喜歡
      正脊通督督脈
      人字形屋頂上的藝術
      正脊治療脊源性內(nèi)科疾病作用機制的研究概況*
      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通督開竅法針刺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療效觀察
      通督泄熱刺絡拔罐法聯(lián)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療濕熱浸淫型濕疹的臨床觀察
      龍氏手法結合頭頸部督脈電針治療落枕的臨床觀察
      從督脈論治阿爾茨海默病的理論探討
      張世卿運用益氣通督法治療小兒腹瀉驗案1則
      杠桿定位與正脊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比較
      基于熱掃描成像系統(tǒng)探討易筋經(jīng)“托天樁”對陽虛質(zhì)督脈紅外熱成像的影響
      正脊調(diào)曲法結合中藥外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
      板桥市| 泌阳县| 卢湾区| 娱乐| 庆阳市| 四川省| 安远县| 西吉县| 阳新县| 称多县| 利辛县| 龙陵县| 东宁县| 神农架林区| 乌海市| 津市市| 祥云县| 乌拉特后旗| 通山县| 保靖县| 剑河县| 通州区| 班戈县| 南皮县| 上高县| 东安县| 凌云县| 周口市| 东山县| 宜兰市| 锡林浩特市| 惠来县| 宝清县| 顺平县| 农安县| 永城市| 萨嘎县| 上饶市| 改则县| 鄂托克旗|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