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軍
(河西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近年來,隨著高校獎學金獎勵面的擴大、獎項的增多及獎金的提高,使獎學金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目前,大部分高校每學年評一次獎學金,獎學金在學生中的分布有一定的特點,突出表現(xiàn)為獎學金獲得者有相對固定的特征。對大學生獎學金獲得者的特征進行分析,有助于有針對性地對特定群體的大學生進行資助,以最大限度發(fā)揮獎學金的效能。
本研究于2011年11月進行。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河西學院24個行政班學生為調查對象,向教育學院、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1087名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回收1082份,剔除沒完成者及選項有空缺的問卷后,有效問卷為103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4.85%。被試者中男生440人,女生591人。
以問卷形式了解學生的背景信息,包括性別、年級、專業(yè)類型(師范類與非師范類)、戶籍類型、學科類型(文科與理科)、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為班干部、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信息。問卷中還對學生歷年來獲得的獎學金情況進行了調查,為研究獲得獎學金的次數(shù)及金額與學生個人生活背景之間的關系。筆者將學生獲得的獎金金額縮小1000倍作為獲得獎學金的分數(shù),如某學生獲得了兩次3000元的獎金,計6分。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將學生的背景信息與學生累計獲得的獎學金分數(shù)進行了顯著性檢驗。
表1 獎學金獲得者的性別差異(±s,分)
表1 獎學金獲得者的性別差異(±s,分)
累計獎學金分數(shù) F P男女1.75±2.583.17±3.3854.19 0.000
對男女生在校期間累計獲得的獎學金分數(shù)進行F檢驗,結果表明:女生獲得獎學金的次數(shù)及金額明顯高于男生(P=0.000<0.01)。
表2 是否為班干部與獎學金分數(shù)的關系(±s,分)
表2 是否為班干部與獎學金分數(shù)的關系(±s,分)
班干部普通學生累計獎學金分數(shù) F P 16.79 0.0003.05±3.582.24±2.77
在平常與學生的交流中,有部分學生將能否獲得獎學金與是否是班干部相聯(lián)系,為了探查是否擔任班干部與獲得獎學金情況之間的關系,在人口學信息問卷中加入“入大學以來是否擔任校、系、班(團)干部”一項。此次調查中,曾經(jīng)擔任過班干部的有410人(39.77%),沒有擔任過班干部的有621人(60.23%)。對大學生是否為班干部與獎學金分數(shù)進行F檢驗,結果表明:在校期間曾經(jīng)或正在擔任班干部的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次數(shù)及金額明顯高于其他學生(P=0.000<0.01)。
統(tǒng)計結果表明:不同專業(yè)類型、戶籍類型、學科類型、是否為獨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個人特征,不顯著影響大學生是否獲得獎學金。
學生在獎學金獲得次數(shù)與金額方面表現(xiàn)出的性別差異,是由男生在進入大學后,更多地從事社會取向的工作,對獎學金重視程度較女生低所導致的。因為河西學院學生多來自農(nóng)村(85%),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農(nóng)村家庭對男生上學的支持力度一般高于女生,這導致女生對獎學金的需要更為迫切,因而在獎學金獲得的頻率及等級上都遠高于男生。女生對于獎學金的需要強度與現(xiàn)實中女生所取得的成績是相一致的。以2011年度國家獎學金為例,當年河西學院共評選出國家獎學金獲得者28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只有2人(當年河西學院有男生5821人,女生6628人),這一現(xiàn)象與李文道等人[1]2009年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筆者在平時講課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男生在學習方面普遍沒有女生認真,上課過程中與教師的互動也沒有女生積極,男生通常坐在教室靠后排的位置,受到教師的督促與影響也少于女生。
班干部與普通學生在歸因傾向上的顯著差異很“耐人尋味”。通常,由于班干部參與的班級管理及社會活動多,加之獎學金評定過程多由班干部完成,因此,班干部掌握著一定的加分權,而且本身加分項較多。在對自編獎學金評定結果歸因問卷[2]中,對“由于別的同學的加分項目多,我競爭不過他(她)”(第28題)的回答中,認為這一說法“比較符合”和“符合”的學生有43.5%,對問卷第28題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普通學生對此觀點的認同顯著高于班干部(班干部此題得分為3.05±1.28,普通學生此題得分 3.26±1.27,P=0.010)。這反映出班干部認為獎學金的獲得和個人的努力與能力緊密相關,而普通學生更傾向于將獎學金的獲得和外界因素相聯(lián)系,反映出普通學生和班干部之間對獲得獎學金情況歸因傾向的對立。在后期開放式問卷征求學生意見與建議過程中,學生也對班干部加分的數(shù)值、透明情況反映較多,在此問題上需要加強班干部和普通學生間的溝通,增強班干部加分的透明度。與此類似,對自編問卷“由于獎學金評定過程有人為因素干預,我只能得到現(xiàn)有的等級”(第20題)的回答體現(xiàn)著學生對于獎學金評定過程公平性的認識,對此題回答“介于符合與不符之間”、“比較符合”及“符合”的比例分別為26.5%、22.7%、13.5%,說明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獎學金評定過程,至少要在評選過程中增強透明度,以降低或消除學生的誤解。
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來自農(nóng)村的女大學生在家庭中受到的支持力度一般不如男生大,因此,在同等條件下,應該將獎學金的發(fā)放傾向于女生,加大對女生的幫扶力度。
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河西學院已經(jīng)建立起了“獎、貸、助、補、減”為一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其中獎學金、助學金是最重要的學生資助途徑。多年來,《河西學院獎(助)學金評選辦法》、《河西學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辦法》等評選規(guī)則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可,但從本研究中獲得的結論來講,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主要是對評選辦法進一步細化,將涉及學生日常表現(xiàn)的方方面面以更加可操作化、更加詳細的條文加以規(guī)定。對于學生反映較多的班干部加分分值及加分不透明的問題,可以專門制訂《班干部加分細則》,明確班干部的加分范圍及加分分值。
[1]李文道,孫云曉,趙霞.中國大學生國家獎學金獲獎者的性別差異研究[J].青年研究,2009(6):39-45.
[2]張彥軍.大學生對獎學金評定結果歸因傾向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研究[J].河西學院學報,2012,28(6):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