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祁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中國 廈門361021)
隨著華文教育研究的進展,近年來華文教學的特殊性已經(jīng)得到了社會越來越多的承認。郭熙在《關于華文教學當?shù)鼗娜舾蓡栴}》中指出:以“地球村”為視角,可以看到語言傳播中的許多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在華語傳播速度和范圍都在發(fā)生快速變化的今1天,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不同背景下華語文教學的各種現(xiàn)象和問題,進一步檢討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的一些基本理論。語言教學作為語言傳播的一種途徑,應遵循語言傳播、學習和使用的規(guī)律。語言事實已經(jīng)告訴我們,語言存在于語言應之中,語言學習的最佳方式是言語互動。因此,華文教學當?shù)鼗兄匾默F(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它受客觀世界的支配,跟整個全球化的進程聯(lián)系在了一起。①
應該說,此文提出的問題及其及時相當精辟,但此文尚未顧及日本的華文教學問題。特別是對漢字,這個多年來一直困擾漢語教學的老問題,文中指出:以往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漢字難學,二是漢字有繁簡之分。然而對生活在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人或華裔進行華文教學,卻有自己的特殊情況。他們在日本大量接觸到的漢字,既有日本字,也有臺港澳使用的繁體字,還有大陸現(xiàn)行的簡體字,漢字練習是華文教育的重頭戲,練習設計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
中日漢字的異同問題,在華文教學中成為利弊皆有的“雙刃劍”。正如Lado所指出的,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母語對目的語的學習有影響,在學習者的母語跟目的語一致的地方,就產(chǎn)生“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在母語和目的語不一致的地方,就產(chǎn)生“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Rod Ellis,1999.)。②
筆者認為借用母語是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常用的學習策略。主張把母語和目的語拿來對比,把一致與不一致之處作為語言教學的重點。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不少人認為日本留學生學習漢語要比學習其它語種容易,因為日語中有大量的漢字存在,但也有人指出,這恰恰造成了引起偏誤的條件。我們在以日語為母語的二語習得者的造句作文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同形字詞誤用的偏誤。因此中日漢字定量的對比研究是很有意義的。
筆者根據(jù)多年在日華文教學的實踐,針對母語為日語的華裔及日本人學生,將中日漢字異同比較法引入華文教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教學中,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學會遷移知識的能力。現(xiàn)將若干思考與具體做法簡述如下,以求方家指正。
日本常用漢字中有1121個與中國漢字字形相同,占日本常用漢字的57.6%。這些漢字大部分保留了漢語的詞義,如“學生”“學?!?、“教室”、“民族”等。利用大量同形同義的漢字,可以讓學生迅速掌握漢字,增強學華文的自信心。
讓學生通過似曾相識的例字,從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所需闡釋的漢字規(guī)律。如:愛情緣……
例1:教學可由“愛”引入,繁體“愛”中日同形同義。對于漢字文化圈的學生,這個漢字并不難認也不難寫。師生之間可以馬上溝通:“愛學生?!?學生在日語中也同義)再“你愛的人是誰?”繼而指出“愛人”是同形不同義。日本“愛人”指的是情人。由字到詞到文化,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例2:“家”:“你家在哪里?”與“你家有幾口人?”的“家”意思不同。(這個“家”字在日語里是“家族”的意思)
速成語言學習,最重要的是多和快??蓪⒔炭茣娃o典一體化,根據(jù)初級常用漢字到日常用語,留學、旅游、商務等,完成短時間漢字速成。如:你去過北京,東京,京都,北海道……
A 常用漢字 名詞
B 常用漢字 形容詞(表)
C 常用漢字 動詞(表)
從以上列表可以看出,學中日漢字同時記住了繁體字。掌握繁體字,有利于攻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
漢字教學中量的訓練很重要,先給學生中日同形同義的漢字組合,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很快就能讀懂短文,有利于增強信心。
例 文
要在讀音上下功夫。日語的訓讀和華語相似但不相同,容易混淆。日本人學華語的難點在于讀音,究其原因這是其一。由于篇幅有限,這一問題將另文闡述。
由于漢字的輸人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日本在引進漢字的過程中,結合本國的國情對漢字進行了改造和創(chuàng)新。因此,即使是相同的漢字,語中有些卻表達了完全不同的詞義。同形歧義漢字也不少,切勿望文生義。如手紙,切手,頑張等。如日語的“走”是漢語的“跑”的意思;日語的“機”是漢語“書桌”的意思;日語的“本”是漢語“書”的意思等等。
又如,中日都有十二生肖:鼠,牛,虎……但日本十二生肖的“豬”是野豬。據(jù)“日本人姓氏大觀園”介紹,日本人姓氏很多都跟勇猛的野獸有關系,其中跟野豬有關的就有豬木、豬尾、豬爪、豬飼、豬鼻、豬野等,《櫻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同學有叫豬太郎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因為野豬的勇猛,日本人以豬為姓,希望能像野豬一樣神勇無敵。日本文字假中國文字創(chuàng)制而成。但由于語言文化的背景不同,同形漢字意思并不一定相同。
以日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習得漢語詞匯時,同形同義詞習得無難度,同形近義詞應作為習得的難點和重點。
雖然日漢同形,但詞義卻不完全相同。
例1:“灑脫”一詞,在漢語中可以指代言談、舉止、風格等頗為自然的意思,日語中只指文章,書畫等灑脫、瀟灑。
例2“清凈”一詞在日語中只指“潔凈,一塵不染”,而漢語則還具有“沒有事物打擾”之意。
例3“對象”一詞在日語中只指目標,沒有漢語中“戀愛的對方”這種常用的含義。
例1:“柔軟”一詞,除了有“柔軟”之意,還有漢語語義中所沒有的“靈活”之意。
例2:“無理”一詞,除了“沒有道理”和漢語意義相同,還有“強行,硬干”或“不合適,難做”的意思是漢語所沒有的。容易搞錯,務必特別小心。(三)近義詞的對照細讀法
例:區(qū)分近義詞:“生病”“得病”“犯病”
(1)我可不想生病{得病}??!(×犯病)
(2)一旦得病{生病}(×犯病),怎么能如期完成這項工作呢?
(3)嗨,你看我對“病”這么敏感,該不會真犯什么(毛)病吧?(×生×得)
(4)經(jīng)常運動的人不容易生病{△得病}。(×犯病)
(5)肝炎會傳染,小心得病。(×生病×犯病)”
(6)他不幸得了傳染病。(×生×犯)
(7)她得的是相思病。(×生)
(8)生病,是細胞在喊救命。(×得病×犯病)
(9)她得了急性腎病,住了兩個月的院。(×生×犯)
(10)她又犯老毛病了。(×生×得)
(11)我的電腦老是犯病。(×生病×得病)
(12)犯病的不吃,犯惡的不說,犯法的不做。(×生病×得病)
通過對照,學生有所理解,用起來就不會錯誤百出了。
如中日共同的“女”字——我們熟視無睹的“女”字是如何誕生的?她一出生就帶著性別歧視的胎記。從“婦”“女”等漢字的象形、會意之說可以看出,女人始自文字之初,就被規(guī)定了性角色的行為、姿勢、態(tài)度與作風。
考察中日漢字中含女字的漢字,如:妓、妖、奸、媚等字的來源及其解說,也處處可見性別歧視的印記。
漢字影響了中、日、韓等亞洲國家。性別支配是這個漢字文化圈中無處不有的意識形態(tài)。以女性主義的視點重審漢字圈中與女字相關的文字,比較中、日漢字之異同,追溯漢字文化的歷史、傳承與變異。
漢語里感情形容詞的疊音詞如:
AA型:凄凄,慘慘,戚戚。
BABA型:冰涼冰涼,通紅通紅。
ABB型:喜洋洋,暖洋洋,氣乎乎,氣鼓鼓。.
AABB型:歡歡喜喜,高高興興,快快活活,和和氣氣。
漢語置音種類多,型式較固定,有點復雜,而日語置音詞較直觀表達,通俗易懂,情形細致生動。擬聲詞,擬態(tài)詞多與日本人的直觀表達的強烈心情有關吧。③
日語在形態(tài)上屬于黏著語,而漢語則屬于孤立語。防范母語干涉力避誤用。
因語法不同,相同漢字組詞組句容易出錯,教學生靈活的漢字組合法時,要注重句式糾錯。
如賓語放錯位置:我要結婚你。
華文教學對象(國別)不同,必將規(guī)定著華文教學的規(guī)劃及其實施,規(guī)定著華文教學的策略及組織,規(guī)定著華文教學的內(nèi)容與方法等。華文教學促使我們注重國別的特殊性而因材施教。分析教學對象的特征,目的在于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也就會更有成效。教材在練習設計方面也應注重漢字知識點的編排。
注釋:
①郭 熙:《關于華文教學當?shù)鼗娜舾蓡栴}》,《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第2期(總第84期)。
②(美國)Rod Ellis.《第二語言習得概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年。
③李 瑾:《中日感情形容詞比較管窺》,《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總第43期)。
郭 熙主編:《華文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何培忠、馮建新:《中日同形詞淺說》,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
賈益民主編:《中文》,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金田一京助、山田忠雄:新明解國語辭典第5版,東京:三省堂出版社,1999年。
王 軍:《中日相同漢字不同詞義的詞匯比較》,《寧波丁程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吳勇毅:《新時期海外華文教育面臨的形勢及主要變化》,《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張玉聽:《中日漢字的簡化比較》,《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