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 要:通過兩個叛逆孩子的案例,闡述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教育更應該將育人作為教育的宗旨,也是根本目的,而不是開除,將學生一棍子打到社會上,推卸教育的責任。
關鍵詞:叛逆;溺愛;轉變
曾看到這樣一個錄像:兩個90后的叛逆孩子巡回講
演。我被他們真誠的懺悔感動了,為他們的進步而欣喜,更為他們轉變的原因——學弟子規(guī)而驚訝!
第一個男孩曾被十三所學校開除,他每日除了吃喝就是打架,最后干脆跑到北京胡混,但混得很有錢,離家六年后回到家,也沒見他媽媽,直到把錢花光,他媽找到他答應給他錢讓他去北京,但必須看完一個錄像帶。當錄像上出現(xiàn)這樣一句話: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他就問她媽媽這是真的嗎,他媽媽說是的,只要按她的話去做就同樣會改變他的命運。出于好奇他真按媽媽的要求去做義工,穿上舊工作服,騎上舊自行車,每日在養(yǎng)老院干最臟的活——倒垃圾,由于任勞任怨很快得到老人們的喜愛,在四個月后居然有人找到他給他安排工作,原因是他能吃苦受累。
當他知道時激動得哭了,說他長這么大就沒干過人事兒,
但他非常希望被人尊重,他就干了這么點事就得到了人們的尊重,他很后悔以前走的彎路,他感謝他媽媽,他媽媽每天晚上用弟子規(guī)教育他,什么叫“命”?人一旦下跪認錯了,人的命運就會改變!他哭著說:“老師只教他知識不教他如何做人!”另外,他媽媽的話也非常令人感動:“兒子,你二十歲不回頭,我會等你三十歲回頭,三十歲不回頭等你四十歲回頭,等你五十歲,六十歲——只要媽媽活著就不會放棄你!”我真為這樣執(zhí)著的媽媽感動。
另一個案例是一個女孩兒,這是一個被父母寵壞的孩子,她是父母在將近五十歲時才生下的,在五歲以前從沒有自己走下過樓,都是父親放在肩上扛下來的,從來都是父母倒水才喝,十幾歲了襪子都是一買一百雙,穿一雙扔一雙,不回家經常住旅館。這是一個被溺愛寵壞的孩子,還是一個叛逆的孩子,這里有她媽媽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父母不和,經常打架,媽媽在她四歲時說要離開家,她就嚇得一夜不睡坐在門前守著,到后來媽媽還是走了,爸爸經不住寂寞經常出入舞廳,在家里感到寂寞的她開始暗暗恨她的父母,從來不給他們好臉色。直到后來看到一個教育光碟,說一位父親將他孩子吃的母乳裝到瓶子里,等孩子長大后再打開瓶子,發(fā)現(xiàn)里面的乳汁都變成了紅色的血,她頓時醒悟,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來她的母親為她付出了許多,
而她卻從來沒給他們回報。她懺悔,此時才發(fā)現(xiàn)父母已兩鬢斑白,父親得白血病已到晚期了,真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反觀這兩個叛逆孩子轉變的案例,我們應該看到凡是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一定有家長的原因,或是溺愛,或是疏于教育,造成孩子畸形的人格。
無論作為父母還是教師,對于受教育的孩子,我們都要做到永不放棄!
(作者單位 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