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敏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告訴我們:“任何章程和任何綱領,任何人為的管理機構,無論他們設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業(yè)中的作用?!苯菘私逃铱涿兰~斯則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一句話,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教師要想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就必須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的道德要求。
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個人認為應做好以下三點:
一、讓每個學生相信自己“我能行”
學生往往依賴于教師的引導,通過參與和表現積累經驗,發(fā)現自己,提高能力和適應性。而在實際生活中,班主任往往比較關注成績好、能力強的學生,他們的鍛煉機會無疑就比一般學生多,這樣就會對一般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班主任應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目光放在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上,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每個學生公平地參與班級活動,并在活動中表現自己。在此過程中,學生樹立了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二、循序漸進,知行統(tǒng)一
培養(yǎng)品德集中到一點,就是要落實到道德行為上。道德行為總是要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正確的行為方式才會帶來良好的行為效果,小學生特別是兒童對行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體性和情境性。班主任、家長必須對其進行具體的指導,細致地加以評價。對高年級學生,除了讓他們明了道德行為的一般要求、規(guī)則和步驟外,還要使他們具有獨立地靈活地選擇道德行為的能力。
三、把期望的目光放長遠些
作為班主任,總是希望自己的觀點能被學生接受,自己的話語最好立刻在學生身上得到兌現,學生朝著自己設想的目標邁進。這種填鴨式的教育無疑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違背兒童心理特點的。學生是有思想的個體,作為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把期望的目光放長遠些。當學生學習失去信心時,班主任滿懷期望,幫助其恢復信心,并發(fā)掘其才智;當學生自暴自棄時,班主任滿懷期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勇氣;當學生出現錯誤行為時,班主任滿懷期望,幫助其認識錯誤,改正缺點。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擁有太陽,才能給人以陽光;只有掌握了愛的藝術,你的心血才會澆灌出燦爛的希望之花。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天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