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云 張 翼 羅永忠
(遵義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時間管理傾向指個體在運用時間方式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是一種時間維度上的人格特點[1]。我們認為不同時間管理傾向的人,往往在閑暇時間的安排上存在著差異。
西部師范院校的大學生是一群處于較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大學生,他們在不久的未來將成為西部地區(qū)基礎教育的中堅力量。西部師范類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閑暇安排情況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值得我們?nèi)チ私猓瑥亩龑麄兒侠戆才抛约旱膶W習與生活。
遵義師范學院、欽州學院等三所院校的師范類專業(yè)的學生共有450人測試,共回收有效問卷392份,其中男性124名,女性268名;大一98名,大二189名,大三59 名,大四46 名;文科159 名,理科197名,藝、體、美專業(yè)36名。
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由黃希庭、張志杰編制。該量表各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在0.62~0.811 之間,重測信度系數(shù)在0.71~0.85 之間[2]。大學生閑暇時間及安排調查問卷在采納多位專家的寶貴意見的基礎上編制,該問卷包括閑暇時間狀況、閑暇時間安排及閑暇時間的重要性程度及影響因素三部分。并對問卷進行Cronbacha系數(shù)檢驗,檢測結果均大于0.7,表明該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程度符合要求,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程序上,采用團體測試的方式,在主試的統(tǒng)一指導下一次完成所有問題。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
表1中的M 為平均分,SD 為標準差,從表中可以看出,西部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及時間管理傾向得分都高于中位數(shù)水平,表明西部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時間管理能力。
表1 392名西部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量表的平均分及標準差
調查中,9.0%的大學生每天所擁有的閑暇時間在2小時以下,37.9%的大學生每天所擁有的閑暇時間在2~4小時,27.6%的大學生每天所擁有的閑暇時間在4~6小時,16.4%的大學生每天擁有的閑暇時間在6~8小時,9.2%的大學生每天擁有的閑暇時間在8小時以上。
在閑暇時間的具體安排中:A 為看課外書籍,B為上網(wǎng),C為外出閑逛,D 為睡覺,E 為自修學習,F(xiàn)為聊天、會友,G 為體育健身,H 為兼職,I為參加社團活動,J為上培訓班。
從表2和表3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閑暇時間的具體安排較為豐富,但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會將閑暇時間用來從事上網(wǎng)、睡覺、外出閑逛等活動;時間管理傾向得分高、低在閑暇時間的具體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時間管理傾向得分高的同學選擇看課外書籍、自修學習、兼職、參加社團活動、上培訓班的比率要高于時間管理傾向得分低的同學。
表2 時間管理傾向得分高、低與平時、周末閑暇時間(所占百分比)的具體安排 (%)
表3 時間管理傾向高、低與上課情況的相互關系
我們將時間管理得分低于117.75的19名被試的數(shù)據(jù)和高于195.25的6名被試的數(shù)據(jù)刪除后將被試得分分成高、低兩個等級。來探討時間管理傾向與閑暇時間安排的具體關系。
1.時間管理傾向高、低與上課情況的相互關系
從表3可以看出,時間管理傾向得分高的同學的按時上課的情況要顯著好于時間管理傾向得分低的同學,χ2=11.57,P<0.01。
2.時間管理與每天擁有的閑暇時間之間的相互關系
從表4可以看出,時間管理傾向得分高的同學每天所有的閑暇時間要顯著少于時間管理傾向得分低的同學,χ2=24.49,P<0.0001。
表4 時間管理傾向高、低與每天擁有的閑暇時間多少的相互關系
3.時間管理傾向高、低與閑暇時間對個人重要與否的相互關系
大部分同學(88%)都認為閑暇時間對個人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同時間管理傾向得分的同學在對于閑暇時間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作用的認識上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4.時間管理傾向與閑暇時間安排的相互關系
從表5可以看出,時間管理傾向得分高的同學的閑暇時間安排的計劃性程度要顯著的優(yōu)于時間管理傾向得分低的同學,χ2=19.38,P<0.01。
表5 時間管理傾向高、低與閑暇安排的計劃性程度的相互關系
5.時間管理傾向高、低與學校各種設施對閑暇時間安排的滿足程度的相互關系
從表6可以看出,與時間管理傾向得分低的同學相比,時間管理傾向得分高的同學對自己閑暇時間安排更為滿意,χ2=19.59,P<0.01。
表6 時間管理傾向高、低與閑暇安排的滿意程度的相互關系
第一,西部地方師范大學生閑暇時間較為充足,閑暇安排多元化,但總體層次較低。
從我們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西部地方師范大學生的閑暇時間較為充足。如何有效地引導這些學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閑暇時間,充分利用閑暇時間發(fā)展自我、提高自我就成了大學教育需要解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根據(jù)人們在閑暇時間內(nèi)所從事活動的價值的高低美國學者納希把閑暇分為三種價值類型(即負價值、零價值和正價值)[4]。根據(jù)納希的觀點,西部地方師范大學生的閑暇活動大多處于零價值階段,正價值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較少,閑暇活動總體而言層次較低,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第二,西部地方師范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閑暇時間安排的關系。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西部地方師范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影響著他們的閑暇時間的安排。時間管理傾向是一種人格特征,分為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個體在運用時間上價值觀、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效能的心理和行為特征[5]。
時間價值感是指個體對時間的功能和價值的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觀念;在本研究中,時間管理傾向高、低的大學生都認為閑暇時間對于個體發(fā)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時間監(jiān)控觀是個體利用和運籌時間的觀念和能力,包括計劃安排、目標設置、時間分配、結果檢查等一系列監(jiān)控活動;在本研究中,不同時間管理傾向的人在是否按時上課、每天所有的閑暇時間的數(shù)量以及閑暇時間的計劃性上都存在顯著性的差異。時間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利用和運籌時間的信念和預期,反映了個體對時間管理的信心以及對時間管理行為能力的估計,具體到本研究中,時間管理傾向高、低的大學生對于閑暇時間安排的滿意程度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1]古玉,譚小宏.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自信的相關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4).
[2]秦啟文,張志杰.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質量關系的調查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2(4).
[3]Michael J.Leitner,Sara F.Leitner,and Associate.Leisure Enhancement[M].London:The Haworth Press,1989.
[4]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