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風云變換人不變——評張昌華的文化名人小傳

      2013-11-01 02:01:50竇金龍
      揚子江評論 2013年2期
      關(guān)鍵詞:小傳季羨林歷史

      竇金龍

      新世紀已走過十年,在亂象疊生的當下,中國當代的知名作家們似乎不約而同地轉(zhuǎn)向了歷史,在一種巨大的歷史求真沖動之下,紛紛祭出大部頭作品,以試圖“記錄”歷史、“書寫”歷史。然而進入歷史的方式多種多樣,文學評論家郜元寶在一篇文章中講道:“中國作家太喜歡離開他們熟悉的某個角落而企圖把握宏大的歷史問題,結(jié)果大都以失敗告終?!痹诒姸嗟臅鴮憵v史的行為之中,張昌華的寫作也可以算作其中有個人特色的一類,他近年來撰寫出版了一系列文化名人小傳,其中包括《 曾經(jīng)風雅》、《 民國風景》、《 故人風清》、《 百年風度》等等,在上個世紀中國百年歷史天空里,擷取其中閃耀的星斗,孜孜不倦地勾畫出了一個燦爛的百年中國的星空,王侯將相、文人學者都在他的筆下鮮活起來,在他的寫作天地里,一幅漫長的畫卷鋪展開來,隨之展開的是百年中國滄桑變幻的歷史,也是中國社會精英的靈魂變遷史。在歷史紛繁復(fù)雜的種種表象之下,他的名人小傳寫作始終以“人”的標準一以貫之,將歷史還愿為“人”的行為、選擇、心氣……形成了一片富有生命力的圖景。

      一、人物:名士風流

      張昌華的人物小傳系列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寫了近百位文化名人,涉獵范圍非常廣泛。有身世煊赫但命途坎坷、結(jié)局暗淡的民國公子和“舊王孫”;有極盡個人操守、氣節(jié),民國時期特立獨行的從政學人;有文人本色、英功蓋世的神武將軍;有畢生鐘情于個人喜好,玩物卻不喪志的京城遺老;有風采卓然、慈眉傲骨的大學者……

      古有魏晉時期的名士,飄然欲仙、瀟灑倜儻,在亂世中放蕩不羈、吾行吾素,種種怪形異態(tài)絕非儕輩所能接受,但卻讓人真實地體會到一股風流態(tài)度,生命在他們手中真正得以最自由地舒展。民國雖不比魏晉,確也有著眾多名士風流的吉光片羽。封建王朝倒塌,新的社會形態(tài)、文明進程尚在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之中,新舊交替,外來的思想、事物也開始沖擊著沉睡千年的帝國之根基,在那樣一個時代中,勢必會空前絕后地生出多少奇人異事:提倡男人留辮子、納妾而女人要纏足的怪杰辜鴻銘;敢向洋人叫板、創(chuàng)造“弱國也有外交”神話的外交家顧維鈞;高呼“蔣介石一介武夫,其奈我何”的狂人劉文典等等,這些或許已經(jīng)是我們所耳熟能詳?shù)娜宋铮诉@些“名人”之外,還有很多我們并不了解熟悉的風流人物,如“中國水彩畫之父”李劍晨、聾啞作家周楞伽、“二流堂主”唐瑜、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讀過小傳之后便知道,他們在自己身處的時代、在自己所擅長的領(lǐng)域國界里所發(fā)出的光芒足以照耀一片天空,他們的名字從未被歷史淹沒,也不應(yīng)該被歷史淹沒。張昌華便將他們的種種風流都重新呈現(xiàn)出來,記錄過從,鉤沉史料,為他們做匆匆的速寫,以一瞥其風采。

      如他所寫的民國四公子之首的袁寒云,人稱“袁門子建”。生在帝王之家,卻從來無心問政,他只鐘情與文友們對酒當歌,醉心于裙釵胭脂之中。與老師方地山,也全無師生禮法約束,亦師亦友,吟詩喝酒同風流。他是滬上青幫“大”字輩,論幫中輩分,比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還長一輩;他還曾出面牽頭成立中國文藝協(xié)會,并被推舉為主席,包天笑、周瘦鵑、嚴獨鶴、錢芥塵等滬上名流都出席其中。袁寒云的名士風骨還表現(xiàn)在他窮困潦倒,甚而三餐難繼時,寧肯不惜臉面賣字乞生,也不向權(quán)貴們伸手。他的民族氣節(jié)也為人稱道,不當漢奸,不為日本人所利用。他這一生大起大落,風流瀟灑,病逝后,送葬之人有黑白兩道、官商巨賈四千余人,還有可稱奇觀的是數(shù)百名煙花女子為他披麻戴孝,感其恩情。張昌華把這樣一位民國風流名士的行蹤點滴記錄下來,如此名士早已不再,如此風流也難以尋覓。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jié),也是歷史車輪前進過程中遺留下的轍聲,余音繞梁,讓人追憶感念不已。

      還有另一散淡之人,民國公子張伯駒,生于官商巨賈之家,但他不認官、不認錢,醉心詩詞、書畫、戲曲,成了京城第一大玩家。張昌華在書中引用章伯鈞的話評價說:“中國文化有一部分,是由統(tǒng)治階級里最沒出息子弟們創(chuàng)造的。張伯駒就在玩古董字畫中,玩出了大名堂,有了大貢獻。”他把自己私人所藏國寶獻給國家,為中國文化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反右”運動中仍被打成“右派”,而他卻毫不在乎這種政治評價,以散淡之人自居,毫不理會政治風云,只經(jīng)營自己琴棋書畫的生活。也只有這樣的名士公子,才能有如此的作為和心境。

      張昌華的名人小傳所選擇的人物中,有很多如此這般的風流名士,這是歷史的遺跡,是不能磨滅的中國精英們的身影和光芒。作者曾講道:“我想象中的民國范兒,應(yīng)該是有品味、有風度、有趣味、個性張揚的人物,但在個人操守上是清白的,最起碼是有道德底線的?!睘樗麄兞鳎瑒t是對這種風流的追想和懷念,以別樣的眼光進入歷史,感受滾滾紅輪之下,“人”所彰顯的風姿,這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魅力。

      二、事跡:拾趣者說

      張昌華的名人小傳的傳主自然有民國時的風流名士、奇人怪杰,也有我們現(xiàn)如今耳熟能詳?shù)膶W者名人,那些百年中國的文化界不能繞過的人名:胡適、蔡元培、陳獨秀、傅斯年、章太炎……也都出現(xiàn)在他筆下。關(guān)于他們的生平撰述已經(jīng)太多了,他們的人生履歷都是“富礦”,但持續(xù)不斷地挖掘,也有枯竭之日。張氏作傳,很多時候都回避掉了著名傳主的生平大事,那些人所共知的豐功偉績已經(jīng)不能再反復(fù)翻炒。他寫人物,不對人物進行全面的評價和生平概述,而是攫取其中有“趣”的部分,用幾個鮮活的特點或瞬間,把人物形象點綴得豐滿可感。這里的“趣”并非是狹義上的八卦故事、花邊新聞,而是那些非正式、非官方、非嚴肅的評價角度,可能與“高尚”“偉大”無涉,但從這些角度進入一個“人”,才真正把活在歷史中的那些名字還原成了一個個活“人”。

      在他的系列小傳中,關(guān)于季羨林的有兩篇:《季羨林的〈清華園日記〉》和《季羨林及其師友們》。這兩篇小傳都沒有直接正面地描寫季羨林的人格、學問或成就,也沒有把讀者比較熟悉的那些小故事加入其中,兩篇文章各取不同的角度,都很有“趣”。

      《季羨林的〈清華園日記〉》這一篇主要概述了季羨林出版的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日記,從這份日記以及季羨林對待這份日記的態(tài)度,側(cè)面將季羨林這個人物形象樹立起來。季羨林的《清華園日記》內(nèi)容樸素、率真,甚至到粗糙、離譜的程度,活脫脫地把一個求學時期的青年學子的日記出版,絕對赤誠地袒露一個青年人的心跡。對國事、家事的批判,對文學前輩的印象、批評,都和盤托出,日記不僅記錄了豐富多彩的清華生活,還有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與朋友的喝酒、閑聊,還有關(guān)于性幻想的描寫,都一字不刪地展露出來,如此純真,實在是難能可貴。季羨林近百歲高齡,已是當代中國文化界德高望重的大師、前輩,卻毫不掩飾自己的內(nèi)心,真誠地面對自己和他人。張昌華正是擷取了這一點,來展示大師的人格、襟懷和氣度。

      而《季羨林及其師友們》這一篇,主要筆墨也沒有放在季羨林個人身上,而是記敘了近百年來他與陳寅恪、胡適、湯用彤、胡喬木、吳作人這幾位先生交往的過從,把這些來往梳理成文,展示了季羨林先生豐富多彩的人際世界和色彩斑斕的人文情懷,對于季羨林這個人物形象的豐滿和傳記文章境界的開拓,都有很好的意義。其中季羨林與胡喬木的交往過從,寫得尤其耐人尋味。季與胡是清華大學的同學,胡喬木在建國后,官職越做越大,但他從沒忘了季羨林這位老同學,對季的友情有增無減,多次走訪。但季羨林卻因為不想“攀高枝”,一次都沒有回訪過,直至胡喬木逝世后才撰文紀念,平淡從容,溫馨感人。在如今一些人給胡喬木簡單地貼政治標簽的時候,他卻是胡的知己,發(fā)自內(nèi)心地從情感上為其辯白,這一段寫來感人至深。

      還有寫到夏志清的小傳時,作者也沒有把他塑造成一個在文學研究的學術(shù)史上地位顯赫的大學者,而是把他寫成一位“老頑童”。從沒有架子,有幽默感,求學時做過一些荒唐事,但是又有一副“俠骨柔腸”,也很念舊,甚而有時候像小孩子一樣“記仇”任性。諸如此類的種種,選取的都是生活中有“趣”的片段,寫出的是一位似乎長不大的可愛小老頭兒。

      張昌華的人物小傳大多都是這樣寫成,不會按部就班地將人物生平大事加以羅列,而是撿拾生命歷程中那些真實而現(xiàn)貨的碎片和瑣屑,用這些零零碎碎的拼圖,拼出鮮活的“人”的輪廓。在歷史的宏大背景之下,這些屬于“人”的特點,讓歷史更富有生機和活力,更能滲入人心,形成會心一笑的共鳴。

      三、歷史:百年流水

      上個世紀的一百年,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變動最大最多的時期之一。從清王朝覆滅到北洋軍閥的混戰(zhàn),從中華民國再到中國人民共和國,政權(quán)幾經(jīng)易手,更迭繁仍。中國的歷史在這一百年里也常常被分割成為幾個段落加以剖析闡釋,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等,方方面面都遭遇著接續(xù)或斷裂的命運。在這風云變換的百年中,歷史包含了太多沉重的內(nèi)涵,被不同的話語塑造成不同的形態(tài)。然而,在這形態(tài)各異的“歷史”中,“人”是一以貫之的線索,是沒有切斷也無法切斷的脈絡(luò),我們不能將整個大歷史講述清楚,卻可以把歷史中的人提取出來,人物的百年流水,正是見證了百年歷史,身世起伏也隨著政治的風云變幻而搖曳生姿。

      張昌華的傳記作品的傳主,大多都經(jīng)歷了上世紀的百年中國,歷經(jīng)幾個“朝代”,坐觀百年中國的政治變遷。他所寫的這些社會精英階層的人士或許不能夠完全代表整個中國的歷史狀貌,但也可以從一個側(cè)面提供我們觀察歷史的入口,在這些人物身上管窺歷史發(fā)展、政治風云,因有了切身的生命體驗,雖然是主觀經(jīng)驗,但從某種程度而言,或許也更加客觀。

      在《故人風清》一書中有一篇長文——《楊憲益的百年流水》,這篇文章與別篇不同,文章沒有像其他小傳一樣,以人物不同側(cè)面不同特質(zhì)為小標題來結(jié)構(gòu)全篇,而是以百年的時間順序為脈絡(luò),分不同的階段,敘寫楊憲益一生的歷程。名為“流水”,看似流水賬一般的記錄,卻是把一段顛簸起伏、精彩又坎坷的生命歷程展示了出來,與此同時,百年中國的歷史也隨之展開。

      楊憲益年少時就不在乎封簡禮法,生有反骨,喜好自由。他出國留學后,關(guān)心政治,在海外積極參與各種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熱衷于運動、革命這些青年人喜歡的熱血沸騰的活動,并在這一時期收獲了未來與之相伴一生的英國女子戴乃迭的愛情。四十年代回國后,在國共內(nèi)戰(zhàn)之時,種種因緣際會,讓他參與到了中共地下黨的工作之中,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后,他便也置身于歡迎新政權(quán)的行伍之中。然而新政權(quán)并沒有給他持久的愉悅,50年代后期,運動頻繁,楊憲益也不斷被“運動”著。直到“文革”開始,他與夫人分別被抓捕,70年代二人出獄?!拔母铩苯Y(jié)束后,他的命運又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楊憲益接受了道歉,并被政府委以重任。但他對自己的“走紅運”有著清醒的認識,他開始遠離政治,但因“文革”而帶來的家散人亡的創(chuàng)痛永遠無法彌合,在妻子過世十年后,他也離開人世。楊憲益的一生是和中國的政治變遷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在幾個重要的政治分水嶺,都做出過自己的選擇,就像整個國家因為某些節(jié)點而改寫了歷史一樣,他的選擇也決定了他一生的起起伏伏。他只是個知識分子文化人,并沒有長袖善舞、操控時局的能力,只能隨著百年中國的流水而動,他只是這水上的一葉小舟,無法掌握自己的航向,只能跟隨歷史的大潮而漂向前方。

      張昌華的人物小傳中,有很多傳主在上世紀40年代前后去往臺灣,他們在海峽對岸的生命經(jīng)驗,或許也可以見證島上的幾度春秋、風云變換。如文人將軍孫立人的事跡和經(jīng)歷,作者也是極盡客觀地呈現(xiàn)了這樣一位功高蓋主的將軍在海峽那邊后半生的命運沉浮,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也足以見出政治風云和社會變遷。他們在另一塊土地上見證了百年中國后半部的另一支血脈的歷史。

      張昌華寫這樣的世紀人物,也盡可能地做到了沒有把個人好惡強加進去,敘述人物的事跡時,他沒有對某一個政權(quán)做出過任何褒貶的評價,沒有對某一次政治運動、革命妄下斷言,也沒有對傳主人物的生命選擇做出任何評點。政權(quán)無所謂好壞,過去的歷史也無法被改寫,既然沒有判官的義務(wù)和企圖,也沒有自作聰明的一家之言,那就尋找在這歷史中的人,這才是真正可以感知到的,不會被洪洪巨流吞沒的溫度,不會被漫天風沙遮蔽的身影。人物的流水見證歷史的長河,以“人”為線索、為標準,盡管沒有直言,或許自然可以丈量出歷史的尺度,勾勒出歷史的形貌。

      張昌華的文化名人小傳的寫作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頗為豐厚的成果,近百位文化名人在他的筆下復(fù)活,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同的風度翩然,總是讓人神往、追憶。那蒙了一層灰塵的百年中國歷史,也逐漸在這些復(fù)活的人物身上熠熠閃動。張昌華曾坦言道:“我非史學工作者,缺少史學家的見識、嚴謹和科學。我只單純地憑我所感興趣的一些紛雜的史事,用文學語言將那年那人那事客觀地敘述出來,與讀者共同分享傳主的風雅而已,絕沒有‘演義’。”文學畢竟是感性的,是來自人心、來自靈魂的觸摸和躍動,用心去體會個體生命,進而感覺到歷史的溫度,這些其實已經(jīng)足夠。

      【注釋】

      ①僅2011年之內(nèi)就發(fā)表出版了王安憶的《天香》、賈平凹的《古爐》、方方的《武昌城》、格非的《春盡江南》(“烏托邦三部曲“最終篇)等書寫歷史的長篇小說。

      ②郜元寶:《當代文學和批評的七個話題(中)》,《上海文學》2011年第11期。

      ③張昌華:《故人風清》,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54頁。

      ④張昌華:《百年風度》,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382頁。

      ⑤張昌華:《曾經(jīng)風雅·自序》,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頁。

      猜你喜歡
      小傳季羨林歷史
      哇忍波小傳
      香格里拉(2023年2期)2024-01-04 05:36:54
      我的書齋
      聽雨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夏字小傳
      學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42
      “疾病”小傳
      學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40
      季羨林的養(yǎng)生啟迪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16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咪咪(節(jié)選)
      歷史上的6月
      克山县| 乐陵市| 义马市| 进贤县| 麦盖提县| 台前县| 夏河县| 汉中市| 厦门市| 扶沟县| 北碚区| 承德市| 平利县| 安国市| 阳春市| 柏乡县| 治县。| 高尔夫| 赣榆县| 关岭| 汉沽区| 额济纳旗| 黑河市| 中阳县| 尉犁县| 汝州市| 威远县| 丰县| 玛沁县| 定州市| 陈巴尔虎旗| 平泉县| 株洲市| 桃园市| 枣强县| 奉化市| 芮城县| 镇雄县| 瑞金市| 华坪县| 台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