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郊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文藝活動家、民間文藝工作者。1920年,彭燕郊出生于福建省莆田縣。1938年加入新四軍,此后,在桂林、重慶、香港等地從事創(chuàng)作和文藝活動。1949年,在北京參加全國第一次文代會。1950年后定居湖南。先后在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學院、湘潭大學等校任教。新時期以來,彭燕郊進入新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寫作并發(fā)表了大量詩作,出版《彭燕郊詩選》、《高原行腳》、《當代湖南作家作品選·彭燕郊卷》、《夜行》、《野史無文》、《紙墨飄香》、《和亮亮談詩》、《彭燕郊詩文集》等作品集;同時,彭燕郊先生花費了大量心力組編大型詩歌翻譯叢書“詩苑譯林”,主編《國際詩壇》、《現(xiàn)代世界詩壇》、《犀牛叢書》、《現(xiàn)代散文詩譯叢》等叢書。此外,1940年代以來,在民間文藝工作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曾與鐘敬文合編《光明日報》的《民間文藝》副刊,在大學開設民間文學課程,出版《湖南歌謠選》,主持民間文學刊物《楚風》等。彭燕郊先生的創(chuàng)作以及他所從事的文藝活動、民間文藝工作,在文化界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2008年,彭燕郊先生去世之后,《彭燕郊文(全)集》編輯委員會即開始著手整理他遺留下來的大量作品,已整理出版的有《那代人》(回憶文集)、《一朵火焰》(詩集)、《漂瓶》(散文集)、《彭燕郊談中外詩歌》(在湘潭大學的講義)等著作以及一些零散的詩文作品,土改日記等作品亦在出版之中。但彭燕郊先生書信的搜集與整理始終是一個難題。彭燕郊先生是一位熱情的書信家,數(shù)十年來,在與文藝界人士(包括一般的讀者朋友)交往、編輯各類譯叢等等過程中,彭燕郊先生寫下了大量的書信,但我們目前所搜集到的書信還相當有限。
為了更為全面地展現(xiàn)彭燕郊先生的文學形象,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化史保存一份獨特而珍貴的資料,現(xiàn)向海內外的朋友們征集彭燕郊書信,以作將來編輯多卷本彭燕郊書信集之用。懇望海內外的朋友撥冗賜寄(信件、信封的原件、復印件或掃描件均可),若方便,還望能提供200字左右持信人簡歷或撰寫相關回憶文章。我們將在書成之后,為您寄上樣書兩冊。來信來稿請寄: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市廣路242號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藝術設計系 張丹丹女士 收;郵編:511400;聯(lián)系電話:13710388527;郵箱:dandan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