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勝平
(湖北省黃石市愛康醫(yī)院中醫(yī)科,湖北 黃石435000)
肱骨外上髁炎俗稱“網(wǎng)球肘”,多見于經(jīng)常旋轉前臂、伸、屈肘關節(jié)的工作者,如羽毛球、網(wǎng)球運動員,廚師、木匠、油漆工等,筆者取張文兵、霍則軍首先提出并用于臨床的反阿是穴[1]針刺治療網(wǎng)球肘30例,取得很好療效,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中醫(yī)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2歲,病程2周~10個月、平均2個月。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0歲,病程2周~10個月、平均2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癥狀體征及治療前痛覺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2]:有前臂伸肌的慢性牽拉損傷史。肘外側痛,可波及肘兩側或前臂。橈側腕伸肌起點處(或肘外側)壓痛,前臂內旋、屈腕伸肘時引起肘外側痛。肘關節(jié)活動正常,肘部X片顯示正常。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年齡18~75歲,近期患病肢體未出現(xiàn)過外傷。
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傳染性疾病及各種情況不能配合治療、觀察、檢查,無法判斷療效。
觀察組:①選穴:反阿是穴與阿是穴相對。按壓該穴則原病性疼痛和關節(jié)活動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反阿是穴本身也有(但不絕對)明顯壓痛(刺痛、酸脹)。反阿是穴一個位于上臂中下1/3交界處、上臂外側肱橈肌的起始處(有時位于肱二頭肌外側、肱肌外束的起始部),另一個位于肱三頭肌外側頭的肌腹上。手三里也為備用的反阿是穴。選好穴位,精確標記。②操作:用直徑0.30mm、長40mm的一次性針灸針,進針點常規(guī)皮膚消毒,以針體與皮膚垂直進針,使得氣,每次20min,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共2個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
對照組:采用針刺傳統(tǒng)取穴。①選穴:取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②操作:同觀察組。
治愈:疼痛、壓痛消失,持物無疼痛,肘部活動自如。好轉:疼痛減輕,肘部功能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2]。
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治療采用χ2檢驗。
兩組療效見表1、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t=4.22,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后差值觀察組 30 7.25±1.73 2.52±0.76 4.73±2.12△對照組 30 7.12±1.98 3.96±0.84 3.16±1.36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網(wǎng)球肘屬中醫(yī)“筋痹”范疇,主要是由于肘部勞損,以致局部氣滯血瘀,脈絡受阻,經(jīng)氣運行不暢,或因風寒濕邪,客于肘部,以致氣血凝滯,筋脈失和,不通則痛。反阿是穴是基于腧穴力敏化理論的一種新的取穴方法,是腧穴力敏化中的“按之快然點”,敏化穴位最能體現(xiàn)穴位的特異性,在療效上要優(yōu)于靜息態(tài)的穴位,所以針刺反阿是穴,療效遠優(yōu)于常規(guī)靜息態(tài)經(jīng)穴的治療[3]。
《靈樞·五邪》記載“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鹅`樞·背腧》記載“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反阿是穴法又名“肌肉起止點療法”,是張文兵和霍則軍根據(jù)《黃帝內經(jīng)》中取穴基本原則,結合現(xiàn)代解剖學,從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充分體現(xiàn)了針對經(jīng)筋的“整體”觀念,具有取穴簡捷易學,見效快的特點。針刺反阿是穴治療網(wǎng)球肘是針灸理論“刺之要,氣至而有效”在臨床治療中的具體體現(xiàn),繼承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針灸理論。
[1]張文兵,霍則軍.肌肉起止點療法-反阿是穴[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5.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9-190.
[3]楊曉鴻.反阿是穴治療膝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