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勤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索爾·佩爾馬特,和另兩位科學家一起獲得了201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獎。這位天體物理學家得到消息時正在監(jiān)考,據(jù)學生們在校內(nèi)網(wǎng)上說,教授淡定地告訴大家:“我終于也有自己的停車位了?!?/p>
在伯克利,如果你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學校會獎勵你什么?大筆獎金?獨棟別墅?各種頭銜?巡回演講?不,這些都沒有。如果不是到伯克利大學作過采訪,筆者也不太明白諾貝爾獎和停車位之間能有什么關聯(lián)。當時伯克利大學圖書館館長指著一排寫著“NL”標志的停車位,向我們介紹:“這些車位是專門為諾貝爾獎得主服務的,其他車輛均不得占用。這是學校給他們的唯一獎勵?!?/p>
伯克利大學風景優(yōu)美,氣氛活躍,但車輛不能隨意出入,更不用說隨便停車了。NL,是Nobel Laureate(諾貝爾桂冠得主)的縮寫,這樣一個藍色的專屬停車標志,是學校向諾獎得主致敬的方式。筆者在伯克利校園里看到的專屬停車位,除了殘疾人的,就是諾獎得主的,有個NL車位上,停的是輛山地自行車,看來車主一定身體倍兒棒。
歷年來曾在伯克利工作或深造的諾貝爾獎得主,不少于66位,在該校物理系前,NL車位就有5個。得了諾貝爾獎,不漲工資不升職,照樣上課,照樣監(jiān)考,照樣做實驗,不同的是“咱的車終于有地兒停了”。
對于這個獎勵措施,伯克利的教授是這樣闡述的:“做學問如果沒有一顆淡定的心,沒法繼續(xù),更不可能前進?!?/p>
桂冠,由月桂的枝條編成,它閃耀的不是黃金或鉆石的光芒,只有久遠的芬芳。狷介自守,不驕不躁,這樣淡然處之的態(tài)度,讓桂冠回歸了它的本質(zhì)。諾貝爾獎不是功勞簿,更不是終身成就獎,它激勵著精英們不斷向未知領域探索,永不失去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的動力與熱情。
伯克利為什么能走出6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搶車位”也許是原因之一。
(摘自《報刊精粹》2012年第9期 插圖:珈 銘)
責編:熊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