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慶 董愛華
(新疆警察學院語言系,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3)
我院于2001年5月升格為??圃盒?,目前,經教育部批準又升格為本科院校。作為獨具特色的漢語教學是學院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學院辦學整體效益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順利開展我院預科漢語教學,切實提高預科生的漢語水平,筆者對學院2012級預科生漢語閱讀學習策略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選取了2012級預科本科3區(qū)隊和???區(qū)隊2個區(qū)隊的預科學生,共97人。調查方法采用的是問卷調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問題,調查問卷為漢維雙語文字。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95份,回收90份,有效問卷86份。其中,男生74人,女生12人;維吾爾族54人,哈薩克族19人,柯爾克孜族2人。
表1 預科學生漢語閱讀策略使用情況的描述性統(tǒng)計
從表1可以看出,5大策略的平均值均大于3.50,說明這5類閱讀策略均被預科生較為頻繁地使用。將策略按平均值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認知策略(M=3.99)、詞匯策略(M=3.96)、元認知策略(M=3.84)、閱讀習慣(M=3.64)和依賴母語策略(M=3.51)。調查結果表明,認知策略是預科生使用最頻繁的策略,這一結果與Oxford(1990)、O'Malley(1985)和 A.Chamot(1987)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他們之前研究均得出相同的結論-認知策略是第二語言學習者最常采用的策略。問卷結果表明預科學生能有意識地監(jiān)控自己的閱讀學習,積極制定閱讀計劃,在課外大量閱讀漢語讀物。二語習得研究表明:漢語學習者使用母語策略具有階段性的特點,即在漢語學習的早期,對母語的依賴程度較高,學習漢語時間越久,其對母語的依賴程度越低。預科生依賴母語策略的平均值為3.5,表明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習慣于將閱讀材料翻譯成母語。預科生學習漢語均在10年以上,其對母語的依賴程度如此之高,既反映出其用漢語直接思維的能力較差,也反映出大多數預科生的漢語水平仍然較低。
表2 各項閱讀策略平均值與標準差的對比
所有閱讀策略得分均在3分以上,說明大多數預科生有主動使用閱讀策略的意識,且在閱讀學習中,頻繁地使用了各種各樣的閱讀策略。策略2、15、16、18、19、20 屬于阻礙性策略,通常會影響閱讀速度和閱讀效果。這些策略的平均值都在3以上,其中有3項平均值在4分以上,說明預科生在閱讀學習中頻繁地使用了這些阻礙性策略。使用策略2的學習者通常喜歡關注細節(jié),忽視對文章的整體理解,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策略15是依靠語法規(guī)則和文章結構來理解句子的方法,通常只有初級階段的學習者經常使用這種閱讀理解方法。長期使用這種策略有礙于閱讀能力的提高。策略16屬于阻礙性詞匯策略。預科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時,應當具備跳躍障礙的能力和適當的猜詞能力,能對生詞適度容忍,有助于培養(yǎng)快速閱讀能力。策略18和策略20屬于不良閱讀習慣,不僅有礙閱讀速度,還易使學習者過分依賴言語,降低對語義的感知度,閱讀理解停留在表層面。策略19不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整體理解漢語文章的能力,使用該策略的學習者過于關注細節(jié)性信息,忽略對文章主旨和大意的把握。預科生應當克服這些不良的閱讀習慣,以提高閱讀速度,增強漢語語感。
1.自我管理。問卷調查顯示,除策略5外,其余四項自我管理策略的使用率均超過半數,表明預科生在漢語閱讀學習中有自我管理意識,能夠主動使用自我管理策略。使用策略1的預科生達81.4%;使用策略3的預科生達82.7%,這說明預科生能夠在課外主動閱讀漢語讀物。課外閱讀能擴大知識面,同時得到學習語法和詞匯的機會,有效促進漢語的習得。使用策略2的預科生占82.7%,該策略屬于阻礙性策略,通常會影響閱讀速度,忽視對讀物的整體理解,妨礙閱讀能力的提高。有72.1%的預科生使用策略4,筆記策略是一種標記策略,可以幫助閱讀者記憶詞匯,加深理解閱讀內容,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但是,近三分之一的預科生沒有使用該策略,說明他們沒有認識到筆記策略的重要性。使用策略5的預科生僅有41.9%,說明大部分預科生不能在閱讀中恰當地運用"猜測"策略,沒有掌握猜詞的學習方法。
2.自我監(jiān)控。經常檢查自己閱讀情況的預科生共有69人(80.2%),說明大部分預科生具有對漢語閱讀學習進行自我監(jiān)控的意識。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使用某種策略不能很好理解讀物內容時,及時調整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閱讀水平能得到提高。
3.事先計劃。調查顯示,制定了漢語閱讀計劃的預科生有48人,占55.9%,表明近一半預科生沒有意識到計劃閱讀對閱讀學習的重要性,閱讀學習沒有計劃,具有盲目性。制定閱讀計劃是閱讀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習者根據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進行學習,可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感,從而得到學習的成就感。
1.預測。調查結果表明,89.6%的預科生在閱讀時能夠根據文章的已知內容來推斷未知內容,猜測作者的用意,利用上下文信息驗證和調整預測。86%的預科學生掌握了科學的篇章理解的方法。閱讀時抓住讀物的中心思想、論點、論據、結構等。預科生在漢語閱讀中廣泛使用了各種預測策略。在閱讀活動中,對文章主題、內容以及題材進行推測,能夠快速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的有效性。
2.推理。推理策略的運用直接關系閱讀理解的效果。79%的學生使用推理策略,說明大多數預科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借用語法知識進行推理式的理解。預科生具備較系統(tǒng)語法知識,且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語法知識逐漸內化。在閱讀時借助語法知識理解文章內容,有些學生是有意識行為,有些學生則是無意識的。
調查顯示,80.2%的學生運用阻礙性策略。二語學習研究結果表明:能適度容忍含混現象的語言學習更容易成為語言學習的成功者。由此可見,大多數預科生亟待改進跳躍生詞障礙的能力和猜詞能力。擴大詞匯量是提高漢語閱讀能力最快速、有效的手段之一,調查結果也說明大多數預科生能夠意識到大量記憶詞匯對漢語閱讀的重要性。
對學習策略的選擇使用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各種有效的學習策略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清楚地了解和認識到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有許多不同的學習策略可以供學生進行明智地選擇和使用。同時要教授學生如何根據自身條件和所學語言特點選擇使用有效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習效率。
[1]楊德明.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研究概論[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7.
[2]劉潤清等.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