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學院 中文系, 廣東惠州516007)
碑刻是我國一種重要的文體形式,其詞匯特征具有不同于其他文體的鮮明特點,是構建科學的詞匯史所不能忽略的,而對其進行斷代的系統(tǒng)的研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處。碑刻產生時間較早,但到東漢進入第一個高潮期,這時期碑刻數量巨大,在文體上亦趨于固定,其語言研究價值尤其是其詞匯研究價值亦已越來越引起學界重視。東漢碑刻中有許多未為辭書收釋的詞語,筆者茲擇取前賢時彥未及的此類詞語12條試加考釋。
【冠秩】
其詞曰:冠秩之應,實賴厥后(《綏民校尉熊君碑》)
按:冠,指古代帝王、官員所帶的帽子。秩,俸祿。《周禮·天官·宮伯》:“行其秩敘”,鄭玄注:“秩,祿稟也?!薄蹲髠鳌でf公十九年》:“王奪子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倍蓬A注:“秩,祿也?!薄蛾套哟呵铩るs上八》:“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張純一校注:“秩,祿也。所以為養(yǎng)也?!惫省肮谥取庇脕肀扔魇嘶隆!肮谥取币辉~,《漢語大詞典》未收。
【萬嗣】
于是乎艸作教告[下闕]誓,寫彼鳥跡以紀時[下闕]蒼頡,天生德于大圣,四目靈光,為百王作書以傳萬嗣。(《倉頡廟碑》)
按:“萬嗣”,即萬世,萬代?!叭f嗣”一詞,其它文獻用例亦富,例如《誠齋集》卷第五十四《賀皇孫郡王冬節(jié)啟》:“日月就將,上動三宮之喜,春秋鼎盛,下開萬嗣之祥。”《皇朝文鑒》卷第一百二《息戍》:“以是而言,所本尤大若天心,獨舍近謀遠,則無窮之慶及于萬嗣矣?!薄稑犯娂肪淼谑骸稗绒热f嗣,明明顯融?!笔瞧淅?。“萬嗣”一詞,《漢語大詞典》未收。
【舊寓】
臣蒙厚恩,受任苻守,得在奎婁,周孔舊寓。(《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按:“舊寓”,舊宅;故居?!芭f寓”一詞,后世文獻頻見,例如《敬業(yè)堂詩集·目錄》:“十二月十七日出阜成門,重過苑西舊寓?!庇志砣骸坝嘧约咨暌院筚志映悄系涝赫呷辏翊涸⒅蔽鹘?,五月駕幸山莊避暑,余仍回舊寓?!薄逗楸苯娢募肪淼谑骸叭禄耷耙蝗涨鍟?,獨游法源寺,看海棠花下,值馮戶部敏昌因同過寺旁亡友黃二景仁舊寓,室已傾圯,不可入?!薄睹魇封n略》第二千六百九十八冊下:“時廷機久處廟中,復還舊寓,請告一百二十余疏?!苯云淅??!稘h語大詞典》收有同義的【舊宅】【舊宇】【舊居】等系列詞,“舊寓”與【舊宅】【舊宇】【舊居】為同構同義詞?!芭f寓”一詞,《漢語大詞典》未收。
【追羨】
昔周文公作頌,宋成考父,公子奚斯,追羨遺績,紀述前勛。(《綏民校尉熊君碑》)
按:“追羨”,謂追念仰羨?!白妨w”一詞,亦偶見于傳世文獻,如《四部叢刊》集部元云間邵復孺《蟻術詩選》卷之四《題許守中太和丹室》:“我生追羨少陵翁,千載神交得其旨?!薄稘h語大詞典》收有“追慕”一詞,“追羨”與“追慕”系同構同義詞?!白妨w”一詞,《漢語大詞典》闕收。
【遜退】
永建六年,西歸鄉(xiāng)里,太守陰嵩,貪嘉功懿,召署督郵,辭疾遜退。(《趙寬碑》)
按:“遜退”,退位?!斑d退”,其它文獻也有使用,如《太玄經》卷第一:“楊子云處前漢之末,值王莽用事,身縶亂世,遜退無由,是以朝隱,官爵不徙?!薄稘h語大詞典》收有同義的“遜避”,“遜退”與“遜避”系同構同根詞。“遜退”一詞,《漢語大詞典》未載。
【垂聲】
深惟皇考,懿德未伸,蓋以為垂聲罔極,音流管弦,非篇訓金石,孰能傳焉。(《趙寬碑》)
按:“垂聲”,謂流傳聲名。《淮南子·修務》“聲施千里”,高誘注:“聲,名也?!薄按孤暋币辉~,傳世文獻用例更富,例如《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三:“昔魯僖公以泮宮發(fā)頌,齊宣王以稷下垂聲?!薄肚餄鞠壬笕募肪淼谒氖拧断儒蛉私夏埂罚骸皢韬簦染缘豆P起身,垂聲當世?!庇志砹摹都牢鋸娔淆埑厣裎摹罚骸昂坪平瓭h,萬古不廢,發(fā)為忠貞,見諸行事,著書垂聲?!薄毒澎`山房集》卷第四:“某竊聞之士子之在當世,生雖不偶,死而垂聲者有矣?!薄斗酵壬肪淼诹洞鸲Y館諸君子書》:“魏晉以后,工文章垂聲于當世者眾矣?!薄稘撗刑梦募肪淼谒氖摹秲乳w中書舍人邵君松阿墓志銘》:“郁郁佳城,僖敏之側,青松白云,垂聲無極?!崩?,不盡舉?!稘h語大詞典》收有同義的“垂名”,“垂聲”與“垂名”為同構同根詞?!按孤暋币辉~,《漢語大詞典》未收。
【嘆傷】
百寮嘆傷,圣朝愍愴。(《外黃令高彪碑》)
按:“嘆傷”,感嘆悲傷。其他文獻用例如《溫庭筠詩集》卷第七《經李處士杜城別業(yè)》:“憶昔幾游集,今來倍嘆傷?!?《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第三十五《上元仲一書記書》:“仆每讀至此,未嘗不廢書長嘆傷,歲月不我與也。”《漢語大詞典》收有同義的“傷嘆”,“嘆傷”一詞未收。
【亡父】
[闕]故[上闕]令[闕]晨追感亡父,見遇立[闕]石[上闕]以示后昆。(《司空孔扶碑》)
按:“亡父”,義猶先父,謂去世的父親?!巴龈浮币辉~,傳世文獻有大量使用,例如《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一:“張徑到壽春,見袁術涕泣言曰:‘亡父昔從長沙入討董卓,與明使君會于南陽,同盟入荊州,詔乃以璋為益州牧……’。”又卷第一百七十六:“雍虞閭曰:‘叔與我父同根連體,我,枝葉也,豈可使根本反從枝葉、叔父屈于卑幼乎!且亡父之命何可廢也!愿叔勿疑。”《白氏長慶集》卷第四十《與從史詔》:“卿亡父早踐班榮,久著聲績,永言褒贈。”《樊川文集》卷第十四:“居數月,陳許節(jié)度使王沛拜章為亡父樹神道碑,內官執(zhí)請如前辭。”《滹南遺老集》卷第二十二:“古者人臣稱其亡父于君,則有先臣之辭;君稱于臣,未見其例?!薄墩鸫ㄏ壬募肪淼诙稄堊孕聜鳌罚骸白孕绿槠L跪曰:‘亡父以此命鴻,且死未聞有他語,鴻何敢亡?且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例多,不贅舉。《漢語大詞典》收有【亡考】一詞而未收“亡父”,“亡父”與“亡考”為同構同義詞。
【薦祀】
[下闕] □三百,選有德圣裔,以□之黍稷稻梁,齊□□,良辰薦祀,告□□□,復民五家。(《倉頡廟碑》)
【投黻】
聞母氏疾病,孝丞灬內發(fā),釋榮投黻,步出城寺。(《高陽令楊著碑》)
【縣民】
而縣民郭家等復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懷不安。(《曹全碑》)
按:“縣民”,同縣之民?!翱h民”一詞,傳世文獻用例更多,例如《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一十八:“縣令亦逃,縣民皆脫身走?!庇志矶倭?“掠縣民耕牛以犒軍,縣民怨之。”《通鑒紀事本末》卷第二十七:“建德既克冀州,兵威益盛,執(zhí)戶曹河東張玄素,將殺之,縣民千余人號泣,請代其死?!薄度A陽國志》卷第三:“漢時縣民來辰,字元燕,為巴郡太守,甚著德惠?!薄端涀ⅰ肪淼谌骸翱h民有姚精者,為叛夷所殺,掠其二女。”《廣弘明集》卷第十二:“今大唐革命,妖惑尚興,以去武德三年,綿州昌隆縣民李望先事黃老,恒作妖邪?!苯云淅??!稘h語大詞典》收有同義的“縣人”而未收“縣民”一詞。
【齔鬈】
君齔鬈入學,修《韓詩》《嚴氏春秋》。(《山陽大守祝睦后碑》)
按:“齔鬈”,童年?!褒Z”指兒童換齒。即脫去乳齒,長出恒齒?!秶Z·鄭語》“府之童妾未既軋齒而遭之” 韋昭注:“毀齒曰軋齒?!薄镑堋敝赴杨^發(fā)分開,垂在兩側。故用“齔鬈”指稱童年時?!褒Z鬈”一詞,《漢語大詞典》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