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萬文,曹福亮,謝友超
(南京林業(yè)大學 森林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江蘇 南京210037)
氮磷鉀配施對白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郁萬文,曹福亮,謝友超
(南京林業(yè)大學 森林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江蘇 南京210037)
為了探討N、P、K配比施肥對白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篩選有利于白果產量提高和品質改善的配比,為核用園銀杏的高產優(yōu)質提供理論依據。通過連續(xù)2 a的處理,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對白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主要結果如下:(1)適當的N、P、K配比施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白果產量、種實和種核大小、種仁中內含物含量,且大體表現為P或K有利于營養(yǎng)成分和藥用成分的合成和積累,而N則有利于產量的提高。(2)銀杏樹的長果肥以G處理較優(yōu),能較好地提高白果的經濟性狀,又能較好地改善種仁品質,其配比以年株施用尿素2 kg、過磷酸鈣2 kg、氯化鉀1.6 kg,其單株種核產量、單核質量、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總黃酮含量和萜內酯含量分別比對照增加了102.36%、10.23%、6.28%、64.27%、67.10%、25.76%和20.38%,即每公頃每年配施尿素555.5kg、過磷酸鈣555.5kg、氯化鉀444.5 kg,在生產中值得大力推廣。
氮磷鉀配施;白果;產量;品質
近年來對銀杏主產區(qū)的調查表明,核用銀杏園的樹體管理粗放,施肥少,甚至不施肥,致使白果的單產低,種核小,品質差,應有的生產潛力沒有發(fā)揮出來。施肥也僅是傳統(tǒng)的單一施肥模式,即在樹干周圍習慣性施幾擔糞或復合肥,存在施肥不足、施用方法不當、營養(yǎng)元素失調等弊端,導致銀杏樹勢衰弱、大小年現象明顯、病蟲害加劇等。目前,國內已有很多學者對葉用銀杏園施
肥和豐產栽培做了大量研究工作[1-6],但是關于施肥對核用園和白果品質影響的研究[7-8]相對不足。因此,研究和探討施肥對白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對提高白果的單產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研究N、P、K配比施肥對白果產量、單核質量、種核大小等經濟性狀及種仁營養(yǎng)品質和藥用品質的影響,為核用銀杏豐產園栽培管理中N、P、K的配比施用提供理論依據。
于2010和2011年2 a的6月至10月在江蘇省泰興市國有林場銀杏核用園進行N、P、K施肥試驗。1990年,選用4年生銀杏實生苗作砧木,接穗為優(yōu)良核用品種‘泰興大佛指’,采用低干嫁接方式,按照6 m×6 m的株行距定植建園。核用園土壤為潮土,施肥處理前對園內土壤肥力進行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土壤肥力Table 1 Nutrient status of soil fertilization
表2 肥料組合和用量Table 2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and quantity(kg·株-1)
2010和2011年2年的10月下旬采收白果,統(tǒng)計種實產量;去皮后統(tǒng)計種核產量,并測定種仁中淀粉、支鏈和直鏈淀粉、可溶性糖、粗蛋白、總黃酮和萜內酯含量。采用SPSS和EXCEL軟件統(tǒng)計并分析數據。
(1)白果產量的統(tǒng)計
種實成熟后,采用人工擊落法,分別實測每個處理的單株產量,3個重復。
(2)種實和種核形態(tài)指標的測定
每個處理隨機抽取30粒種實測定果長、果寬和單果質量;去外種皮,洗凈晾干后,測量核長、寬、厚和單核質量;去中種皮后,測定單仁質量。
(3)品質指標的測定
種仁去內種皮,于60℃下烘干至恒質量,粉碎過50目篩,干燥保存?zhèn)溆茫┢焚|指標測定。采用雙波長分光光度法[9]測定支鏈和直鏈淀粉含量,兩者之和為總淀粉含量;粗蛋白用H2SO4-H2O2消化,采用奈氏比色法[10]測定;可溶性糖用蒽酮比色法測定[11];總黃酮含量采用HPLC法測定[12];萜類內酯含量采用GC法測定[13]。
由表3、4可知,不同處理間的銀杏種實、種核產量均達到顯著差異(p<0.05),其中D、E、G 3個處理顯著高于對照H。各處理的種實、種核產量均為:G>E>D>A>F>C>H>B。G處理的種實、種核產量均最高,分別為303、85.6 kg;其次是E處理,且與G處理差異不顯著;B處理的種實、種核產量均最低,且低于對照。除了B處理,施用N、P、K均能有效地提高種實、種核產量,G處理種實產量比對照增長99.34%。單施N、P、K對種實、種核的增產作用為N>K>P;配施N、P、K對種實、種核的增產作用為N+P+K>N+K>N+P>P+K。除F處理外,其余配比施肥處理對種實、種核的增產效果均優(yōu)于單一施肥,說明配比施肥更有利于產量的增加。上述結果說明,單施或者配比施肥,氮肥對種實、種核產量的增產作用最大,鉀肥次之,而單施或者配施磷肥對種實、種核產量的增產作用不大。
如表5、6所示,施用恰當的配比肥料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銀杏種實、種核的大小及單果質量、單核質量。施肥處理對種實和種核大小的影響由高到低依次為:A、D、G、B、F、H、C、E。A和D處理的銀杏種實和種核相對較大,而C和E處理的銀杏種實和種核相對較小,且小于對照H處理。施用氮磷鉀肥不同程度提高了單果質量和單核質量,其中提高程度較大的2個處理為A和D,其中A處理的單果質量、單核質量分別比對照提高了16.7%、15.1%。除了C處理的單仁質量外,其它處理的單仁質量比對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A處理表現最佳,比對照提高了13.4%。值得注意的是B和C處理的種核產量低于對照,而單核質量和單果質量高于對照,說明施用P或K促進了種實和種核的生長,提高了種核的級別和商品性。
表3 不同配比施肥的銀杏種實產量Table 3 Yield of Ginkgo fruit and nut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kg·株-1)
表4 配比施肥對種實產量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on yield of Ginkgo fruit
表5 不同施肥處理的種實性狀Table 5 Characters of Ginkgo fruit and nut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表6 配比施肥對單核質量的影響Table 6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on single nut mass
由表6可知,單施或配施N、P、K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白果單核質量;在施N的基礎上配施P或K未能進一步提高單核質量;在施P的基礎上配施N或K、在施K的基礎上配施N或P則提高了單核質量。由此可見,氮磷鉀對于增加白果單果質量的效應是N>P>K。
2.3.1 配比施肥對銀杏種仁中淀粉含量的影響
由表7、8可知,單施P和K有利于種仁中淀粉和支鏈淀粉的積累,且施肥效應為K>P,而單施N的作用反之。在施N的基礎上配施P和K,可促進種仁中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的提高;在P或K的基礎上配施N,則使種仁中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有所降低。不同處理間種仁中直鏈淀粉含量達到顯著差異(p<0.05),其中C、F、G 3個處理顯著高于對照H。單施K或在K的基礎上配施P或P+N均有利于種仁中直鏈淀粉的合成;單施N對直鏈淀粉的合成表現為抑制作用,與K或P配施則削弱2種肥料對直鏈淀粉合成的正效應。上述結果說明,施用K和P有利于淀粉、支鏈淀粉和直鏈淀粉含量的增加,且施肥效應為K>P,施N則不利于淀粉、直鏈和支鏈淀粉的積累。
2.3.2 配比施肥對銀杏種仁中粗蛋白含量的影響
由表7、9可知,不同處理間的種仁中粗蛋白含量差異顯著 (p<0.05),且施肥處理的粗蛋白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H,說明施肥顯著促進了粗蛋白含量的提高。施用N、P、K能有效地提高種仁中粗蛋白含量,以處理G最好,比對照增加64.3%,其次是處理D。單施N、P、K對種仁中粗蛋白的效應為N>P>K。在N的基礎上配施P或K均有利于種仁中粗蛋白的積累,且施肥效應為N+P>N+K;在P的基礎上配施K則表現為負效應,配施N則表現為正效應;在K的基礎上配施N或P表現為正效應,且施肥效應為N+K>K+P;N、P、K三者配施的效果高于兩兩配施。
表7 不同施肥處理的白果種仁中內含物含量Table 7 Inclusions contents in Ginkgo kernel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mg·g-1)
表8 配比施肥對白果種仁中淀粉含量的影響Table 8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on starch content
表9 不同施肥處理對白果種仁中粗蛋白含量的影響Table 9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on crude protein content
2.3.3 配比施肥對銀杏種仁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由表7、10可知,不同處理間的種仁中可溶性糖含量差異顯著 (p<0.05),其中C、D、E、F、G處理的種仁可溶性糖均顯著高于對照H,說明單施K和配施N、P、K可顯著促進可溶性糖的合成和積累。施用氮磷鉀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種仁中可溶性糖含量。單施N、P、K均促進了種仁中可溶性糖的積累,其施肥效應為K>N>P。在施N的基礎上配施P或K,可進一步提高種仁中可溶性糖含量,且N+K>N+P;在施P的基礎上,配施N或K的效應為N+P>K+P;在施K的基礎上,配施N或P的效應為N+K>P+K;3種肥料配施對可溶性糖含量的效應高于兩兩肥料配施。
2.3.4 配比施肥對銀杏種仁中總黃酮和萜內酯含量的影響
由表7、11可知,不同處理間的種仁中總黃酮含量差異顯著 (p<0.05),且除了單施K外所有施肥處理的總黃酮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如表11所示,單施N、P促進了種仁中總黃酮的積累,且施肥效應為P>N;而鉀肥對總黃酮的合成和積累影響不顯著。配施N、P、K對總黃酮的積累效應優(yōu)于單施N、P、K,其中D和F處理表現較優(yōu)。在施用N的基礎上配施P和K,可進一步提高種仁中總黃酮含量,其效應為N+P>N+K;在P的基礎上配施N或K,表現為正效應,且N+P>K+P;在K基礎上配施N或P,其施肥的正效應為P+K>N+K。在N+P或P+K基礎上配施K或N,則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配施N+P或P+K對總黃酮含量的正效應。
表10 不同施肥處理對白果種仁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Table 10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on soluble sugar content
表11 不同施肥處理對白果種仁中總黃酮含量的影響Table 11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on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由表7、12可知,不同處理間的種仁中萜內酯含量差異顯著 (p<0.05),且除了單施N外所有施肥處理的萜內酯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由表12可知,單施N、P、K促進了種仁中萜內酯含量的提高,且施肥效應為P>K>N。配施N、P、K同樣促進了種仁中萜內酯的積累,其中G和F處理表現較優(yōu)。在施用N的基礎上配施P和K,可進一步促進種仁中萜內酯含量的提高,其效應為N+P>N+K;在P基礎上配施N的作用不明顯,而配施K則表現為一定的正效應;在K基礎上配施N或P,其施肥的正效應為P+K>N+K。3種肥料配施對萜內酯含量的效應高于兩兩肥料配施。
表12 不同施肥處理對白果種仁中萜內酯含量的影響Table 12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on terpene lactone content
評分處理方法:將A、B、C、D、E、F、G 7種方式施肥處理得出的單株種核產量、種核大小、單核質量、種仁內含物含量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分別評為1、2、3、4、5、6、7分,如果數據相同,則取分值名次的平均分計算,最后算出分數總和,分數越高則改善的性狀越好,越有利于白果經濟性狀提高和品質改善。評分結果見表13。
表13 不同施肥處理對提高白果產量和改善品質效應打分Table 13 Effect grades of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on improving Ginkgo nut yield and kernel quality
由表13可知,就經濟性狀而言,D處理的總分數最高,為21,說明D處理最有利于單株種核產量、種核大小和單核質量等經濟性狀的提高,每株年配施尿素2 kg+過磷酸鈣2 kg;其次是A處理。僅就種仁品質而言,G處理的總分數最高,說明G處理最有利于種仁中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總黃酮和萜內酯含量的提高,即種仁品質的改善,每株年配施尿素2 kg+過磷酸鈣2 kg+氯化鉀1.6 kg。綜合經濟性狀和品質性狀,G處理的總分數最高,說明G處理最有利于白果經濟性狀提高和品質改善,每株年配施尿素2 kg+過磷酸鈣2 kg+氯化鉀1.6 kg。
傳統(tǒng)的施肥技術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不是施肥多了,便是施量過少,而且偏施N肥,不注意與P、K肥配合使用。N、P、K三者的比例關系重要,施用量也同樣重要,只有在合適的施用量條件下,最佳配比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增產效應。銀杏結實對N、P、K的需求量不同,只有針對其營養(yǎng)特性進行合理配方施肥,方能克服施肥的盲目性,提高肥料利用率,達到優(yōu)質高產目的,改善經濟器官內在和外在品質,提高其商品性。
果實發(fā)育生長期追施速效氮、磷、鉀肥可以促使果粒增大,果肉飽滿,保證當年產量,又為來年結果打下基礎,對克服結實大小年有利。本研究表明,21年生銀杏樹的長果肥以年株配施尿素2 kg、過磷酸鈣2 kg的D處理對提高白果產量和經濟性狀的效果較好,不僅促進了單株種核產量,比對照增產70.4%,同時較好地改善了白果經濟性狀,單核質量比對照增加了11.9%,種核也增大,提高商品果的等級和經濟效益,與前人[7,14-15]的研究結果一致。以年株配施尿素2 kg+過磷酸鈣2 kg+氯化鉀1.6 kg 的G處理,既能較好地提高白果的產量和經濟性狀,其單株種核產量、單核質量分別比對照增加了102.36%、10.23%,又能較好地改善種仁品質,其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總黃酮和萜內酯含量分別比對照增加了6.28%、64.27%、67.10%、25.76%和20.38%。
秦嶺等[16]的研究表明,栗樹施氮后枝條生長量加大,葉片增厚,果實增大;氮素過多,枝條易徒長,發(fā)育不充實,落花落果嚴重,而且果實含糖量低,風味變淡,影響栗果品質[12]。本研究結果表明,N、P、K配合施用增加了種核產量和種仁中可溶性糖含量,其效應為N>K>P,說明所施入的N未過量,表現為正效應。蛋白的合成需要大量氮素的供應,本研究中N、P、K配合施用,尤其是N的配施,提高了粗蛋白含量,且施肥效應表現為N>P>K。N、P、K配合施用促進了萜內酯積累,其效應為P>K>N;配施K或P可增加種仁中淀粉含量,其效應為K>P,配施N則不利于淀粉的積累;配施P有利于單核質量和種仁中黃酮含量的提高,而配施N或K則不利于兩者的提高。上述結果總體說明,P或K有利于營養(yǎng)成分和藥用成分的合成和積累,而N則更有利于產量和經濟性狀的提高,這一結果與賀春燕[17]的研究結果一致。
(1)單施N對單株種核產量、單核質量和粗蛋白含量的施肥效應優(yōu)于單施P或K;單施K對種仁中淀粉、可溶性糖含量的施肥效應優(yōu)于單施N和P;單施P對種仁中總黃酮和萜內酯含量的施肥效應優(yōu)于單施N和K。
(2)N、P、K配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白果產量、種實大小、種仁中內含物含量,且大體表現為P或K有利于營養(yǎng)成分和藥用成分的合成和積累,而N則更有利于產量的提高。
(3)銀杏樹的長果肥以年株配施尿素2 kg+過磷酸鈣2 kg+氯化鉀1.6 kg,既能較好地提高白果的產量和經濟性狀,其單株種核產量、單核質量分別比對照增加了102.36%、10.23%,又能較好地改善種仁品質,其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總黃酮和萜內酯含量分別比對照增加了6.28%、64.27%、67.10%、25.76%和20.38%,即每年每公頃配施尿素555.5 kg +過磷酸鈣555.5 kg +氯化鉀444.5 kg。
[1] 樓 崇,唐二春,汪貴斌,等. 施肥對苗期銀杏葉黃酮質量分數的影響[J]. 浙江林學院學報,2006,23(1):61-64.
[2] 吳家勝,應葉青,曹福亮,等. 施氮對銀杏葉產量及黃酮含量的影響[J]. 浙江林學院學報,2002,19(4):372-375.
[3] 馬丙堯,韋延海,馬海林,等. 葉用銀杏氮磷鉀肥施用比例的研究[J]. 山東林業(yè)科技,2001,135(4):17-19.
[4] 吳家勝,張往祥,曹福亮. 氮磷鉀對銀杏苗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3,27(1):63-66.
[5] 吳家勝,應葉青,曹福亮,等. 施磷對銀杏葉產量及黃酮含量的影響[J].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1,31(1):17-18.
[6] 周新富,涂友保,王 永,等. 銀杏增施微量元素試驗[J]. 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8,22(4):100-101.
[7] 黃朝富,覃步生,蔡耕鳴,等. 化肥對銀杏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廣西農學報,2002,(增刊):88-92.
[8] 鄧蔭偉,李曉鐵,王光平,等. 銀杏良種早實技術研究[J]. 林業(yè)科學 ,2006,42(5):54-61.
[9] 王廣鵬,劉慶香,孔德軍,等. 板栗支鏈淀粉含量的雙波長測定方法[J]. 河北農業(yè)科學,2008,12(1):35-37.
[10] 魏金濤,齊德生,豆恩廣,等. 比色法測定飼料粗蛋白含量的研究[J]. 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006, 11:42-43.
[11] 趙世杰,史國安,董新純. 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第1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84.
[12] 韓芷玲,喬勇升,黃銀波,等. 高效液相色譜檢測銀杏茶中總黃酮含量[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2,33(3):122-126.
[13] 冷平生,王天華,吳京科,等. 銀杏萜類內酯的提取和氣相色譜與質譜分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0,22(5):19-22.
[14] 王三英,蔡國軍,張寶琳,等. 配方施肥對枸杞品質及產量的影響[J]. 經濟林研究,2012,30(3):61-65.
[15] 王會勤,杜紅巖,杜蘭英,等. 施肥對果園化栽培條件下杜仲生長和結果的影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0,30(6):38-42.
[16] 秦 嶺,王有年,韓 濤,等. 板栗三高栽培技術[M]. 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1998.
[17] 賀春燕. 施肥對枸杞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及效應研究[D]. 蘭州:甘肅農業(yè)大學,2009.
Effects of N, P, K combinations fertilization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Ginkgo nuts
YU Wan-wen, CAO Fu-liang, XIE You-chao
(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Jiangsu, China)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2 continuous year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 P, K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Ginkgo nuts and to screen out fertilization combinations and to raise the produ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thu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high yield and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ppropriate N, P, K combinations fertilization could raise in varying degrees Ginkgo nut yield, size, inclusions contents in Ginkgo kernel. That shows that P or K helped to synthesize and accumulate nutritional and medicine ingredients and N helped to raise Ginkgo nut yield. G treatment with urea 2 kg, calcium superphosphate 2 kg, potassium chlorate 1.6 kg could well improve Ginkgo nuts economic characters and kernel quality. The nut yield per tree, single nut mass, the contents of starch, crude protein, soluble sugar, total flavonoids, terpene lactone of G treatment increased by102.36%, 10.23%, 6.28%, 64.27%, 67.10%, 25.76% and 20.38%,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K, so that the treatment could be popularized vigorously. That is to say, fertilizing urea 555.5kg, calcium superphosphate 555.5 kg, potassium chlorate 444.5 kg into a hectare in a year could well improve Ginkgo nuts economic characters and kernel quality.
N, P, K combinations fertilization; Ginkgo nut; yield; quality
S753.53+2;S792.95
A
1673-923X(2013)03-0009-07
2012-12-19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銀杏和印楝珍貴材用和藥用林定向培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2012BAD21B04)
郁萬文(1979-),男,山東臨沂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經濟林栽培的研究;E-mail:youeryuww@163.com
曹福亮(1957-),男,江蘇姜堰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經濟林栽培的研究
[本文編校:謝榮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