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人生的終極追求。豐臺第五小學將“精彩天地 幸福搖籃”作為學校教育的價值追求,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不僅為了每位學生今天的幸福,更是為他們未來的幸福奠定基礎。學校要始終立足于培養(yǎng)能夠為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也能為他人、為社會帶來幸福的人。
一個幸福的人需要有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行為習慣,并保持對世界的興趣。這一切需要從早抓起,要從學生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抓起,因此入學適應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工作。我校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學生的家庭構成比較復雜,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基礎也有很大差異。一些學生進入小學階段后,在學習習慣、行為規(guī)范、同學交往等方面存在著不適應的現(xiàn)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一、良好的入學適應是學生邁向幸福未來的第一步
1.入學適應是學生學校生活的開端
入學適應是指學生剛入學的一段時間內(nèi)能否較好地適應學校生活。6歲的孩子剛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在生理、心理等很多方面都會產(chǎn)生很大的變化。在學業(yè)方面,學生要適應更長的時間付出;在學習方式上,學生要能夠遵守基本的要求;在情感上,學生要適應新學校、教師與同學。
一年級學生開始正式接受小學教育,意味著新的人生即將開始,也是學生獨自面對更為復雜的社會生活的開端,學生對學校的印象、對新教師和同學的喜愛度都會對其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上最初和最深的烙印。因此,入學適應對學生、家長和學校來說,既是一個較大的挑戰(zhàn),也是重要的成長機會。
入學適應較好的學生能夠跟上學習節(jié)奏、建立新的同學友情、感受到自身價值,并喜歡上學校生活,從而獲得幸福的情感體驗,為未來的幸福感受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適應得不好,學生將感受不到學校生活的有趣與豐富多彩,體驗不到同學、師生交往的親密和溫暖,這樣必然會導致學生逐漸對學校生活失去興趣,這對其今后的學業(yè)、行為及人際交往等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因此,做好有效的幼小銜接,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這是學生邁好漫長學習生涯的第一步。
2.入學適應的關鍵性指標
北京師范大學“基于發(fā)展性評價的學生成長規(guī)律與育人策略研究”項目組給學校和教師清晰地梳理了學生入學適應的一些關鍵性指標,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學習適應:學生可以自我調(diào)整以達到學習要求,學習成績較好,學習進步幅度較大。
(2)行為適應:學生在學校能表現(xiàn)出積極的社會行為,或者極少出現(xiàn)問題行為。
(3)情緒適應:學生對學校有積極的主觀體驗,在談及學校及學校相關事物時大多數(shù)是高興的、開心的。
(4)人際適應:學生在學校與教師有積極的互動,喜歡教師,跟同學關系和睦、親密。
(5)對學校的態(tài)度:學生喜歡學校,認為上學很有趣,喜歡參加班級及學校的活動。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認知能力與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因此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適應,而忽略了其他各方面的適應,否則,可能會影響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的發(fā)展。
二、根據(jù)入學適應關鍵指標,采取措施促進學生適應學校生活
根據(jù)入學適應的關鍵指標,我校致力于為一年級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快樂、溫馨、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教師隊伍和家長隊伍的育人能力,調(diào)動家長參與學校建設的積極性 。
1.改善學校環(huán)境,讓學生愛上學校
根據(jù)學生對新環(huán)境感受性的特點,我校不斷地改善學校環(huán)境,以期讓學生盡快地愛上學校。一年級學生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感性階段,所以學生更容易感受到新環(huán)境外在的變化。如果學生第一次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外在環(huán)境讓他覺得親切、安全、有趣,甚至是自己親手設計的,就會有更多的情感牽絆,就會更喜歡學校,愿意來學校。因此,我校大到學校文化的設計,小到一個指示牌的挑選,無不滲透著學校對孩子的關注:學校環(huán)境設計生動、豐富,每一間教室都透出童趣和童真,每一面墻壁都留下了孩子們的成長印記,每個角落都可以讓他們輕而易舉地拿到書。同時,我校也要求各個班級精心布置自己的教室,每個班級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學生要參與到環(huán)境布置中,從而產(chǎn)生對班級的親切感。這樣學生就不會明顯地感覺出小學與幼兒園環(huán)境存在的差異。校園環(huán)境的改善不但增加了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而且能夠使學生對學校生活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為學生的入學適應奠定良好的基礎。
2.開學前的新生培訓周,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很多學生在入學適應階段出現(xiàn)問題,并不是因為其能力不足,更多的是因為學生并不清楚學校生活有哪些新的要求和規(guī)則。根據(jù)這一情況,每年教師暑假返校前的一周雷打不動地變成了新生培訓周,讓孩子有準備地開始小學生活。
(1)科學設計包含五個方面的新生培訓內(nèi)容
我?;趯W生入學適應的五大指標和學生的具體特點,每天設定一個主題,確定培訓內(nèi)容。如在“入學教育”方面,我校主要從了解教室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基本常規(guī)的培訓等幾個方面進行培訓;在“常規(guī)教育”方面,我校主要從課間常規(guī)、集會常規(guī)、課堂常規(guī)等方面進行培訓;在“交往教育”方面,我校主要從遇到老師、遇到同學、遇到客人時學生該如何應對等方面進行培訓,涵蓋學生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學校對每一部分的培訓內(nèi)容制定了相應的評比制度,激勵學生更快地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快地適應學校生活。
(2)利用學生喜歡玩游戲、聽故事的特點,設計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方式上,我校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枯燥的學習與紀律規(guī)范等常規(guī)教育運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并將教師講授、學生討論、場景模擬、激勵評價等方式結合起來,易于讓孩子把制度、要求、目標等不宜理解的事物與實際相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行為加以引導和約束。
3.學生的入學適應要從家長的良好行為開始
學生的入學適應在很大程度上與家長的行為方式及其對學校的態(tài)度和為孩子提供的心理支持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我校在對學生進行培訓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家長進行深入培訓和指導的力度。
(1)引導家長養(yǎng)成“家長五個好習慣”
學校、教師和家委會一起研究并提出了家長自身需要養(yǎng)成的、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五個好習慣。
①傾聽孩子說話。在孩子講話的時候,家長要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看著孩子的眼睛,專心地聽孩子說。這樣,孩子會感受到其被真正地關注,會更愿意跟家長交流其在學校的感受和體驗,這會使家長更準確地掌握學生在學校的情況。
②和孩子一起鍛煉身體。在運動的時候,家長和孩子都處在比較放松的狀態(tài),情感交流也更融洽,更愿意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多和孩子一起鍛煉身體,不僅能促進家長和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在鍛煉的過程中增強親子感情。
③指導孩子交往,對孩子在剛入學時出現(xiàn)的一些交往問題,家長不能一味地指責批評,而要問清情況,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指導,使學生感受到家長對自己是關心的、愛護的。
④指導孩子生活自理,不包辦代替。家長可以根據(jù)學校對學生的具體要求,在家里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而不是代替孩子,如收拾書包等,使孩子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技能。
⑤堅持與孩子共讀,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孩子的興趣。閱讀是孩子獲得良好技能、進行學習情緒管理的重要途徑。閱讀量大的孩子在學業(yè)水平、人際交往等方面會有較好的適應性。因此,家長每天要有和孩子共度的“閱讀時間”,并注意挖掘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優(yōu)勢和興趣。
這五個好習慣,蘊含著“要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就要先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深刻含義。
(2)上好家教第一課
家長會是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的主要途徑。為了使家長會充分發(fā)揮引導家長的作用,教師準備了一年級新生家長的前測問卷,通過問卷調(diào)查及數(shù)據(jù)分析,利用家長會講授新生家長成長第一課,讓家長認清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他人”角色及發(fā)揮的作用。
(3)走進學生家庭
為了幫助一年級新生做好上學的準備,我校專門以“家訪三步曲”為題,進行專題培訓,交流家訪的注意事項,共同探討家庭教育策略。家訪前正副班主任要一起選擇家訪的學生,全面了解孩子在人格方面發(fā)展的情況和特點;根據(jù)學生情況商量家訪議題,給出合理化建議;選擇家長要閱讀的書目,送上一本育子書;探討家訪后的家教策略,引導家長幫助孩子逐步養(yǎng)成生活、學習、禮儀等方面的好習慣。通過家訪,我們贏得了家長們對老師和學校的信任、理解,更重要的是家訪讓老師、學生、家長一起成長,讓家長感受到作為五小家長的幸福。
(4)進行學生、教師、家長三方評價和反饋
良好行為、習慣的保持需要及時地反饋和激勵,為此我校研究制定了豐臺五小一年級新生好習慣培養(yǎng)評價量化表(見表1),請學生、家長、教師進行共同評價,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有效地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的保持。
入學適應一直以來都是小學生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如何做好幼小銜接、讓孩子快速地適應小學生活是每一位小學教師都要面對的問題。掌握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利用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教學措施,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職業(yè)生涯中永久的研究課題。我校從一年級學生的入學適應出發(fā),從學校、教師與家庭等方面入手給學生營造一個幸福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做好幼小銜接。
(作者單位:北京市豐臺區(qū)第五小學)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