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與兒童語言閱讀發(fā)展研究

      2013-12-29 00:00:00舒華
      中國教師 2013年23期

      我們都知道女性在事業(yè)的追求上、在工作學習上是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自己也是這么過來的。我很晚才上大學,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初中沒有畢業(yè)就去陜西插隊,后來在工廠工作了八年,回北京后又工作了兩年。我在離開中學十年以后,又回到了大學來學習,所以特別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在我進入大學學習時,比同班同學大概年長十歲左右,求學是很艱難的。但是我覺得非常幸運,上了北師大心理學系,正好趕上我國心理學從1978年開始到現(xiàn)在這飛速發(fā)展的時期。那時,我國心理學中許多領域都與國際上存在巨大差異。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在老一代心理學家的引導下,在很多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進入一個喜歡的研究領域,從事系列的科學研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今天,我非常高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研究的領域:語言學習發(fā)展認知神經(jīng)科學。

      關于語言學習,其實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會,因為每個人都有語言。語言是人類最特殊的一種能力,要了解這種能力,只能通過人來做研究。雖然動物也有簡單的交流,但是我們不可能通過動物來研究人的語言。科學家用什么樣的方法手段,怎樣去研究人類的語言呢?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最初的時候,我們用行為的方法去研究,收集一些語言的現(xiàn)象,探討語言的行為,通過反應時手段,推測大腦中語言加工的時間進程。近年來,研究者開始用一些非常精密、非常先進的儀器,包括眼動、計算機模擬、腦電、腦成像、基因的方法,這些方法讓我們對人類語言的認識,特別是對語言學習發(fā)展、障礙及其腦機制的認識,有了非常重大的突破和進展。

      一、兒童語言學習和發(fā)展的探索

      兒童的語言學習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生發(fā)展的?如果有人接觸過孩子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是非常迅速的。從剛出生的時候一點都不會說,到一、二、三歲以后,會說大量的詞匯、語句。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已經(jīng)對這個現(xiàn)象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但到現(xiàn)在還是不能完全解釋。學前兒童階段通常是沒有正規(guī)的語言教學的,但是語言的發(fā)展為什么這么迅速?動力在什么地方?機制是什么?這是語言學家、心理學家非常感興趣的。另外,我們都知道,身高、體重是可以測量的,語言發(fā)展可以測量嗎?有可能科學地測量哪個孩子語言發(fā)展得好,哪個孩子語言發(fā)展得差嗎?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兒童在學前時期的發(fā)展來預測孩子上學時候的閱讀表現(xiàn)?特別是有語言和閱讀困難的孩子,我們是否可能早期預測?這些都是特別吸引人的研究問題。

      兒童語言是如何習得的是各國心理學家長期感興趣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兒童在17~18個月左右有詞匯爆發(fā)的現(xiàn)象,即從17個月之前只能說出50個詞以內,到20多個月能說出500或更多的詞。詞匯爆發(fā)的機制是什么?國際上已經(jīng)有很多語言研究建立了不同語言的詞匯發(fā)展常模。我們研究了1 000多名兒童,孩子的年齡是從12個月到30個月,每個月齡段大概有四十多個孩子。用的方法是非常簡單而且比較容易實現(xiàn)的方法——家長問卷法,這也是國際上很通行的一種方法。借鑒國際上通用的“兒童語言和溝通量表”,我們編制了漢語的詞表,讓母親來報告,你的孩子能說出什么樣的詞。結果清楚地觀察到了漢語詞匯爆發(fā)現(xiàn)象。16個月以前,兒童能說出的詞非常少,基本在50個詞以內。詞的特點是主要是單字詞,表明這一時期兒童的發(fā)音受到生理發(fā)展的限制。這些詞是一些基本概念詞,是兒童生活中最熟悉的,同時也是漢語中的重要語素,是作為復合詞發(fā)展的基石。我們可以看到,從17個月開始,孩子能說出的詞匯有了一個明顯的增長。在短短的十幾個月里,孩子能從說出不到50個詞,達到說出700多個詞。但是兒童的口語詞匯量存在巨大的個體差異,我們進一步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詞匯的個體差異與母親的教育程度和母親對教育的意識相關,表明了環(huán)境的重要影響。

      我們看到,孩子的語言從一歲到兩歲半的時候有這么迅速的發(fā)展,研究者還問這樣一個問題:語言是從什么時候發(fā)生的?兒童是如何習得語言的?如果說人的語言發(fā)展全部靠教的話,即兒童是聽完一個語句之后再去學習的話,那么聽完所有語句的時間,就遠遠超過我們生命的時間。兒童的語言習得的先天與后天的爭論吸引了無數(shù)科學家。20世紀50年代,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提出大腦里有專門的語言裝置,人出生時就具有了掌握語言的潛能,外部語言環(huán)境會給語言裝置設定參數(shù),以便人類具體掌握一門語言。這種假設有可能被證明嗎?以前我們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F(xiàn)在,腦科學發(fā)展以后,這個答案被揭開開始變得可行了,我們越來越接近了解更多的東西。

      我介紹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可以讓我們看到兒童的大腦在出生的時候,他的語言及其腦基礎是什么樣的,是一片空白?還是他已經(jīng)準備好了去做些什么?科學家做了出生兩天的新生兒的腦成像,讓新生兒在睡覺的時候聽故事,聽的是女聲講的母語故事。這個實驗設計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給新生兒聽的是正常的母語故事;第二個條件是新生兒聽到的是只有聲調,即將正常的聲音去除了聲母、韻母,只剩下聲調;第三個條件是把聲調拉平,音節(jié)、聲母、韻母仍然保持??茖W家希望了解當新生兒聽這三種不同的聲音時,他們的大腦會有反應嗎?在哪里反應?結果發(fā)現(xiàn),新生兒大腦的主要反應區(qū)是在大腦雙側的顳葉,是對語音、基本聲音反應的腦區(qū),而語義加工的腦區(qū)是不激活的。與成年人的語言加工主要在左半球相比,新生兒的語言加工是雙側的。因此我們至少能知道,新生兒出生的時候,大腦皮層已經(jīng)開始對語音產(chǎn)生反應了。通過這個實驗設計還發(fā)現(xiàn),如果在只有聲調的條件下,新生兒大腦兩側都不反應;如果是拉平聲調的條件,沒有聲母、韻母,大腦也不反應;只有在聽正常故事的時候,新生兒大腦才有反應。新生兒是真的能聽故事嗎?研究表明,新生兒不是真的能聽故事,他的大腦主要是對人的正常語音進行反應,對語義是不反應的。

      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兒童出生的時候,加工語言的腦區(qū)已經(jīng)開始發(fā)育,對外界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反應,那么兒童是怎么學習語言的?特別是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下面我再介紹一個國際上很著名的研究。這個研究是想初步探討孩子是什么時候開始學說話的,怎么開始學說話的。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研究的對象是四個月、六個月、八個月、十個月、十二個月的孩子和成年人,研究方法是眼動技術,用紅外攝像機追蹤人的眼球運動。具體的做法是在嬰兒的前面放置一個屏幕,屏幕上是一個女性在講故事,有兩種條件,一種是用母語在講故事,另一種是用非母語來講故事,科學家用眼動儀來監(jiān)視嬰兒聽故事時的眼動。結果看起來很簡單。四個月的孩子聽故事時,主要看的是人的眼睛;但六個月、八個月、十個月的孩子就不主要看眼睛了,開始注意看人的嘴;十二個月的孩子看嘴的比例下降。我們知道,這時候的孩子還不會說話,但實際上他已經(jīng)開始學習了,他更多地觀察人的嘴部,去學習可能的發(fā)音和動作。而對于成年人,人們又更多地注意看人的眼睛了。

      怎么才能證明嬰兒更多地看嘴是在學說話呢?心理學家認為,實驗中的第一種條件是用母語講故事,孩子從出生就被包圍在母語的環(huán)境中,學習母語說話比較容易,相比而言,學習外語說話會比較難。因此科學家設置了另一個條件,用非母語講故事,并觀察當聽非母語故事時,嬰兒在看什么。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在聽外語故事時和聽母語故事時眼睛觀察是不一樣的,四到六個月的孩子看眼睛更多一些,從八個月、十個月、到十二個月,孩子一直在更多地看嘴。到了成年人,也沒有完全去看眼睛,成年人還在注意看人的嘴。科學家的解釋是學習用外語說話比較難,所以人們相對更多地觀察嘴。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實驗,告訴我們小孩是怎么學習的,發(fā)現(xiàn)小孩是自發(fā)的學習。其實,孩子在整個學前階段,都是非常自發(fā)學習,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有的時候,我們會低估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二、漢語兒童閱讀發(fā)展研究

      語言的發(fā)展特別是學前語言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自然發(fā)展的過程,但是讀和寫,就不完全是自然發(fā)展的過程,它一定要通過教育。這個學習過程是很多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感興趣的。世界上有幾千種語言,除了漢語、日語的假名以外,其他的語言基本上都是形和音有字母對應的語言。在國際上,拼音語言研究已經(jīng)進行了一百多年,有了非常大的發(fā)展,漢語認知研究的歷史要短得多。但是我們漢語的研究是不能夠直接照搬其他語言的,漢語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必須要走自己的路,所以這個研究剛開始是非常艱苦的。

      我開始進入心理語言研究是在張厚粲、彭聃齡等老先生的指導下。當時西方兒童如何學習閱讀、語言如何發(fā)展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在漢語閱讀學習方面基本是空白。當時西方心理學家認為,漢字學習完全是死記硬背,與英語學習的學習規(guī)律是不同的。拼音文字中閱讀障礙兒童通常表現(xiàn)為不能使用形音對應規(guī)則讀單詞,西方心理學家將這些閱讀障礙兒童叫“Chinese”。當時我們還無法回答漢語、漢字是怎么學習的,我們沒有任何發(fā)言權,因為沒有研究數(shù)據(jù)在手。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大陸、香港、臺灣以及國際上的許多研究者一直在探索,漢字學習的過程是如何發(fā)生的?,F(xiàn)在大家基本上達成共識,漢語閱讀學習與英語學習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是漢語學習也有很多自己獨特的特點。我們也是在學習規(guī)律性的東西,學習漢語閱讀不是死記硬背,需要依賴許多基本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這些基本的認知能力包括語音辨別、語素意識、快速命名、口語詞匯量等,都是學習漢語、漢字的基礎。如果這些基本的認知能力有缺陷,就會造成閱讀障礙。

      從那時起,我進入了這樣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領域。我們雖然能夠借鑒西方拼音文字研究的思想,但大量的研究課題、研究材料必須基于漢語的特點。更重要的是,要揭示漢語學習的規(guī)律,為建立人類學習不同語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論提供重要的依據(jù)。1989年,我作為中美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閱讀研究中心學習工作,博士論文是關于中美兒童在閱讀中自然伴隨學習字詞意義的研究,首次探討了漢語兒童漢字學習的過程及其與英語兒童學習的異同,該論文獲國際閱讀學會1993年度杰出博士論文獎。

      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起,我們系統(tǒng)地研究了漢語兒童的元語言學意識,如語音意識、正字法意識、形旁意識、語素意識、聲旁規(guī)則性意識、聲旁一致性意識等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二年級兒童的讀音正確率比四、六年級兒童更多地受字的熟悉性的影響,四、六年級兒童在生字讀音中表現(xiàn)出更大的規(guī)則性效應。二年級兒童漢字讀音中的錯誤是相對任意的。隨著年級的增高,兒童讀音中犯更多的聲旁錯誤和類比錯誤。研究還發(fā)現(xiàn), 四、六年級的高能力學生開始發(fā)展對聲旁一致性的意識,直到中學甚至大學才發(fā)展比較完善。使用類似課堂老師用的學習-測驗的方法發(fā)現(xiàn),形聲字聲旁提供的部分信息,如聲母、韻母和聲調信息,對兒童學習和記憶生字均有重要貢獻。另外,兒童讀漢字時,漢字的聲旁和形旁在整字中被自動分解并通達亞詞匯水平的語音和語義表征。漢字書寫過程中,正字法意識、聲旁和形旁規(guī)則性意識具有重要性。除了行為研究,通過計算機模擬途徑研究兒童語言和閱讀發(fā)展的機制也是一個研究的熱點。在多年漢字學習研究和小學漢字數(shù)據(jù)庫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建立了漢字正字法表征庫,后來又建立了PDP形音義三角模型,使用與英語同樣的PDP模型和漢語特殊的正字法表征,對漢字識別學習過程進行了模擬。這些研究大大加深了我們對漢語兒童閱讀學習規(guī)律的認識。目前漢語閱讀及發(fā)展研究已經(jīng)成為一個國際研究的熱點。

      三、閱讀障礙的認知神經(jīng)機制研究

      我從1997年開始研究一個新的領域:發(fā)展性閱讀障礙。閱讀障礙這個詞在我國到目前為止還是基本上未被人所知的,而在全世界特別是一些發(fā)達國家,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概念。根據(jù)國際閱讀障礙研究協(xié)會(Orton Dyslexia Society Research Committee)的定義,閱讀障礙是一種源自于神經(jīng)生理的特殊的學習失調,主要表現(xiàn)為字詞再認時的準確性和流暢性有問題,影響到閱讀理解和拼寫,進而阻礙兒童的詞匯量和書面知識的學習。閱讀障礙兒童的困難不是來源于聽覺或視覺等感覺缺陷,不是智力發(fā)展遲緩的結果,也不是由于學習動機或教育機會的缺乏,而是與認知能力的異常有關。大約有7%的兒童在語言發(fā)展上落后于同齡人,大概有5%~10%的孩子在上學后不能順利地學習閱讀。這些孩子實際上是一個弱勢群體,這些孩子通常被我們大家認為是不認真、不注意、不努力,但實際上他們是有一些生理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他們的學習。所以這些孩子如何才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注,這也是許多心理學家一直非常關注的問題。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我們主要是做基礎研究,希望回答下面的問題:漢語的閱讀障礙和英語的閱讀障礙是一樣的嗎?漢語閱讀障礙兒童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其更深層的根源和影響因素是什么?

      導致兒童閱讀困難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些兒童不喜歡閱讀,閱讀量很小,缺乏學習動機,造成閱讀困難;還有些兒童,語言理解能力、口語能力發(fā)展較低,也可能造成閱讀困難。然而這兩種原因造成的閱讀困難更多地與兒童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有關。如果能夠改善環(huán)境,兒童的閱讀問題就可以得到改善。我們這里說的閱讀障礙兒童則不同,他們可能存在一些認知問題、生理問題。這些問題是教師、家長目前還不太了解的。研究表明,許多障礙兒童有語音、語素、快速命名、正字法方面的認知缺陷。

      給大家看的是兩個很典型的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我們給他們很多漢字,讓他們讀出每一個漢字并且組詞。他們在完成任務中犯很多錯誤,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個孩子犯錯誤的類型很不一樣。第一個孩子把“犧”讀成“xī”,但組的詞是“夕陽”,把“馴”念成“chuān”,組詞是“穿過”等等。從他的讀音和組詞錯誤中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盡量利用聲旁線索讀漢字,但是他對字的語義是不了解的。而另外一個孩子,他把“煎”讀作“dùn”,組詞“燉肉”,把“愧”讀作“huǐ”,組詞是“后悔”等等,可以看到,這個孩子知道字的語義,但是不了解漢字聲旁的表音部分。這是兩個典型的閱讀障礙亞類型孩子的表現(xiàn)。從這兩個孩子的讀音和組詞錯誤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識別漢字時有兩條認知通路,一條是和語音有關的,一條是和語義有關的。當不同的通路有問題,孩子就會表現(xiàn)出典型的讀音和組詞錯誤。有些閱讀障礙的孩子在閱讀流暢性上有很大的問題,他們閱讀速度非常慢,會讀串行。我們用眼動去記錄孩子的閱讀過程,設置了兩種條件,盡快讀出排列的數(shù)字和讀出排列的骰子。閱讀正常的孩子在快速讀出數(shù)字時不需要看到一行中的末位數(shù)字,眼睛就可以轉到下一行,而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必須要看到一行中的末位數(shù)字才會轉下一行,說明障礙孩子的前視野很小。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其原因是他們提取數(shù)字的語音更困難,需要集中更多的注意,分配到前視野的注意很少。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我們在北京測試了幾千兒童,發(fā)現(xiàn)漢語閱讀障礙的發(fā)病率與拼音語言閱讀障礙兒童類似,約在5%~8%。他們的主要困難也是在字詞識別的精確性和流暢性上。閱讀障礙兒童的困難的根源是什么呢?問題根源是一些認知能力的缺陷,如語音缺陷、語素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口語詞匯缺陷等。其中語音缺陷和快速命名缺陷是各個語言普遍具有的,語素缺陷則是漢語閱讀障礙中獨特的,是與漢語的語言文字特點有關的,是我們首先提出的。

      我們有沒有可能早期發(fā)現(xiàn)閱讀障礙兒童呢?如果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我們就可以早期干預,就能夠減少他上學時發(fā)生的種種狀況,這也是很多人都在探討的問題。在國際上,已經(jīng)有許多研究報告早期辨別有閱讀障礙風險的孩子,而目前漢語的相關研究并不多。我們首先想了解,學前兒童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真的與學習漢字有關系嗎?我們曾經(jīng)研究三、四、五歲兒童的語音辨別與學習漢字的關系。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如果語音辨別能力非常差,他是不可能識別許多漢字的,表明語音辨別是兒童學習閱讀的重要基礎。漢語中還有詞素和語素,一個詞匯可能由多個詞素組成。我們也研究三、四、五歲兒童的語素能力與學習漢字的關系。給孩子看四個圖片,要孩子選擇哪個圖片上的動物可能是“斑?!薄H绻粋€孩子知道“斑馬”這個詞,能夠將“斑”“馬”兩個語素分解,再重新組合,就可以做出合適的選擇。三歲的孩子很少知道,而四、五歲的孩子做出正確選擇的百分比就增加了。這種能力與識字是什么關系呢?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語素能力非常差,他是不可能識別許多漢字的。同樣,我們還研究過命名速度、口頭詞匯量與識字的關系,發(fā)現(xiàn)如果孩子命名速度很慢,或口頭詞匯量很小,他也不可能識得很多漢字。

      大量研究表明,閱讀障礙起始于兒童期,受到遺傳、家庭、學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早期鑒別存在閱讀障礙風險的兒童,更易于矯治。我們的一個長期追蹤研究跟蹤了約300名兒童從兩歲到13歲的語言和閱讀發(fā)展歷程,每年對兒童進行語言、閱讀、認知能力的測試,并收集了他們的智力、家庭、生理等信息。我們發(fā)現(xiàn),兒童學前的一些認知能力發(fā)展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他們上學后的閱讀發(fā)展落后。例如,兒童在4~6歲時的語音、語素和正字法共同缺陷可以預測8歲時的閱讀落后,如果兒童還伴有語言發(fā)展遲緩,會導致8歲時的閱讀落后更加明顯。我們也探討了家庭背景、早期語音技能和閱讀發(fā)展的關系。結果表明,對于來自母親教育程度高或親子活動豐富家庭的兒童,無論他們在4~5歲時的語音技能是正常還是落后,小學三年級時的閱讀都基本正常。然而,對于來自母親教育程度低或親子活動缺乏家庭的兒童,如果他們早期的語音技能正常,那么學齡期的閱讀也還基本正常。但如果他們早期的語音技能落后,小學三年級時的閱讀也會落后。結果表明,早期家庭文化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一定程度減少閱讀障礙的發(fā)生。學校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我們的研究還表明,對一些早期家庭教育相對缺少的兒童,如果他們的認知能力沒有明顯缺陷,進入小學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后,他們的語言、閱讀能力仍然有機會逐漸追趕上他們的同伴。

      四、結束語

      我很高興跟大家分享我們現(xiàn)在的一些研究結果,我覺得非常幸運投身兒童語言閱讀發(fā)展研究,特別是閱讀障礙研究,研究結果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發(fā)達國家,閱讀障礙兒童是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醫(yī)生、家長、學校、政府共同關注的群體。大量科學研究試圖揭示閱讀障礙的心理、生理機制,發(fā)現(xiàn)其發(fā)生與遺傳、大腦機制、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有關,發(fā)展了許多干預、訓練途徑,改善兒童的閱讀困難。近年來,人們開始關心學前兒童,發(fā)展早期診斷技術,發(fā)現(xiàn)潛在的“風險”兒童,給予特定的教育方式,以避免或減輕其發(fā)展為障礙兒童的可能性。許多國家成立了閱讀障礙聯(lián)合會,由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社會工作者、醫(yī)生、家長、學校、政府組成。美國教育部會同美國衛(wèi)生與公眾服務部共同建立了一個委員會,考察閱讀困難的預防問題。歐洲15國提出“早期幫助,更好的未來(Early help — Better future)”。我也希望通過努力,在我們國家更多地普及有關閱讀障礙兒童的觀念,讓科學研究成果走向實踐,進入課堂和家庭,使更多的兒童受益。

      (責任編輯:林靜)

      天全县| 剑阁县| 罗田县| 衢州市| 陆良县| 方山县| 绥江县| 右玉县| 高台县| 浦县| 宜良县| 刚察县| 丰县| 武义县| 凤冈县| 西乡县| 姜堰市| 铜陵市| 桃源县| 宜宾县| 大邑县| 甘谷县| 阿克苏市| 通州市| 化德县| 新兴县| 临安市| 石首市| 合肥市| 五莲县| 花莲县| 宝丰县| 汨罗市| 阿拉善左旗| 寿宁县| 和田市| 特克斯县| 通山县| 库尔勒市| 太谷县|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