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奔走在服務群眾最前沿,奮戰(zhàn)在改革發(fā)展主戰(zhàn)場,堅守在社會管理第一線,既是各項政策路線的具體執(zhí)行者,也是黨和政府在基層的形象代言人,更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凝聚民心民力的橋梁和紐帶。基層干部職位不高,但責任不小;工作平凡,但作用非凡。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在群眾工作上要做到“三入”。
要“身入”。只有面對面,才能心貼心?;鶎痈刹恐苯勇?lián)系服務群眾,要經常深入一線,主動走近群眾,通過與群眾直接對話,及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和建議訴求,為研判形勢和科學決策提供第一手素材。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能縮短心與心的距離;待在同一個屋檐下,才能促進情與情的交融。基層干部要牢固樹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理念,既要學會向“下”看,俯聽人民群眾的呼喚,又要學會接“地氣”,積蓄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動力,既不能有高高在上、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官僚思想,也不能有淺嘗輒止、敷衍作秀的形式之風,要讓群眾時刻感到你就在他們身邊。
要“言入”。常言道,話不投機半句多。不少基層干部在做群眾工作時,總覺得有一扇無形的墻堵在中間,群眾聽不進,自己不耐煩,有時甚至因為溝通不暢,而將原本惠民利民的大好事辦成群眾抵觸的窩心事,究其根源,主要因為部分基層干部不會講“群眾話”、“鄉(xiāng)土話”’。語言是一門藝術,更是做群眾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說到群眾心坎上,往往事半功倍、一通百通;說到群眾反感處,常常事倍功半、不歡而散?;鶎痈刹恐苯雍腿罕姶蚪坏?,不能官話連篇、套話一堆,而應說一些通俗易懂的大白話、情真意切的知心話。只有這樣,才能打穿心理“隔音墻”,架起干群“連心橋”。
要“情入”。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面對紛繁復雜的基層事務,面對與日俱增的群眾訴求,面對不算豐厚的工資待遇,基層干部要想當好基層發(fā)展“主心骨”、人民群眾“貼心人”,必須帶著深厚感情做群眾工作。感情是動力源,感情是催化劑,感情是正能量,懷揣感情做群眾工作就是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事當成自家事,必將更加積極主動、細致深入,必將更加求真務實、傾情傾力?;鶎痈刹恳兄琳嬷琳\的民生情懷和內化于心的群眾觀念,把聯(lián)系服務群眾看成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一種矢志不渝的追求,始終做到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作者: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qū)委常委、組織部長)
責任編輯:閆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