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世 建
(1湖南奧譜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懷化418000;2懷化市鶴城區(qū)農(nóng)業(yè)局,湖南懷化418000)
水稻溫敏核不育系一季加再生連繁試驗
陳 世 建1,2
(1湖南奧譜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懷化418000;2懷化市鶴城區(qū)農(nóng)業(yè)局,湖南懷化418000)
2011~2012年在湖南懷化利用巖洞冷水灌溉,對水稻溫敏核不育系安農(nóng)810S、云峰S進行一季加多次再生連繁試驗。2年平均產(chǎn)量:安農(nóng)810S頭季繁殖為4 906.7 kg/hm2、再生繁殖為5 131.7 kg/hm2;云峰S頭季繁殖為5 790 kg/hm2、再生繁殖為6 167.5kg/hm2;種子質(zhì)量合格。連繁方法簡化了水稻溫敏核不育系繁殖程序,降低了勞動用工成本和物質(zhì)消耗,提高了原種的繁殖系數(shù),是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低耗、高效的水稻栽培技術(shù)。
水稻;溫敏核不育系;繁殖;再生
農(nóng)作物輕型栽培技術(shù)通過簡化種植作業(yè)程序,改變傳統(tǒng)技術(shù)措施,減輕勞動強度,降低勞動力成本和物質(zhì)消耗,從而達到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低耗、高效,促進農(nóng)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常見的水稻輕型栽培技術(shù)有拋秧栽培、直播栽培、再生栽培等。當前水稻輕型栽培技術(shù)主要應(yīng)用于水稻大田栽培,而在雜交水稻種子生產(chǎn)方面,尤其是溫敏型兩用核不育系繁殖方面鮮見報道。
鄧華鳳等[1]曾在自然光溫環(huán)境條件下鑒定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系的提純起點溫度,進行核心種子生產(chǎn),獲得了成功。筆者從2011年開始,試驗“水稻溫敏核不育系一季加再生連繁”栽培模式?,F(xiàn)將試驗情況簡報如下。
1.1 試驗地點
試驗設(shè)在湖南懷化鶴城區(qū)石門鄉(xiāng)(湖南奧譜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基地)。試驗田由天然石灰?guī)r溶洞泉水灌溉,水源充足。巖洞水源溫度年穩(wěn)定在17℃,從洞口流出通過一段地表徑流到達田塊后,溫度在21~22℃。試驗田土質(zhì)為石灰?guī)r發(fā)育而成,面積0.1 hm2。
1.2 材料與方法
試驗材料安農(nóng)810S為早熟水稻溫敏核不育系;云峰S為遲熟水稻溫敏不育系。
2個不育系均采用兩段育秧與移栽方式,寄苗田以自然溫度水灌溉。分別在兩個不育系前季稻苗育性敏感期(幼穗分化Ⅳ~Ⅵ期)進行冷水串灌,使其育性轉(zhuǎn)向可育,收獲自交種子。前季稻種子收獲后培養(yǎng)再生苗,再生苗育性敏感期(幼穗分化Ⅳ~Ⅵ期)進行冷水串灌,使其育性轉(zhuǎn)向可育,收獲再生稻種子。
2.1 前季稻栽培過程
安農(nóng)810S于5月23日進入幼穗分化Ⅱ期,云峰S于6月4日進入幼穗分化Ⅱ期,分別移栽至巖洞冷水灌溉大田。安農(nóng)810S始穗期安排在6月下旬,云峰S安排在7月中旬。
(1)兩段育秧。兩個不育系均于3月31日播種,采用薄膜覆蓋育秧。秧廂每公頃施腐熟農(nóng)家肥7.5 t。當日平均溫度大于15℃時即帶泥移栽。4月25日秧苗葉齡3.5~4葉時,移栽至寄苗田,寄插密度13.3 cm× 16.6 cm。寄插秧田施足底肥,早施返青分蘗肥,薄水勤灌,促進早生快發(fā)分蘗,及時防治稻薊馬、稻象甲等病蟲害。當寄栽苗主穗進入幼穗分化Ⅱ期時,移栽至巖洞冷水串灌大田,移栽密度23.3 cm×26.6 cm。
(2)冷水串灌。不育系進入雌雄蕊形成期(幼穗分化Ⅳ期)開始用巖洞冷水串灌。冷灌田進出水口的溫度控制在20~26℃之間(晝溫21~26℃,夜溫20~21℃)。冷灌田溫度調(diào)控通過改變進水口的流量進行,冷水在地表徑流的距離與速度以修建暗渠調(diào)節(jié)。冷水串灌深度以淹沒水稻幼穗為準。安農(nóng)810S冷灌深度13~15 cm,云峰S 15~19 cm,滿足了育性向可育轉(zhuǎn)換所需的最適溫度。
2.2 再生稻連繁過程
水稻溫敏兩用核不育系再生稻的結(jié)實率高于頭季稻,利用這一特性,對于提高不育系原種繁殖意義重大。頭季稻種子成熟后,采取撩穗收割法,只收稻穗,不傷葉片與葉鞘。收割后補施葉面肥,一般噴施濃度為0.5%的尿素液與磷酸二氫鉀。由于頭季稻收割時未傷害到葉片與葉鞘,再生分蘗穗生長發(fā)育快。對再生苗育性敏感期仍然實行冷水串灌,再生分蘗穗約6~8 d抽出。當一次再生分蘗穗成熟后繼續(xù)撩穗收割,第二次再生苗、第三次再生苗陸續(xù)生長發(fā)育,直到收獲最后一批再生分蘗穗種子。2011年共5次收獲安農(nóng)810S再生穗種子,3次收獲云峰S再生穗種子。
2011年繁殖安農(nóng)810S 0.06 hm2,收獲頭季稻種子287.3 kg,5次再生稻種子319.6 kg,共收獲種子606.9 kg,折合產(chǎn)量為10 115 kg/hm2;2012年在同一塊田繁殖安農(nóng)810S,頭季稻收獲種子301.5 kg,再生稻收獲種子296.2 kg,共收獲種子597.7 kg,折合產(chǎn)量為9 961.7 kg/hm2。按種子收購價14元/kg計算,2011年安農(nóng)810S產(chǎn)值為141 610元/hm2;2012年產(chǎn)值為139 463.3元/hm2(表1)。
2011年繁殖云峰S 0.04 hm2,收獲頭季稻種子238.2 kg,3次再生稻種子275.8 kg,共收獲種子514 kg,折合產(chǎn)量為12 850 kg/hm2;2012年在同一塊田繁殖云峰S,頭季稻收獲種子225.0 kg,再生稻收獲種子217.6 kg,共收獲種子442.6 kg,折合產(chǎn)量為11 065 kg/hm2。按種子收購價14元/kg計算,云峰S2011年產(chǎn)值為179 900元/hm2;2012年產(chǎn)值為154 910元/hm2(表1)。
利用頭季加再生栽培法進行溫敏核不育系繁殖,有利于提高繁殖產(chǎn)量,提高原種繁殖系數(shù),簡化繁殖程序,降低勞動力成本和物質(zhì)消耗。
一季加多次再生繁殖不育系是利用核心種子繁殖原種,因此必須嚴格防雜保純。繁殖田不宜選擇前作為水稻的農(nóng)田,與異品種隔離距離必須在200m以上。
由于冷水串灌是在頭季稻進入雌雄蕊形成期起連續(xù)灌溉,且再生稻多次再生分蘗成穗,因此繁殖田在移栽前必須施足底肥,且以農(nóng)家肥為主,化肥為輔。一般施腐熟豬牛糞2 t/hm2,高效復合肥900 kg/hm2,鉀肥225 kg/hm2,以保證頭季稻與再生稻充足的養(yǎng)分供應(yīng)。此外,在大田冷灌時期要特別做好稻飛虱、螟蟲、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做好葉面輔助施肥。
水稻溫敏核不育系一季加再生連繁,與異地異季繁殖相比,具有省成本、低風險、提高種子繁殖系數(shù)的優(yōu)越性。由于該繁殖方式還處于小面積摸索階段,大面積配套技術(shù)有待進一步摸索與完善。
[1] 鄧華鳳,李必湖,舒 服,等.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系起點溫度提純的實踐與探討[J].雜交水稻,1997(6):7-9.
[2] 楊 宇,黃澤智,陳世建,等.遲熟溫敏核不育水稻一季加再生連繁——綠肥栽培模式[J].作物研究,2009,23(4):279-281.
[3] 鄧華鳳,李必湖,劉愛民,等.安農(nóng)810S的選育及初步研究[J].作物研究,1996,10(1):8-11.
S511.038
:B
1001-5280(2014)02-0143-02
10.3969/j.issn.1001-5280.2014.02.06
2013 12- 20
陳世建(1980-),男,土家族,湖南沅陵人,高級農(nóng)藝師,Email:chenshijian.18@163.com。
國家863計劃(2009AA101101);懷化市農(nóng)業(yè)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懷科發(fā)[2009]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