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穗
- 外源6-BA調控孕穗期低溫后小麥幼穗發(fā)育的轉錄組分析
常敏感[1], 幼穗是否能夠發(fā)育良好直接決定了小麥最終產量的高低[2]。目前已有研究表明, 孕穗期低溫脅迫后外源噴施6-BA能有效緩解低溫對小麥的傷害[3], 但其相關的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明確。因此探究6-BA調控孕穗期低溫后小麥幼穗發(fā)育的分子機制, 可為探索減輕春季低溫對小麥傷害的栽培措施提供理論基礎。低溫脅迫下, 植物內部會發(fā)生多種響應途徑以適應環(huán)境和自我保護, 如滲透調節(jié)物質的積累、抗氧化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內源激素水平的調節(jié)等[4]。低溫脅迫會影響小麥正常生
作物學報 2023年7期2023-05-11
- 生境對無芒雀麥幼穗分化進程及生殖格局的影響
過程的最終體現(xiàn)。幼穗分化過程以莖尖生長錐的伸長開始至其結實器官的形成結束,這一過程直接影響到該植物花序的小穗數和小花數,小穗和小花的數目對植物后期的受精作用有一定的影響,以至于決定植物的結實飽滿度、種子產量和抗病蟲害能力等重要的經濟性狀[1]。種子產量受穗長、每穗枝梗數、每枝梗小穗數、每小穗小花數等因素影響,而枝梗、小穗與小花生長發(fā)育都屬于幼穗分化時期[2]。研究發(fā)現(xiàn),減少小麥(Triticum aestivum)單棱期時間與減慢二棱期分化速率都可影響小麥
草業(yè)學報 2023年1期2023-02-07
- 水稻大穗形成及其調控的研究進展
稻每穗粒數形成與幼穗發(fā)育的關系, 并結合作者相關研究, 從水稻穗型的遺傳調控、營養(yǎng)狀況與氮肥管理、水分、溫光條件和內源激素等方面分析了其對每穗粒數形成的影響。從根系形態(tài)生理與幼穗發(fā)育、水肥管理和溫光條件以及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調節(jié)穎花分化與退化的生理和分子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未來加強水稻大穗形成研究的重點, 以期為大穗高產水稻品種選育和栽培調控提供依據。水稻; 大穗; 穎花分化與退化; 水肥管理; 激素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全球一半人口以稻米為主
作物學報 2023年3期2023-01-16
- 孕穗期高溫對水稻生理特性和產量性狀影響研究
別是減數分裂期(幼穗分化Ⅳ-Ⅵ期)高溫對水稻產量性狀研究較少,同時對高溫對水稻幼穗生理生化的研究也鮮見報道。本研究以‘泰優(yōu)553’和‘隆晶優(yōu)1212’為材料,在孕穗期通過人工氣候室增溫,設置不同溫度處理,研究高溫對水稻幼穗生理生化特性和產量性狀的影響,探索高溫危害機理,以期為降低水稻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孕穗期高溫對水稻的危害提供理論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供試品種為‘泰優(yōu)553’和‘隆晶優(yōu)1212’,‘泰優(yōu)553’由金健種業(yè)有限公司提供,‘隆晶優(yōu)12
中國農學通報 2022年30期2022-11-25
- 遺傳發(fā)育所玉米產量性狀研究獲進展
發(fā)現(xiàn)該蛋白在玉米幼穗木質部導管組織中特異表達,且具有典型的外排蘋果酸鹽活性。EAD1功能缺陷導致玉米幼穗頂端退化、穗長變短,分析發(fā)現(xiàn)突變體幼穗頂端蘋果酸鹽含量降低,而在幼穗早期注射補充蘋果酸鹽可恢復其短穗表型。該研究揭示了重要代謝產物蘋果酸鹽,通過EAD1介導的在玉米幼穗維管組織中的運輸,參與調控玉米雌穗發(fā)育過程的分子機制。研究還發(fā)現(xiàn)過表達EAD1能增加玉米成熟果穗長度和行粒數,且EAD1等位基因可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玉米果穗長度,這為挖掘和利用EAD1優(yōu)良等
糧油與飼料科技 2022年2期2022-11-24
- 孕穗期低溫對小麥幼穗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
迫會嚴重影響小麥幼穗發(fā)育,最終導致產量降低。植物光合產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經維管束韌皮部從源運輸到非光合庫,在遭受低溫脅迫后,維管束會出現(xiàn)木質部延伸現(xiàn)象,導致維管束結構改變,木質部排列紊亂[6],進而阻礙蔗糖運輸或減緩蔗糖運輸速率。在高等植物中,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 SS)、磷酸蔗糖合成酶(phosphosucrose synthase, SPS)、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
核農學報 2022年12期2022-10-29
- 不同基因型小麥品種倒春寒抗性分析及其評價
查葉片受凍指數、幼穗凍傷率、產量降幅等指標,明確各品種倒春寒抗性的強弱,同時結合各品種越冬期抗寒性和冬春性,探明小麥品種倒春寒抗性與越冬期抗凍性及其冬春性的關系,以期為小麥倒春寒品種鑒選提供理論依據。1 材料和方法1.1 試驗材料供試材料為24個在黃淮和長江中下游冬麥區(qū)推廣種植的小麥品種,品種名稱、冬春性、熟性及審定年份等具體信息見表1。1.2 材料種植本試驗于2020-2021年在揚州大學盆栽試驗場進行,小麥采用盆栽方式在自然環(huán)境下生長。盆缽直徑為25
麥類作物學報 2022年10期2022-10-19
- 多穗型與大穗型超級稻品種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謝與產量構成
少主要取決于水稻幼穗生長發(fā)育階段。因此,研究不同穗粒型超級稻品種的幼穗生長發(fā)育特征并針對性配套相應超高產穩(wěn)產栽培技術,對于實現(xiàn)水稻增產、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大穗型品種具有單株穗數相對較少、穗粒數較多的特征,穗粒數對產量的貢獻度相對較大;多穗型品種具有單株穗數相對較多而穗粒數較少的特征,單位面積穗數對產量的貢獻相對較大;戴力等[7]提出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秈型超級稻穗粒分型分類系數法”將分類系數≥7的品種劃分為大穗型品種、分類系數≤5的品種劃分為多穗型品
華北農學報 2022年4期2022-09-14
- 外源激素與蔗糖對冬小麥穗粒數和粒重的調控效應
第6 d取樣測定幼穗中激素、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成熟期測定單株干物質積累量,并考察穗粒數和穗粒重。每重復5株,3次重復。1.3 測定指標與方法1.3.1 干物質積累量的測定于成熟期,取植株地上部置于牛皮紙袋中,在烘箱中105 ℃殺青30 min,于80 ℃烘干至恒重,計算單株干物質積累量。1.3.2 蔗糖與可溶性總糖含量的測定幼穗蔗糖含量參照間苯二酚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總糖含量參照蒽酮比色法測定。1.3.3 激素含量的測定幼穗激素IAA、GA、CTK、ABA
麥類作物學報 2022年6期2022-08-09
- 小麥霜凍害發(fā)生癥狀及補救措施
℃-4℃的低溫,幼穗就可能被凍死,或者形成畸形穗,降溫過程幅度和陡度越大,低溫持續(xù)時間越長,危害的情況就越重。凍后檢查受害程度小麥受凍后要及時檢查受害程度,檢查的重點是幼穗。凡幼穗凍死的植株,心葉不再伸長,多數卷成喇叭形,少數直接枯萎而死。但也有些凍死的植株給人以假象,葉片仍可保持青綠色,有的甚至要到10-15天以后才枯黃,故要進一步剝開幼穗來看,如發(fā)現(xiàn)幼穗呈乳白色不透明狀,那就是已經凍死。1.受凍麥田不要隨意耕掉。春霜凍害發(fā)生在春季,這時麥苗根系已經很發(fā)
農家參謀 2022年1期2022-06-17
- 水稻穗頂端退化突變體paa21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克隆
T和不同發(fā)育時期幼穗和不同穗部位的H2O2含量。分別與秈稻II-32B、9311正反交進行遺傳分析。利用與秈稻II-32B雜交構建的F2群體進行基因定位和克隆。使用SWISS-MODEL網站預測野生型和突變體蛋白的三維結構。利用RT-qPCR分析ROS響應標志基因、程序性細胞死亡相關基因、過氧化氫酶相關基因的表達量。突變體發(fā)生嚴重的穗頂端退化,統(tǒng)計所有一次枝梗退化情況,發(fā)現(xiàn)退化小穗主要位于頂端的一次枝梗上。與WT相比,的株高、每穗粒數、穗長和單株產量均降低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22年24期2022-02-02
- 水稻生產發(fā)育期對環(huán)境的要求
穗(長穗期)。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莖、葉為主的營養(yǎng)生長,穗分化到成熟是以穗、花、籽粒等為主的生殖生長。一、幼苗期對環(huán)境的要求水稻幼苗期又分為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兩個階段。秈稻、粳稻種子的浸種、發(fā)芽時需要最低溫度分別為12 ℃、10 ℃,催芽時的適宜溫度為30~32 ℃,最高溫度不超過42 ℃;但在育秧期間最低溫度在5 ℃左右時,秧苗會出現(xiàn)停止生長、爛種、爛芽和爛秧等現(xiàn)象。秧田應選擇在背風、向陽、排灌方便的田塊,如遇低溫可以加蓋薄膜等。幼苗生長的最低溫
河南農業(yè)·綜合版 2021年12期2021-12-23
- 水稻生產發(fā)育期對環(huán)境的要求
穗(長穗期)。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莖、葉為主的營養(yǎng)生長,穗分化到成熟是以穗、花、籽粒等為主的生殖生長。一、幼苗期對環(huán)境的要求水稻幼苗期又分為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兩個階段。秈稻、粳稻種子的浸種、發(fā)芽時需要最低溫度分別為12 ℃、10 ℃,催芽時的適宜溫度為30~32 ℃,最高溫度不超過42 ℃;但在育秧期間最低溫度在5 ℃左右時,秧苗會出現(xiàn)停止生長、爛種、爛芽和爛秧等現(xiàn)象。秧田應選擇在背風、向陽、排灌方便的田塊,如遇低溫可以加蓋薄膜等。幼苗生長的最低溫
河南農業(yè) 2021年12期2021-11-29
- 施氮對干旱條件下晚稻產量與生理的影響
生時雙季稻正處于幼穗分化期,已知水稻該時期作為穗生長敏感期,極易受到環(huán)境影響[8-9]。前人研究發(fā)現(xiàn),幼穗分化期至齊穗期干旱脅迫后光合效率下降、脯氨酸與可溶性糖等滲透調節(jié)物含量增加,丙二醛等膜脂代謝物含量增加、籽粒灌漿速率減慢,有效穗數、總粒數、實粒數均較正常水分供應下降低,空粒數增加,對結實率影響最大,導致總產量降低[8-10]。超級稻品種在南方稻區(qū)的推廣推動了增產增收及品種的更新?lián)Q代,新品種的干物質產能及產量潛力水平均得到提高,但生育期間對水肥需求更大
華北農學報 2021年3期2021-07-01
- tae-miR167d及靶基因ARF12在小麥中的表達模式分析
。因此,研究小麥幼穗中miRNAs的冷脅迫響應機制,有助于在miRNAs層面上理解小麥生殖階段的冷響應機制,為提高小麥春季抗凍性提供理論依據。本課題組對處于藥隔期的濟麥22幼穗低溫脅迫后進行了miRNA分析和降解組分析。共發(fā)現(xiàn)來自105個家族的192個保守miRNAs和9個新miRNAs,其中34個保守miRNAs和5個新miRNAs在冷脅迫前后表達差異顯著。對這些miRNAs的靶基因預測和降解組驗證表明,差異表達miRNAs的靶基因多數具有應答刺激、調控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21年5期2021-06-09
-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溫脅迫下2個小麥品種幼穗miRNA表達譜分析
寒會直接影響小麥幼穗發(fā)育,造成穗數、穗粒數嚴重下降,對產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4-5]。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小麥對低溫脅迫的耐受機制研究逐漸從表型[3,6-8]和生理生化水平[3,9-10]轉到分子水平[11-16]。目前,小麥抗低溫耐受機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越冬前的苗期,但研究表明小麥苗期抗凍性與春季生殖生長階段抗凍性沒有顯著相關性[17]。頻繁的倒春寒災害迫切需要開展小麥抗倒春寒的相關機制研究。倒春寒對小麥的影響相關研究目前主要是低溫脅迫下表型與生理生
華北農學報 2021年1期2021-03-26
- 水稻內源油菜素甾醇對施氮量的響應及其對穎花退化的調控作用
下水稻減數分裂期幼穗中內源BRs含量和ROS的變化特點及其與穎花退化的關系, 旨在闡明水稻內源 BRs對施氮量的響應特點及其對穎花退化的調控作用。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和栽培概況試驗于2015年和2016年水稻生長季(5月至10月)在揚州大學江蘇省作物栽培生理重點實驗室實驗農場開展。供試品種為當地生產中廣泛應用且穎花退化率不同的2個水稻品種: 常規(guī)秈稻品種揚稻6號(YD-6)和秈-粳雜交超級稻品種甬優(yōu) 2640(YY-2640)。在當地生產中, YD-
作物學報 2021年5期2021-03-18
- 控釋尿素對環(huán)洞庭湖區(qū)雙季稻吸氮特征和產量的影響
氮素累積主要在幼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階段, 占生育期總量的35.31%~42.33%, 其次為始分蘗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至乳熟期。晚稻于始分蘗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至乳熟期出現(xiàn)2次明顯的氮素階段吸收速率峰值, 均以1.0 CRU (等氮量控釋尿素)處理峰值最高; 始分蘗期至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至乳熟期水稻大量吸收氮素, 累積增量分別占35.92%~40.52%和23.05%~24.58%。控釋尿素還能顯著提高雙季稻產量, 早晚稻分別以0.9 CRU
作物學報 2021年4期2021-02-05
- 水稻不同穗型品種幼穗分化相關基因表達分析
激素。研究表明,幼穗發(fā)育受激素調控,特別是與細胞分裂素代謝密切相關[3]。高溫下幼穗中激素代謝紊亂,特別是細胞分裂素含量顯著降低,抑制穎花形成[4-5]。OsLOGL2和OsLOGL3是細胞分裂素合成酶相關基因,OsCKX5和OsCKX9是細胞分裂素氧化酶相關基因,OsRR2、OsRR5是細胞分裂素信號轉導相關基因,這些基因均與水稻幼穗分化和形成關系密切。OsCKX2 基因表達下調導致花序分生組織細胞分裂素積累,改變花序分生組織和花軸分支組織,增加生殖器官
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20年12期2021-01-15
- BNS和BNS366小麥雄性不育與內源激素的關系
的育性波動、小麥幼穗發(fā)育過程中的栽培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意義。【前人研究進展】發(fā)育中的BNS和 BNS366幼穗對低溫敏感,前人對其低溫敏感期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均集中在小花原基分化期至四分體期之間,尤其是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四分體期之間[1,6-8],其花粉敗育的關鍵期為單核靠邊期[2,9-10]。雄性不育的發(fā)生與植物內源激素的變化有密切的關系[11-12]。柏斌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低溫時間的延長,水稻光溫敏不育系(葉片中 IAA、GA的含量及GA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21年1期2021-01-14
- 小麥凍害發(fā)生前后預防補救措施在生產中的應用
分別對葉片、主莖幼穗、莖桿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麥田受凍害程度不一。同一種植戶同一品種播期不一受害程度不一;播期相同品種不同受害程度不一;不同的管理栽培措施受凍害不一;新坍鎮(zhèn)新集村三組陳元之戶,不同播期凍害調查:(品種是寧麥13,取10株樣本調查)10月20號:凍壞部:葉片36,幼穗4,莖稈1,凍害評價:Ⅱ級;11月2號:凍壞部:葉片10,幼穗2,莖稈1,凍害評價:Ⅰ級;11月9號:凍壞部:葉片6,幼穗0,莖稈0,凍害評價:Ⅰ級;11月16號:凍壞部:葉片2,幼穗
新農民 2020年19期2020-12-10
- 水稻超大籽粒形成的重要基因和調控通路的轉錄組分析
亞基之一,在水稻幼穗中高表達[3,19-20]。qGL3/GL3.1基因編碼含有2個Kelch功能域的蛋白磷酸酶OsPPKL1,在幼穗中表達量較高,通過調控細胞周期蛋白T1;3來控制穎殼的細胞分裂,最終影響水稻籽粒大小[4-5]。GW2是控制水稻粒寬和粒質量的主效基因,在水稻各組織中都表達,該基因編碼1個環(huán)型E3泛素連接酶,通過泛素介導的蛋白質降解途徑負調控細胞分裂[10]。qSW5/GW5基因編碼鈣調素結合蛋白,對水稻粒寬、粒質量有顯著影響,qSW5/G
江蘇農業(yè)學報 2020年4期2020-09-10
- 孕穗期低溫灌溉對水稻劍葉和穎花生理特征的影響
0%,分促花肥(幼穗分化Ⅰ期) 和?;ǚ?幼穗分化Ⅳ期) 2次施用。1.2.2 低溫處理 待大田種植各品種生長至幼穗分化敏感Ⅴ期,分別選擇主莖葉齡余數為0.9的植株各70株,移至35個塑料盆缽中,每盆2株水稻。隨機分為低溫處理組(CT,25盆)和對照組(CK,10盆),各播種批次重復處理1次,共處理3次。盆缽在自然條件下適應3 d后,將低溫處理組置于冷水灌溉池17.5 ℃低溫處理10 d,處理時期的光濕環(huán)境均為大田自然環(huán)境,10 d后,重新同對照組一起放置
華北農學報 2020年3期2020-06-29
- 春分農事諺語解說
了春季拔節(jié)以后,幼穗加快生長,此時幼穗和新葉鮮嫩,耐寒抗凍能力弱,一旦遇到倒春寒或雪霜天氣,當極端低溫降到0℃以下時,就會造成嚴重凍害,導致不同程度的減產。諺語:春分麥起身,農事要緊跟解說:到了春分時節(jié),冬小麥進入拔節(jié)生長階段,也是小麥生長肥、水需求的高峰期,因此要重施拔節(jié)肥,適時澆水,管理措施要環(huán)環(huán)緊扣,一招不丟。諺語:春分分芍藥,到老花不開;秋分分芍藥,花兒開不敗解說:芍藥是采用分株方式繁殖的,對季節(jié)要求很嚴。春分時節(jié),芍藥經過冬季休眠已經開始生長孕蕾
農村百事通 2020年4期2020-03-31
- 外源油菜素內酯緩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溫傷害的機理研究
R36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設置40℃高溫和32℃適溫兩個處理,并噴施EBR,研究幼穗碳水化合物供應、蔗糖代謝、細胞分裂素代謝及抗氧化能力的變化。1)高溫和適溫噴施EBR,水稻每穗粒數分別比不噴施的對照增加13.7% 和45.7%,其中以噴施0.15 mg/L效果最好,緩解了高溫對水稻幼穗生長的抑制,增加穎花分化數和降低穎花退化率。2)噴施EBR對葉片凈光合速率無顯著影響,但促進幼穗中干物質和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積累。EBR噴施增加高溫下幼穗中蔗糖轉運基因、和
中國水稻科學 2019年5期2019-09-18
- 春季穗分化階段低溫處理對不同小麥品種幼穗結實性及生理特性的影響
化方面,鮮有結合幼穗分化階段對春季低溫脅迫下小麥幼穗抗寒生理機理的研究。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春季低溫脅迫主要影響小麥的幼穗發(fā)育和結實性。因此,本試驗以春季低溫敏感和不敏感的2個小麥品種為材料,采用盆栽和人工模擬春季低溫(倒春寒)脅迫的方法,研究小麥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藥隔分化期和四分體形成期低溫脅迫下小麥的結實特性與幼穗生理指標變化,分析抗倒春寒能力不同的小麥品種對低溫脅迫的生理響應機制,為小麥抗倒春寒研究和品種改良提供理論參考。1 材料和方法1.1 試驗材料供試
華北農學報 2019年4期2019-09-02
- 四分體期低溫脅迫對2個小麥品種幼穗結實率及生理特性的影響
8和鄭麥366的幼穗為材料,利用人工氣候箱模擬0 ℃低溫脅迫處理,研究低溫脅迫下百農矮抗58和鄭麥366的結實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質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標的變化。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低溫脅迫下,百農矮抗58結實率下降7.9%;鄭麥366結實率顯著下降,比對照下降91.2%。百農矮抗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顯著增加,鄭麥366可溶性蛋白含量與對照相比幾乎沒有變化;低溫脅迫處理下,百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9年10期2019-07-08
- 柳枝稷幼穗分化過程及其分期
功建植[12]。幼穗分化過程的起始意味著植株從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變,開始花芽的產生和結實器官的形成[13],結實器官的特點直接影響到種子產量和品質等性狀[14],但關于柳枝稷幼穗分化的研究在國內外少見報道。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生物質產量是能源用柳枝稷品種選育的主要目標[15],有研究發(fā)現(xiàn)營養(yǎng)生長期的延長與開花期的推遲使得柳枝稷表現(xiàn)出更高的生物量[16],去除穗部可提高莖生物量分配比例進而柳枝稷生物量顯著增加[17]。幼穗分化是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的轉折點
草地學報 2019年1期2019-04-16
- 以抗除草劑Bar基因穩(wěn)定轉化谷子技術研究
究以冀谷11谷子幼穗為外植體, 選取0.5~1.0 cm的幼穗, 切成0.5 cm左右的小段, 置改良后的MS培養(yǎng)基上誘導15~20 d形成胚性愈傷組織3120塊。愈傷組織侵染轉化前用侵染液懸浮浸泡, 并經45°C熱激預處理3 min, 可以有效提高26.1%的瞬時遺傳轉化效率。將轉化后的愈傷組織經草丁膦(PPT)篩選后獲得513塊抗性愈傷組織, 抗性愈傷組織獲得率為16.4%??剐杂鷤M織經分化、壯苗培養(yǎng)后獲得7株抗性植株, 經PCR和Southern雜
作物學報 2018年10期2018-10-10
- 不同時期追施氮肥對谷子穗分化期株高與生物量動態(tài)變化的影響
同追施氮肥時期對幼穗分化時期谷子株高、根系干質量、莖稈干質量、葉片干質量的動態(tài)變化影響及其相互關聯(lián)程度的研究還鮮見報道。本試驗就追施氮肥、不追施氮肥及不同追施氮肥時期對旱薄地幼穗分化期谷子株高、根系干質量、葉片干質量、莖稈干質量的動態(tài)變化及相關關系設計試驗并展開研究,分析谷子株高在幼穗分化期的變化特點及各部分干質量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確定氮肥的最佳施用時期,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同時為旱地谷子的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提供科學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基本概況試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8年13期2018-08-01
- 北方冬麥區(qū)小麥品種產量相關性狀和幼穗分化特點研究
則鮮有報道。小麥幼穗分化進程對穗粒數有重要影響[12],與品種的適應性關系密切。大面積推廣的品種一般都具有與其所處生態(tài)區(qū)光溫條件相適應的幼穗分化特點。通過調整品種穗分化時間和節(jié)奏可使其能夠更好地利用光溫資源,從而實現(xiàn)高產,如繁6較同時期其他品種穗分化提前,穗分化持續(xù)時間延長,穗粒數增加,其產量顯著提高[13]。因此,了解北方冬麥區(qū)不同生態(tài)區(qū)代表性品種幼穗分化的特點,對于合理選配親本,實現(xiàn)幼穗分化不同階段的最佳配置,進一步提高該麥區(qū)的小麥產量具有重要意義。本
麥類作物學報 2018年7期2018-07-27
- 越冬前增溫對商麥156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測定項目及方法幼穗分化采用顯微鏡進行觀測,葉綠素含量采用日產SPAD-502型葉綠素計測定SPAD值,光合特征參數采用便攜式光合測定儀(LI-6400,USA)測定,在不同生育階段調查和測量小麥基本苗、產量構成三因素等。1.5 數據分析利用SPSS22.0進行顯著性分析,利用Excel進行數據整理和作圖。2 結果與分析2.1 越冬前增溫對小麥生長發(fā)育的影響通過顯微鏡下觀察幼穗分化可以看出,在前期積溫的幅度較小時,幼穗的分化進程并無較大變化,而當積溫增加到
山西農業(yè)科學 2018年6期2018-06-19
- 不同耐旱玉米品種(系)雌穗分化對干旱脅迫的反應差異
受阻、花粉敗育、幼穗分化延遲、產量和品質下降等,玉米幼穗分化與干旱之間的關系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試驗以不同耐旱性玉米品種和自交系為試材,利用盆栽試驗,對不同干旱脅迫下各品種(系)的幼穗分化和穗部性狀的變化進行研究,探討玉米干旱條件下果穗形成基礎和幼穗分化機制,為玉米抗旱栽培及節(jié)水灌溉提供技術參考。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D 88-34 R和PB 08-5 S是由丹東農業(yè)科學院選育的對干旱脅迫耐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其中,D 88-34 R是經多年干旱脅
種子 2018年5期2018-06-08
- 低溫條件下噴施乙烯利對溫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響
時,株1S和準S幼穗中和基因表達量顯著升高,分別是對照(噴水)的1.19、1.24(株1S)和1.24、1.1(準S)倍;連續(xù)7 d噴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時,株1S和準S幼穗中基因表達量變化不顯著,而株1S和準S中基因表達量顯著降低,分別是對照(噴水)的93%和89%。與正常大田溫度相比,在22.5℃低溫誘導7 d時,噴水、噴施1600 mg/L乙烯利及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處理分別會導致株1S和準S幼穗中和基因下調表達。此外,發(fā)現(xiàn)和的
中國水稻科學 2018年2期2018-04-09
- 3種穗型大麥幼穗發(fā)育進程及其與葉齡的對應關系分析
50201)大麥幼穗發(fā)育是其形態(tài)結構不斷分化的持續(xù)過程,可分為二棱期、三棱期、內外潁分化期等多個時期[1]。不同大麥品種(系)的幼穗發(fā)育進程及其各階段的持續(xù)時間不同,基因型及其與環(huán)境的互作對大麥幼穗發(fā)育進程及其各階段的持續(xù)時間具有決定性作用,其中基因型是主要的內在決定因素[2-3]。目前,一些與大麥幼穗發(fā)育相關的基因被發(fā)現(xiàn),如三聯(lián)小穗基因Vr[4]、側小花育性基因[5]、穗分枝基因Prbs[6]等,但大麥幼穗發(fā)育的遺傳機制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大麥幼穗發(fā)育遺傳
麥類作物學報 2018年2期2018-03-28
- 小麥春季受凍害的原因及補救措施
早春凍害,心葉、幼穗首先受凍,而外部凍害特征一般不太明顯,葉片干枯較輕。但降溫幅度很大時也有葉片輕重不同的干枯。受凍輕時表現(xiàn)為麥葉葉尖退綠為黃色,尖部扭曲卷起。3月底以前發(fā)生的凍害,主要是葉尖發(fā)黃,黃尖率一般為5%~50%,嚴重時黃尖率更高。隨著凍害的加重,葉片會失水干枯,葉片受凍部分先呈水燙狀,隨后變白干枯。嚴重干旱時,葉片易受凍干枯。心葉凍干1 cm以上,幼穗就可能受凍死亡。幼穗受凍死亡的順序依次為主莖→大蘗→小蘗。凍死的主莖及大分蘗基部分蘗節(jié)上或第一
鄉(xiāng)村科技 2018年22期2018-02-10
- 小麥早春凍害補救措施
主要表現(xiàn)在葉片、幼穗和分生組織部位。1.1 葉片受凍,最上部位的葉片的葉尖發(fā)白或枯死,開始時表現(xiàn)為水湯狀,經太陽照射后則枯黃,部分青枯。1.2 局部受凍的幼穗,雖然能抽穗,但有一部分小穗不發(fā)育,不結實,不能發(fā)育成完全穗。1.3 凍害有可能導致小穗在穗分化過程中分生組織細胞全部或部分受凍死亡,造成穗分化和生長發(fā)育全部或部分停止,表現(xiàn)為莖葉正常,但株高異常,高矮不齊,甚至部分幼穗干枯死亡,成為無莖穗,穗數顯著下降。2 受災麥苗的補救措施2.1 追施速效氮肥。對
現(xiàn)代農村科技 2018年4期2018-01-18
- 追氮時期對谷子穗分化時期農藝性狀的影響
植株形態(tài)測定:從幼穗分化開始,每隔2 d取一次樣,測定植株的株高、莖粗、全展葉片數、根系干質量、葉片干質量、莖稈干質量。株高為用直尺測定距根部最近的節(jié)間至最長葉葉尖的長度。莖粗為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第2節(jié)間的寬度。全展葉數為數全部展開的葉片并記錄。根系干質量和地上部(葉片、莖稈)干質量的稱質量方法:把0~30 cm土層內的根連土挖起,將其中的根全部揀出,用水洗凈根部泥土,常規(guī)方法烘干,然后測定每株根干質量。地上部分(葉片、莖稈)干質量使用常規(guī)方法測定,用電子
山西農業(yè)科學 2018年1期2018-01-12
- 薏苡幼穗分化與葉片生長的相關性研究
55005)薏苡幼穗分化與葉片生長的相關性研究金明1,章潔瓊1,鄒軍1,陳秀秀2,楊錦越2,宋碧2 (1.貴州省農作物技術推廣總站, 貴陽 550001; 2.貴州大學, 貴陽 550025)研究不同播期條件下,不同薏苡品種幼穗分化規(guī)律及其與葉片生長的相關性。結果表明,播期和品種對薏苡幼穗分化的方式及形態(tài)特征沒有影響;幼穗分化經歷的總時間在品種中變化很??;不同播期間薏苡幼穗分化經歷的總時間有差異,表現(xiàn)為隨著播期的推遲,薏苡幼穗分化經歷總時間越短,說明適期早
種子 2017年10期2017-12-01
- 新時期下高溫對安徽省水稻汕優(yōu)63結實率的影響探析
研究表明,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外界環(huán)境溫度過高,會導致水稻花器發(fā)育不全,花粉發(fā)育不良,抽穗楊花期如果溫度過高,則會影響水稻花粉管伸長和花粉擴散,導致水稻不能正常受精,形成空殼秕粒,結實率降低。幼穗形成期、孕穗期以及抽穗灌漿期是水稻生長的關鍵階段,這三個階段中的高溫天數、危害積溫、高溫日平均最高氣溫等,都對結實率有嚴重影響。1 實驗方法為了更好地了解高溫天氣對安徽省水稻結實率的影響,采用實驗方法,實驗田塊位于材六安、滁州、鳳陽等地,對于實驗田塊,采取分期播種方
農民致富之友 2017年18期2017-10-16
- 雜交稻新品種臻優(yōu)177高產制種技術
或父母本將要進入幼穗分化時期,即可放水烤田??局撂锬嗄_踩不陷,白根跑滿田間即可復水。復水后保持田間適度水層,到灌漿成熟。2.5 病蟲防治幼穗分化前注意防治螟蟲、稻飛虱、稻瘟病等,幼穗分化期到抽穗揚花期間重點防治稻飛虱、螟蟲、穗頸瘟、稻粒黑粉病等,可選用撲虱靈、樂斯本、三環(huán)唑、稻瘟靈、滅黑一號等農藥在不同時期噴藥防治。2.6 父母本花期預測與調控采用幼穗剝檢法來預測父母本幼穗分化進度,即從所預計的父母本始穗日期前30 d開始,每隔3 d對不同田塊取有代表性的
福建稻麥科技 2017年2期2017-04-15
- 披堿草×野大麥F1代愈傷組織誘導研究
×野大麥雜種F1幼穗為外植體,設置不同的激素濃度,獲得適宜的誘導培養(yǎng)基,并選用長度不同的幼穗為外植體,確定出較為合適的外植體長度。愈傷組織經過多次繼代后,細胞生長緩慢,通過更換培養(yǎng)基使其恢復生長。實驗結果表明,最適培養(yǎng)條件為:以長為2-3cm幼穗為外植體,MS + 3mg/L2,4-D為誘導培養(yǎng)基。MS+2,4-D 3mg/L +KT 0.5mg/L+CH 300mg/L與MS+2,4-D 4mg/L均可改善經過長期繼代生長質量較差的愈傷組織的生長情況。披
草原與草業(yè) 2017年1期2017-04-12
- 播期對夏谷幼穗分化及葉齡指數的影響
00)播期對夏谷幼穗分化及葉齡指數的影響李國瑜1,叢新軍1,秦嶺2,鄒仁峰1,楊延兵2,顏麗美1,陳二影2,李妮1,管延安2(1泰安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泰安 271000;2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濟南 250100)【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條件下,夏谷品種幼穗分化進程及各分化階段與葉齡指數之間的關聯(lián),為谷子生產調控和生長模擬提供依據?!痉椒ā吭谏綎|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濟南試驗基地,以抗拿捕凈除草劑夏谷品種濟谷16和糯性新品種濟谷18為材料,于2015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7年4期2017-04-10
- 高粱幼穗再生體系建立的研究
6個基因型的高粱幼穗為外植體,研究光照、激素、基本培養(yǎng)基以及基因型對幼穗愈傷組織誘導和分化的影響。結果表明:對于高粱幼穗愈傷組織的誘導培養(yǎng),光照有利于幼穗愈傷組織的誘導;2,4-D和KT混合使用的效果比2,4-D單獨使用好;3種基本培養(yǎng)基對幼穗愈傷誘導影響差異不顯著;不同基因型對幼穗愈傷誘導影響差異顯著,且5種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愈傷誘導能力大小為M81-E>07-27 > BJ-285=考利>羅馬。對于高粱幼穗愈傷組織的分化培養(yǎng),3種培養(yǎng)基中只有MS培養(yǎng)基和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6年11期2017-03-21
- 晝夜增溫條件下水分虧缺對不同生態(tài)型小麥幼苗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測定項目(1)幼穗分化觀察: 自出苗期至7葉期,每3 d 取3植株幼苗,利用體視顯微鏡觀察幼穗分化情況,每次觀察并記錄幼穗中部小穗和頂端小穗的發(fā)育進展。(2)次生根數目及其長度測定:自小麥出苗起,每生長一片葉子,取3株小麥,將其地上部和根系分開并沖洗干凈,然后將根系完全展開,用量程為50 cm 的直尺測量幼苗的次生根根長,并且統(tǒng)計其數目。(3)株高測定:在不同葉齡取10株,為植株的自然高度,以直尺度量,3次重復。(4)葉面積測定:利用葉面積儀YMJ-C(
節(jié)水灌溉 2017年4期2017-03-21
- 低溫脅迫下小麥幼穗中差異表達蛋白質的鑒定
?低溫脅迫下小麥幼穗中差異表達蛋白質的鑒定程西永,呼曉賢,李海霞,董中東,任 妍,陳樹林,詹克慧,許海霞(河南農業(yè)大學/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糧食作物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河南鄭州 450002)為探究低溫脅迫下小麥幼穗中脅迫響應差異表達蛋白,采用IEF/SDS-PAGE雙向凝膠電泳及質譜技術,以低溫敏感品種SW601和低溫不敏感品種隴麥157為材料,對常溫生長、0 ℃低溫脅迫12 h和72 h 的幼穗全蛋白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在pH 4~7時,S
麥類作物學報 2016年10期2016-11-30
- 短光敏核不育水稻D38S育性轉換的細胞學觀察
38S不同時期的幼穗花粉形成及發(fā)育過程進行系統(tǒng)觀察和研究。結果表明:在短光敏核不育水稻D38S敗育過程中減數分裂前期的單核花粉時期出現(xiàn)明顯異?,F(xiàn)象,即花粉細胞體積變小,細胞質變稀薄,細胞核的形狀從規(guī)則變?yōu)椴灰?guī)則,出現(xiàn)明顯核皺縮。短光敏核不育水稻;D38S;細胞學觀察;花粉敗育自1981年石明松[1]報道從晚粳品種農墾58中選育出光敏感不育系并提出一系兩用的水稻雜種優(yōu)勢利用新途徑以來,我國雜交水稻研究與利用進入了三系、兩系并進的新階段。由于兩系雜交水稻具有恢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6年25期2016-10-18
- 晚稻“三控”施肥技術研究
施肥和高產施肥在幼穗分化2~3期即8月16日施。田間施藥3次:分別為8月3日防治紋枯、蜒蟲,預防稻瘟?。?月20日防治紋枯、蜒蟲;9月2日防治穗頸稻瘟及蜒蟲。曬田為自然落干。其他管理與大田相同。該實驗為10月24日成熟,10月25日收割,全生育期127 d。2 結果與分析2.1.3種施肥方式的產量比較分析從表1可知,“三控”施肥的產量最高,其次為高產施肥法,主要原因是通過控氮素用量,減少幅度約為常規(guī)施肥量的1%,因此,苗期生長低于幼穗分化期后的長勢,后期營
中國農業(yè)信息 2016年8期2016-07-31
- 秈型三系雜交水稻高產制種技術
二者不能同步進入幼穗分化期所具備的葉齡,則應視其生長的快慢,選用灌水、施肥、噴生長調節(jié)劑等方法進行調控。7.1 花期預測 幼穗剝檢法 從預期始穗期前30d左右和預計葉齡余數3.5~3葉時開始,每2~3d選擇不同類型具有代表性的田塊剝查生長正常的父母本主莖5~10個,根據幼穗歷期主要特征確定幼穗分化歷期。其幼穗分化歷期和相應的主要特征為:1期頂端生長點如水泡樣小白點;2期頂端生長點變長,周邊出現(xiàn)少量白色光毛;3期幼穗周邊長滿叢叢白毛;4期幼穗上幼谷穗線型清晰
中國種業(yè) 2016年11期2016-03-28
- 常優(yōu)1 號雜交粳稻父母本特征特性及雜交制種花期相遇調節(jié)技術應用
本相遇。2.2 幼穗分化期調節(jié)幼穗分化期是水稻進入生殖生長階段的標志,其分化進程一般分為8個時期。其中,有2個時期對父母本生長發(fā)育進程影響較大:一是幼穗分化Ⅳ期前,此時的植株對外部條件反應較為敏感,生長發(fā)育進程受外部環(huán)境條件如光照、溫度、水分、肥料等的影響較大;二是幼穗發(fā)育的第Ⅶ期(花粉充實期),這時花粉粒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充實,采用割葉等措施,可使抽穗期明顯推遲。按照雜交制種花期調節(jié)“宜早調節(jié),以促為主,促控結合”的原則,在常優(yōu)1號父母本生長進入幼穗分
園藝與種苗 2015年5期2015-12-09
- 充分認識宜香1A生育特性科學制定其制種高產技術措施
件下的播始天數、幼穗分化進程、“九二0”施用量、開花特性、種子成熟度與發(fā)芽率的關系等有明確的認識。宜香1A在綿陽、成都等地4月中旬至4月底播種,播始天數85~90d,幼穗分化進程較岡46A、珍汕97A長,主要長在幼穗分化的7期,對“九二0”敏感,主穗與分蘗穗抽穗分散,單穗開花時間較長,種子成熟度差異較大。制種時根據父本的分蘗特性,適當分散父本抽穗開花時間,對于父本花粉集中的組合,應安排宜香1A先于父本始穗1~2d。在花期預測時,宜父、母本同期進入幼穗分化。
四川農業(yè)科技 2015年12期2015-06-24
- 小麥春季凍害原因及預防補救措施
①主莖或大分蘗的幼穗凍死,新生蘗滋生,受凍害植株的生長錐和未伸長的新葉干枯,但其他葉片或莖節(jié)仍能生長。②主莖或大分蘗的幼穗部分受凍害后仍能正常抽穗結實,但穗粒數明顯減少,有的還形成了畸形穗。③凍害嚴重的小麥葉片或葉尖像開水燙過一樣,以后變成青枯,莖稈和幼穗皺縮死亡。2. 發(fā)生原因①氣象因素劇變?!傲⒋骸焙笮←溂催M入返青、拔節(jié)階段,已先后完成了春化階段和光照階段的發(fā)育,抗寒力降低,隨著雌雄蕊的分化,小麥生長進入孕穗階段,處于含水量較多、組織幼嫩時期,完全失去
科學種養(yǎng) 2015年1期2015-01-20
- 梭羅草幼穗分化過程的觀察
5]。禾本科牧草幼穗分化的過程是結實器官形成的過程,直接影響牧草的經濟性狀,因此幼穗分化過程作為禾本科植物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一直受國內外學者的重視[6-10]。早在20世紀40-50年代,庫別爾曼等[6]已對禾本科植物結實器官的形成階段作了研究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草業(yè)科學工作者對冰草(Agropyronmongolicum)、老芒麥(Elymussibiricus)、多花黑麥草(Loliumperenne)、高羊茅(Festucaaru
草業(yè)科學 2013年8期2013-04-25
- 水稻抽穗前后慎用的幾類農藥
滅生性除草劑,對幼穗分化部位易產生藥害,造成心葉枯死、幼穗畸形等癥狀。稻田誤噴草甘膦出現(xiàn)藥害后及時噴施適量赤霉素和磷酸二氫鉀,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幼穗生長發(fā)育,7天后可再噴施適量尿素。一般在水稻分蘗盛期、幼穗分化初期補救效果較好;到孕穗期,尤其是在孕穗后期受藥害,補救效果很差。
湖南農業(yè) 2013年9期2013-04-07
- 柳枝稷人工穗芽高效再生體系的建立
10]均以柳枝稷幼穗和成熟種子為外植體,通過誘導胚性愈傷組織增殖出大量的柳枝稷幼苗。然而,由于柳枝稷在人工誘導愈傷組織方面受基因型限制,且存在培養(yǎng)周期長,再生率低等缺點,使其在柳枝稷離體培養(yǎng)和快速繁殖上的應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利用植物不同器官作為外植體誘導叢生芽進而建立高效再生體系,是組織培養(yǎng)最直接、最簡便、成苗速度最快的途徑之一[11]。迄今已有多種植物利用芽頂端分生組織[12-17]或莖節(jié)[18]為外植體誘導叢生芽,從而建立了其植株再生體系。而通過幼穗直
草業(yè)學報 2012年4期2012-01-02
- 6月農事
掌握在分菜高峰至幼穗分化初期,曬田過遲會影響幼穗或和提梗分化。所胃適度,就是輕重適中,田爛、肥多、苗足適當重曬;反之輕曬,陰雨天多,田時間長些;反之則短些,曬田的標準要求“田中不陷腳、田土不發(fā)白”。同時,曬田還應在稻田四周田埂邊開好小溝,中間留好十字豐產溝。水稻在幼穗分化至抽穗階段,對水分較為敏感,所以此時應灌上一定水層,即“養(yǎng)胎水”,以避免因外界氣溫的劇烈變化而影響稻穗發(fā)育。自幼穗分化至抽穗期,此時可根據稻苗生長情況追施一定量的穗肥,一般宜在例了葉露尖時
中國農業(yè)信息 2011年5期2011-05-04
- 小麥葉尖干死補救方法
害。田間群體大、幼穗凍死率低的田塊,可以不采取補救措施;幼穗凍死率超過20%的,應及時施肥促進小分蘗成穗。3.病害。對不明原因造成小麥葉片發(fā)黃的田塊,可以結合防治小麥紋枯病,將井岡霉素與三唑酮混合施用,或者直接施用井岡霉素與三唑酮的復配劑,如麥安豐、快立康、紋霉斃等。三唑酮對銹病、白粉病等多種小麥葉部病害都有良好的防效,但用量不能隨意加大,否則可能對小麥產生不良影響,一般每667m2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100g。
中國農業(yè)信息 2010年4期2010-08-15
- 淺談玉米減產成因及對策
,增長量大,雌雄幼穗不斷分化形成,需水量很大。抽穗開花期為需水臨界期,需水達到高峰,對水分的反應最敏感。灌漿期需要以水為介質運輸營養(yǎng)物質,需水量也較大。從拔節(jié)到灌漿期若遇干旱會擾亂植株的正常生理代謝過程,使光合作用受抑制,合成產物量少,而呼吸作用增強,加速物質的分解,消耗大于積累,造成營養(yǎng)缺乏。干旱導致萎蔫也會造成正在分化的幼穗或正在灌漿的籽粒的水分流向缺水的莖,而使幼穗分化和籽粒灌漿過程受阻,小花分化數目少。干旱還會影響雄穗的抽出和雌穗的吐絲,延緩散粉,
四川農業(yè)科技 2010年4期2010-08-15
- 不同小麥品種抗低溫能力比較
用人工氣候模擬與幼穗分化觀察相結合的方法,對不同小麥品種的抗低溫能力進行比較,以期為小麥大田生產以及新品種的推廣區(qū)域界定提供技術支撐,為小麥育種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也為培育出的小麥新品系進行抗寒性評價提供鑒定方法.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試驗于2008年在河南科技學院小麥育種中心進行,供試品種14個,主要是生產上大面積應用與新近育成的小麥品種,半冬性品種有:新麥21、洛麥23、輪選01-1、淮麥0454、百農矮抗58、豫農982、浚麥99-7、鄭育麥9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年3期2010-06-06